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一個聲音發出,會有更多聲音產生共鳴與回響|一周新書推薦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一個聲音發出,會有更多聲音產生共鳴與回響|一周新書推薦

本周關鍵詞:生育、科塔薩爾、卡夫卡、文人結社、行旅文學、梅里山難、腦科學……

記者 | 徐魯青

編輯 | 黃月

《斑馬》

傅真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2-1

《斑馬》是一本部分根據作者傅真真實經歷改編而來的小說。在近兩年的時間中,她經歷了三次懷孕胎停,做了四次清宮手術,生活被恐懼與焦灼包圍。在產后一年,她感到這場人生震蕩仍有太多碎片積壓心頭,并意識到自己必須寫下它們。

書中的故事是關于女主角蘇昂獨自上路,到泰國尋求生育醫療時的奇遇與重逢。傅真在創作《斑馬》時,父親發來大江健三郎的寫作原則——“唯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她也希望自己的小說能報信給世界,報信給這個世界,駁斥那些想當然地看待事物、隨心所欲定義女性的人,告訴大家那些陰影中的故事還有另一面。她相信,“報信”也是和人建立連接的方式,當個體經驗匯入更廣闊的世界,私密的痛苦變成了更可見的痛苦,一個聲音發出,會有更多聲音產生共鳴與回響。

《文學課》

[阿根廷] 胡里奧·科塔薩爾 著 林葉青 譯
南海出版公司|新經典 2022-2

20世紀60-70年代,拉丁美洲有大批帶有實驗性質、想象力極為豐富的文學作品涌現,這一被后世稱為“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的現象,挑戰了長期被法國與英美壟斷的文學傳統。科塔薩爾是“文學爆炸”的代表作家之一,《西語美洲文學史》的作者奧維耶多曾評價:“每當想到科塔薩爾的名字,人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詞是:迷人。”

1980年,科塔薩爾受邀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文學課,《文學課》一書就從他兩個月里的八堂課和兩場講座的錄音轉寫而成。科塔薩爾的課堂不講理論術語,他強調:“我不是個有規劃的人,我既不是評論家,也不是理論家……”他試圖將自己的寫作放入拉美文學的整體框架中,分享自己如何從信仰文學本身,轉變為把文學當作參與本國歷史進程的方式。實際上,科塔薩爾的寫作始終與拉美政治密不可分,他曾根據尼加拉瓜革命創作了《尼加拉瓜,甜蜜的暴力》,并將稿費全部捐出;《曼努埃爾記》曾獲得梅第奇獎,他選擇捐出版權以幫助阿根廷的政治犯;在人生的最后十年,他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拉丁美洲的政治狀況。 

《卡夫卡傳:關鍵歲月·1910-1915》

[德] 萊納·施塔赫 著 黃雪媛 程衛平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 2022-4 

布拉格猶太人、保險局公務員以及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活了四十歲零十一個月,最后因喉結核死于維也納附近一家療養院。他的一生與世俗成功無關:三十歲時,他還同父母同住;他的朋友圈子很小,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的財產毀于疾病與通貨膨脹。在感情生活上,卡夫卡一生三度訂婚,終生未娶,他曾在給女友的信里,將陀思妥耶夫斯基、格里爾帕策、克萊斯特和福樓拜列為他的真正血親”——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他三人都是單身漢——以此解釋他對婚姻極度矛盾、搖擺的心理。

《卡夫卡傳:關鍵歲月》聚焦1910-1915年卡夫卡近三十歲時的生活。在這段歲月中,卡夫卡成為公務員,在戰爭爆發前幾周解除婚約,也寫出了《判決》《變形記》《失蹤者》《訴訟》等作品,這五年是卡夫卡一生創作與生活的關鍵年月2022年是卡夫卡《城堡》誕生的一百周年,他的書寫超越時間,預言般直指當下:在看似中立實則助長邪惡的官僚機構管理之下,個體生活被剝奪,人成為數字與案例,無窮無盡的辦公室看不到盡頭,一切正如K對村民的判斷:你們這里的人是天生對官府抱著誠惶誠恐的敬畏態度,出生后又有人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從四面八方不斷向你們灌輸一輩子這種敬畏心理,你們自己也竭盡全力配合人家向自己灌輸。”

