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每輛車比特斯拉少賺6萬,比亞迪輸了嗎?

每輛車比特斯拉少賺6萬,比亞迪輸了嗎?

比亞迪賣車不賺錢?

文|正解局

最近,汽車行業頗受關注。

一個網帖火了:每賣一輛新能源車,比亞迪只賺1400元,特斯拉賺68000元。

差距如此之大,這是真的嗎?

比亞迪賣車為什么利潤這么低?

1、差距很大

下圖是網上流傳的帖子。

網帖內容

在分析之前,我們先驗證一下,帖子里的數據,是不是真的。

先看特斯拉。

今年4月21日,特斯拉公布財報,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累計交付約31萬輛新車,營業收入為187.56億美元,凈利潤為33.18億美元。

不過,特斯拉的業務并非只局限于汽車行業。

汽車行業收入為168.61億美元,粗略估算一下,汽車行業的凈利潤應該在30億美元左右(約合200億元人民幣)。

這么一算,特斯拉每賣一輛車,凈賺約64510元。

再看比亞迪。

今年4月27日,比亞迪公布財報,2022年第一季度,比亞迪汽車銷量29.1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累計銷量28.6萬輛,凈利潤為8億元。

熟悉比亞迪的人都知道,其業務并不局限于乘用車,還包括手機相關部件、充電電池以及光伏等等。

其中,比亞迪汽車營收占總營收約一半以上。這里,我們多算一些,估算比亞迪2022年一季度汽車業務凈利潤為6億元。

這么一算,比亞迪每賣一輛車,凈賺2000元。

兩相對比,比亞迪每賣1輛車,比特斯拉少賺6萬塊。

雖說是估算,但基本上八九不離十,兩者的差距確實很大。

2、差距在哪里

比亞迪與特斯拉,凈利潤差距為什么這么大?

都是賣汽車的,還是要回到汽車中找原因。

在某汽車平臺上,我對比了特斯拉和比亞迪。

特斯拉與比亞迪部分車型對比

可以明顯看出,特斯拉車型少、定價高,只有8款,主打的車型是Model 3和Model Y,起步價就高達29萬元。

比亞迪車型多、定價跨度大,車型多達50余款,主打的車型是秦、宋,起步價10萬元起,最高價也不過20多萬元,低于特斯拉Model 3的起步價。

通常來說,售價越高,利潤相對就越高。

特斯拉的售價遠高于比亞迪,利潤自然也比比亞迪高得多。

車型單一,還有另一個好處:便于壓縮成本。

特斯拉主打的車型是Model 3和Model Y,零件共用,也利于大規模生產,宣傳也方便,成本會更低了。

售價高,成本低,這是特斯拉的單車利潤遠高于比亞迪的原因。

3、增收不增利

有意思的是,別說特斯拉,就是與國內汽車企業比,比亞迪的凈利潤也是出奇得低。

這里,我們找幾個國內車企對比看看。

長城汽車,一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336.19億元,為比亞迪的一半左右,凈利潤16.34億元,是比亞迪的2倍左右。

長安汽車,一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345.76億元,為比亞迪的一半左右,凈利潤達到45.36億元,是比亞迪的5倍多。

廣汽集團,一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232.68億元,為比亞迪的三分之一左右,凈利潤30.09億元,是比亞迪的將近4倍。

這么一對比,比亞迪的凈利潤確實低得可憐。

事實上,比亞迪凈利潤低不是個新鮮事兒。

如果你用搜索引擎搜索“比亞迪不賺錢”關鍵詞,能搜到1000多萬個的結果。

各種文章,都在分析比亞迪不賺錢的原因。

而這種討論,早在10多年前就出現了。

行業內甚至稱比亞迪陷入了一個叫“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4、放長線釣大魚

很多網友也好奇,比亞迪賣1輛車只賺2000元,難道是在做慈善?

