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聯網深度點評
資本市場的生鮮電商從二次復蘇到再次沉寂不超兩年的時間,不過資本市場的生鮮電商雖然關停,但消費市場的電商卻再難停止。
生鮮電商關停,與商超數字化息息相關,但未來商超的發展,也會因為生鮮電商模式帶來的后遺癥發生很大的改變,而新消費時代下的消費者,隨著市場中出現的各種零售模式,漸漸的就會改變對電商和傳統商超的態度。
商超,囊括各式各樣的商機
超市都賣些什么,如果真正探究起來,所謂的商場、便利店都不過是商超放大、縮小后的模式,而集合店、倉儲店等新興模式也都有商超的影子。
1、五花八門的商超賽道
傳統意義上的商超,囊括了各種生活用品以及其它產品,比如紙巾、清潔用品、瓜果蔬菜、米面糧油等各類商品,甚至一些大型商超還有金銀珠寶、潮流服飾等等商品。傳統意義上的商超,幾乎囊括了消費者所有的日常需求,這也是國內商超隨處可見的原因。
國內商超規模大。據國際商超零售業研究機構IGD最新預測,全球商超零售市場有望在2020年至2022年之間額外產生4400億美元銷售額,復合年增長率為3.1%。其中,中國商超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16270億美元。
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給國內包括商超在內的零售業提供了強大的購買力,同時宅經濟的出現不斷推動零售業的發展,也讓國內商超規模急劇增長。
在現代人類需求中,除去日常吃飯穿衣,化妝品、零食、玩具等次要需求也逐漸成為人們消費主體,而他們也對應了與商超極為相似的各類垂直或者多品類的集合店賽道,其中就包括美妝集合店、臨期商品集合店、潮玩集合店等。
集合店相比商超更加的精細化,多數為同一品類的某些商品,商超的放大版商場則更加全面的體現了當前零售行業的面貌。商場的定義是個體商戶在某處的聚集地,而這種個體商戶就類似商超中各個貨架、不同商品的位置與屬性,所以說商場神似商超。
當然,不管是集合店、超市又或者更大型的商場,都是零售業的一部分,那么在零售行業全面發展的態勢下,商超的發展節奏就不會停止,但取決于市場消費模式,商超的布局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2、流量紅利與價值體現
新消費時代的消費模式變化在于聚集線上,所以當互聯網吹捧流量模式時,很多零售商家都在尋求流量商機,而資本說到流量紅利到達天花板時,很多零售商也想要了解自身的流量危機。
多數的流量商機來源于營銷推廣,在市場營銷學當中,推廣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
從市場成功案例中來看,譬如小霸王游戲機、步步高學習機、史丹利、拼多多等等企業和品牌都是通過廣告營銷、活動推廣來實現名氣上的出圈,同時在線下各個地區進行渠道推廣,在經歷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推廣后,其才成為了多數人都知道的品牌(商品)。
商超的零售進程中同樣少不了營銷推廣,就拿最簡單的超市促銷來看,特價的蔬菜、便宜的雞蛋······都會讓消費者哄搶而空。
有人認為,雞蛋、蔬菜甚至米面糧油都是生活必需品,被搶空也屬于正常現象,但事實證明,在所有親身經歷的過程中,沒有促銷的雞蛋、蔬菜告罄的速度低于促銷時期,而促銷時消費者購買的數量也會大于沒有促銷時。
在城鄉開超市的老板說,盡管很多人都有土地空間可以種菜、養牲畜,但還是有很多人有購買蔬菜、水果、雞蛋的需求,很多生活用品也需要購買,再加上農村的物流水平遠不如城鎮發達,很可能快遞寄收點還不如商超距離近,所以商超也成了城鎮居民的主要購買場所。
有人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會有投資者探究其中的價值,商超的流量來源于人們的日常需求,所以商超在未來很難消失,而且對于C端消費者來說,商超的意義與網購不同,比如出門口渴時達超市買水,探望病人到超市選購禮品,很多緊急缺少的物品可能都需要到臨近超市購買,這也是現階段商超存在的優勢。
當然,市場發展迅速,在外力的影響下,商超也并非一成不變。
