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劉博
“2022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86.7億元,同比增長153%;歸母凈利潤為14.93億元,同比下降23.62%;毛利率達到14.38%,同比降低12.8%?!边@是寧德時代剛剛交出的最新成績單。
外界很容易看到,5個月前寧德時代市值一度沖上1.6萬億高點,如今這一數字蒸發了近7000億;卻鮮少有人知悉,在電池原材料飆升的第一季度,寧德時代沒有跟風漲價,轉嫁成本。
“公司出于維護行業健康角度,前期承擔了較大的原材料價格漲幅?!彪娫挄h上一句輕描淡寫的解釋,背后卻是獨自扛下了劇增的成本。或許,這種舉動也就只有霸氣如“寧王”才有實力做到。
今年以來,電池江湖腥風血雨,雖然寧德時代仍然穩居全球動力電池第一,但內有一眾電池獨角獸追趕,外有以LG新能源為代表日韓巨頭虎視眈眈。拒絕內卷,寧德時代依舊大手筆投入研發,同時默默開辟新賽道,開始搶占下一個電池時代。
扛了一個季度沒漲價,寧德時代還好嗎?
顯然,寧德時代最近遇到了成長的煩惱。
從財報可以看出,寧德時代在營收方面一如既往地強勢增長,甚至是翻倍,但一個看似尷尬的情況也擺在面前——增收不增利。
背后答案可以從財報中找到——成本激增。寧德時代在財報中坦言,一是銷售增長帶來的成本增加;二是游材料價格上漲造成的成本上升。具體來看,2021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的成本較上年同期上漲146.45%;鋰電池材料業務成本,同比上漲324.32%。
這是所有動力電池企業都正在面臨的挑戰。數據顯示,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3月2日突破50萬元/噸,相比年初上漲約67%;從1月的30萬元/噸漲至40萬元/噸用了一個月時間,而從40萬元/噸漲至50萬元/噸僅用了20天左右。整個2022年一季度,碳酸鋰平均價格同比上漲高達驚人的470%。
面對巨大挑戰,寧德時代的選擇令人出乎意料。與其他廠商紛紛抬高電池價格不同的是,寧德時代在第一季度“打落牙齒和血吞”,并沒有向下游市場傳導壓力,而是獨自承擔了前期較大的原材料價格漲幅。
直至最近情況更為嚴峻了,寧德時代才開始尋求分擔,“由于以碳酸鋰為代表的原材料漲幅過大,公司不得不和客戶友好協商,共同應對供應鏈成本壓力。”寧德時代在投資者電話會中透露。
換言之,寧德時代硬是抗了一個季度沒漲價。
為何要這樣做呢?其實作為全球動力電池霸主,寧德時代漲價的話語權、空間顯然更大。正所謂“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寧德時代之所以選擇自己承擔,恰恰是因為深知一旦突然釋放漲價,勢必牽一發而動全身,將對行業信心帶來巨大影響。這一點在電話會中也得到了印證,寧德時代強調之所以不漲價,“是出于維護行業健康角度。”
今天這樣的一幕,寧德時代此前也擔憂過,所以早在數年前就開始了未雨綢繆的布局。
資料顯示,早在2016年,寧德時代就收購了北美鋰業部分股權,并于2018年3月完成控股;隨后在2019年9月,寧德時代出資5500萬澳元,拿下了澳大利亞鋰礦企業Pilbara Minerals的8.5%股份,成為后者第三大股東;2020年9月,寧德時代以858萬加元(約合人民幣4400萬元)入股加拿大礦產巨頭Neo Lithium。
寧德時代在國內同樣動作頻頻。今年2月,寧德時代子公司四川時代與甘孜州投資集團、宜賓三江匯達公司、四川省天府礦業公司在成都簽訂合資協議。合作項目包括各方將在符合國家戰略性礦產安全保障前提下,加快全省鋰礦資源勘查開發,增加鋰資源供給。
4月21日,寧德時代發布消息稱,控股子公司宜春時代以8.65億元的報價成功競得江西省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枧下窩礦區陶瓷土(含鋰)探礦權。據介紹,該礦探礦權面積6.44平方公里,推斷瓷石礦資源量96025.1萬噸,伴生鋰金屬氧化物量265.678萬噸。
