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小米印度,Are you OK?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小米印度,Are you OK?

二級市場上,小米市值持續縮水,繼去年下跌43.07%后,今年以來再跌去41.27%,最新市值在2700億港元左右。

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 | 深海

在小米公司培育多年的印度市場上,不斷有壞消息傳來。

5月8日,據路透社消息,小米公司稱其高層管理人員在接受印度金融犯罪打擊機構的詢問時面臨“人身暴力”的威脅。

根據此前的報道,本月初,印度執法部門聲稱小米子公司違反了《外匯管理法》,非法向境外機構匯款,扣押了屬于小米技術印度私人有限公司(下稱“小米印度”)7.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億元)的資產。

但5月6日,在聽取了小米的律師的意見后,印度法院解除了聯邦機構對小米公司資產的凍結。據稱,此案下一次將于5月12日開庭審理。

對此,小米印度官方聲明稱,公司嚴格遵守印度法律,所支付的費用是用于小米印度版產品中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這些特許權使用費和賬單全部合法且真實,公司將致力于與政府部門密切合作,澄清任何誤解。

資料顯示,早在2014年3月,小米開始進入印度市場。一年后的發布會上,雷軍說出了那句帶著湖北口音的“Are you OK?”2017年3月份,雷軍還拜訪了印度總理莫迪,并且送上了印度生產的小米手機。

多年培育之下,印度成了小米重要的海外市場。根據Counterpoint公布的最新數據,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收入在2021年突破380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小米以24%的市場份額,出貨量繼續領先市場。

不過,小米在印度市場的領先地位并不穩固。根據調研公司Canalys的數據,一季度在印度市場小米(包括POCO)出貨量為800萬臺,同比下滑24%,市場份額也因此損失7個百分點至21%,領先優勢縮小。

二級市場上,小米市值持續縮水,繼去年下跌43.07%后,今年以來再跌去41.27%,最新市值在2700億港元左右。

市場研究機構IDC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4.1%的情況下,小米的出貨量也同步下滑了18.4%。對小米而言,在手機市場上維持高增長越來越難。盡管汽車是充滿想象力的新業務,但現在仍在燒錢階段,小米能否拿出一款征服投資人的產品,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印度市場風波不斷

根據媒體報道,印度方面扣押資產的理由是,小米及其旗下公司涉嫌違反印度當地的《外匯管理法》,涉嫌以假冒成支付版權費的方式非法匯款給外國實體。

4月29日,根據印度官方的一份文件,印度打擊金融犯罪機構“中央執法局”表示,已扣押了小米印度公司銀行賬戶555.127億盧比(約47.9億元人民幣、7.25億美元)的資產。

根據該文件內容,小米印度是總部位于中國的小米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系小米品牌在印度的一家手機貿易商和經銷商。

“小米印度于2014年開始在印度運營,并從2015年開始匯款。該公司已將相當于555.127億盧比的外幣匯至三家外國實體,其中包括一家以版稅為幌子的小米集團實體。”印度執法局表示,如此巨額的版稅是按照其中國母公司集團實體的指示匯出。

文件顯示,小米印度沒有從三家外國實體那里獲得任何服務,但在集團實體之間創建的各種不相關文件的掩護下,該公司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將這筆款項匯往國外,違反了《外匯管理法》第4條。

文件表示,該公司在將資金匯往國外時,還向銀行提供了誤導性信息。

事發后,小米印度緊急回應,小米印度公司所有運營活動都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公司仔細研究了當局的命令,相信公司向銀行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和賬單都是合法且真實的。

“小米印度公司支付的這些版稅均用于我們印度版本產品中所使用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對小米印度來說,支付此類版稅是合法的商業行為。”小米印度表示,將與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誤會。

同時,小米公司向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高等法院提起訴訟,反對印度打擊金融犯罪機構的決定。

據財新,5月5日,印度法院發布命令,暫緩凍結小米資產一周,直到5月12日開止。

法院的臨時命令稱,暫緩凍結期間,小米可以用印度銀行賬戶支付日常的運營費用,但不可向印度之外的公司支付專利費或者其他費用,如果小米要向印度之外的公司付款,也須在5月12日庭審后才能決定。

據路透社最新報道,小米印度前總經理和首席財務官在接受印度執法機構詢問時,曾遭到“身體暴力和脅迫威脅”。

報道稱,小米公司5月4日向法庭提交的文件稱,4月份其高管多次出庭接受詢問時,印度執法局的官員警告他們及其家人,如果他們不按照該機構的要求提交聲明,將面臨“可怕的后果”。

