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頭頂200億天花板,大疆天空懸停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頭頂200億天花板,大疆天空懸停

大疆落地。

攝影:界面新聞 軒然

文|伯虎財經  李下

上海疫情期間,為了讓大家去做核酸,地方也是各顯神通。有為了解放雙腳,踩著平衡車喊話的,也有為了解放人,用無人車進行宣傳的。不過最出風頭的當屬無人機,基本無視物理障礙,一大早的像你熟悉的老媽子一樣,在窗戶前來回穿梭,配上硬核的話術“帶好口罩,不用化妝”,喊話效率指數級提升。 

說起平衡車一般會想起小米、愛爾威、九號等品牌,無人車的話,美團、京東、阿里曝光度也很高,但是說起無人機,大多數人腦海里首先浮現的應該是大疆。 

最近,這家全球頂級的無人機公司與上海通用五菱合作的寶駿kiwi EV也將交付,從天空降到陸地,這也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動作。今天,我們就來復盤一下大疆,從過去到現在,講述大疆的喜與憂。  

倉庫起家到空中霸主 

大疆成立于2006年的深圳,當時創始人汪滔還在香港科技大學讀研究生。因為辦公地點簡陋(一開始是雜志社的倉庫,后來搬到了深圳蓮花北村的民房里),大疆招不到人。后來,汪滔的導師李澤湘加入大疆,還給大疆引薦過自己的學生。 

一開始,大疆主要研究直升機的飛行控制系統,主要是賣給國企,賣貨的方式也很簡單,一群人去給領導做演示,領導看完后就可以拿20萬。 

大疆能在世界無人機舞臺上留下自己的光輝一筆,主要是來自2010年做的那次勇敢的決定。當時,大疆從一位新西蘭代理商那里得知,她一個月只能賣出幾十個直升機飛行控制系統,而平衡環能賣出兩百多個,其中95%以上的客戶把它裝在多軸飛行器上。 

于是,在沒有行業參考樣板的情況下,大疆從做配件轉向做整機,而且還選擇了當時前途不明的多軸飛行器。此后,大疆陸續推出了基于多旋翼的控制器、控制系統、云臺以及相關的控制模塊。 

2013年,面向大眾的Phantom(精靈)多旋翼飛行器出來,簡單的操作、實用的功能,再加上679美元的價格(當時自己組裝一臺無人機基本在1000美元以上),大疆精靈直接成為市場的爆品,大疆當年的收入增長了4倍。 

到了2014年,全球無人機概念爆發,相關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多了起來。2015年初,雷柏科技5000萬投資無人機公司零度智控,主打迷你航拍的Zano無人機在歐洲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創造了300萬美元的眾籌紀錄,Lily Camera宣布自己拿到了推特基金的1500萬美元融資。 

不過不久后,這些公司要么倒閉,要么被收購,還有就是像零度智控、極飛這樣,放棄消費級無人機,轉型做農業。 

唯一能與大疆一戰的大概就是3D Robotics,福布斯曾把它稱為“大疆的強大對手”,當時累計融資1億美元,有錢有實力。但3D Robotics的Solo無人機出來后,面對降到1000美元的精靈3,也惜敗,最后10萬臺的出貨量只賣了兩萬多臺,不久后公司裁員,轉做企業級軟件市場。 

此次無人機大戰,大疆的地位穩固下來。2016年大疆營收增長64%,接近百億。根據大疆自己的說法,從2011年到2016年,大疆在全球的銷售額增加了約160倍。 

耀眼的戰績,引來了資本狂追。2018年大疆進行融資,認購火爆,不得已以拍賣的方式進行,最終有100家機構交了保證金,認購金額是計劃融資的30倍。此次融資后,大疆的估值達到200億美元,成為無人機領域的最大玩家,天空成了大疆的后院。  

200億的天花板 

自從進入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后,大疆一直是那個最耀眼的存在,全球市場份額常年在7到8成,地位猶如操作系統里的安卓,新能源車中的特斯拉,這比占據動力電池半壁江山的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還高兩成。 

