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摩根頻道
近期,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向證監會遞交了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的審批材料,如果審核能夠及時通過,瀾滄古茶或許將在5月份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擊茶葉第一股的名號。
只不過對這個稱呼感興趣的并非瀾滄古茶一家茶企,而且雖然中國茶葉歷史悠久,但是至今為止,卻仍然沒有一家傳統意義上的茶企成功上市。
曾經在A股嘗試過沖擊IPO的瀾滄古茶,能否一雪前恥,順帶著打破茶企難上市的魔咒?
一、經銷商干涉瀾滄古茶獨立性,“異常”毛利率遠超行業平均值?
結合此前謀求上市的經歷,瀾滄古茶想要在港交所有所收獲,或許要比想象中更困難。
此前,瀾滄古茶于2020年6月份向深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到了2021年6月2日,即將在第二天接受上市審議的瀾滄古茶,卻突然宣布申請撤回申報材料。
對此,瀾滄古茶回應稱,之所以選擇撤回申請,是因為疫情原因導致了負責上會審核的員工被封閉管理,無法參加6月3日召開的發審委會議。但是這樣的解釋并不能完全打消各方面的疑惑,畢竟深交所曾要求瀾滄古茶對經營活動中存在的部分問題進行回應,但直到撤回上市申請,瀾滄古茶對于一些問題仍沒有給出準確的說明。
這也導致了瀾滄古茶從A股匆匆撤退后,留下了不少的歷史遺留問題。其中質疑聲相對較高的,大概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1、經銷商對公司經營活動的參與過多。
對于擬IPO的企業而言,能否保持足夠的經營獨立性,向來都是監管部門在審核過程中較為重視的環節。按照一般的商業邏輯,經銷商和企業本身,應該都是彼此獨立的公司個體,二者之間更多是合作關系而不是隸屬關系。
但是在瀾滄古茶申請A股上市之前,與其產生合作的部分經銷商,卻大都對外宣稱是瀾滄古茶的辦事處,或者是某區域營銷中心。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或許是由于公司成立的早期階段中,在缺乏資金支持的情況下,瀾滄古茶采用了授權經銷商開設專營店的策略。
考慮到瀾滄古茶實際控制人之一的王娟,也曾經是瀾滄古茶的經銷商,倒是也能夠理解瀾滄古茶在特殊時期所采用的經營模式。
只是瀾滄古茶還參股了由經銷商發起的普洱茶小鎮項目,為此也在上市審核階段被深交所問詢。但是直到撤回申報材料,瀾滄古茶都沒有對這一問題有所解釋。
2、采購成本與市場價格有差異,毛利率高于行業。
根據瀾滄古茶在2020年遞交的招股書,從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主要的原材料毛茶,每公斤采購價格分別為108.06元、137.58元、157.58元、144.96元,基本維持在200元以下。
然而根據記者對瀾滄古茶供應商的調查,古樹毛茶的采購價格區間在600元至1000元左右。對此瀾滄古茶解釋為,由于各產地的茶葉價格并不相同,價位不同的各檔次茶葉統計到一起,進而導致了平均值有所下降。
或許是受到采購成本的影響,瀾滄古茶的毛利率普遍高于同類企業。根據招股書信息,2020年1-6月,瀾滄古茶的毛利率高達73.89%,遠超行業平均值62.05%。而且從2017年開始,瀾滄古茶的毛利率普遍超出行業平均值10%以上。
除了這兩個疑問外,公司增資入股、管理層與證券機構有所關聯、官司纏身等問題,在從A股撤退后都還沒有得到徹底地解決。而且根據天眼查可以發現,在2022年3月8日,瀾滄古茶變更了經營范圍,在茶類相關業務的基礎上,增添了食品、醫療、化妝品等品類的生產經營活動,也不知下一階段是否會考慮轉型。
如今時隔一年重啟上市,仍然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的瀾滄古茶,很可能要落后于眾多競爭對手。
二、茶葉市場格局混亂,年輕消費群體或成破局關鍵
和瀾滄古茶同一時期開啟IPO的茶企,還有中國茶葉和八馬茶業。
中國茶葉有央企間接參股的先天優勢,雖然始終保持穩健,但目前仍在接受證監會的問詢。而經歷較為復雜的八馬茶業,2018年4月終止新三板掛牌之后就轉戰深交所創業板,只是于2021年10月完成首輪問詢后中止上市,直到2022年4月份前后才恢復上市審核并更新了招股書。
除了這兩家同樣有希望成為“茶葉第一股”的企業之外,杭州龍井茶業、福建安溪鐵觀音、四川竹葉青茶業、信陽毛尖集團等知名茶企都有過A股IPO受挫的經歷。未必沒有像瀾滄古茶一樣,繞道港股尋求上市的打算。
而之所以在行業寬度超過3000億市場規模的茶葉市場中,至今都沒能走出一家上市企業,或許還是基于以下兩個層面的因素,導致茶企很難擺脫行業大環境的限制。
1、國內茶葉市場,飽受“小、亂、散”的困擾。
所謂的小、亂、散,大概可以理解為規模小、秩序亂、品牌散。
作為全球范圍內唯一一個可以同時生產六大茶類的產地,我國有著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和消費市場。但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品類、產地、配方等歷史差異,國內茶企廣闊分散于全國各地,并且以中小企業和私企為主,很難進行大范圍的資源統一整合。
這也導致了茶葉生產鏈規模很難進行擴展。同時,由于沒有統一的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鏈條,各地區的生茶收購都較為混亂。
直到如今,部分茶葉生產地,還保留著等待茶販子到茶田、村鎮等區域收茶,再出售給茶廠的供應關系。如此一來也就很難保證價格穩定,監管部門對收購價的漲跌也很難起到積極作用。
而眾多小茶廠的零散部分,也造就了大量的同類型茶葉品牌。不僅在銷售過程中很難維持品控質量,消費者面對大體量的同類型零散品牌,也很難形成有效的黏性。
2、傳統茶葉產品很難收獲年輕消費群體。
現如今,基于健康、養生的訴求,年輕消費群體對茶飲消費的興趣正在與日俱增。但是年輕人喝茶,更多會選擇奶茶、果茶、冷泡茶等新式茶飲產品,對于傳統的茶葉飲用方式缺乏足夠的興趣。
從根本上而言,年輕消費群體,尤其是Z世代年輕人,對茶文化和茶生活的看法已經有了不小的改變,進而推動著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新式茶飲品牌持續涌現。各大茶企雖然也有參與到新式茶飲的供應鏈之中,但大都缺少針對年輕群體的茶飲產品。
盡管從文化傳承角度,傳統飲茶方式是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為了尋求上市,想要獲得投資者的信任,如何把握正在成為主流消費群體的年輕人,將會是各大茶企所無法忽視的環節所在。
綜合來看,瀾滄古茶以及眾多同類型茶企,想要打破茶企難上市的魔咒,需要做的或許還有很多吧。
參考資料:
《瀾滄古茶擬港股IPO 品牌茶企借資本運作加快全國擴張》——證券日報
《瀾滄古茶轉謀港股IPO!中國茶品牌僵局能否打破?》——易昇證券
《年輕人花式喝茶,將如何影響茶行業?》——NBS新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