其中,首席財務官拉奧在“極端脅迫之下”在聲明中加上了“我承認,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已按照小米集團某些人的指示支付了版稅”。但拉奧提交聲明的次日就撤回這份聲明并表示“(我)并非在自愿情況而是在脅迫下作出(這份聲明)”。

不過,印度執法局否認了這一說法,稱小米的指控是“不真實的,毫無根據的”,小米公司的高管是“在最有利的環境下”自愿作證。

實際上,印度有關機構對小米印度的調查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早在去年12月21日,包括小米、OPPO等中資手機制造商就被印度財政局稅務局突襲稅務檢查。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小米的工廠、倉庫、辦公室、高管住所,以及一些分銷商,都在突擊搜查范圍之內。

今年1月5日,印度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稱,在調查發現有逃稅行為后,已經向小米印度發出通知,要求向該公司追繳65.3億盧比(約8800萬美元)稅款。

理由是小米印度在進口價值申報中,沒有將將小米印度向高通和小米軟件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金額計入其進口商品的評估價值,壓低貨值,違反了印度的《海關法》。

但小米認為,對包括專利許可費在內的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應該計入進口商品的價格,這在各國都是一個復雜的技術性難題。

目前來看,圍繞版權費支付的分歧沒有徹底解決,已經成為印度連續發難的主要理由。

一季度印度出貨量下跌24%

小米在印度的艱難處境,還反應在不斷下滑的市場份額上。

據報道,2014年3月,小米在印度推出了首款智能手機小米3,當時僅通過線上渠道銷售。

在曾任谷歌Android產品發言人的雨果·巴拉(Hugo Barra)和當地業務負責人摩奴·庫馬·賈因(Manu Kumar Jain)的操盤下,小米在進入印度市場時選擇與知名電商Flipkart合作,將國內運作成熟的“饑餓營銷”和性價比策略復制到了印度。

這種模式被證明十分有效,進入該市場僅2年后,2016年小米印度業務營收突破10億美元,并實現了盈利。

但真正讓小米在印度市場起飛的,還是得益于當地運營商的一項新政策。2016年9月,印度電信運營商Jio宣布以免費的方式向印度用戶提供4G服務。不到半年時間,Jio的這一舉措便為其贏得了超過一億的4G用戶。

這樣的策略伴隨著4G網絡普及的同時,也讓智能手機同步獲益。

2016年,小米在印度推出了紅米Note 3,搭載高通處理器,再加上9999盧比(約合人民幣956元)的起售價,讓該機型擠進了當年印度市場最暢銷的機型前三名。隨后的紅米Note 4,更成為印度銷量達到100萬部速度最快的智能手機。

此外,小米還迅速啟動本土化生產。包括進入印度第二年,與富士康合作建立的生產線落成投產,2017年合作建立第二個制造工廠。

不過,單一的線上渠道以及限時搶購策略讓小米面臨挑戰。一些對此不滿的科技撰稿人認為,向讀者推薦一款不容易購買到的手機是不合適的。

因此,在2017年,小米印度增設直營店,還開始與其他手機店鋪合作,努力打開線下渠道。在這些舉措的推動下,小米在印度的崛起速度驚人。

至2017年第三季度,據印度時報報道,小米手機市場份額追平三星達到23.5%,并列成印度市場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

據IDC、Counterpoint、Canalys等市場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1年,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為28.9%、28.6%、26%、24%,呈下滑趨勢。

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下降至21%。市場統計機構Canalys發布的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以800萬臺的出貨量位居第一,在印度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1%;三星以690萬的出貨量排名第二,市場份額達到了18%。

相比較,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的市場份額還在28%,一年后下降了7%。同時最新一季出貨量1050萬臺,下降至800萬臺,同比下滑了24%,是在排名前5的品牌中縮水最嚴重的。

反觀增長最快的“Others”,今年一度增長率達到了103%。這一增速表明,和以往小米、三星及OV橫掃市場的固有情形不同,印度本土品牌的智能手機依然保持較強競爭力。

Canalys的分析師認為,供應鏈受疫情波及影響了小米和vivo這些頭部品牌,realme、Tecno(德卡諾)等這些更多依賴印度本土供應鏈的品牌表現出色,能夠在第一季度與印度市場的頭部品牌們競爭。

如今的疫情擾動依然存在,在中低端為主力的印度市場上,內外交困之下的小米如何擋住來自本土品牌的攻勢、守住現有市場份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米市值不足3000億港元

