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媒科技評論
作為碩果僅存的幾個一線互聯網大佬,丁磊似乎也有了“退休”的打算。
企查查顯示,2022年4月25日,北京網易傳媒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丁磊卸任法定代表人、總經理、董事職務,由網易傳媒CEO李黎接任相關職務。
與招商銀行領導層變動引發股價下跌不同的是,丁磊的職務變動反而讓網易在資本市場吸引了更多投資者。4月26日,網易股價(港股,下同)一轉多日以來的頹勢,上漲了6.67%。
雖然2021年交出了不俗的“答卷”,但是近半年來,網易股價卻沒有擺脫“跌跌不休”的主旋律。截止2022年4月27日收盤,網易股價僅為139.7港元/股,相較于2021年11月183.41港元/股的高點,下跌了23.83%。
在這個背景下,網易領導層變動反而引得股價上漲,或許昭示了投資者對公司發展方向巨變的一種期待。
是互聯網公司,更是游戲公司
財報顯示,2021年,網易營收876.1億元,同比增長18.9%;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8.57億元,同比增長39.74%。這一成績在一眾互聯網公司中確實是出類拔萃般的存在。
但是將視線拉近,卻可以發現,網易的業務“瘸腿”嚴重。財報顯示,2021年,網易游戲業務營收628.1億元,同比增長15%,占總營收的70.4%。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網易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倒不如說其是一家游戲公司。
Steam發布的《2021年國游銷量年榜》顯示,網易于2021年8月推出的《永劫無間》已有700萬銷量,銷售額達14億元,位居買斷制國游銷售榜榜首。Sensor Tower數據也顯示,2021年Q4,《哈利波特》的營收大約為21億。《永劫無間》和《哈利波特》兩款稱得上是網易2021年的“搖錢樹”。
雖然屢有爆款游戲,但是嚴重依賴于游戲業務也極為考驗網易的抗壓能力。尤其是在市場紅利收縮的背景下,游戲監管愈發嚴格,更對網易游戲的成長性提出了新的挑戰。
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發布的《2021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965.13億元,同比僅增長6.40%。與此同時,中國游戲用戶規模達6.66億人,同比僅增長0.22%。這說明中國游戲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增長時代。
雖然2022年4月11日,有關部門重新下發了新的游戲版本號,但是一方面網易、騰訊等大公司并沒有拿到新的游戲版本號,另一方面近兩年游戲版本號的數量又下降明顯,比如2021年就同比下跌了45.33%。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國游戲行業依然要負重前行。
這對網易帶來的影響,就是只能在現有游戲上做文章,不能通過游戲的數量取勝。由于現有游戲極為仰仗IP合作,去年以來,網易游戲的毛利持續下探,從2021年Q2的66.1%下跌到Q4的64.1%。
針對這個業務困局,財報會議上,丁磊表示,將召集全球頂尖游戲人才,加速開拓海外市場。不過考慮本土的騰訊、字節跳動,海外的暴雪、EA等公司都對出海作戰虎視眈眈,網易能否在海外市場上重現中國市場的營收神話,還是一個未知數。
錯過數個移動互聯網紅利
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活化石”公司,在游戲之外,其實網易本可以收獲更多的支柱型業務。因為縱觀網易的歷史,我們能發現其多次在新興業務上的發力。
比如,2007年,網易曾推出有道搜索。2013年,網易又看到了移動社交的風口,推出了易信。但是網易的這些產品,大部分都折戟沉沙。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網易在新興業務上的布局過于遲緩所致。
以社交為例,Enfodesk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Q4,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已達到4.3億,環比增長50%。正是因為早早就看透了移動互聯網的大勢所趨,張小龍于當年年初就帶領團隊打造了日后婦孺皆知的微信。
移動互聯網素來講究兵貴神速,直到2013年9月,網易才聯合中國電信推出了移動互聯網通訊工具易信。而此時,微信的用戶數早已突破3億。事實上,早在2012年5月,微信用戶突破1億時,雷軍就曾公開承認米聊輸了。由此可見,網易在移動互聯網產品上的后知后覺。
網易這種在前沿技術和產品上的行動遲緩,還反過來影響了自家其他具備先發優勢的產品。
早在2011年3月,網易就將自家的拳頭產品網易新聞搬上了移動互聯網。官方資料顯示,截止2013年,網易新聞客戶端的總用戶量達到了1.2億,日活達4000萬,位列中國資訊類App第一梯隊。
但是隨后,網易新聞就被今日頭條反超。Trustdata發布的《2018年Q1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騰訊系及今日頭條已經將中國在線新聞資訊市場瓜分殆盡,兩者月活占比超九成,反觀網易新聞的月活占比已不足10%。
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網易新聞依然沿襲PC時代運營驅動的內容策略,重編輯而輕算法,很難最大范圍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內容需求。
反觀今日頭條上線之初,就將工作重心放在了算法推薦上,而將內容的產出下放給不同用戶,通過千人千面的推薦,實現了內容的定制。
模糊的第二增長曲線
誠然,通過不斷地試錯,網易在教育和音樂等業務上確實也收獲了不俗的業績。財報顯示,2021年,網易有道和音樂業務營收分別為53.5億元和7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8.8%和42.9%。
但是這些業務的營收占比僅為14.1%,并且相關賽道也存在肉眼可見的天花板。
以教育為例,immedia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21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約5596億元。這本來可能會成為網易的第二條賽道。
但是2021年7月的一紙“雙減”禁令,卻徹底打亂了網易有道業務的節奏。財報顯示,2021年Q3-Q4,網易有道學習服務業務的營收從10.0億元下降到了5.8億元,占比也從71.9%跌到43.6%。
事實上,不止有道,“雙減”禁令發布后,曾經教育賽道的一眾巨頭,新東方、學而思等也都迎來了自己的至暗時刻。比如,學而思的股價從一年前56.69美元/股的高點一路下跌至最近的2.67 美元/股,跌幅高達95.29%。
在此背景下,網易也開始探索新的賽道。比如,2021年12月舉辦的網易創新企業大會上,網易首次展示了面向“元宇宙”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架構。
自Facebook于2021年10月改名為“Meta”以來,元宇宙就成為互聯網行業的一大風口。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27年,中國元宇宙市場規模將達1263.5億元,2022年-2027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2.98%。
由此來看,網易終于做到了超前布局。不過由于元宇宙涉及復雜的AR、AI、VR等技術,這對于輕資產運營的網易來說,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結合行業來看,過去一年以來,瞄準元宇宙賽道的字節跳動和騰訊不約而同地加碼硬件業務。比如2021年8月,字節跳動斥資90億人民幣左右收購了Pico,創下了截止當時中國VR行業最大的收購案。
作為對比,目前網易在硬件上的探索,還僅局限于有道學習硬件等產品,在面向未來的元宇宙需要的AR等設備上,并沒有深入地耕耘。這也昭示了這網易的第二條曲線,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總而言之,對于現階段的網易來說,游戲業務固然穩健,但是不論是出于提升公司抗風險能力也好,還是給投資人以信心也罷,都需要走出舒適圈,探尋第二條增長曲線。
不知道瞄準元宇宙的網易,接下來如何講這個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