文 | 電動公會 東關大先生
5月6日,一位接近五菱汽車的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將在5月11日之前發布有關五菱新能源增資及股東特別大會通告的通函,這幾天各方面工作正在緊張對接中。
“通函發布后15個工作日內,公司將舉行獨立股東大會,如果一切順利,預計在6月底相關重組協議將生效。”
歷時5個月的五菱新能源重組,正式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01
五菱新能源于2021年6月4日成立,廣西汽車集團總裁、五菱汽車董事局主席袁智軍為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為7億元,由廣西汽車100%持股。
今年3月31日,五菱發布公告稱,按照去年12月達成的資產重組和出資意向,五菱汽車、廣西汽車、五菱工業以及五菱新能源四方已正式簽署增資協議、資產出售和未來兩年的關聯交易協議。
長達36頁的公告,詳述了將圍繞著這家新成立的整車企業所展開的重組和業務交易模式。
根據協議,前三家企業將分三期向五菱新能源增資29.06億元,并將原本由五菱工業經營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和資產轉移至五菱新能源,以實現對五菱汽車旗下新能源業務的重組。
增資完成后,五菱新能源的注冊資本將從7億元增加至10億元,資本儲備從9億元增至12.86億元。廣西汽車集團、五菱汽車及五菱工業將分別持有五菱新能源70%、13.37%和13.13%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21年12月1日五菱汽車發布的公告,第三期出資完成之后一年內,五菱汽車有權可選擇進一步認購五菱新能源之新股本權益,將其持股比例增至50%以上。
五菱新能源的重組,是繼老柳州五菱集團借殼在港上市、重組更名為廣西汽車之后,五菱系汽車在自主產業整合上的又一步。
但不同于五菱汽車此前的新能源整車業務主要為商用車,重組后的五菱新能源野心在于覆蓋整個新能源細分市場和產業鏈,包括涉足乘用車領域。
此前有消息人士稱,今年五菱新能源或將推出一款新能源乘用車,“是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7座家用MPV,跟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凱捷尺寸差不多”。
這意味著,在合資乘用車企業上汽通用五菱成立20年后,五菱系汽車資本終于決定組建另一家涵蓋乘用車業務的整車企業。
接下來,同為廣西汽車所投資的整車企業,五菱新能源和上汽通用五菱在新能源產品上的關聯可能性,將成為決定五菱體系內新能源重組格局的關鍵。
目前,五菱新能源的未來發展規劃仍處于初步方案形成階段,還未最終通過。不過,根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五菱新能源初步提到的銷售目標為:
第一個3年(即2022~2024年)超8萬輛;第二個3年(即2025~2027年)超20萬輛。
此外,五菱新能源還計劃在未來實現獨立上市,或登陸創業板。
02
五菱汽車是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企業之一,主要涵蓋三大業務板塊——汽車零部件、發動機及專用汽車的銷售及制造業務,廣西汽車集團為其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56.54%。
從近幾年情況看,汽車零部件一直是五菱汽車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盡管這個只是明星企業上汽通用五菱的最大供應商,但卻常年被誤認為是上汽通用五菱自身上市主體的企業,借殼上市15年來仍未出現高光時刻。
不過,這起剛進入執行階段的重組,有望打破五菱汽車的溫吞現狀。
五菱汽車的前身是柳州機械廠,這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工廠,1928年由李宗仁創辦,從歷史上看完全不遜于雪鐵龍(1919年)、邁巴赫(1921年)和賓利(1919年),當時柳州機械廠用于軍工制造,曾生產過飛機和步槍。
建國后柳州動力機械廠正式成立(1958年),并開始生產船舶用發動機,因為國家對造船需求減少,全國開始發展農業機械化,柳州動力機械廠轉型生產拖拉機。當時正值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工廠內工作環境非常艱苦,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柳州動力機械廠僅用4年就制造出了“豐收牌”拖拉機,在同年工廠更名為柳州拖拉機廠。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國內汽車工業的崛起,中國引進了日本三菱小貨車來給汽車廠家學習,這時的柳州拖拉機廠并沒有被納入國家培養的汽車制造廠商中,但是五菱對市場極為敏感度,五菱認為微型面包車可能是市場的一個機會。
1985年柳州拖拉機廠開始全力制造微型汽車,同時工廠改名為柳州微型汽車廠,這時柳州微型汽車廠已經具備了五菱宏光生產線的雛形,主要制造微面、貨車等車型,1985年當年的產能就逼近5000輛。
1989年,柳州五菱汽車企業集團正式成立,1991年的時候,五菱汽車產量達到了13100輛,位于國內微車行業第三,自此開始五菱汽車開始大展拳腳,產量更是逐年上升。
令業界大感意外的是,就是這么一家拖拉機廠在轉型為汽車廠后,僅僅用了不到20年就成為國內微車行業的龍頭老大,在1998年銷量突破了10萬輛。
2001年,柳州五菱汽車企業集團將整車板塊75.9%的股份轉讓給上汽集團,上汽五菱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2年6月4日,通過中外合資重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這時的柳州五菱有了上汽的技術和資金加持,發展正式進入了快車道。2003年推出了傳奇的“神車”五菱之光,隨后又推出五菱榮光、五菱宏光等升級車型,這些車型都成為了市場上的暢銷車型。
從最初的柳州機械廠到現在的上汽五菱,從準備不足的五菱之光到“神車”五菱宏光,柳州制造完成了蛻變。
如今,廣西汽車舉集團之力對五菱新能源進行重組,必定讓五菱系汽車產業布局擁有更多可能性。
對于五菱汽車而言,原五菱工業新能源業務相關的研發支出將轉移至五菱新能源,有效降低研發成本,對五菱汽車利潤形成正影響。
此外,五菱工業將作為重點戰略供應商為五菱新能源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提供汽車零部件。毋庸置疑,伴隨著五菱新能源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生產,將為五菱工業提供越來越多的商機,進而為五菱汽車的業績提供穩定增長點。
汽車是柳州工業的第一支柱產業,年產汽車近兩百萬輛。圍繞著上汽通用五菱建立起的新能源汽車周邊配套產業鏈、供應鏈,共同構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群,每年更是可創造出千億產值。
無論在資本市場眼里,還是在柳州大本營,五菱新能源的重組,都在透露著影響幅度遠大于紙面的業務整合和戰略調整。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