可以看出,寧德時代為了應對上游原材料卡脖子問題,已經做了相應準備。寧德時代董秘蔣理也表示,“隨著產能釋放,價格的回落應該是趨勢之中的事,預計今年下半年供需關系會得到比較好的扭轉?!?/p>
這意味著,當上游原材料價格回歸正常水平,寧德時代的成本支出將相應減少,增收不增利的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依舊全球第一,寧王把韓國對手甩更遠了
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王座,依舊穩當。
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動力電池2022年一季度裝車總量為95.1GWh,較2021年同期增長近一倍。其中,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全球裝車量達到33.3GWh,同比增長137.7%;市場占有率達35%,2021年同期為28.5%,仍然領跑全球。
猶記得韓國巨頭LG新能源IPO前夕,CEO權英壽一度放話,“我們手中積壓了大量訂單,預計將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寧德時代,成為全球第一?!钡湍壳岸?,權英壽距離兌現他的豪言還需要一段時間,LG新能源今年一季度的市占率為15.9%,不僅同比下滑超過6個百分點,與寧德時代間的差距更是拉大到了近20個百分點。
面對一眾虎視眈眈的日韓對手,寧德時代憑借技術構筑了一條寬闊的護城河。
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研發費用達25.68億元,同比增長117.49%;截至2021年底,研發人員數量已破萬,達10079人,同比增長80.24%。其中,擁有博士學歷的為170 名、碩士學歷有2086名,高于行業平均水準。而在專利方面,寧德時代及其子公司已擁有和正在申請專利總數達到10222項,包括3772項境內專利、673項境外專利,以及正在申請的境內和境外專利合計達5777項。
寧德時代大手筆的研發投入,正轉化為一項項研發成果。去年7月,寧德時代發布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其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高達160Wh/kg;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在-20°C低溫環境中,也擁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
彼時,寧德時代研究院副院長黃起森表示,“寧德時代還在持續不斷的創新中,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將突破200Wh/kg。”
今年3月,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來了,即為第三代 CTP 技術。據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介紹,麒麟電池系統重量、能量密度及體積能量密度繼續引領行業最高水平,在相同的化學體系、同等電池包尺寸下,麒麟電池包的電量,相比 4680 系統可以提升 13%。曾毓群也剛剛宣布,麒麟電池計劃于今年二季度正式發布。
同時,寧德時代還公布了最新的無熱擴散技術。早在2020 年9月,寧德時代就率先在 811 產品上實現了無熱擴散。如今,無熱擴散技術已經成為行業主流。而寧德時代在 2020 年 8 系產品無熱擴散技術量產后,1000km 更高比能的無熱擴散技術也將會在 2023 年實現量產。
靠技術說話,一向是寧德時代的風格,也因此收獲了一批行業標桿客戶,其中不乏特斯拉、現代、福特、戴姆勒、長城汽車、理想、蔚來等多家頭部車企。
歸根結底,寧德時代本質上仍然是一家科技企業,而不僅僅是一家電池制造商。大手筆的研發投入、雄厚的人才儲備、不斷推陳出新的核心技術等等,都是寧德時代重回萬億市值的底氣所在。
開辟兩條超級賽道——換電和儲能,寧德時代的邊界在哪里?
