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2覓途咨詢×立方知造局 重磅推出
《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白皮書》
54頁深度研究報告
涵蓋行業90%以上企業一手調研
獨家行業數據,貫穿上中下游市場核心
從宏觀到微觀,全景展現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
我們梳理了此次白皮書中部分核心觀點,與您共享。
1. 疫情之下,逆勢上漲
核心觀點一: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自帶跑步前進屬性。 工業機器人是制造業產業升級的核心環節。環境壓力越大、競爭越激烈,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就越迫切。
工業機器人市場,世界看亞洲,亞洲看中國。 在2020年疫情的不利影響下,全球經濟遭受重創,但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逆勢上漲,同比銷量增速達19.1%。
而根據《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最新統計的獨家市場數據,2021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總出貨量為23.6萬臺。
作為工業隱形助推器,工業機器人是機器換人、制造業產業升級的核心環節。這也意味著,作為生產方式變革的要義之一,環境壓力越大、競爭越激烈,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就越迫切。 因此,當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自帶跑步前進屬性。
本次覓途咨詢與立方知造局聯合重磅發布的《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白皮書》,以Data Science 數據庫為支撐,深度調研了90%以上(占有率)市場玩家及相關協會機構,通過大量獨家數據,全景呈現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面貌。
《白皮書》通過對工業機器人及上下游市場的長期跟蹤,通過對市場主要生產企業的調研總結分析,并結合協會權威數據的衡量,數據準確率達 90%以上。
核心觀點二:應用極其廣泛、增速既穩又快、國產替代空間巨大,是當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主要特征。 通過《白皮書》我們發現,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已涵蓋46個行業大類,從農業、林業,到采礦、紡織、食品制造,再到汽車制造、通用設備制造,再到教育、衛生、國家機構。工業機器人正在全面滲透于第一、二產業及其它領域。
《白皮書》中工業機器人應用的部分行業及細分領域 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發展潛力究竟有多大? 根據《白皮書》獨家數據,未來五年內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將繼續保持每年25%以上的增長速度。 樂觀源于中國制造轉型升級背景下,以下四方面帶來的新一輪增長契機:
1. 在后疫情時代,下游3C領域、汽車市場以及機械加工領域的擴產擴容,刺激工業機器人需求;
2. “十四五”規劃政策強力支持,智能制造不斷提速;
3. 工業機器人是制造業升級的核心抓手,產業鏈增長可持續、國產替代力度和邏輯較強,核心標的值得高度重視和戰略配置;
4. 從2010年中國市場開始快速發展以來,工業機器人10年壽命周期已到,存量市場迎來新一輪升級換代。
數據來源:M2 Data Science
2. 下游主要應用行業生長旺盛
立方知造局以《白皮書》中的3C制造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
數據來源:M2 Data Science
核心觀點三:3C制造業:投資熱情高漲、SCARA機器人應用最廣
2021年,供給側的缺芯困境和需求側的新型換機潮,共同構成了3C制造業的一體兩面。
疫情下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線上游戲等催生了對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的需求,5G的推廣應用則帶來新一輪換機潮,智能穿戴、自動駕駛等新型終端也蓄勢待發。
于此同時,政策也在持續加碼。去年11月,工信部正式印發《“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給中國數字化轉型提出明確發展指標:
到2025年,每萬人擁有26個5G 基站,5G用戶普及率達到56%等具體指標。從而推動 3C 企業產品創新升級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的生產效率。
政策端與需求端的強力刺激掩蓋了供給端的不足,行業內投資熱情依然高漲。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 2021 年 3C 行業固定投資同比增長 22.3%,總量達 2.4 萬億。
在《白皮書》中,立方知造局預計,3C產業將繼續保持15%以上的增速發展。
由于SCARA機器人負載小、速度快,且相比其他機器人擁有成本優勢,因此在3C領域的應用比重最大。
2021年3C行業工業機器人總規模 4 萬臺,其中 SCARA 機器人占比近 70%,總銷量為 2.8 萬臺。
數據來源:M2 Data Science
