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娛樂獨角獸 弓炫麒
以二次元起家的B站,正在成為一家投資驅動的公司。
根據相關媒體數據統計,2021年,B站共計投資57家公司,較2020年的28家投資數量直接翻倍。2021年B站投資了20家游戲公司、15家動漫公司,從2022年以來B站已陸續增持或投資了近10家游戲公司,三年下注超過100次,“B站基因”強烈滲透在二次元領域。
相較于優愛騰,B站覺得“降本增效”變局之下更要“另辟蹊徑”,以B站為首的大量資本入局游戲、動漫領域,或許ACG會是文娛領域的新出口。
B站的投資版圖涉及游戲、影視、有聲書、虛擬人等等,其在娛樂生態構建上是完全屬于“自力更生”,相較于優愛騰對影視內容公司的重磅參投,B站似乎更重視娛樂產業的未來發展和內容“變現”的可實現性。
以當下的尺度來理解b站,必須梳理出B站最近的投資版圖和邏輯,而這些讓我們重新思考B站,是否正在成為二次元領域最重要的資本推手,以及這對于B站自身的業務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
營收增速放緩,”B站“變現”還需靠游戲
2022年對于長視頻來說,是很不好過的一年。中概股暴跌疊加疫情影響,視頻網站紛紛給出了“降本增效”的目標,對于B站來說,“扭虧為盈”是擺在眼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從B站歷年財報顯示,2016-2021年營收增速分別為299.49%、371.7%、67.27%、64.16%、77.03%和61.54%,營收增速放緩,整體呈下滑趨勢。“變現”是B站運營的關鍵,其營收現主要來自游戲、直播及增值業務、廣告三大板塊,而游戲業務是B站營收的主力。
面臨著尋找營收增長點的“內憂”以及互聯網長視頻行業蕭條影響的“外患”,B站不得不調整企業業務板塊,顯然游戲業務較比長視頻業務更易“變現”,且在游戲版號開放、二次元游戲市場規模暴增的大背景下,B站重金參投游戲公司試圖回歸本源業務,依靠游戲業務拉動營收增長。
b站投資的游戲公司一覽 (數據來源:天眼查、萌娘百科)
“從去游戲化到再游戲化”的B站再次以游戲作為平臺主營業務,其動機不僅在于游戲業務能解決其營收難題,更在于泛文娛產業的競爭不止在于內容本身,也在于內容形式,B站似乎想以“游戲”為載體拓展游戲IP的眾多內容衍生打造IP運營生態鏈,或許未曾不是一個好思路,所以B站在游戲領域的布局上也格外注重IP價值的彰顯。
B站所參投的游戲公司堪稱“多而全”,不僅涉及了各種移動端的游戲版本,還參與了日漫IP手游、影視IP手游、機甲游戲、女性向游戲等各種垂類游戲賽道。由影視作品、國產動漫改編的二次元游戲的發展,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B站將IP改編的二次元游戲置于重要位置,例如萬維仁和旗下開發了《凡人修仙傳》《將夜》等知名IP的游戲項目,像《將夜》《紫川》等IP均已進行影視化,影游項目聯動雙方互為引流。B站除了在游戲開發環節重點參投,其在游戲直播、VR內容交互、游戲平臺等為游戲賽道長遠發展有所規劃。
其中,平塔科技(Pinta Studios)是一個原創VR交互內容制作商,核心是故事和交互,制作流程采用編劇先行的方式,區別于目前VR內容的場景先行,在VR內容創作領域進行創新嘗試,該公司現已產出《拾夢老人》《烈山氏》等多部作品,并通過結合自身營銷和市場背景還可以幫助其他VR內容做發行工作,進而拓展VR游戲業務。在元宇宙概念盛行之下,B站參投VR內容制作創新性的公司符合“科技驅動內容發展”的市場趨向,以游戲為核心業務,以“科技+IP+內容+形式”運營模式下的文娛產業或許能迸發出更多新火花。
6億并購繪夢動畫、有妖氣,全產業鏈“協同”效應能否展現?