轉型、數字化,商超需要新方案
電商賦予零售另一個世界,而商超也隨著電商的全面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1、逼退傳統商超
“除了瓜果蔬菜,我很少到超市買東西,因為一些東西我可以在網上下單等待送達。”這是當代一部分消費者的看法。
都在說宅經濟來臨,其實就是我們在某些事情上變懶了,同時消費方式變得更便捷了。網購幾乎可以買到任何人們需要的東西,甚至隨著農業增長,社區團購模式的復蘇,生鮮平臺的增加以及外賣平臺本地服務的升級,網上已經能夠買到新鮮的瓜果蔬菜,在此背景下,商超的到店率越來越低。
一二線城市中,網購的方式、增多的平臺,讓傳統商超尤其是大品牌商超企業遭遇危機,零售消費更加分散,所以在此列的商超盈利水平降低,在高額的人工成本、租賃成本以及其他高額成本的背景下,傳統大商超很難在一二線城市停留。
據市場數據顯示,有品牌商超自2020至今已經關閉很多店面,開始保留實力,其中,在鄭州市國貿360商超地下一層的家樂福超市已經關閉多時,其他地區也有門店已經關停,未來或許不會再繼續營業。
也有投資者認為,很多商超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已經被網購式商超替代,而且大型商超占地面積大、租金高、人員管理和人員支出的費用都非常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大型商超已經不適合與新型商超競爭。
傳統商超還有一大弊端就是,熱衷于籠絡市場大型資源,譬如珠寶首飾、化妝品和服裝等商品,但是這類商品一是有大型商場把持,二是電商優勢更為明顯,所以這些傳統商超越是擴張承擔的風險越大,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
盈利機遇減少、風險成本增高,大型商超反而沒有中小型商超規避風險的能力強,所以很多開大商場的人逐漸有了轉型的想法,特別是福建省當地大型商場頗多,但是受到電商侵蝕的程度也更深,所以轉型當下潮流賽道已經成了部分老板們的下一步目標。
轉型是商超老板們自救的一步,而一些品牌商超也陸陸續續開始轉型或者升級,為的是尋求商超未來發展的新方案。
2、尋求新機遇
電商式傳統零售的替代者,傳統商超無法擺脫電商式購物的影響,所以未來的新機遇必然要從電商模式入手。
其實從京東買菜、美團買菜等平臺可以發現,很多傳統商超入駐電商平臺,同時借助物流形成與電商模式的差距,也可以說是數字化轉型的表現。
數字化轉型的優勢在于線上線下雙運營模式,一方面補全線上市場空缺挽回市場,另一方面則是保留線下的一絲煙火氣。“煙火氣”一詞在今年來頻繁被人們提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前生活節奏過快,生活方式逐漸乏味,很多人在逛超市購物、居家做飯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輕松、愉悅的體驗,所以,很多消費者有重新拾起逛超市的生活方式。
煙火氣也可以理解為人們感知中的特殊體驗,但未來的消費趨勢一定會與便捷的線上模式互相關聯,所以商超的數字化轉型是必然,而尋求新發展也是必然。
機遇與改變是相互的,在品牌商超數字化轉型是就會改變地區商超的規模來平均分攤線上線下模式的運行,而其他一些商超除了轉型之外,也會考慮從一二線城市選擇性撤退,轉移至三四線城市發展。
雖說當前時代人口流動趨向大城市,但是一部分回歸人員以及留守的小鎮消費者依舊是一批不可小覷的消費大軍,而且在三四線城市,人們選擇商超消費的機率更大,隨著經濟發展加快,三四線城市的經濟空間也會更足。
另外,商超自營品牌同樣重要。在商超中,自營的菜籽油、手工面等產品同樣可以打響名氣向外出售,甚至可以汲次溝通電商行業,形成自身第二產業線,汲次實現多元化發展。
總的來說,在消費方式的變化下,消費者對待傳統商超的態度轉變,后者迫切需要一個改變的契機,而數字化轉型不僅能夠保留品牌企業的實力,還能夠實現全面多元化發展,屬于企業發展的機遇,同時小城鎮的消費水平逐年升高,未來零售業的擴張終會走向小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