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席菁華
燃煤價格上漲導致發電成本飆升。今年一季度,四大發電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公司凈利潤縮水九成。
截至目前,華能國際(600011.SH)、華電國際(600027.SH)、大唐發電(601991.SH)、國電電力(600795.SH)均已發布今年一季度成績單。
這四家公司一季度共實現營收1706.5億元,同比增長18.29%;共實現歸母凈利潤2.88億元,同比下滑96.14%。

其中,華能國際和大唐發電出現凈利潤虧損,分別虧損9.56億元和4.09億元,同比下滑129.96%、144.32%。
這是華能國際2001年上市以來首次一季度凈利虧損,也是大唐發電自2006年登陸A股后的首個一季度虧損。
這主要受煤價上漲推高發電成本影響。華能國際稱,其一季度營業成本同比增加51.07%。
這四家公司中,華能國際的當季營收規模位于榜首,達652.5億元,同比增長30.54%。
盈利規模最大的是國電電力。該公司營收為467.84億元,同比增長19.83%;凈利潤21.09億元,同比下滑50.87%。
華電國際則是唯一營收下滑者。當季實現營收288.16億元,同比下降3.98%;歸母凈利潤6.17億元,同比下降50.26%。華電國際稱,營收下降主要受售煤業務減少影響。
同樣受高煤價影響,去年五大發電集團旗下發電公司共計虧損269.77億元,較上年同期179.87億元的盈利,下滑249.98%。
今年以來,電煤價格仍居高不下。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煤電企業電煤采購成本同比額外增加1300億元左右。這一漲幅遠高于煤電企業售電價格漲幅,導致大型發電集團旗下仍有半數以上的煤電企業處于虧損狀態,部分企業現金流異常緊張。
一位煤炭研究人士對界面新聞稱,目前煤炭現貨市場需求旺盛,5500大卡市場主流報價達1180-1220元/噸,仍處于高位。
上述人士表示,5月中下旬,下游電廠傳統迎峰度夏補庫周期將正式開啟,電廠補庫將提上日程,電煤采購意愿將逐漸強烈。同時大秦線臨近檢修期,煤炭市場需求還會繼續轉好。
俄烏局勢升級以來,國際煤價在飆漲,海內外煤價出現倒掛,抑制了進口煤需求。一季度,國內進口煤炭5181萬噸,同比下降24.2%,進口煤補充供應作用減弱。
中電聯提議,督促煤炭主產地不折不扣推動煤炭價格機制落地執行,嚴格執行現貨價格窗口指導價。
此外,加快推動形成市場化電價體系,盡快將煤電電價調整到位,緩解由于燃料成本高漲導致的電力供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