《神游: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中國的行旅寫作》

田曉菲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2-5 

南北朝和19世紀,是中國歷史上兩個與外部世界頻繁交流的時期。按哈佛大學東亞系中國文學教授田曉菲的說法,這是中國歷史上兩個重要的錯位dislocation)時期。在這兩個時代,疆域與界限被跨越,大量外來文化被翻譯進中國,中國人也遠涉異鄉,跨越海外。在這段時期文人的書寫中,游歷是反復出現的主題,異域沖擊與自我身份的確認凝結在這些行旅文字中,在她看來,觀看新世界并對這種觀看進行再現,是中古和十九世紀中國行旅文學的共同點。

田曉菲不僅是文學研究者,也是作家與詩人,她在十三歲考入北大英文系,與詩人海子探討詩歌,后赴美研究中國文學。對于歷史研究,她認為:“我們需要強大的歷史想象力,不是像小說家那樣天馬行空的虛構想象,而是認識和感知和我們的時代完全不同的時代、和我們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的能力。”包括此書在內,田曉菲在2000—2016年寫作的四部中古文學研究專著一并出版,呈現了她對于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文化的整體性構想

《結社的藝術:16—18世紀東亞世界的文人社集》

張藝曦 主編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大學問 2022-4

明末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年輕的時候曾與章覲等人結社,董其昌《陶白齋稿序》載:“余往同馮咸甫輩結社齋中,晨集構經生藝,各披賞訖,即篝燈限韻,人賦詩幾章。”文人結社在明末清初達到最高值,社集既彰顯了士人流風,也影響了東亞世界的漢字文化圈。

《結社的藝術》是一本論文集,它的撰寫與編纂歷時三年。在編者、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張藝曦最初產生這一想法時,分散各地的學者一同赴臺展開探討,文史不同領域學者的跨學科、多元面向的思考與寫作最終集結成冊。過去關于文人社集的研究多偏重晚明的江南,此書的研究對象跨越了中國各個地區,還擴及至日本與越南。此外,論文集中的文章不受限于社集主題,而是從政治、家族、地域性、城市生活、文化轉型等豐富角度切入,比如社集與地方家族的聯系、社集與城市空間,還有社集與詩派、與八股文、與經學風潮的關系等等。

《登山物語》

郭凈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樂府文化 2022-3

19911月,中日聯合探險隊在攀登梅里雪山途中遭遇雪崩,17人全部遇難,“梅里山難”是迄今為止發生的世界第二大山難。

在2021年出版的《梅里雪山:尋找十七位友人》中,作者小林尚禮聚焦搜尋十七位友人遺骸的經歷,山難發生后,地方藏民對試圖找回遇難尸骸的日方隊員態度冷漠敵對,并不愿意觸碰這些尸體,這引發了日本登山隊員的不解與憤怒。相比之下,郭凈的《登山物語》關注的角度有所不同,作者調查了日方選擇攀登梅里的歷史原因,以及山難發生后對地方山民、遇難者家屬,乃至雪山本身、登山界等所造成的影響等。郭凈指出,梅里雪山的另一個名字是“卡瓦格博”在當地藏族人的觀念中,卡瓦格博是神圣且不應被攀登的,如果不了解卡瓦格博在地方藏民心中的意義,也就不能理解地方村民們為何出現如此態度。登山幸存者、遇難者家屬、地方山民等視角出發,作者穿梭于不同的世界之間,試圖理解生活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人們所擁有的不同世界觀。

《我們的樂隊也可以成為你的生活》

[美]邁克爾·阿澤拉德 著 董楠 譯
上海三聯書店|雅眾文化 2022-3

1991年924日,一支名叫涅槃Nirvana)的樂隊發行了《別在意》(Nevermind),把邁克爾·杰克遜從Billboard專輯排行榜冠軍寶座上擠了下來。這被許多音樂人看作是美國獨立音樂的勝利,在一個大娛樂集團壟斷音樂市場的時代,這些在地下搖滾俱樂部持續巡演的獨立樂隊,最后突破重圍,進入了眾多樂迷的視野。

