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在執政的第二年,美國總統拜登終于要開始首次亞洲之行。
拜登是連續第三位表示希望轉向亞太地區的美國總統,但這次訪問在他擔任總統16個月后,比大多數前任總統訪問亞洲的時間都要晚。拜登上任以來的3次海外出行目的地都在歐洲。
這場為期4天的行程將從5月20日開始。據韓聯社,5月21日,拜登將會見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5月22日他將前往日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見面。之后拜登將在日本出席美日印澳“四邊機制”領導人會議。
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近日在一份聲明中說,此次訪問旨在“進一步加深政府、經濟和人民之間的聯系”,訪問將推進拜登政府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以及美國與韓日聯盟堅如磐石的承諾。
美韓領導人峰會安排在尹錫悅正式上任的11天之后。關于討論的主題,美韓兩國的官方說法各有側重點。白宮的聲明沒有提到朝鮮及其核計劃,青瓦臺的聲明沒有提及印太地區。《韓民族日報》稱這表明了雙方在峰會上最關心的各自利益的不同。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表示,拜登和尹錫悅將“討論深化 美韓重要安全關系的機會,加強經濟聯系,并擴大密切合作以取得實際成果。”與此同時,尹錫悅的發言人Bae Hyun-jin說,峰會期間將就“推進韓美同盟、朝鮮政策合作、經濟安全和重大地區和國際未決問題等廣泛議程進行深入審議”。
據韓國KBS電視臺透露,除元首會談外,拜登還將訪問板門店、參觀半導體工廠等。2019年,時任美朝最高領導人在板門店進行了歷史性會晤。在韓國最關切的朝鮮問題上,拜登此次訪韓有關朝鮮的言論,很可能成為朝鮮半島事務的風向標。
在經濟方面,《韓民族日報》預測,美國可能通過鼓勵韓國公司在美大規模投資來加強半導體和其他尖端技術領域的聯盟,這對拜登政府來說,既可以打造供應鏈“武器”,也可以在11月中期選舉臨近之際“收割”美國中產階級。
在經濟方面,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尹錫悅是否會正式宣布參與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IPEP)。
拜登在去年10月提出IPEP。IPEF包括四個實質性板塊:基礎設施和綠色技術,供應鏈彈性,稅收和反腐敗,以及貿易規則和標準。
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常駐學者Claude Barfield撰文稱,目前的IPEF框架是“妄想的樂觀主義、與現實脫節”。他認為IPEF要求印太國家遵守最嚴格的勞工、氣候、反腐敗和數字貿易規則,卻不提供市場準入,同時,只對參與IPEF的發展融資作出模糊的承諾,“這不是恢復美國在亞洲經濟領導地位的秘訣”。
《東亞日報》文章稱,美國對尹錫悅領導的韓國新政府寄予厚望,特別是在要求韓國參與印太戰略方面。同時,對韓國來說,為了避免出現跟隨美國而可能出現的外交摩擦,迫切需要一種復雜的平衡方法。與經驗豐富的拜登不同,尹錫悅在外交方面缺乏專業知識,因此在峰會前的未來三周,韓國“需要進行嚴格的準備”。
美國企業研究所非常駐研究員Eric Sayers表示,此次訪問將為拜登提供一個“展示‘四邊機制’日益成熟”并刷新華盛頓與首爾聯盟的機會。
2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應詢評論稱,“四邊機制”充斥著陳舊過時的冷戰零和思維,軍事對抗色彩濃厚,有違時代潮流,注定不得人心。中方一貫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及地區倡議應順應大勢、合乎民心,而不是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損害地區國家互信與合作。
與韓國相比,日本官方聲明則明確點出印太地區以及俄烏戰爭話題。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對國際秩序的巨大沖擊......必須進一步加強美日聯盟,密切合作以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在“四邊機制”會議上,協調對俄政策預計將是重點話題。日本仙臺白百合女子大學國際關系高級講師Sebastian Maslow對《日本時報》表示,對俄政策是核心問題,尤其是考慮到印度的不情愿態度。他同時指出,這個問題預計不會被公開討論,因為聯盟試圖避免因對俄政策出現裂痕的印象。
拜登之行還為日韓關系改善提供機會。Sebastian Maslow表示,隨著韓國新政府上任,日韓對話會有積極勢頭。在他看來,美國也會努力斡旋主要安全盟友,特別是考慮到在處理朝核問題時需要更多的政策協調。
白宮官員堅稱,美國能夠做到在關注俄烏戰爭的同時“專注于”亞洲。前述美國企業研究所的Eric Sayers表示,拜登此行就是在表明自己不止專注于歐洲和烏克蘭。但他同時指出,判斷此訪能否成功還不好說,還要看具體的政策成果,而“旅行和演講是不用花費什么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