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售商論
消費類賽道,大多擁有強領地意識,各互聯網企業也多以城為靠、以流量為池,而在生鮮領域,搶占大城市形成地理優勢成為彼此心照不宣的共識。
不過,一線城市的“包容量”過大,也吸引一眾玩家涌入,地域性優勢反而難以發揮出功效。而對于并沒有太多強勁對手入場的城市,依靠前期“簡單粗暴”的地推打法,反而能獲得增益,迅速占領市場,其本身更契合當地市場準則。
例如樸樸超市在于福州,興盛優選在于長沙,越是在二線或是新一線城市,其“大本營”概念越能發揮功效,在用戶基數和市場容值之間尋找到平衡關系。而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開局即進入混戰局面,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在這里只能算是必備要素。
樸樸超市選擇發力一線城市,與生鮮、社區團購選手們正面剛,也暴露出樸樸大本營流量見頂窘境,向外突圍更像是一次“以攻為守”的平替式策略。
01 以進為退,被迫迎擊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4.1%。這其中,即時零售起到了關鍵作用。用戶下單后,30分鐘到2小時之內即可配送上門,在效率上極大優化,縮短用戶購置商品的時間,也讓即時零售模式被市場充分驗證。
作為一家即時配送的移動互聯網購物平臺,樸樸超市確實承擔著“小超市”職能,其經驗品類維度廣,包括水果蔬菜、糧油調味、酒水飲料、休閑食品、化妝品、清潔用品、日用百貨等。
憑著“純線上運營+前置倉配送”模式,樸樸超市在生鮮賽道成長為“小巨頭”,成立僅僅6年,從0做到了150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100%。
不過,生鮮產品保質期短、倉儲運輸難度大等問題,一直被行業詬病。相關數據顯示,生鮮電商損耗率在30%左右。除了損耗,生鮮產品的非標準化還會產生額外支出。
以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為例,從2019年至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優鮮累計虧損近76億元,叮咚買菜則累計虧損近104億元。
行業風向趨緊,市場大環境也從擴張向節流偏移,去年上市的叮咚買菜,也大幅放緩擴張步伐,并且在第三季度宣布,將以“效率第一、適當考慮規?!睘閼鹇源蚍?;而曾經狂奔的每日優鮮,已經有意減少前置倉數量、降低履約費用來控制成本。
從模式上來看,前置倉前兩名上市玩家,并沒有給市場交出滿意的答卷,前置倉的優勢在于離消費者近,能夠“及時”滿足消費者述求,但與之而來的成本也居高不下。
前置倉模式的天花板上限低,二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需求極易飽和,一旦賽道內競爭對手眾多,消費者被高度分流,前置倉平臺也會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中。
樸樸超市向一線城市開拓,也是一次自救的策略,作為第二梯隊的樸樸超市,在擴張策略上,仍有“經濟難規模化”的擔憂,平臺進入新城市,其前置倉、中心倉以及涉及的供應商網絡,需要重新建立連接,其成本必然高企。
此外,在高速擴張期難免埋下安全隱患,樸樸超市經營售賣的食品,曾被曝出存在安全問題,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曾對該公司罰款55000元,并沒收違法所得。
消費者對其生鮮死亡、以次充好、服務意識差等各方面的投訴,也反應出生鮮平臺們在損耗殘次品處理上的模糊態度,極大影響消費者體驗以及平臺口碑。
零售商論認為,生鮮賽道即將進入洗牌期,在中后期發展中,前置倉玩家們必然需要通過一段爬坡期,單倉營收增速慢、回報周期長、投入成本高等固有弊端,平臺更需在虧損與擴張中取得平衡點,穩扎穩打或許更契合生鮮賽道的市場邏輯。
02 福州樣板,難以復刻
作為首個官方宣傳“新零售之都”的城市,福州不僅是永輝超市的大本營,同時還盤踞著新華都、萬嘉超市等傳統商超。面對老牌零售企業,2016年成立的樸樸超市,則從新零售維度入場,并迅速占領市場。
誕生伊始,樸樸便走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通過自建配送團隊,保證訂單在半小時內送達消費者手中,也正因為此,在其它前置倉平臺每單配送時間在40-50分鐘時,樸樸就以“28分鐘達”打出標桿,獲取用戶好感度。
據媒體報道,僅福州一市,樸樸就以約70%的市場滲透率,超越了滲透率約50%的永輝生活,數據顯示,福州永輝到家的單量約3.4萬-4萬單/天,而樸樸的訂單量約6-8萬單/天。
