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姜菁玲
5月6日凌晨,大量聯通手機用戶在社交媒體平臺稱突然收到扣費95元的短信。多數用戶反饋稱,中國聯通未經允許為其開通一項名為“流量疊加包月套餐費”的增值服務,該項服務需扣費95元,但套餐內并無對應流量額度。
一位聯通用戶對界面新聞記者確認,5月6日凌晨,他的手機突然被扣去95元的增值套餐費用,并且過程中業務開通并沒有經過本人同意,沒有短信訂購提示和消費通知。

“由于是凌晨時間段,人工客服也沒有在線,因此只能等到早上九點以后進行反饋”,上述聯通用戶稱,此項“疊加套餐包”的內容在APP業務查詢辦理以及業務查詢板塊中不可查看也不能取消。
今日早晨,大量網友在微博平臺要求聯通盡快給出解決方案和解釋。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700人對該事項進行投訴。
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還有用戶反映情況稱,該95元疊加包不止疊加一次,還存在多次扣款的情況。
5月6日11時,中國聯通客服官方微博在評論中對部分網友進行回應,由于系統升級,部分用戶在夜間存在實時費用查詢和話費提醒不準確現象,目前話費查詢功能已恢復正常,不會影響手機費用和正常使用,已扣話費處理完畢后將會原路退回。

多位聯通用戶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目前其話費賬單中已經沒有“疊加套餐費用”這一增值服務淚目,被扣的話費已經返還到了其話費賬戶當中。
不過,一位開通了自動充值服務的聯通用戶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由于凌晨套餐扣費直接導致了其手機賬戶欠費,手機就自動進行了充值。但是聯通目前的做法是將套餐費用充值到他的話費賬戶中,而不是原路返還到原支付路徑。
“如果不是因為聯通那邊出問題,我們根本不需要充值這筆錢,這屬于被迫消費,并且整個扣款、退款的過程沒有征求過我的意見與同意?!痹撚脩粽J為,聯通應當把這部分錢退還到他的微信余額,而不是直接充值到話費賬戶當中。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條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夏海龍律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扣費的行為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無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聯通都應當及時幫助用戶取消套餐并退費。
至于退款路徑的問題,夏海龍律師表示,聯通原則上應當原路退還,如果退到話費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強制消費。
截至發稿,中國聯通官方并未就該情況單獨發布微博公布詳細情況說明,聯通官方亦未對界面新聞記者回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