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魂 馮同
十多年前,家電維修是一個比較好做的生意。很多沒有資金又想創業的人,就是從家電維修上手的。特別是那些從農村來城里的,包括從鄉鎮進入縣城的,最容易上手的創業就是家電維修。
一方面是家電維修相對門檻比較低。現在某個家電維修門店打個工,跟著師傅學上幾年,只要腦子不笨肯吃苦,幾年下來就可以自己獨立門戶自己干了。很多從農村出來打工且不想在車間受約束的,走這條路子的確實比較多;
另一方面是城里人不愿意干,從農村來的容易找到這樣的工作。一般說來,家電維修很多新入行的是從空調安裝入手。而空調安裝工需要上高爬低,幾十層的高樓安裝空調是常事。可是城里的小青年都是蜜罐里泡大的,就是自個愿意家里父母也不愿意。因此,這對農村剛進城的人來說,是一個相對好找的工作。
況且,早些年家電是家里的大件耐用消費品,有故障基本上都是想著先維修,實在修不了才會考慮更換,而現在情況就不同了!筆者一位做家電維修售后的朋友就說,那個時候維修售后服務的收入雖然不是很高,但是生活成本也不大,只要鉆研技術,肯吃苦,每天都會有單可以接。滾動幾年下來,自己還獨自出來開了個店,生意還算過得去。但這幾年生意明顯下降,賺錢比較難,甚至有賠本的趨勢,還不如改行算了。
原本生意不錯的售后服務,為何在近幾年漸漸失去活力,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呢?非常值得業內人思考。家電魂與業內一些維修門店老板了解后認為,這既有行業外部,包括技術進步,人們消費觀念變化等多種原因,也有行業發展到今天產業格局不適應時代變化的內部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活比原來明顯減少。原因有這樣幾個,一是家電在居家中的地位不一樣了,原來是奢侈品,現在是日常用品,維修成本加大的話就沒有人愿意修理,還不如買新的;二是家電品價格顯著降低,趨于一次性產品,維修還不如買新;三是家電制造技術成熟,需要維修的產品越來越少;四是用戶的消費觀念改變,維修不如買新,導致需求越來越少。
第二,行業內卷逐年加劇。就維修行業來說,基本上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很多打工者經過幾年的實踐,就可以自己開售后維修門店。加上大中城市的工作難找,進入者逐漸增多,導致了行業的內卷十分劇烈。越是內卷厲害,越是賺不到錢,行業陷入惡性循環。
第三,經營成本越來越大。近幾年不論是維修材料成本,人力用工成本,還是房租,甚至貸款成本等,都有大幅上升,但收費卻不敢輕易漲價。不漲價都沒人愿意維修,漲價更是沒人愿意來。加上個體維修店鋪小,形不成規模優勢,就沒有競爭優勢。想做成大規模維修企業,不論是人工成本付不起,還是其他成本,加上需求減弱,都很難支撐規模擴張。
北京朝陽一個維修門店老板就坦言,一方面是家電品的價格不斷降低,另一方面是人們的收入提高和消費觀念改變,冰箱開背300塊錢都很少有人愿意修,電視機30起步,電磁爐20起步,空調100元起步。這點錢還不夠維持門面,但你不做人家就跑其他家,每天起早貪黑,不僅賺不了錢,甚至還得賠上老本。疫情期間更是生意冷淡,經營慘淡不已。
這位家電維修店老板說的都是實情,這都是維修行業的普遍情況。像這樣的情況,不僅在北京有,其他一二線城市也都是如此。這種情況應該引起行業的高度重視,否則售后維修服務行業不振,受損害最大的還是消費者,對產業整體發展也是不利的。
可以說,家電維修進入到一個進退維谷的地步,也恰恰是行業最艱難的時候,也是可能是變革的前夜,需要有新的變革來打破行業困局。家電維修行業早就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但是變革需要包括管理層、家電廠家、經銷商等多方通力協作才有可能得到解決。
有行業專業人士指出,家電售后服務的問題,牽扯到家電服務的社會化、市場化問題,還包括家電全產業鏈及跨界集群發展、家電從業人員“用工荒”逐漸顯現,服務網絡體系建設與管理不夠完善和規范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從產業戰略布局調整上去綜合性去考慮,這樣才能將問題從根本上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