在供應鏈端,樸樸在福州當地挑選近2000多家供應商,如果根據sku數據進行測算,每個品類,樸樸往往只選取1到2家供應商。不同于綜合商超,樸樸利用數字化中臺,將銷售端形成的銷量數據、客訴率等,及時反饋給供應商,倒逼貨源端自我優化。
由此,樸樸超市在福州大本營地位可見一斑。領地優勢是品牌效力的最大化,在占領用戶心智層面,樸樸在福州區域上擁有絕對優勢,在其它品牌尚未入駐前,提前構建好“防御塔”,建立起品牌名片,從這個角度來看,樸樸在前期投入也是不遺余力的。
如今,樸樸走出福州,邁向全國,“福州樣本”的復制成為最大難題。制約其因素過多,冗雜的供應鏈、網格式的地推效益、多家角逐的利益糾葛。
以深圳為例,其中就集結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生鮮玩家,在這里,技術、資金、人力以及生態服務,只是存活的基本要素,能夠晉升為前列玩家,在于差異化服務突顯。
即便頭部供應商有實力、有意愿復刻“福州樣本”,但在騎手服務能力、品牌知名度上,樸樸超市每進入一座新城市,幾乎都要面臨從0到1建設期的拮據,其中包含時間、機會、供應鏈成本。
據公開數據顯示,樸樸門店數已達到316家,門店數增長約50%,其中,福州47家、廈門35家、深圳93家、廣州65家、武漢40家、成都28家、佛山8家。
零售商論認為,雖然樸樸大面積開疆拓土,從福建版圖延申至全國,但并不意味著樸樸成功在一線城市上復刻“福州模式”。
一方面,前置倉模式天然高投入、長周期屬性,重倉投入需要持續的現金流,現金流決定平臺的伸縮潛質,在生鮮賽道生存維艱、融資越來越難情況下,容不得風險差值;
另一方面,與福州市場環境不一樣,卷入一線城市領地爭奪,除了需要持續的補貼政策,在用戶層面心智占位,還需與多方力量角逐,摸索平衡點,建立上下游深度捆綁合作模式,鞏固護城河。
03 巨頭環伺,一線求存
由于涉及到人、店、倉、地四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生鮮電商概念自誕生伊始,便注定了多類型的經營模式,有的偏重于前置倉,有的偏重于到店到家,有的側重于供應鏈的整合,還有的專注于B端農產品供應端,不一而足。
也正因為此,在生鮮賽道上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在前置倉賽道上,樸樸超市仍停留在“后梯隊”。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叮咚買菜在全國37個城市擁有的前置倉數量已達1375個;而每日優鮮已簽約18個城市73個智能生鮮市場,其中有13個城市52個智能生鮮市場開始運營,零售云業務的簽約超市已達11家。
除了已經拿到二級市場入場券的前置倉玩家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外,樸樸超市在一線、新一線城市的競爭壓力仍不小,包括背靠巨頭的盒馬鮮生、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社區類玩家。
不過,生鮮賽道注定是一塊“難啃的骨頭”,現階段的生鮮電商凈利潤率低,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生鮮產品+電商模式,也不是純粹的零售服務,它需要對上游供應鏈全面調度、整合與管理能力,還需要下游倉儲物流的積極配合。
迄今為止,生鮮電商仍然在不斷“燒錢”。2021年,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定下全年目標,沖擊1500億元GMV,而財報數據顯示,美團優選最終完成了1200億元,多多買菜則只完成了800億元,效果不達預期。
當下我國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呈現出消費分級的趨勢,網購生鮮商品時,一二線城市消費者與低線城市消費者看重產品品質,低線城市則更看重產品價格。
而對于樸樸而言,前置倉本就屬于燒錢模式,一方面,入局新城,需要在盈利與支出中維系平衡,重新建立半小時抵達的及時配送體系以及提供高品質商品的供應鏈,更要考慮經營利潤能否覆蓋住經營成本;
另一方面,一線或新一線城市在買菜渠道選擇上,可替代項更多,在巨頭包圍中,思索差異化競爭,通過營銷帶來的用戶,更應該關注的是用戶留存度。
如果說樸樸在福州領地通過自我迭代快速反應,迅速占領市場是一場短途加速賽;那么在入局一線城市,面對擁有流量、資本、技術資源的巨頭電商們,則是一場萬里長跑拉鋸賽。
而成本更低、滲透更強、范圍更廣的社區團購,更是將樸樸乃至前置倉的戰局,拉升到了新的維度。
在大本營流量見頂的背景下,樸樸選擇主動出擊,只不過,一線城市競爭云集、成本高企,樸樸超市的“福州模式”未必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