《我們的樂隊也可以成為你的生活》記錄了美國獨立音樂運動的輝煌歲月,這段歲月與里根—布什時代完全重合,這一點并非巧合。如鼓手彼得·普雷斯科特說:“80年代有點兒像50年代——某種程度上,那是一個保守的時代,注重金錢,政治骯臟,而且是共和黨當政。”與此同時,大多數獨立樂隊的理念是:搖滾樂是年輕人靈魂之中固有的一部分,是社會變革的引擎,而不僅僅是一種消費商品。本書記載了1981年到1991年美國獨立音樂運動場景,收錄了十三個樂隊的故事,他們拒絕使用大公司的流水線制造方式,最大程度保持自己的音樂風格,改變了美國音樂的圖景,也影響了幾代人的生活方式,正如樂隊Minutemen所唱的那樣,“我們的樂隊也可以成為你的生活”(Our band could be your life)。

《大腦傳》

[英] 馬修·科布 著 張今 譯
中信出版集團|新思文化 2022-3

幾千年來,思想家和科學家一直試圖了解大腦的作用。 然而,盡管科學有了驚人的發現,我們對大腦的工作原理仍然只有最模糊的概念。在《大腦傳》中,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神經科學家、科學作家馬修·科布追溯了我們對大腦的想象是如何被每個時代最重要的技術所塑造的。今天我們可能認為大腦就像一臺超級計算機,過去它也被比作電報、電話交換機或某種液壓系統。 明天,當新技術出現時,我們會認為大腦是什么樣子的呢? 

本書是一部簡體中文通俗腦科學全史。幾千年來,人類對腦的探索從未停止,從“心靈中心觀”到“腦中心觀”,從心智源自心臟到把腦視為機器,從把大腦視為不變系統到具有可塑性的網絡,《大腦傳》講述了科學家們如何發現腦的運作機制,歷數了人對腦的認識進程,以及腦科學對計算機、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一個聲音發出,會有更多聲音產生共鳴與回響|一周新書推薦

本周關鍵詞:生育、科塔薩爾、卡夫卡、文人結社、行旅文學、梅里山難、腦科學……

記者 | 徐魯青

編輯 | 黃月

《斑馬》

傅真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2-1

《斑馬》是一本部分根據作者傅真真實經歷改編而來的小說。在近兩年的時間中,她經歷了三次懷孕胎停,做了四次清宮手術,生活被恐懼與焦灼包圍。在產后一年,她感到這場人生震蕩仍有太多碎片積壓心頭,并意識到自己必須寫下它們。

書中的故事是關于女主角蘇昂獨自上路,到泰國尋求生育醫療時的奇遇與重逢。傅真在創作《斑馬》時,父親發來大江健三郎的寫作原則——“唯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她也希望自己的小說能報信給世界,報信給這個世界,駁斥那些想當然地看待事物、隨心所欲定義女性的人,告訴大家那些陰影中的故事還有另一面。她相信,“報信”也是和人建立連接的方式,當個體經驗匯入更廣闊的世界,私密的痛苦變成了更可見的痛苦,一個聲音發出,會有更多聲音產生共鳴與回響。

《文學課》

[阿根廷] 胡里奧·科塔薩爾 著 林葉青 譯
南海出版公司|新經典 2022-2

20世紀60-70年代,拉丁美洲有大批帶有實驗性質、想象力極為豐富的文學作品涌現,這一被后世稱為“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的現象,挑戰了長期被法國與英美壟斷的文學傳統。科塔薩爾是“文學爆炸”的代表作家之一,《西語美洲文學史》的作者奧維耶多曾評價:“每當想到科塔薩爾的名字,人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詞是:迷人。”

1980年,科塔薩爾受邀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文學課,《文學課》一書就從他兩個月里的八堂課和兩場講座的錄音轉寫而成。科塔薩爾的課堂不講理論術語,他強調:“我不是個有規劃的人,我既不是評論家,也不是理論家……”他試圖將自己的寫作放入拉美文學的整體框架中,分享自己如何從信仰文學本身,轉變為把文學當作參與本國歷史進程的方式。實際上,科塔薩爾的寫作始終與拉美政治密不可分,他曾根據尼加拉瓜革命創作了《尼加拉瓜,甜蜜的暴力》,并將稿費全部捐出;《曼努埃爾記》曾獲得梅第奇獎,他選擇捐出版權以幫助阿根廷的政治犯;在人生的最后十年,他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拉丁美洲的政治狀況。 