今年以來,中國電池賽道火爆,“圍攻寧德時代”的呼聲不絕于耳。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然而在一片噪音中,寧德時代悄然邁向了下一個時代。
這是極具里程碑的一幕——今年1月18日,寧德時代旗下換電品牌EVOGO正式發布。該品牌的組合換電方案由換電塊、快換站和APP組成,能夠為A00-C級乘用車和物流車提供換電服務,并率先在10個城市啟動首批EVOGO換電服務。
其中,換電電池被命名為“巧克力換電塊”,采用寧德時代CTP技術,單個換電塊的能量密度為160Wh/kg,體積能量密度325Wh/L,單塊電池可提供續航200km。寧德時代強調,該換電塊能夠適配全球80%已上市車型,以及未來3年將上市的純電平臺研發車型。
三個月后的4月18日,寧德時代EVOGO換電服務在廈門正式啟動,預計將于今年底在廈門完成30座快換站的投建。與此同時,寧德時代還與愛馳汽車強強聯手,就EVOGO換電項目展開了合作。
寧德時代入局換電服務的背后,是一片亟待開拓的千億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我國換電乘用車銷量預計將超280萬輛,換電商用車銷量將超50萬輛;配套換電站需求約28000座,對應765億元市場規模;配套電池對應388億元市場規模,對應電力收入2168億元。
不僅如此,換電模式還為寧德時代補上了最后一塊拼圖——回收。據統計,每噸磷酸鐵鋰材料可回收碳酸鋰0.23噸;每噸三元材料可回收碳酸鋰0.38噸。而隨著回收技術的提高,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鋰資源需求將達170萬噸左右,回收供應占比有望增至8%左右。
早在2015年,寧德時代就已出手布局,收購了廣東邦普循環,建立了動力電池回收再生體系。而在寧德時代的換電模式下,電池規格得到標準化,換電站成為天然回收渠道。同時,換電站還可以即時對電池狀態進行評估檢測,一旦達到退役期限,便可直接啟動回收程序,從而提高循環效率。據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此前透露,在這套體系中,核心金屬總回收率可達99.3%。
有業內人士曾分析,“換電是寧德時代構建商業模式的關鍵突破口。”屆時,寧德時代的電池運營服務,將能夠構建一個完整的電池生命周期生態系統,涵蓋研發、制造、銷售、使用和回收。不僅能夠掌握電池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同時也將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此外,寧德時代的手中還有另外一張王牌——儲能。
根據Global Data最新發布的報告,到2026年,全球電池儲能市場將達到108.4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將達到73.3億美元,約占需求的68%。而中國將受到1200GW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目標的推動,有望在2026年以40.4億美元的市場份額,領跑全球電池能源存儲市場。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公開表示,“能源轉化和存儲是新能源發展的核心。”顯而易見,儲能業務對應的增長空間與動力電池業務相似,甚至有可能更大。正如市場流傳著一種說法:誰能解決電池儲能瓶頸,誰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界首富。
這是寧德時代一項飛速增長的業務。ICC鑫欏資訊數據顯示,2021年寧德時代儲能電池產量市占率已位居全球第一。財報同時披露,2021年儲能系統業務的營收高達136.2億元,同比增長601%。截至目前,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已經與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能建、中國華電、三峽集團、陽光電源等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站在當下,回顧電池產業的發展歷程,大家可能會發現:第一階段是各大廠商核心技術的比拼,只有做到行業領先,動力電池企業才能擁有市場的“敲門磚”。寧德時代就是因為有充足的技術儲備,抓住了以三元電池為主流的時機,一舉打敗LG新能源等巨頭,從此穩居全球第一。直至今日,寧德時代也依然在持續開展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前沿技術的研發。
而第二階段則是交付產能的比拼,幾乎所有電池廠商都在跑馬圈地。截至目前,寧德時代已成立寧德、溧陽、上海、廈門以及德國慕尼黑五大研發中心,這在行業內都為數不多。而作為一家國際巨頭,寧德時代也在全球坐擁十大生產基地,同樣將對手甩在身后。最新消息,寧德時代450億元的定增計劃已獲證監會批準,所募資金正是用于135GWh鋰電池產能建設等項目。
當下,全球電池產業正向第三個階段邁進,即產業鏈布局的橫縱比拼。早在2020年8月,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將對境內外產業鏈上下游優質上市企業進行投資,投資總額將不超過190.67億元。另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寧德時代公開投資事件已有77起,涵蓋了動力電池、儲能、鋰電池材料、充換電、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乃至芯片等一整條新能源產業鏈。
毋庸置疑,這是一次綜合實力的較量,勢必又將上演一場淘汰賽,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笑到最后。寧德時代會繼續笑傲群雄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