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鄭小琳
不平凡的2021年,受疫情影響、原料漲價及地產行業調整等因素影響,家居企業盈利能力普遍出現下滑。
據界面新聞記者觀察,過去一年,定制家居企業整體營收依然呈穩步增長態勢。9家已上市定企中有8家營收呈雙位數增長,僅有1家為個位數增長,行業整體業績表現較為亮眼。
但營收穩增的另一面,幾乎所有定制家居企業的毛利率都在下滑,盈利能力退步成為行業常態。尤其是部分定制家居企業由于在大宗業務上依靠開發商 ,凈利潤也出現下滑甚至虧損。
毛利率普跌
截至目前,A股9家已上市的定制家居企業年報已披露完畢。從公布的數據來看,2021年定制家居業績分化明顯,行業格局也在悄然變化。
一方面,相較2020年,2021年定制家居行業規模再創新高,龍頭企業諸如歐派、索菲亞等營收規模突破百億。財報顯示,2021年歐派收入204.42億元,同比增長38.68%,索菲亞收入104.07億元,同比增長24.59%。
與此同時,伴隨收入增長,定制家居企業的“排位”也出現微調。
2021年,定制家居行業營收排名前四依然是歐派家居、索菲亞、尚品宅配、志邦家居;金牌廚柜、好萊客排名不變,分別位列第五、第六位;皮阿諾由第八位升至第七位,我樂家居下降至第八位,頂固集創依然位列第九位。
除了營收、行業排名外,定制家居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值得關注。
據界面新聞統計,2021年,已上市9家企業中凈利增長的僅有3家,其中凈利突破1億元的有4家,分別是歐派家居、索菲亞、志邦家居、金牌廚柜。
其中,凈利潤位居前三的是歐派家居、志邦家居以及金牌廚柜,分別為26.66億、5.06億、3.38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9.23%、27.84%、15.49%。
與此同時,9家定制家居企業中有6家的盈利增速出現下滑。財報顯示,我樂家居、索菲亞、好萊客、尚品宅配、頂固集創和皮阿諾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73.73%、89.72%、76.35%、11.54%、490%和470%。
其中,受大宗業務商票逾期未兌付影響,3家定制家居企業業績“變臉”。財報顯示,皮阿諾、我樂家居、頂固集創的凈利出現不同程度虧損,其中皮阿諾虧損最為嚴重,凈利虧損達7.29億元;我樂家居、頂固集創分別虧損1.62億元、8482.84萬元。
不僅如此,2021年,在受疫情,原料漲價及地產行業調整等影響后,定制家居企業盈利能力出現下滑,行業“增收不增利”現象普遍。
財報顯示,定制家居行業的毛利率出現普遍下滑現象。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2021年已上市的9家企業毛利率均值約33.91%,同比下降1.95個百分點。
其中,龍頭定制家居企業下滑幅度最大,歐派、索菲亞毛利率分別下滑3.33個百分點、3.43個百分點,尚品宅配、皮阿諾毛利率降幅最低,分別下滑0.06個百分點、0.12百分點。
中國家居、設計產業互聯網戰略專家王建國向界面新聞表示,去年整個定制家居發展依然處在健康、良性的發展狀態。但在經歷地產行業影響及成本上漲后,整個泛家居領域未來或出現強者恒強的兩極分化現象。
“具有規模、財務及供應端優勢的頭部定企,抗風險能力強,發展勢頭向上,而遭遇壞賬拖累、財務風險高的腰部定企則有著明顯劣勢。在行業紅利加快消失的當下,這些定企在經營體量上的差距會不斷擴大。”王建國進一步表示。
大宗業務拖累
事實上,2021年,定制家居企業毛利率的下滑,一方面,受疫情反復、原材料漲價及貨運成本增加等影響,另一方面,也深受到與開發商的大宗業務波及。
據悉,除了尚品宅配之外,其余3家定制家居企業去年凈利下滑均與壞賬有關。
例如,我樂家居就凈利虧損解釋稱,由于個別房企因資金緊張出現違約,基于謹慎性原則,對存在減值跡象的應收款項單項計提信用價值準備,導致公司在主營收入增長情況下,出現業績虧損。
頂固集創亦表示,2021年經營虧損主要系對存在可能發生資產減值跡象的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損失,公司及子公司本期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損失合計2億元。
“若剔除上述資產減值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約為8520.09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91.89%。”頂固集創解釋。
顯然,去年因大宗業務的影響,不少定制家居企業在主業增長的情況下,凈利卻出現虧損。不過,經歷此番震蕩后,不少定企在開展與地產商合作的大宗業務上已經變得更為謹慎。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定制家居企業在積極化解壞賬風險外,也在重新探索新方向。比如,2021年,不少定制家居企業開始涌向整裝賽道。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2月,歐派、索菲亞、尚品宅配、金牌廚柜、好萊客、頂固集創、詩尼曼、瑪格、曲美家居等企業都宣布進入整裝業務。
例如,尚品宅配自建平臺HOMKOO整裝云賦能企業做整裝,歐派聯手TOP家裝公司及自推整裝品牌StarHomes星之家,索菲亞和圣都家裝聯合,金牌搭建桔家云整裝平臺,好萊客藝術整裝等,已上市的9大定制家居企業中超60%的企業都在緊密布局整裝。
“在精裝房市場、舊房翻新的裝修需求下,整裝是未來趨勢。在當前流量入口的不斷前置的形勢下,定企通過整裝優勢能夠最先接觸到用戶,由此搶占市場份額。”一位家居行業高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此外,后疫情時代,面對疫情防控的常態化,互聯網+家裝、老舊小區等舊房翻新業務也成為定企重點布局的渠道。
今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促消費20條政策細則曾提到,要促進新型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智慧零售、“互聯網+家裝”等消費新業態。
細分至行業,去年以來,已經有不少家居龍頭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線上交易等新業態方面頻頻布局。
例如,歐派家居的數智中心,索菲亞的數字化工廠,尚品宅配的“BIM裝修”及林氏木業自研TMS(運輸管理系統)和WMS(倉儲系統),通過數字賦能,實現智慧生產、運輸,從根本上提升家居企業運營效率。
與此同時,伴隨二手房翻新、品質居住訴求帶來存量市場改善型消費釋放,也為定制家居行業帶來廣闊市場空間,成為行業發展的新領域。
據灼識咨詢估算,2020-2025年,我國存量房與二手房貢獻的家裝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分別為20.4%和18.1%。對應國內家裝市場這一期間,預計將會有近10%的復合增長率,到2025年總體市場規模有望達4萬億元。
顯然,存量房翻新等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將進一步利好家具消費需求。而去年來,通過頻繁更新新品和發布優惠套餐,家居企業也嘗試搶占舊房翻新這塊市場蛋糕。
總的來看,過去一年,定制家居企業在經歷種種外部風波后,展現出制造行業頑強的韌性,積極應對壞賬風險的同時,也積極尋找到新的業務方向。
未來,隨著行業紅利消散,競爭逐漸加劇,定制家居行業的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