此外,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截止2021年8月全球無人機行業的專利申請數據,大疆以2736件位居第一,幾乎是第二名專利申請數量的近3倍。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如此高的市場份額,加上專利建立的護城河,大疆已經壟斷了地球的天空。然而在經歷了幾年的高增長后,也開始受到了“命運的眷顧”。 

大疆一直是以國外市場為主,2017年它在海外市場的營收占了總營收的8成,其中海外市場是以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為主,而美國又是大疆一個重要的市場。 

大疆無人機最先征服的是好萊塢的明星,硅谷的科技愛好者,然后在美國聲名鵲起。2015年4月,美國聯邦航空局的數據顯示,當時獲批使用無人機的129家公司中,47%在使用大疆無人機,剩下的695家等待批準的公司中,有近400家公司申請使用大疆無人機。 

但隨著中美關系惡化,2017年,美國以安全為由,禁止海陸空三軍使用商用無人機,包括大疆無人機;2019年,美國將大疆無人機列入需要大幅度增加懲罰性關稅的商品行列。美國制裁的節奏開始后,就沒有停過,2020年12月,大疆被美國商務部納入“實體名單”,今年3月12日,美國一家設計軟件企業Figma停止為大疆服務。 

但正如上面提到的,大疆憑借過去已有的市場占有率以及建立的專利壁壘,這些制裁對大疆的影響并沒有華為那么大。以2019年那次增加關稅來說,大疆通過漲價給美國人民賣更“高端”的無人機,直接把大疆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從75%提高到了80%。 

盡管海外的市場份額沒有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但是海外的團隊尤其是北美的團隊在過去幾年經歷過大幅變動。 

2020年大疆進行海外業務的調整,先后有許多的高管和員工開始離職和被裁。2021年2月,大疆美國的研發負責人離職,隨后大疆解雇了多名研發人員。據媒體報道,大疆在北美200多人的團隊已經削減了三分之一。 

據媒體分析,這次海外業務的調整部分受到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但也是大疆管理改革的一部分,那時候,大疆已經準備“海歸”,著重開發國內市場。 

當然,對于投資人而言,這些調整都無傷大雅,他們在乎的是,自從2018年大疆拿了10億美元后,大疆難以實現高增長,也沒有上市的信號,投資人找不到接盤方,只能看著大疆干著急。 

據Drone Industry Insights預測,2025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428億美元,相比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4480億美元的收入(Counterpoint數據),2025年新能源車670億美元的高增量市場,無人機由于自身用途的限制,天花板低很多。 

放到大疆身上,就是汪滔2016年所預言的,大疆的收入到200億也就封頂了。2017年,大疆營收達到180億,此后,大疆不再對外宣布營收數據。至少在資本市場,大疆的無人機業務已經不像當初那么好講了。  

出路:最大的敵人 

2014年,億航智能成立,總部廣州,與深圳的大疆不遠,當年首推的億航Ghost無人機也有與大疆對剛的意思,而且頗有亮點,只要安裝關聯App,即可實現無人機的操控。當時億航還找來了戰略合作伙伴高德,聲勢很大。

不過,億航沒有3D Robotics頭那么鐵,非要撞破南墻才轉身。2016年初,億航在拉斯維加斯CES上發布了億航184,轉型做載人無人機。 

與此同時,那幾年造車也很熱,很快就有了大疆造車的報道。后來經過眾多媒體的一頓分析,造車是不可能的,但很有可能是飛行汽車,畢竟這個與無人機更像,大疆也許是想給億航184裝上輪子? 

