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資本論 肉松
五一小長假前,A股影視公司的2021年年報陸續發布,行業洗牌之際,資本市場過去一年的風云變幻有了答案——
華誼公司迎來第四年虧損,累計虧損數額達到64億;唐德影視終于扭虧,但已經收到深交所問詢函,被要求回應重復出售劇集、確認收入等問題;光線傳媒業績變臉,凈利潤下降超過200%;芒果超媒再度盈利,穩做“A班生”……
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為了弄清楚情況,娛樂資本論梳理了24家公司的年報。
粗看整體成績單,影視行業賺錢越來越難了,去掉完美世界的游戲業務,24家公司的總營收共計604億,凈利潤則僅有16億。
其中,芒果超媒和萬達電影的總營收過百億,從盈虧表現來看,14家盈利、10家虧損。芒果超媒、新麗傳媒和捷成股份位列業績前3,凈利潤分別為21.14億、5.3億和4.31億,華策影視和完美世界緊隨其后。虧損最嚴重的是文投控股、金逸影視和歡瑞世紀,分別虧損7.18億、3.55億和3.33億。
值得注意的是,雖有超過一半的公司實現盈利,但除了個別公司,比如中影、上影這樣的“國家隊”,都顯示出一絲吃力,凈利增速減緩、甚至下降。去年的虧損者以電影公司居多,而持續虧損的公司,即使沒能實現扭虧為盈,也在努力收窄虧損。
觀察這些公司的現金流肖像,整體狀況要好于上一年,共有19家公司經營活動流量凈額為正,數量多于去年,還包括深陷泥淖的唐德、有巨額虧損的慈文以及ST北文,2020年經營活動流量凈額為虧損狀態的7家公司中也有6家扭虧。
這說明它們的主營業務能通過項目回款盈利,而非單純依靠理財、變賣資產等方式。所以看起來處于良好的經營狀態下,電影公司更呈現出集體回暖的勢頭,但是賬面數據卻并不夠樂觀,現金及等價物凈額為負的公司多達14家,包括萬達、光線、上影等7家電影公司,存在過分擴張且仍在償還借款的情況。
可以說,大部分公司給人一種在微利時代求生存的感覺。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抽看了幾家劇集公司的影視業務,除了慈文的營業成本和收入同比上期呈現下降趨勢,完美世界的營業成本略收窄,其余的5家兩項數據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大部分也實現了盈利,但是凈利潤的上升空間要小得多。
可見其賺錢不易,電影公司同樣如此,對比萬達、中影等公司各項業務的毛利率會發現,在營收中占比最大的放映業務盈利能力低下,趕不上賣品、廣告及經紀、游戲等其它業務。雖然這也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但去年更為嚴重,也側面體現出整體經營狀況甚至要難于2020年。
而從目前看來,寄希望于2022年也并不現實,電影公司的Q1財報已陸續發布,受到疫情反復的影響,在Q1全國票房140億、同比下降22.79%、3月票房退回2013年水準的前提下,業績隨市場一片蕭條。幾乎所有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出現大幅度同比下滑,萬達、中影、橫店影視和光線勉強盈利。
其中,得益于《狙擊手》《十年一品溫如言》等電影的票房收入,光線保持了業績上漲;中影也因Q1主導或參與出品的電影輸出,在各業務板塊的協力下展現出頭部的競爭力;沒有主投主控項目上映的華誼,成為Q1虧損最嚴重者;如果項目缺失、單靠院線,日子也不好過,比如萬達,國內下屬影院最多時有超過400家暫停營業……
開局不利但前路未知,但屬于2022年的命運或許還有機會改寫,在此之前,我們還是先回到2021年并放眼全局,看看或盈或虧的大家都是怎么“挺”過來的?誰在逆勢而上,誰需警鈴大作?
寒冬中頻頻逆勢,靠什么提振業績?