《卡夫卡傳:關鍵歲月·1910-1915》

[德] 萊納·施塔赫 著 黃雪媛 程衛平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 2022-4 

布拉格猶太人、保險局公務員以及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活了四十歲零十一個月,最后因喉結核死于維也納附近一家療養院。他的一生與世俗成功無關:三十歲時,他還同父母同住;他的朋友圈子很小,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的財產毀于疾病與通貨膨脹。在感情生活上,卡夫卡一生三度訂婚,終生未娶,他曾在給女友的信里,將陀思妥耶夫斯基、格里爾帕策、克萊斯特和福樓拜列為他的真正血親”——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他三人都是單身漢——以此解釋他對婚姻極度矛盾、搖擺的心理。

《卡夫卡傳:關鍵歲月》聚焦1910-1915年卡夫卡近三十歲時的生活。在這段歲月中,卡夫卡成為公務員,在戰爭爆發前幾周解除婚約,也寫出了《判決》《變形記》《失蹤者》《訴訟》等作品,這五年是卡夫卡一生創作與生活的關鍵年月2022年是卡夫卡《城堡》誕生的一百周年,他的書寫超越時間,預言般直指當下:在看似中立實則助長邪惡的官僚機構管理之下,個體生活被剝奪,人成為數字與案例,無窮無盡的辦公室看不到盡頭,一切正如K對村民的判斷:你們這里的人是天生對官府抱著誠惶誠恐的敬畏態度,出生后又有人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從四面八方不斷向你們灌輸一輩子這種敬畏心理,你們自己也竭盡全力配合人家向自己灌輸。”

《神游: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中國的行旅寫作》

田曉菲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2-5 

南北朝和19世紀,是中國歷史上兩個與外部世界頻繁交流的時期。按哈佛大學東亞系中國文學教授田曉菲的說法,這是中國歷史上兩個重要的錯位dislocation)時期。在這兩個時代,疆域與界限被跨越,大量外來文化被翻譯進中國,中國人也遠涉異鄉,跨越海外。在這段時期文人的書寫中,游歷是反復出現的主題,異域沖擊與自我身份的確認凝結在這些行旅文字中,在她看來,觀看新世界并對這種觀看進行再現,是中古和十九世紀中國行旅文學的共同點。

田曉菲不僅是文學研究者,也是作家與詩人,她在十三歲考入北大英文系,與詩人海子探討詩歌,后赴美研究中國文學。對于歷史研究,她認為:“我們需要強大的歷史想象力,不是像小說家那樣天馬行空的虛構想象,而是認識和感知和我們的時代完全不同的時代、和我們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的能力。”包括此書在內,田曉菲在2000—2016年寫作的四部中古文學研究專著一并出版,呈現了她對于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文化的整體性構想

《結社的藝術:16—18世紀東亞世界的文人社集》

張藝曦 主編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大學問 2022-4

明末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年輕的時候曾與章覲等人結社,董其昌《陶白齋稿序》載:“余往同馮咸甫輩結社齋中,晨集構經生藝,各披賞訖,即篝燈限韻,人賦詩幾章。”文人結社在明末清初達到最高值,社集既彰顯了士人流風,也影響了東亞世界的漢字文化圈。

《結社的藝術》是一本論文集,它的撰寫與編纂歷時三年。在編者、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張藝曦最初產生這一想法時,分散各地的學者一同赴臺展開探討,文史不同領域學者的跨學科、多元面向的思考與寫作最終集結成冊。過去關于文人社集的研究多偏重晚明的江南,此書的研究對象跨越了中國各個地區,還擴及至日本與越南。此外,論文集中的文章不受限于社集主題,而是從政治、家族、地域性、城市生活、文化轉型等豐富角度切入,比如社集與地方家族的聯系、社集與城市空間,還有社集與詩派、與八股文、與經學風潮的關系等等。