此前的3月22日,小米集團公布2021年全年業績,顯示去年全年總收入達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經調整凈利潤達220億元,同比增長69.5%。

高速增長的背后,離不開手機、境外市場以及互聯網服務業務的貢獻。

例如,2021年小米手機業務單項營收實現2088.69億元,同比增長37.2%,占總收入的63.6%;境外市場收入人民幣1636億元,同比增長33.7%,占總收入的49.8%;互聯網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282億元,同比增長18.8%。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業務以8.6%的收入貢獻了35.9%的毛利潤,這部分收入包括廣告收入、游戲收入和金融類收入等。

備受關注的造車業務,財報披露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目前的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000人,量產時間點依然在2024年上半年。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還透露,小米首款工程樣車將在今年三季度發布,并且“會突破大家的想象”。

同時,小米集團再度拋出百億港元回購計劃,此前公司數次發布股份回購計劃。但這些消息未能止住小米股價的下跌勢頭,公司股價于4月27日觸及近兩年最低價格。經過兩年的大幅回調,小米最新市值2773億港元,僅為最高點時的31%。

即便如此,近期仍有機構“唱衰”小米。

4月11日,瑞銀發研報指,將小米2022-2023每股盈利預測分別下調9%和7%,至0.78元和0.88元人民幣,目標價由23元下調至15元,下調幅度達34.78%。

該行估計,小米在2022和2023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低于小米修訂后的今年出貨量目標。預計高端化將提升平均售價,但5G物料成本和物流費用的增加將蠶食利潤,該行也下調小米物聯網家電和互聯網服務收入預測。

該行亦認為,小米需要為其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提供更高透明度。

4月14日,麥格理研報同樣下調手機銷量預測,原因是手機市場因消費疲軟和成本通脹而表現不佳。鑒于智能手機收入和利潤率下降,該行將小米目標價下調22%至9.97港元,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跑輸大市”。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小米

7.7k
  • 雷軍:超豪華車市場對小米打開了大門,特別愿意開放小米生態
  • 小米SU7 Ultra跑不出標稱CLTC續航成績?小米汽車回應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小米印度,Are you OK?

二級市場上,小米市值持續縮水,繼去年下跌43.07%后,今年以來再跌去41.27%,最新市值在2700億港元左右。

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 | 深海

在小米公司培育多年的印度市場上,不斷有壞消息傳來。

5月8日,據路透社消息,小米公司稱其高層管理人員在接受印度金融犯罪打擊機構的詢問時面臨“人身暴力”的威脅。

根據此前的報道,本月初,印度執法部門聲稱小米子公司違反了《外匯管理法》,非法向境外機構匯款,扣押了屬于小米技術印度私人有限公司(下稱“小米印度”)7.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億元)的資產。

但5月6日,在聽取了小米的律師的意見后,印度法院解除了聯邦機構對小米公司資產的凍結。據稱,此案下一次將于5月12日開庭審理。

對此,小米印度官方聲明稱,公司嚴格遵守印度法律,所支付的費用是用于小米印度版產品中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這些特許權使用費和賬單全部合法且真實,公司將致力于與政府部門密切合作,澄清任何誤解。

資料顯示,早在2014年3月,小米開始進入印度市場。一年后的發布會上,雷軍說出了那句帶著湖北口音的“Are you OK?”2017年3月份,雷軍還拜訪了印度總理莫迪,并且送上了印度生產的小米手機。

多年培育之下,印度成了小米重要的海外市場。根據Counterpoint公布的最新數據,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收入在2021年突破380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小米以24%的市場份額,出貨量繼續領先市場。

不過,小米在印度市場的領先地位并不穩固。根據調研公司Canalys的數據,一季度在印度市場小米(包括POCO)出貨量為800萬臺,同比下滑24%,市場份額也因此損失7個百分點至21%,領先優勢縮小。

二級市場上,小米市值持續縮水,繼去年下跌43.07%后,今年以來再跌去41.27%,最新市值在2700億港元左右。

市場研究機構IDC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4.1%的情況下,小米的出貨量也同步下滑了18.4%。對小米而言,在手機市場上維持高增長越來越難。盡管汽車是充滿想象力的新業務,但現在仍在燒錢階段,小米能否拿出一款征服投資人的產品,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印度市場風波不斷

根據媒體報道,印度方面扣押資產的理由是,小米及其旗下公司涉嫌違反印度當地的《外匯管理法》,涉嫌以假冒成支付版權費的方式非法匯款給外國實體。

4月29日,根據印度官方的一份文件,印度打擊金融犯罪機構“中央執法局”表示,已扣押了小米印度公司銀行賬戶555.127億盧比(約47.9億元人民幣、7.25億美元)的資產。