在“降本增效”成為影視行業關鍵詞的當下,依然有提振士氣的存在,能夠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最突出的便是芒果超媒。
根據年報,其2021年總營收達到153.55億,主力依然是芒果TV,貢獻了112.6億收入,占比超過70%。其中,36.88億來自會員收入、54.53億來自廣告收入,得益于會員人數增長至5040萬,頭部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2》招商破紀錄等因素,這兩項收入也紛紛實現增長。
在長視頻平臺過冬的大環境下顯示出優勢,但也并非絲毫不受影響。比如,去年會員收入同比增加13.2%,前一年則近乎翻倍,增速明顯放緩,整體凈利潤增速也大不如前,從71%下降至個位數。
其次是完美世界,盡管去年的總營收和凈利潤呈下降,整體業績依舊穩健。其主營業務是游戲,影視業務的占比較小,受海外疫情影響,導致與美國環球影業的合作虧損了2.7億,但收入幾乎與去年持平,進賬9.52億,且該業務線毛利率有所上升。
此外,公司在去年消化了一定數量的庫存,先后有《暴風眼》《理想照耀中國》《突如其來的假期》《昔有琉璃瓦》等作品與觀眾見面,在謹慎投資與積極消化庫存相結合的經營策略下,有不少值得期待的項目儲備。
同樣保持穩定產能和輸出節奏的還有華策影視,年報顯示,其開機劇集14部、上線首播劇集18部,含動畫電影和網絡電影在內上映電影8部。
業績表現方面,2019年首虧后,2020年即在疫情沖擊下逆勢扭虧,去年的總營收和凈利均又實現小幅度上升,分別為38億和4億,其中,83.3%的收入來自劇集。從年報可見的另一些變化是:對子公司克頓傳媒的依賴度有所下降,營收16.91億、凈利潤2.17億;主投主控的電影項目加速釋放,按照上映計劃,今年會有4部作品與觀眾見面。
同時,華策在積極推進及開辟新業務線,于去年完成了版權創業公司的組織和業務整合,也在web3.0的科技浪潮下成立了專門的元宇宙部門。
同為老牌公司,華錄百納的整體動作與之類似。盡管仍以劇集為主要業務,且去年帶來的收入翻番,但公司并不想止步于此,前年投入電影業務,去年又啟動了動漫業務,成功押寶年度高口碑作品《雄獅少年》,促使其股價上漲。
從年報來看,公司對這兩項業務抱有信心,不僅在項目布局上有加碼,接下來的拍攝計劃有16部院線電影,還加大了投資,使北京精彩成為其控股子公司。據了解,它們也是公司布局元宇宙的切口。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劇集產能釋放、電影業務快速發展,去年的總營收8億、凈利潤0.66億,但在持續盈利的近三年中,其凈利潤在逐年減少。
在所有持續盈利的公司中,稻草熊娛樂的勢頭顯得極為強勁,得益于劇集播映權和定制劇收入增加,其去年的總營收和凈利雙雙大幅上升,分別為17.03億和1.69億。作為上市兩年的公司,這樣的成長速度乍看優秀。
但是深究起來并不值得羨慕,其問題在于對大客戶的依賴度較高,向最大單一客戶的銷售額占總收入的57.41%,也就是愛奇藝,在平臺預算緊張的情況下,更容易受到影響。
此外,浙文影業和捷成股份是去年為數不多做到扭虧的公司,前者主要依靠紡織業務,后者年報發布后因《王牌部隊》《愛上特種兵》受到粉絲關注,但事實上,公司的主要營收來自影視劇版權運營,也是其扭虧為盈并在行業下行之際保持優勢的關鍵。去年與騰訊簽訂18億的版權交易合同,預計于今年帶來6-10億的收入,在內容制作上采取的是收縮戰略。
藝人流失成重創、引入國資不見效,續命難題何解?