比亞迪當然不是在做慈善。

比亞迪十幾年如一日,保持著低凈利潤,大致有兩個原因:

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商言商。

都是賣車的,每個廠家都希望凈利潤高一點,再高一點。

但并不是每個汽車廠商,都能成為特斯拉,都可以享受到品牌光環帶來的超高毛利率。

再者,中國市場與歐美市場,很不一樣。

在歐美市場,特斯拉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對手。

但在中國市場,比亞迪的競爭對手就太多了。新興新能源汽車品牌崛起,傳統汽車廠商也在轉型,每一個價位上都擠滿了競爭對手。

例如,30-50萬價位上,既有奧迪、奔馳、寶馬這些傳統豪車品牌,也有蔚來、理想、高合這些新興品牌,更有特斯拉這樣的強勁對手。

比亞迪,想賣高價,也沒那么容易。

二是放長線釣大魚。

比亞迪的凈利潤不僅比特斯拉低,比國內其他車企還低,某種程度上是有意為之。

比如,比亞迪的DM-i混動平臺車型,整體定價偏低,打破了以往合資品牌對于混動產品較高的定價策略。

比亞迪這么做,大概率是想“以利潤換市場”。

在新能源變革時代,擴大市場占有率,筑高護城河,遠比短期高盈利更加重要。

比亞迪的思路是,一方面,以微利甚至虧損的方式提供極具性價比優勢的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投巨資加大研發,建立技術壁壘,筑高護城河。

站穩腳跟后,比亞迪就可以推出高毛利車型,同時優化供應鏈,借助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最終改善利潤水平。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比亞迪凈利潤低,市值卻不低。

最新數據顯示,比亞迪的市值超過7000億元,超過上汽集團的2000億元,一舉成為當前我國最大的汽車集團。

賣車沒賺到的錢,在股市上賺到了。

目前看,比亞迪的戰略是成功的。

數據顯示,比亞迪賣瘋了,未交付訂單高達40萬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一騎絕塵。

中國企業,應該向高端發展。

但是,罔顧企業自身實力,一味地追求高端,可能會誤入歧途。

中國消費者需要什么,中國企業就應該造什么。

就中國目前的消費水平而言,一個平民化的比亞迪,更受老百姓歡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比亞迪

9.5k
  • 超廣東近10萬輛,安徽一季度汽車產量居全國第一
  • 三家中國汽車制造商凈利超百億,只有一家公司由盈轉虧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每輛車比特斯拉少賺6萬,比亞迪輸了嗎?

比亞迪賣車不賺錢?

文|正解局

最近,汽車行業頗受關注。

一個網帖火了:每賣一輛新能源車,比亞迪只賺1400元,特斯拉賺68000元。

差距如此之大,這是真的嗎?

比亞迪賣車為什么利潤這么低?

1、差距很大

下圖是網上流傳的帖子。

網帖內容

在分析之前,我們先驗證一下,帖子里的數據,是不是真的。

先看特斯拉。

今年4月21日,特斯拉公布財報,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累計交付約31萬輛新車,營業收入為187.56億美元,凈利潤為33.18億美元。

不過,特斯拉的業務并非只局限于汽車行業。

汽車行業收入為168.61億美元,粗略估算一下,汽車行業的凈利潤應該在30億美元左右(約合200億元人民幣)。

這么一算,特斯拉每賣一輛車,凈賺約64510元。

再看比亞迪。

今年4月27日,比亞迪公布財報,2022年第一季度,比亞迪汽車銷量29.1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累計銷量28.6萬輛,凈利潤為8億元。

熟悉比亞迪的人都知道,其業務并不局限于乘用車,還包括手機相關部件、充電電池以及光伏等等。

其中,比亞迪汽車營收占總營收約一半以上。這里,我們多算一些,估算比亞迪2022年一季度汽車業務凈利潤為6億元。

這么一算,比亞迪每賣一輛車,凈賺2000元。

兩相對比,比亞迪每賣1輛車,比特斯拉少賺6萬塊。

雖說是估算,但基本上八九不離十,兩者的差距確實很大。

2、差距在哪里

比亞迪與特斯拉,凈利潤差距為什么這么大?