根據該文件內容,小米印度是總部位于中國的小米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系小米品牌在印度的一家手機貿易商和經銷商。

“小米印度于2014年開始在印度運營,并從2015年開始匯款。該公司已將相當于555.127億盧比的外幣匯至三家外國實體,其中包括一家以版稅為幌子的小米集團實體。”印度執法局表示,如此巨額的版稅是按照其中國母公司集團實體的指示匯出。

文件顯示,小米印度沒有從三家外國實體那里獲得任何服務,但在集團實體之間創建的各種不相關文件的掩護下,該公司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將這筆款項匯往國外,違反了《外匯管理法》第4條。

文件表示,該公司在將資金匯往國外時,還向銀行提供了誤導性信息。

事發后,小米印度緊急回應,小米印度公司所有運營活動都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公司仔細研究了當局的命令,相信公司向銀行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和賬單都是合法且真實的。

“小米印度公司支付的這些版稅均用于我們印度版本產品中所使用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對小米印度來說,支付此類版稅是合法的商業行為。”小米印度表示,將與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誤會。

同時,小米公司向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高等法院提起訴訟,反對印度打擊金融犯罪機構的決定。

據財新,5月5日,印度法院發布命令,暫緩凍結小米資產一周,直到5月12日開止。

法院的臨時命令稱,暫緩凍結期間,小米可以用印度銀行賬戶支付日常的運營費用,但不可向印度之外的公司支付專利費或者其他費用,如果小米要向印度之外的公司付款,也須在5月12日庭審后才能決定。

據路透社最新報道,小米印度前總經理和首席財務官在接受印度執法機構詢問時,曾遭到“身體暴力和脅迫威脅”。

報道稱,小米公司5月4日向法庭提交的文件稱,4月份其高管多次出庭接受詢問時,印度執法局的官員警告他們及其家人,如果他們不按照該機構的要求提交聲明,將面臨“可怕的后果”。

其中,首席財務官拉奧在“極端脅迫之下”在聲明中加上了“我承認,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已按照小米集團某些人的指示支付了版稅”。但拉奧提交聲明的次日就撤回這份聲明并表示“(我)并非在自愿情況而是在脅迫下作出(這份聲明)”。

不過,印度執法局否認了這一說法,稱小米的指控是“不真實的,毫無根據的”,小米公司的高管是“在最有利的環境下”自愿作證。

實際上,印度有關機構對小米印度的調查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早在去年12月21日,包括小米、OPPO等中資手機制造商就被印度財政局稅務局突襲稅務檢查。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小米的工廠、倉庫、辦公室、高管住所,以及一些分銷商,都在突擊搜查范圍之內。

今年1月5日,印度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稱,在調查發現有逃稅行為后,已經向小米印度發出通知,要求向該公司追繳65.3億盧比(約8800萬美元)稅款。

理由是小米印度在進口價值申報中,沒有將將小米印度向高通和小米軟件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金額計入其進口商品的評估價值,壓低貨值,違反了印度的《海關法》。

但小米認為,對包括專利許可費在內的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應該計入進口商品的價格,這在各國都是一個復雜的技術性難題。

目前來看,圍繞版權費支付的分歧沒有徹底解決,已經成為印度連續發難的主要理由。

一季度印度出貨量下跌24%

小米在印度的艱難處境,還反應在不斷下滑的市場份額上。

據報道,2014年3月,小米在印度推出了首款智能手機小米3,當時僅通過線上渠道銷售。

在曾任谷歌Android產品發言人的雨果·巴拉(Hugo Barra)和當地業務負責人摩奴·庫馬·賈因(Manu Kumar Jain)的操盤下,小米在進入印度市場時選擇與知名電商Flipkart合作,將國內運作成熟的“饑餓營銷”和性價比策略復制到了印度。

這種模式被證明十分有效,進入該市場僅2年后,2016年小米印度業務營收突破10億美元,并實現了盈利。

但真正讓小米在印度市場起飛的,還是得益于當地運營商的一項新政策。2016年9月,印度電信運營商Jio宣布以免費的方式向印度用戶提供4G服務。不到半年時間,Jio的這一舉措便為其贏得了超過一億的4G用戶。