《登山物語》

郭凈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樂府文化 2022-3

19911月,中日聯合探險隊在攀登梅里雪山途中遭遇雪崩,17人全部遇難,“梅里山難”是迄今為止發生的世界第二大山難。

在2021年出版的《梅里雪山:尋找十七位友人》中,作者小林尚禮聚焦搜尋十七位友人遺骸的經歷,山難發生后,地方藏民對試圖找回遇難尸骸的日方隊員態度冷漠敵對,并不愿意觸碰這些尸體,這引發了日本登山隊員的不解與憤怒。相比之下,郭凈的《登山物語》關注的角度有所不同,作者調查了日方選擇攀登梅里的歷史原因,以及山難發生后對地方山民、遇難者家屬,乃至雪山本身、登山界等所造成的影響等。郭凈指出,梅里雪山的另一個名字是“卡瓦格博”在當地藏族人的觀念中,卡瓦格博是神圣且不應被攀登的,如果不了解卡瓦格博在地方藏民心中的意義,也就不能理解地方村民們為何出現如此態度。登山幸存者、遇難者家屬、地方山民等視角出發,作者穿梭于不同的世界之間,試圖理解生活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人們所擁有的不同世界觀。

《我們的樂隊也可以成為你的生活》

[美]邁克爾·阿澤拉德 著 董楠 譯
上海三聯書店|雅眾文化 2022-3

1991年924日,一支名叫涅槃Nirvana)的樂隊發行了《別在意》(Nevermind),把邁克爾·杰克遜從Billboard專輯排行榜冠軍寶座上擠了下來。這被許多音樂人看作是美國獨立音樂的勝利,在一個大娛樂集團壟斷音樂市場的時代,這些在地下搖滾俱樂部持續巡演的獨立樂隊,最后突破重圍,進入了眾多樂迷的視野。

《我們的樂隊也可以成為你的生活》記錄了美國獨立音樂運動的輝煌歲月,這段歲月與里根—布什時代完全重合,這一點并非巧合。如鼓手彼得·普雷斯科特說:“80年代有點兒像50年代——某種程度上,那是一個保守的時代,注重金錢,政治骯臟,而且是共和黨當政。”與此同時,大多數獨立樂隊的理念是:搖滾樂是年輕人靈魂之中固有的一部分,是社會變革的引擎,而不僅僅是一種消費商品。本書記載了1981年到1991年美國獨立音樂運動場景,收錄了十三個樂隊的故事,他們拒絕使用大公司的流水線制造方式,最大程度保持自己的音樂風格,改變了美國音樂的圖景,也影響了幾代人的生活方式,正如樂隊Minutemen所唱的那樣,“我們的樂隊也可以成為你的生活”(Our band could be your life)。

《大腦傳》

[英] 馬修·科布 著 張今 譯
中信出版集團|新思文化 2022-3

幾千年來,思想家和科學家一直試圖了解大腦的作用。 然而,盡管科學有了驚人的發現,我們對大腦的工作原理仍然只有最模糊的概念。在《大腦傳》中,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神經科學家、科學作家馬修·科布追溯了我們對大腦的想象是如何被每個時代最重要的技術所塑造的。今天我們可能認為大腦就像一臺超級計算機,過去它也被比作電報、電話交換機或某種液壓系統。 明天,當新技術出現時,我們會認為大腦是什么樣子的呢? 

本書是一部簡體中文通俗腦科學全史。幾千年來,人類對腦的探索從未停止,從“心靈中心觀”到“腦中心觀”,從心智源自心臟到把腦視為機器,從把大腦視為不變系統到具有可塑性的網絡,《大腦傳》講述了科學家們如何發現腦的運作機制,歷數了人對腦的認識進程,以及腦科學對計算機、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康县| 婺源县| 宜城市| 贵阳市| 兴宁市| 宝丰县| 房山区| 卓尼县| 肥乡县| 洱源县| 长岭县| 渭源县| 恩平市| 延寿县| 佳木斯市| 潜山县| 济南市| 鄱阳县| 临西县| 渭南市| 漳浦县| 石景山区| 离岛区| 赤城县| 克什克腾旗| 根河市| 罗山县| 黎城县| 十堰市| 乌恰县| 克拉玛依市| 观塘区| 赞皇县| 徐闻县| 开封县| 鲁山县| 浮山县| 于田县| 兴海县| 绵阳市| 东山县|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