都是賣汽車的,還是要回到汽車中找原因。

在某汽車平臺上,我對比了特斯拉和比亞迪。

特斯拉與比亞迪部分車型對比

可以明顯看出,特斯拉車型少、定價高,只有8款,主打的車型是Model 3和Model Y,起步價就高達29萬元。

比亞迪車型多、定價跨度大,車型多達50余款,主打的車型是秦、宋,起步價10萬元起,最高價也不過20多萬元,低于特斯拉Model 3的起步價。

通常來說,售價越高,利潤相對就越高。

特斯拉的售價遠高于比亞迪,利潤自然也比比亞迪高得多。

車型單一,還有另一個好處:便于壓縮成本。

特斯拉主打的車型是Model 3和Model Y,零件共用,也利于大規模生產,宣傳也方便,成本會更低了。

售價高,成本低,這是特斯拉的單車利潤遠高于比亞迪的原因。

3、增收不增利

有意思的是,別說特斯拉,就是與國內汽車企業比,比亞迪的凈利潤也是出奇得低。

這里,我們找幾個國內車企對比看看。

長城汽車,一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336.19億元,為比亞迪的一半左右,凈利潤16.34億元,是比亞迪的2倍左右。

長安汽車,一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345.76億元,為比亞迪的一半左右,凈利潤達到45.36億元,是比亞迪的5倍多。

廣汽集團,一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232.68億元,為比亞迪的三分之一左右,凈利潤30.09億元,是比亞迪的將近4倍。

這么一對比,比亞迪的凈利潤確實低得可憐。

事實上,比亞迪凈利潤低不是個新鮮事兒。

如果你用搜索引擎搜索“比亞迪不賺錢”關鍵詞,能搜到1000多萬個的結果。

各種文章,都在分析比亞迪不賺錢的原因。

而這種討論,早在10多年前就出現了。

行業內甚至稱比亞迪陷入了一個叫“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4、放長線釣大魚

很多網友也好奇,比亞迪賣1輛車只賺2000元,難道是在做慈善?

比亞迪當然不是在做慈善。

比亞迪十幾年如一日,保持著低凈利潤,大致有兩個原因:

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商言商。

都是賣車的,每個廠家都希望凈利潤高一點,再高一點。

但并不是每個汽車廠商,都能成為特斯拉,都可以享受到品牌光環帶來的超高毛利率。

再者,中國市場與歐美市場,很不一樣。

在歐美市場,特斯拉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對手。

但在中國市場,比亞迪的競爭對手就太多了。新興新能源汽車品牌崛起,傳統汽車廠商也在轉型,每一個價位上都擠滿了競爭對手。

例如,30-50萬價位上,既有奧迪、奔馳、寶馬這些傳統豪車品牌,也有蔚來、理想、高合這些新興品牌,更有特斯拉這樣的強勁對手。

比亞迪,想賣高價,也沒那么容易。

二是放長線釣大魚。

比亞迪的凈利潤不僅比特斯拉低,比國內其他車企還低,某種程度上是有意為之。

比如,比亞迪的DM-i混動平臺車型,整體定價偏低,打破了以往合資品牌對于混動產品較高的定價策略。

比亞迪這么做,大概率是想“以利潤換市場”。

在新能源變革時代,擴大市場占有率,筑高護城河,遠比短期高盈利更加重要。

比亞迪的思路是,一方面,以微利甚至虧損的方式提供極具性價比優勢的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投巨資加大研發,建立技術壁壘,筑高護城河。

站穩腳跟后,比亞迪就可以推出高毛利車型,同時優化供應鏈,借助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最終改善利潤水平。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比亞迪凈利潤低,市值卻不低。

最新數據顯示,比亞迪的市值超過7000億元,超過上汽集團的2000億元,一舉成為當前我國最大的汽車集團。

賣車沒賺到的錢,在股市上賺到了。

目前看,比亞迪的戰略是成功的。

數據顯示,比亞迪賣瘋了,未交付訂單高達40萬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一騎絕塵。

中國企業,應該向高端發展。

但是,罔顧企業自身實力,一味地追求高端,可能會誤入歧途。

中國消費者需要什么,中國企業就應該造什么。

就中國目前的消費水平而言,一個平民化的比亞迪,更受老百姓歡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楚雄市| 大竹县| 永福县| 兴和县| 全南县| 太保市| 闸北区| 民权县| 六盘水市| 阿瓦提县| 通辽市| 珲春市| 宜宾市| 开江县| 湖北省| 平利县| 瑞丽市| 平武县| 玉林市| 蕲春县| 石首市| 南昌市| 本溪市| 探索| 廊坊市| 读书| 和政县| 班戈县| 淮南市| 巴彦淖尔市| 新沂市| 吉木乃县| 阿坝县| 胶州市| 昌图县| 宁明县| 东宁县| 青海省| 卢氏县| 丰宁| 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