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實習記者 | 田然
年報季告一段落。光伏作為近年來頗具話題性的熱門賽道,相關企業業績備受資本市場關注。
光伏可大致分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以及下游電站幾大環節,同時涉及逆變器、玻璃等輔材。去年,光伏產業鏈供需嚴重錯配,上游硅料價格一路飆升,疊加三季度“能耗雙控”影響,多晶硅在11月創下27.3萬元/噸的歷史高點。
受此影響,硅料企業利潤空間大幅上漲。據界面新聞統計,四大硅料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協鑫科技(原保利協鑫,03800.HK)、新特能源(01799.HK)全年凈利總計約240億元。
一季度,硅料價格仍舊高居不下,四家企業凈利總額超147億元,約占去年總凈利的六成。
這四家硅料龍頭中,去年誰營收凈利規模最大,誰的凈利增速、毛利率最高?誰具有最大的發展潛力?它們都有著怎樣的產能規劃?硅料這一環節又能火多久?
業績創新高
作為絕對的“硅料老大”,通威股份去年凈利達82.08億元,位居四家之首,同比增長127.5%,且創下歷史年度業績新高。
大全能源營收增幅最大,超132%;凈利額位居第二,同比增幅近4.5倍。新特能源凈利同比漲幅近7倍;保利協鑫則實現扭虧為盈。

這四家企業中,只有大全能源的業務、營收完全依賴多晶硅。
通威股份是硅料老大,同時也是全球電池老大。此外,該公司收入來源還包括農牧板塊以及部分組件、電力環節。多晶硅收入占比為29.5%。
新特能源業務還包括風能、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和運營。多晶硅收入占比51.5%。
協鑫科技同為硅片制造商和電站運營方,多晶硅收入占比30.2%。
從近五年業績趨勢看,除協鑫科技外,其他三家企業的營收能力基本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2017年,四家企業營收水平差距較小,尤其是通威股份和協鑫科技,幾乎處于同等位置。
協鑫科技原名為保利協鑫能源,該公司曾連續多年為全球最大硅料及硅片生產商。但由于2018年“531”光伏政策的沖擊,以及未能在單晶市場搶占先機,該公司一度經營困難,2018年-2020年連續虧損。在這期間,協鑫科技分別將硅料和硅片老大的頭銜,拱手讓于通威股份和隆基股份。
2020年起,通威股份大手筆擴產硅料,加上農牧板塊、電池板塊等,營收水平與其他三家企業逐步拉開距離。
從凈利潤看,四家公司去年盈利均為五年來新高。這主要得益于硅料價格處于高位。去年多晶硅價格最高至26.9萬元/噸,較上年年末增長超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