這樣的策略伴隨著4G網絡普及的同時,也讓智能手機同步獲益。

2016年,小米在印度推出了紅米Note 3,搭載高通處理器,再加上9999盧比(約合人民幣956元)的起售價,讓該機型擠進了當年印度市場最暢銷的機型前三名。隨后的紅米Note 4,更成為印度銷量達到100萬部速度最快的智能手機。

此外,小米還迅速啟動本土化生產。包括進入印度第二年,與富士康合作建立的生產線落成投產,2017年合作建立第二個制造工廠。

不過,單一的線上渠道以及限時搶購策略讓小米面臨挑戰。一些對此不滿的科技撰稿人認為,向讀者推薦一款不容易購買到的手機是不合適的。

因此,在2017年,小米印度增設直營店,還開始與其他手機店鋪合作,努力打開線下渠道。在這些舉措的推動下,小米在印度的崛起速度驚人。

至2017年第三季度,據印度時報報道,小米手機市場份額追平三星達到23.5%,并列成印度市場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

據IDC、Counterpoint、Canalys等市場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1年,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為28.9%、28.6%、26%、24%,呈下滑趨勢。

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下降至21%。市場統計機構Canalys發布的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以800萬臺的出貨量位居第一,在印度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1%;三星以690萬的出貨量排名第二,市場份額達到了18%。

相比較,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的市場份額還在28%,一年后下降了7%。同時最新一季出貨量1050萬臺,下降至800萬臺,同比下滑了24%,是在排名前5的品牌中縮水最嚴重的。

反觀增長最快的“Others”,今年一度增長率達到了103%。這一增速表明,和以往小米、三星及OV橫掃市場的固有情形不同,印度本土品牌的智能手機依然保持較強競爭力。

Canalys的分析師認為,供應鏈受疫情波及影響了小米和vivo這些頭部品牌,realme、Tecno(德卡諾)等這些更多依賴印度本土供應鏈的品牌表現出色,能夠在第一季度與印度市場的頭部品牌們競爭。

如今的疫情擾動依然存在,在中低端為主力的印度市場上,內外交困之下的小米如何擋住來自本土品牌的攻勢、守住現有市場份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米市值不足3000億港元

此前的3月22日,小米集團公布2021年全年業績,顯示去年全年總收入達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經調整凈利潤達220億元,同比增長69.5%。

高速增長的背后,離不開手機、境外市場以及互聯網服務業務的貢獻。

例如,2021年小米手機業務單項營收實現2088.69億元,同比增長37.2%,占總收入的63.6%;境外市場收入人民幣1636億元,同比增長33.7%,占總收入的49.8%;互聯網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282億元,同比增長18.8%。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業務以8.6%的收入貢獻了35.9%的毛利潤,這部分收入包括廣告收入、游戲收入和金融類收入等。

備受關注的造車業務,財報披露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目前的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000人,量產時間點依然在2024年上半年。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還透露,小米首款工程樣車將在今年三季度發布,并且“會突破大家的想象”。

同時,小米集團再度拋出百億港元回購計劃,此前公司數次發布股份回購計劃。但這些消息未能止住小米股價的下跌勢頭,公司股價于4月27日觸及近兩年最低價格。經過兩年的大幅回調,小米最新市值2773億港元,僅為最高點時的31%。

即便如此,近期仍有機構“唱衰”小米。

4月11日,瑞銀發研報指,將小米2022-2023每股盈利預測分別下調9%和7%,至0.78元和0.88元人民幣,目標價由23元下調至15元,下調幅度達34.78%。

該行估計,小米在2022和2023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低于小米修訂后的今年出貨量目標。預計高端化將提升平均售價,但5G物料成本和物流費用的增加將蠶食利潤,該行也下調小米物聯網家電和互聯網服務收入預測。

該行亦認為,小米需要為其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提供更高透明度。

4月14日,麥格理研報同樣下調手機銷量預測,原因是手機市場因消費疲軟和成本通脹而表現不佳。鑒于智能手機收入和利潤率下降,該行將小米目標價下調22%至9.97港元,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跑輸大市”。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辽市| 诸暨市| 本溪市| 临汾市| 长寿区| 登封市| 焦作市| 南溪县| 吉首市| 木里| 盐城市| 登封市| 永春县| 兴山县| 苍溪县| 万盛区| 万山特区| 博湖县| 泾源县| 瑞昌市| 南昌县| 永新县| 海兴县| 乐都县| 思茅市| 邵阳市| 宁远县| 广灵县| 台东市| 兴仁县| 陆丰市| 井冈山市| 伊通| 永平县| 白城市| 甘孜| 临邑县| 达拉特旗| 泸溪县| 新晃|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