說完逆勢型選手再來看看硬幣的另一面,在總營收排名中緊挨著的三家公司:歡瑞世紀、慈文傳媒和唐德影視,近幾年麻煩纏身的它們度過了怎樣的2021?
得益于影視業務收入的大幅增加,歡瑞世紀去年的總營收翻番,但依然虧損了3.33億,公司曾在年度業績預告中解釋過,其主要原因是對報告期末應收賬款、存貨及商譽等資產進行了審慎評估,如今年報顯示,其存貨和商譽減值計提準備共計3.44億。而10.64億的存貨依舊是風險項,在總資產中占比達到44.74%
很顯然,影視劇是公司的第一大創收業務,但-6.7%的毛利率顯示其盈利能力堪憂,藝人經紀業務高達93.74%,但眾所周知,核心創收藝人楊紫于去年解約;
除了收拾殘局,尋找新增長點也成為當務之急。考慮到藝人自帶KOL屬性,歡瑞選擇了新業務線:電商和直播,并希望該業務反哺藝人的商業價值。但年報顯示,其去年的營收占比僅為3.43%,還未展現出足夠的盈利能力。
從數據上看,慈文傳媒的業績表現要略好一些,但在剛引入國資的2019年之后,公司已經連虧兩年,去年的凈利潤為-2.33億。
根據年報,虧損是確認收入及實現利潤的金額較少所致,主要是電視劇《風暴舞》、網絡電影《麒麟幻鎮》等項目帶來的收入,且90%都來自愛奇藝,不穩定性不言而喻。同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轉正至0.9億,但受壞賬準備、商譽減值及存貨跌價準備的影響,又產生了2.4億的虧損,現金流壓力不小。
觀察其后續的項目計劃,今年的情況似乎也并不明朗,電視劇均處于籌備狀態,網劇和網絡電影也以制作中居多。
最后是同樣引入國資的唐德影視,從年報數據,這家自《巴清傳》后命途多舛的公司已經釋放了走出泥淖的積極信號:2020年的總營收大幅增長至4.76億,凈利潤為0.18億,在連續虧損兩年后實現盈利。
年報中解釋,公司業績回暖得益于銷售電視劇版權、承制定制劇帶來的收益,其中,向浙江廣電和浙影集團出售影視劇累計確認收入達到3.5億,但深交所問詢函指出,《戰時我們正年少》《長風破浪》等劇集存在重復銷售的現象且前后定價有出入,海外版權定價的合理性也需要解釋。
幾乎可以肯定是在做賬,具體情況就要看唐德的回復了,但拋開這個問題,儲備項目是否能盤活公司?來自騰訊3.6億的訂單《諸葛亮傳》已經交付了部分承制費,但目前進度仍然是正在籌備中,存貨前五名影視劇里僅有《無間》一部新劇,2022年計劃投資、拍攝的項目也充滿不確定性。
主營電影的盡頭是虧損,但悲喜并不相通?