這種猜測也有數據支撐。去年,日本專利廳發布了其統計的2012年到2018年全球各個企業在飛行汽車的申請專利,前十中有8家是美國的公司,大疆排名第一。 

但正如它的創始人一樣,技術派的大疆一直是很低調的,關于飛行汽車并沒有消息,真正有消息的是當初被認為是不靠譜的“造車”。 

像華為一樣,大疆并不親自下場造車,而是做汽車的一級供應商,比如自動駕駛。據媒體報道,2016年大疆成立了自動駕駛團隊,2018年在深圳獲得第一批智聯網汽車測試牌照,2019年大疆建立首個車規級智能制造中心并明確了一級供應商的定位。 

大疆“從天到地”的這種跨界也有它的底氣,目前自動駕駛的主流方案是視覺——也就是用攝像頭,底層原理與大疆無人機上實現的手勢自拍、自動環繞和精確著陸等功能一樣,有點移花接木的意思。不過,陸路環境與空中環境天差地別,載人和不載人又是新的安全要求,這是大疆從空中下降到陸地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好消息是,2021年大疆與上汽通用五菱達成合作,4月上海車展上,寶駿kiwi EV大疆聯名款亮相,宣稱擁有L2級別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12月,大疆發布了自動駕駛宣傳片《信馬由疆》。 

大疆要進攻自動駕駛這個千億市場已經無疑,而如果你點進大疆的官網,就會發現,大疆除了賣無人機,也賣手持攝影設備,還有移動臺、遙控器等配件,在電力、公共安全、測繪等領域也做出了自己的無人機解決方案。 

人無外患,必有內憂。在消費級無人機獨霸天空之后,200億的天花板頂著大疆的頭頂,大疆太需要在別的領域證明自己了。

參考來源:

1.經濟日報:把“飛翔夢”做到完美——記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滔

2.中國企業家雜志:大疆汪滔:世界笨得不可思議

3.中國經營報:大疆北美團隊“動蕩” 暫未影響美國市場份額

4.DoNews:跨步切入自動駕駛賽道 大疆的資本是什么?

*伯虎財經(bohuFN)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大疆

4.3k
  • 大疆農業無人機全球業務布局正常,業務仍在穩步增長中
  • 1.2億美元!這家公司刷新具身智能行業天使輪融資紀錄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伯虎财经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广东
超100万人关注的财经媒体。伯虎团队聚焦头部企业,以深度原创为特色,为你发掘精彩的商业价值。

下載界面新聞

頭頂200億天花板,大疆天空懸停

大疆落地。

攝影:界面新聞 軒然

文|伯虎財經  李下

上海疫情期間,為了讓大家去做核酸,地方也是各顯神通。有為了解放雙腳,踩著平衡車喊話的,也有為了解放人,用無人車進行宣傳的。不過最出風頭的當屬無人機,基本無視物理障礙,一大早的像你熟悉的老媽子一樣,在窗戶前來回穿梭,配上硬核的話術“帶好口罩,不用化妝”,喊話效率指數級提升。 

說起平衡車一般會想起小米、愛爾威、九號等品牌,無人車的話,美團、京東、阿里曝光度也很高,但是說起無人機,大多數人腦海里首先浮現的應該是大疆。 

最近,這家全球頂級的無人機公司與上海通用五菱合作的寶駿kiwi EV也將交付,從天空降到陸地,這也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動作。今天,我們就來復盤一下大疆,從過去到現在,講述大疆的喜與憂。  

倉庫起家到空中霸主 

大疆成立于2006年的深圳,當時創始人汪滔還在香港科技大學讀研究生。因為辦公地點簡陋(一開始是雜志社的倉庫,后來搬到了深圳蓮花北村的民房里),大疆招不到人。后來,汪滔的導師李澤湘加入大疆,還給大疆引薦過自己的學生。 

一開始,大疆主要研究直升機的飛行控制系統,主要是賣給國企,賣貨的方式也很簡單,一群人去給領導做演示,領導看完后就可以拿20萬。 

大疆能在世界無人機舞臺上留下自己的光輝一筆,主要是來自2010年做的那次勇敢的決定。當時,大疆從一位新西蘭代理商那里得知,她一個月只能賣出幾十個直升機飛行控制系統,而平衡環能賣出兩百多個,其中95%以上的客戶把它裝在多軸飛行器上。 

于是,在沒有行業參考樣板的情況下,大疆從做配件轉向做整機,而且還選擇了當時前途不明的多軸飛行器。此后,大疆陸續推出了基于多旋翼的控制器、控制系統、云臺以及相關的控制模塊。 

