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舒鴻吉
2022年5月8日上午,多輛廂式貨車駛出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沉寂多日的醫藥企業迎來了久違的“出貨”時刻,載有“正氣片”、”麝香保心丸”藥品的物流車,把這批救命藥品發往全國。
界面新聞從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黃藥業”)獲悉,該企業于4月17日復工復產,目前已經恢復30-40%的產能,其中麝香保心丸產能已經提升至60%左右。
據上海和黃藥業生產負責人、生產中心總監劉獻洋介紹,公司重點產品麝香保心丸用于冠心病的日常治療,“正氣片”用于隔離點新冠無癥狀感染者治療用藥的。上述藥品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已在10幾萬個國內醫院、20余萬家藥店內銷售,擁有非常龐大的患者群體。
3月27日,上海市發布通告,先后在浦東浦西區域先行實施封控。公告發布當晚,為確保封控管理期間廠區公用系統和環保設施的正常運行,和黃藥業根據要求暫停生產,23名員工24小時駐守工廠,主要負責廠區安保工作。
在停產期間,和黃藥業通過梳理需求清單,盤整庫存藥品,持續為國內市場的重點單位供應前述兩類藥品,確保相關醫療機構“不斷供”。
“留守的23名員工,通過 ‘螞蟻搬家’的方式,將一些應急藥品及時發放給相關機構,包括上海本地的方艙醫院。”劉獻洋透露。

4月17日,上海發布首批復工復產“白名單”,和黃藥業位列其中。劉獻洋認為,企業之所以能夠登上首批“白名單”,得益于在疫情期間對員工健康的持續追蹤,以及對復工復產防疫方案的持續優化。
劉獻洋透露,在停產期間,公司每日收集下屬700多名員工的健康狀況和小區封控情況,及時整理了可復工人員的名單。
此外,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管委會的協助也推動了企業復工復產。據劉獻洋介紹,在復工復產之前,管委會曾派人上門協助,通過“一廠一方案”的方式討論優化了和黃藥業廠區內“三分區”的方案。
此前,和黃藥業廠區分為生活區和工作區。目前,根據《上海市工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劃分為“三分區”,即核心生產區、辦公室區、交接風險區。
“其中核心生產區就是藥品的主要產線,辦公區為員工休息生活的區域,交接風險區是以倉庫為代表的,與外界進行直接接觸的區域,風險等級最高。”劉獻洋說,“根據三分區的風險等級,廠區實施了分區管理、錯峰用餐的措施。低風險區域的員工先用餐,交接區的員工因為風險系數最高最后用餐,用餐完畢后,直接進行全域消殺。”
他指出,這一分區管理措施,最大限度保證了安全,并提高了生產效率。
現階段,為確保封閉生產期間的人員和環境安全,和黃藥業制定了嚴格的防疫生產工作方案,比如堅持“每日一核酸、一抗原”、”公共環境每日兩次消殺”、”人、物通道分流”“網格化生活管理”等措施。
為更加便捷地為員工提供日常核酸檢測服務,和黃藥業向相關部門申請,派遣4位員工接受專業培訓,讓他們成為企業專屬核酸采樣人員,以更加靈活、便捷、高效的方式組織廠區核酸采樣工作。
劉獻洋說,目前上海全市的疫情處于全力攻堅的階段,分布在700多名員工中,已經有216人順利返崗。其余員工因為分區疫情防控措施的緣故,仍有待獲批跨區復工復產。同時,由于供應鏈企業尚未在復工復產中,導致產能恢復尚存較大空間。
遵守并配合現有的防疫防控措施,確保生產安全的前提下面,和黃藥業穩步正推進產能的提升。

作為目前上海正在打造的三大核心產業之一,生物醫藥產業將在后疫情時代如何發展?
對此,劉獻洋認為,因為疫情影響,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可能會遭遇暫時的困難,因為一些供應鏈企業暫時未能及時復工復產,需要一段時間來修復疫情造成的損傷。“不過,我們已經看到上海在積極推進相關產業鏈企業的復工復產。加之在疫情中,我們的中藥展示出了獨特的作用和臨床價值,也代表著上海生物醫藥企業具備的獨特競爭力,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上海的生物醫藥產業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里穩步復產、逐步提升產能。”
“這個時候急不得,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工作。”劉獻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