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戈振偉
“通過‘城市礦山+自建鎳資源基地’保障鎳資源自給,預計今年將回收鎳2萬噸,加上印尼鎳資源產量6000噸,自給率可達到41%。”5月6日下午,格林美(002340.SZ)董事長許開華在2021年業績會上說。
作為目前市場最關注的金屬材料之一,鎳資源的供給深度影響格林美的前驅體材料發展。
“2021年,公司派出1000人前往印尼,確保印尼鎳項目在今年6月份投料試生產。”許開華稱。
2027年實現鎳資源100%完全自給
隨著新能源車的發展,鎳已經成為了動力電池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2022年初,由于地緣政治沖擊,全球鎳價格瘋狂上漲,“妖鎳”橫空出世。
到3月上旬,LME鎳期貨主力合約一度超過10萬美元/噸 ,滬鎳最高價格也曾超過26.77萬元/噸,這是期貨市場有史以來最為極端的價格波動之一,全產業鏈都深受影響。
市場廣泛傳言稱,這一場史詩級行情背后來源于瑞士大宗商品貿易巨頭嘉能可和中國公司青山控股的多空交戰,而青山作為空方,若平倉其損失最多可能高達120億美元,或將被迫讓出印尼鎳礦控制權。
受此影響,A股市場上,格林美、華友鈷業等相關企業股票大幅下挫。
格林美是中國廢棄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公司核心產品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材料出貨量及3C數碼電池用四氧化三鈷出貨量均居全球市場前三,超細鈷粉位居世界行業市場第一。
2016-2021年,中國高鎳三元正極材料(NCM622、NCM811、NCA)出貨量占比由11% 提升至50%以上,復合增長率達40%以上,三元材料高鎳化趨勢愈發明顯。
許開華在網上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三元前驅體已實現全面高鎳化。
數據顯示,2019年格林美8系、9系三元前驅體出貨量15351噸,占公司三元前驅體總出貨量的25.56%,2021年上述產品出貨量為54885噸,占比高達60.29%。
最新財報顯示,2021年,格林美實現營業收入193.01億元,同比增長54.83%,較2019年增長34.46%;實現凈利潤9.23億元,同比增長123.82%,較2019年增長25.57%。
其中,公司的主營產品三元前驅體在2021年實現營收94.24億元,同比增長205.39%,占總營收比重高達48.83%。
為滿足前驅體業務對鎳的需求,格林美去年加快了印尼鎳資源項目建設,印尼青美邦項目規劃產能5萬噸鎳,包括2萬金噸鎳中間品和3萬金噸硫酸鎳。
格林美預計,2023年,印尼鎳資源供給可達2萬噸,加上回收的3萬噸,自給率可提高到50%,并在2027年實現100%完全自給。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鎳價在短期內仍會受到非基本面因素影響而較為波動,但長期來看,預計未來五年新的鎳資源上線偏少,加上高鎳三元鋰電池在能量密度和續航能力的優勢下帶動需求,鎳資源的供需或將于2024年前后出現缺口,因此鎳價展望繼續向上。
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占比還不到1%
此外,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也是全球關注熱點,既是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末端,也是鎳鈷鋰等戰略資源綠色可持續供應的關鍵。
據USGS(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鈷資源儲量僅為世界的1.13%,中國鎳資源儲量僅為世界的3.0%,中國的鋰礦資源儲量僅占全球的7.1%,但是,中國對鈷、鋰、鎳的使用數量均超過世界使用數量的50%以上。
因此,鈷、鎳、鋰資源的回收成為化解中國新能源對鈷、鎳、鋰資源戰略需要的有效途徑。
2021年,格林美完成深圳、無錫與天津動力電池回收基地建設,并出海布局韓國,建成韓國浦項動力電池回收合資企業。
與此同時,格林美在年報中指出,公司2022年將計劃投資歐洲,布局動力電池回收。
據張坤介紹:“公司2021年度累計處理了8400噸廢舊動力電池,其中三元和磷酸鐵鋰各占比50%。公司建成了500噸/月的電池級碳酸鋰產線,2021鋰綜合回收率接近90%,鎳鈷的回收率超過98.5%。”
許開華認為,目前公司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已進入GWh階段,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化,新業績增長極可期。“2022年,公司梯級利用計劃超過2GWh,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50%,動力電池回收會成為一個新的業績增長點。”
財報顯示,格林美2021年回收動力電池1.06GWh,收入約1.51億元,同比增長 61.63%。不過,該項業務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僅有0.78%,還不到1%。
股價表現上,截至5月6日收盤,格林美(002340.SZ)報6.66元/股,市值319億元,自去年9月份以來,跌幅超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