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瓊燁
“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
5月6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學習時報》發文稱,十年來,中國的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
到2021年底,學前教育毛入學率88.1%,比2012年提高23.6%;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95.4%,提高3.6%;高中階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分別為91.4%、57.8%,分別提高6.4%、27.8%。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
大中專院校向社會輸送上億名畢業生,繼續教育每年為各行各業培訓上億人次。當前,新增勞動力的53.3%接受過高等教育。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新增從業人員有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
十年來,147所高校納入“雙一流”建設范圍。增設網絡空間安全、物聯網、非通用語種、兒科、養老、托幼、家政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改善民生急需專業,加快培養基礎學科、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理工農醫等緊缺人才。
經費方面,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GDP比例連續十年不低于4%,教育成為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第一大支出。此外,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基本實現。
教育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目前,中國已與188個國家和地區、40多個重要國際組織建立教育合作交流關系,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地國。中外人文交流不斷深化,76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累計學習使用中文的人數達兩億。
懷進鵬提到,十年間教育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各項政策和理念的落實。例如,把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2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公民同招入學全面實行,90.9%的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30萬以上人口縣均設有特殊教育學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5%以上;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83萬余名學子走出貧困地區,走進重點大學。
職業教育方面,強化了產教融合,確立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加快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試點有序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實現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