b站投資動漫公司一覽 (數據來源:天眼查、萌娘百科)
據相關媒體數據統計,2021年,B站共計投資57家公司,較2020年的28家投資數量直接翻倍。從投資金額來看,億元級別的投資共有6起,其中有兩家為動漫公司。B站以總價6.123億元人民幣并購二維動畫制作大廠繪夢動畫,代表作品有《一人之下》《天官賜福》等;6億元人民幣從奧飛娛樂手上并購有妖氣漫畫,其作品有《十萬個冷笑話》等,又參投三維動畫制作公司中影年年,其現已產出《少年歌行》《血色蒼穹》等IP項目;其中很多項目已經進行影視化或在籌備影視化,B站在影漫聯動同樣采取IP運營模式,全方位布局、多渠道、多形式的將IP價值發揮到最大。
B站參投的動漫領域公司已經形成從IP孵化、動漫制作、動漫教育、動漫版權運營等全產業鏈協作的良性生態閉環。
例如上海動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立動漫電子雜志《Anime Tamashii》作為內容輸出媒介;綺心科技旗下建立畫師約稿服務平臺“米畫師”,現已經有 30000 位不同風格的畫師入駐服務于游戲、動漫等美術需求;知行合一動漫公司的業務還涉及了動漫教育領域;四月星空、靈樨文化等公司則是負責原創動漫內容的孵化以及動漫版權運營等業務;戲畫谷、福煦影視、艾爾平方、中影年年等是專注于影視動漫制作環節,像《少年歌行》《鏡·雙城》等知名動漫項目均出自這些公司。
從前期的原創漫畫、IP孵化再到后期的影視動漫制作及版權業務運營,B站在動漫領域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投資布局,試圖通過彼此之間的協作在動漫領域持續發力。
除了游戲、動漫作為B站投資的主力方向外,B站還參投了影視制作、在線閱讀、有聲書、娛樂營銷、智能家居、電子商務等業務的公司。
如何理解二次元起家的b站去投資影視公司?
首先,B站參投影視公司兔猻文化和自由酷鯨,前者是以垂類內容短劇為品牌標志,代表作有《不思異》系列,兔猻文化定位于年輕一代的創新內容供應商,以“低成本、高概念、強類型”為創作標語符合B站自身社區性視頻平臺的小眾垂類屬性。后者則是擁有大導演資源的制作班底強硬的影視公司,其大股東路陽導演是國內影視工業化的代表人物,也符合B站用戶所追求的“科技力”、“高概念”內容方向。
其次,投資在線閱讀、有聲書及娛樂營銷等企業是從影視內容為中心上下游拓展產業鏈,在線閱讀、有聲書均能與影視作品互相反哺打造IP,B站作為內容放映端、娛樂營銷則從后期賦能造勢,加之潮牌等衍生品零售業務,B站在制發放宣衍整個影視產業鏈進行了多重布局。
整體來看,B站的投資方向主要是以“Z世代”喜好為主,側重輕體量、有創新性的公司。例如游戲、動漫等較為貼合B站的內容屬性,參投貓耳FM、掌閱iRearder等則是為了拓展自身泛娛樂板塊,而入局電商、潮牌等是為了更好落實將流量+內容進行“變現”。
B站的“變現”難題,多維投資能解決嗎?
B站迫切尋求的“變現”策略和布局是靠更多砸錢砸出來,賭的是行業未來,但“未來”在路上了嗎?
首先,從游戲業務來看,據B站2021年財報來看,全年凈營收為194億元,其中移動游戲業務全年營收為51億元,同比增長6%。增值業務營收為69億元,同比增長80%,廣告業務營收為45億元,同比增長145%。電商及其他業務營收為28億元,同比增長88%。由此可見,游戲業務的營收增速已減緩,騰訊和網易的“前車之鑒”也說明游戲業務發展也存在眾多風險,所以游戲業務是B站重新布局其游戲業務能為其營收帶來多少實際上的增長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其次,B站構建的全產業鏈布局是要以內容為核心優勢作為主要支點,但B站在內容儲備上通常以番劇、老電影、紀錄片等為其主要內容優勢,但相較于優愛騰三家巨量的片庫來說競爭優勢并不明顯,盡管B站曾拿下《風犬少年的天空》等劇集獨家播放權,但是受制于用戶會員規模等壁壘,內容優勢還需要積累。迫切尋求“變現”的B站顯然不可能走優愛騰“燒錢”混戰的舊路。
參投垂類短劇制作公司、特效公司等或是為了服務自身特色內容生態的打造,甚至是為“元宇宙”做鋪墊,就目前形式來看,“元宇宙”賽道目前僅有數字藏品、虛擬人等已經落地且有所進展,但相關的內容產出并未出現,目前依然還停留在概念階段。
b站重戰“游戲”賽道是為了暫緩企業暫時的營收困局,布局產業協作的娛樂生態則是向投資者昭告B站的未來向好,但真正實現將“戰略”轉變成營收的“變現”之路仍待考驗,“再游戲化”或許只是B站在“互聯網寒冬”過渡的無奈之舉,但擁有大量Z世代忠實用戶基本盤的B站加大投資布局,這或許是眼下影視寒冬期的最大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