2021年,擺在電影公司面前的難題不是增收,而是邁過盈利那道坎,在同樣面臨虧損的情況下,大家悲喜各異。
其中,華誼兄弟迎來了第四年虧損,自2018年,其累計虧損達到64億。盡管去年的虧損大幅收窄至2.46億,但減虧的關鍵并非業務本身。
年報顯示,13.99億的總營收是同比下降的,為了彌補資金缺口,公司曾在去年多次出售重大股權,包括華誼騰訊娛樂、河南建業華誼兄弟文旅產業、天津實景娛樂、英雄互娛等,回血13億左右。但這還遠遠不夠,截至去年年底,賬上的貨幣資金僅有6.4億,光是短期借款就達到19億。
此外,在優化資產結構的情況下,曾經加碼布局的實景娛樂及游戲業務隨之收縮,公司經營重心自然要回歸影視。斷臂求生、輕裝上陣的最后,還是要靠業務盤活公司,至少去年,影視項目的助益對華誼來說還很有限,收入前五的作品分別是《北轍南轅》《古董局中局之掠寶清單》《侍神令》《盛夏未來》《溫暖的抱抱》,6.5億進賬、占比不到一半。
作為去年唯一被ST的A股影視公司,北京文化同樣是扭虧“困難戶”。整體上,其總營收不足3億、虧損1.33億,年報給出的理由是疫情導致影視項目制作周期拉長,可結算的項目相應變少,同時,計提資產減值造成了凈利潤下降。
資金也是個問題,其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僅剩0.58億,為了分散壓力,北文于上個月披露公告,將備受關注的《封神三部曲》以每部2億的金額各轉讓出25%股份,目前已收到5.5億的轉讓款,這或許可以幫助公司在短時間內自救,但能否翻盤還取決于項目表現。
年報顯示其最新進展是第一部已完成后期制作并送審,除了它們,公司后續項目以積壓和籌備中的作品居多,很難指望得上。
以過往的業績來看,光線傳媒出現在電影公司的虧損行列有些令人意外。
去年,其總營收11.67億,第四季度的8億多虧損導致其全年凈利潤下降至-3.11億,據年報解釋,這是因為合伙企業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影響。拋開這點,主營業務的收入幾乎與前一年持平,電影貢獻了78%的收入,其中的大部分又來自《你的婚禮》《人潮洶涌》《革命者》《陽光姐妹淘》,但電影業務的毛利率下降了23%,盈利能力有所減弱。
此外,動畫電影曾為光線創收不少,已經成為其優勢賽道,如果《深?!贰恫璋≈卸返绕茉?022年如約與觀眾見面,那么如年報所言,上映數量有可能創造歷年之最。
扭虧與擴張同步,努力尋找業績增長點?
2020年,電影總票房收入恢復至2019年的七成,在電影市場回暖的大背景下,院線公司業績有所好轉,其中,萬達、中影、上影和橫店影視均扭虧為盈,幸福藍海和金逸影視也都做到了減虧。
整體來說,業績好轉的原因很簡單,觀眾重回影院,正常的經營狀態下,主營業務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不過,數據也表明了盈利之艱難,這些公司的凈利潤均未過3億,電影放映業務的毛利率堪憂,更有盈利能力的是營收占較低的業務,比如廣告、賣品。
疫情影響下,影院一再出現經營困難,萬達、上影和橫店影視均有影院關停,看似與大環境相矛盾,但擴張仍是常態,能夠保證市場份額,也順應去年電影市場的另一背景,即銀幕數創下新高、突破8萬塊。
萬達、橫店影視、金逸、中影和上影都在去年新增直營影院,數量最多的是萬達,共計61家。盡管去年沒有新增,但年報顯示,幸福藍海2022年計劃新建影城項目共計28個,部分已于年初開業。萬達曾在2020年募資29億,用于新建影院項目,疫情壓力下決定降低建設成本,剩余6.3億改投的新項目是“2022-2023年影院建設項目”。
這些擴張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此外還有不可忽略的疫情因素。所以,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及優勢成為關鍵。
比如萬達,去年加速落地實景娛樂項目,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先后在廣州、上海開業,并利用影院空間探索新業態,引進相聲、脫口秀、劇本殺等不同類型的演出及活動;同時,由于映前廣告收入的增長受限,開始嘗試整合營銷模式,;此外,中影也在去年完成了對CINITY相關公司的股權收購,通過CINITY電影放映系統加碼特殊廳,保持競爭優勢。
不過,需要打一個問號的是,經歷過之前的動蕩,不論是擴張還是另辟新業務,現金流是否能經得起折騰?
從年報來看,去年各家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上均有正收入,且有大幅增加。其中,中影資金充裕、商譽穩定無借債。上影貨幣資金超10億,短期借款不到1400萬;萬達則一直存在現金流壓力,此前募資建影院也是一種說明。
話題互動:
你如何看各個影視公司的2021年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