2013年,面向大眾的Phantom(精靈)多旋翼飛行器出來,簡單的操作、實用的功能,再加上679美元的價格(當時自己組裝一臺無人機基本在1000美元以上),大疆精靈直接成為市場的爆品,大疆當年的收入增長了4倍。 

到了2014年,全球無人機概念爆發,相關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多了起來。2015年初,雷柏科技5000萬投資無人機公司零度智控,主打迷你航拍的Zano無人機在歐洲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創造了300萬美元的眾籌紀錄,Lily Camera宣布自己拿到了推特基金的1500萬美元融資。 

不過不久后,這些公司要么倒閉,要么被收購,還有就是像零度智控、極飛這樣,放棄消費級無人機,轉型做農業。 

唯一能與大疆一戰的大概就是3D Robotics,福布斯曾把它稱為“大疆的強大對手”,當時累計融資1億美元,有錢有實力。但3D Robotics的Solo無人機出來后,面對降到1000美元的精靈3,也惜敗,最后10萬臺的出貨量只賣了兩萬多臺,不久后公司裁員,轉做企業級軟件市場。 

此次無人機大戰,大疆的地位穩固下來。2016年大疆營收增長64%,接近百億。根據大疆自己的說法,從2011年到2016年,大疆在全球的銷售額增加了約160倍。 

耀眼的戰績,引來了資本狂追。2018年大疆進行融資,認購火爆,不得已以拍賣的方式進行,最終有100家機構交了保證金,認購金額是計劃融資的30倍。此次融資后,大疆的估值達到200億美元,成為無人機領域的最大玩家,天空成了大疆的后院。  

200億的天花板 

自從進入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后,大疆一直是那個最耀眼的存在,全球市場份額常年在7到8成,地位猶如操作系統里的安卓,新能源車中的特斯拉,這比占據動力電池半壁江山的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還高兩成。 

此外,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截止2021年8月全球無人機行業的專利申請數據,大疆以2736件位居第一,幾乎是第二名專利申請數量的近3倍。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如此高的市場份額,加上專利建立的護城河,大疆已經壟斷了地球的天空。然而在經歷了幾年的高增長后,也開始受到了“命運的眷顧”。 

大疆一直是以國外市場為主,2017年它在海外市場的營收占了總營收的8成,其中海外市場是以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為主,而美國又是大疆一個重要的市場。 

大疆無人機最先征服的是好萊塢的明星,硅谷的科技愛好者,然后在美國聲名鵲起。2015年4月,美國聯邦航空局的數據顯示,當時獲批使用無人機的129家公司中,47%在使用大疆無人機,剩下的695家等待批準的公司中,有近400家公司申請使用大疆無人機。 

但隨著中美關系惡化,2017年,美國以安全為由,禁止海陸空三軍使用商用無人機,包括大疆無人機;2019年,美國將大疆無人機列入需要大幅度增加懲罰性關稅的商品行列。美國制裁的節奏開始后,就沒有停過,2020年12月,大疆被美國商務部納入“實體名單”,今年3月12日,美國一家設計軟件企業Figma停止為大疆服務。 

但正如上面提到的,大疆憑借過去已有的市場占有率以及建立的專利壁壘,這些制裁對大疆的影響并沒有華為那么大。以2019年那次增加關稅來說,大疆通過漲價給美國人民賣更“高端”的無人機,直接把大疆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從75%提高到了80%。 

盡管海外的市場份額沒有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但是海外的團隊尤其是北美的團隊在過去幾年經歷過大幅變動。 

2020年大疆進行海外業務的調整,先后有許多的高管和員工開始離職和被裁。2021年2月,大疆美國的研發負責人離職,隨后大疆解雇了多名研發人員。據媒體報道,大疆在北美200多人的團隊已經削減了三分之一。 

據媒體分析,這次海外業務的調整部分受到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但也是大疆管理改革的一部分,那時候,大疆已經準備“海歸”,著重開發國內市場。 

當然,對于投資人而言,這些調整都無傷大雅,他們在乎的是,自從2018年大疆拿了10億美元后,大疆難以實現高增長,也沒有上市的信號,投資人找不到接盤方,只能看著大疆干著急。 