核心觀點四:汽車制造——制造標桿的樂觀主義——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帶動背后產業鏈的巨大改變:牽動制動系統、電控系統、驅動系統等上游供應鏈市場,都在經歷重大變革。
對于工業機器人來說,這意味著新一輪的市場增長。
汽車是工業機器人第二大應用領域。
作為國民經濟創匯大戶,衡量中國制造水平的標桿,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從 2020年的5.4%上升到了2021年的14.8%。
通過調研資料,立方知造局發現有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
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增速,政府預估相對保守,行業內人士則普遍更加激進樂觀。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預計,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要達到20%。
而覓途咨詢與立方知造局在調研中,結合眾多車企、投資公司訪談、數據,發現普遍認同一個更加激進的數字:30%-35%。因此未來 1~2 年內仍是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建設的高峰期。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帶動的是背后產業鏈的巨大改變:牽動制動系統、電控系統、驅動系統等上游供應鏈市場,都在經歷重大變革。
對于工業機器人來說,這意味著新一輪的市場增長。
《白皮書》統計,汽車整車制造市場工業機器人的規模為2.5萬臺,占比 57.9%。汽車零部件市場 2021 年工業機器人的銷售規模為 1.8萬臺,占比42.1%。
數據來源:M2 Data Science
不過,行業應用雖然樂觀,中國本土品牌仍需加速追趕:
在汽車制造業中,本土工業機器人品牌市場比重僅為 6.7%,甚至比 2020 年還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是最早使用工業機器人的行業,需求仍在攀升,對于中國本土品牌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具體來講,中國工業機器人本土品牌從產品分類、應用領域和下游行業方面看,分別呈現出怎樣的競爭格局?哪些企業值得重點關注?都有哪些政策影響了市場發展?
以下為白皮書部分內容節選:
另外,如果您想要進一步了解工業機器人市場實時產業動態與可視化圖譜,或是想要了解工業機器人以外的更多中國制造業產業鏈大數據,歡迎您了解Data Science數據庫。
3. 關于Data Science數據庫
Data Science數據庫是什么?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打通從市場數據到制造生產數據的閉環,提升產業透明度,從而助力企業、政府、投資機構更快、更精準地做出決策。
如果以2013年為中國大數據元年,那么中國的大數據應用發展已經有將近10年的歷程了。
不過,在制造業,大數據應用遠弱于其它領域——
由于工業品SKU多、專業性強、信息獲取高,傳統的感知外部市場的方式成本高、反饋慢、視野窄,無法適應智能制造決策輔助的需求。
而目前廣泛存在的制造大數據應用偏向于制造數據(研發設計、生產、設備、通訊、物流、運維、銷售、服務等),缺失了市場端數據(規模、增長、區域、競爭、價格、產業鏈、渠道、產品迭代、技術升級、產業政策等),無法打通前后端。
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是盈利,制造數據如果與市場數據無法有效銜接,再多的生產數字化也好像蒙上眼睛走路——方向不對,努力全廢。
Data Science數據庫的優勢,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為經營決策提供完整閉環信息:
市場/產業透明度(規模、增長、競爭、區域、行業等)
產業鏈(上游、下游、原材料價格、產品價格等)
主流企業(產品、價格、業績、渠道等)
M2指數(采購指數、產品迭代指數、技術升級指數等)
Data Science數據庫利用工業品的產業鏈屬性,通過數據庫、合作伙伴、數據交換、智能算法,按月、按季度不斷更新更新市場數據,對行業政策及規劃做到100%收錄及解讀。
最終,Data Science數據庫可以實現市場預警、決策輔助、產業政策輔助制定、生產計劃輔助制定等一些列功能。
未來對于企業來說,數據決策力就是競爭力。
據統計,制造企業在利用大數據技術后,其生產成本能夠降低10%—15%。
不過,大數據技術對制造業的影響遠非成本一個方面。
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從市場、設計、制造、服務到再利用,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數據應用,從而更精準、個性化地了解客戶需求。
而無論是更加精益化、柔性化、智能化的生產系統建立,還是更多樣化的商業模式探索,同樣離不開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決策支撐。
目前中國大數據應用實踐的特征是:描述性、預測性分析應用多,決策指導性等更深層次分析應用偏少。
中國制造業位居世界第一,卻大而不強。在未來轉型升級的路上,如何進行科學決策、提升創新能力、創造高價值產品,在國際分工中從中低端走向高端,這些都與制造業大數據應用密不可分。
在Data Science中,制造業產業鏈大數據都能找到。
完整、可視化的產業圖譜。覆蓋能源、自動化、石化、3C、鋰電池、醫療設備、機器人等眾多行業。
從宏觀到微觀,從行業到企業、產品,詳細數據動態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