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杜薇
近期A股市場接連遭遇調整,賺錢效應持續走低,新基發行市場遇冷,部分此前敲定發行檔期不得不發的新基金,縱使延期募集后也終未等到“出頭之日”。
4月28日,同泰基金發布公告稱,同泰自主創新混合于2022年1月28日開始募集,截止4月27日基金募集期滿,因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募集失敗。

面對開年以來市場的震蕩行情,為保證基金順利發行。3月26日,公司曾發布延長募集公告,將原定募集截止日期3月28日延長至4月27日,4月28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不過,縱使延期募集,該基金發行依舊慘淡,難以成立。
據悉,該基金主要投資于自主創新主題相關資產,擬任基金經理為楊喆、黃偉軒,采用“以老帶新”模式。據wind顯示,楊喆從業年限已超過10年,黃偉軒作為新人,從業年限仍不足1年,目前二人在管規模分別為5.71億元、0.5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泰自主創新不僅是今年以來首只募集失敗的主動權益型基金,更是公司旗下年內第二只發行失敗產品。2月16日,公司曾發布公告表示,旗下同泰同享也宣告募集失敗。
據悉,同泰通向從去年11月15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今年1月14日,后期延長至2月15日,不過最終還是以告吹收尾,成為年內首個發行失敗的“固收+”產品。
擬任基金經理楊喆管理時間最長的基金為同泰開泰,2019年8月任職至今,基金總回報為18.48%,整體排名靠后。一季度基金規模為0.87億元,報告期凈值增長率為-18.80%,最大回撤幅度為42.54%。公司旗下同泰慧盈、同泰金融精選等多只產品也均跑輸業績比較基準。
顯然,頭部效應越發明顯的情況下,業績不給力、無明星基金經理加持的小基金公司發展可謂是步履維艱。據wind顯示,截止一季度,成立于2018年的“個人系“同泰基金在管規模為26.52億元,較2021年底繼續下滑,整體排名為136/149。
截止今年一季度,同泰基金旗下總共有18只基金(不同份額合并計算),超過八成為迷你基金,其中同泰競爭優勢、同泰行業優選等多只基金一季度規模不足兩億元,瀕臨清盤邊緣。業績層面,一季度除同泰恒興純債、同泰泰和三個月定開、同泰恒利純債三只基金回報為正外,其余15只基金均以負告收,最大跌幅超過25%。
據wind顯示,截止4月28日,今年以來共有10只基金募集失敗,除了此前扎堆熱門賽道的被動指數型基金外,純債型基金、“固收+”基金紛紛“折戟”。

2月26日,寶盈鴻翔、德邦銳豐兩只純債型基金同日發布基金募集失敗公告。不同于權益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發行成功的關鍵在于是否有足夠的機構資金參與認購。市場震蕩之下,除新基發行低迷之外,部分中長期純債基金業績也表現不佳,如民生加銀鑫享一季度回報為-1.82%,近6個月回報為-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