據Drone Industry Insights預測,2025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428億美元,相比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4480億美元的收入(Counterpoint數據),2025年新能源車670億美元的高增量市場,無人機由于自身用途的限制,天花板低很多。 

放到大疆身上,就是汪滔2016年所預言的,大疆的收入到200億也就封頂了。2017年,大疆營收達到180億,此后,大疆不再對外宣布營收數據。至少在資本市場,大疆的無人機業務已經不像當初那么好講了。  

出路:最大的敵人 

2014年,億航智能成立,總部廣州,與深圳的大疆不遠,當年首推的億航Ghost無人機也有與大疆對剛的意思,而且頗有亮點,只要安裝關聯App,即可實現無人機的操控。當時億航還找來了戰略合作伙伴高德,聲勢很大。

不過,億航沒有3D Robotics頭那么鐵,非要撞破南墻才轉身。2016年初,億航在拉斯維加斯CES上發布了億航184,轉型做載人無人機。 

與此同時,那幾年造車也很熱,很快就有了大疆造車的報道。后來經過眾多媒體的一頓分析,造車是不可能的,但很有可能是飛行汽車,畢竟這個與無人機更像,大疆也許是想給億航184裝上輪子? 

這種猜測也有數據支撐。去年,日本專利廳發布了其統計的2012年到2018年全球各個企業在飛行汽車的申請專利,前十中有8家是美國的公司,大疆排名第一。 

但正如它的創始人一樣,技術派的大疆一直是很低調的,關于飛行汽車并沒有消息,真正有消息的是當初被認為是不靠譜的“造車”。 

像華為一樣,大疆并不親自下場造車,而是做汽車的一級供應商,比如自動駕駛。據媒體報道,2016年大疆成立了自動駕駛團隊,2018年在深圳獲得第一批智聯網汽車測試牌照,2019年大疆建立首個車規級智能制造中心并明確了一級供應商的定位。 

大疆“從天到地”的這種跨界也有它的底氣,目前自動駕駛的主流方案是視覺——也就是用攝像頭,底層原理與大疆無人機上實現的手勢自拍、自動環繞和精確著陸等功能一樣,有點移花接木的意思。不過,陸路環境與空中環境天差地別,載人和不載人又是新的安全要求,這是大疆從空中下降到陸地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好消息是,2021年大疆與上汽通用五菱達成合作,4月上海車展上,寶駿kiwi EV大疆聯名款亮相,宣稱擁有L2級別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12月,大疆發布了自動駕駛宣傳片《信馬由疆》。 

大疆要進攻自動駕駛這個千億市場已經無疑,而如果你點進大疆的官網,就會發現,大疆除了賣無人機,也賣手持攝影設備,還有移動臺、遙控器等配件,在電力、公共安全、測繪等領域也做出了自己的無人機解決方案。 

人無外患,必有內憂。在消費級無人機獨霸天空之后,200億的天花板頂著大疆的頭頂,大疆太需要在別的領域證明自己了。

參考來源:

1.經濟日報:把“飛翔夢”做到完美——記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滔

2.中國企業家雜志:大疆汪滔:世界笨得不可思議

3.中國經營報:大疆北美團隊“動蕩” 暫未影響美國市場份額

4.DoNews:跨步切入自動駕駛賽道 大疆的資本是什么?

*伯虎財經(bohuFN)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紫金县| 邢台市| 安图县| 康保县| 宜黄县| 永城市| 凤山县| 卓尼县| 浑源县| 武平县| 南康市| 鄂州市| 邹平县| 东安县| 新兴县| 昭苏县| 渭南市| 永登县| 惠水县| 阆中市| 平凉市| 麻栗坡县| 册亨县| 德令哈市| 荔波县| 宁陵县| 微博| 临夏县| 布尔津县| 湄潭县| 桦南县| 娱乐| 边坝县| 临颍县| 新郑市| 临漳县| 东莞市| 镇宁| 龙门县| 伊金霍洛旗|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