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鄒建軍出走恒瑞,牽手君實:一場雙方都不能輸的賭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鄒建軍出走恒瑞,牽手君實:一場雙方都不能輸的賭局

一手募資,一手挖來研發領軍人物的君實,或許將與鄒建軍一同踏上創新藥發展的第二段征程。

文|財健道  吳妮  張羽岐

編輯|尹莉娜

制圖|李紫雅

進入21世紀第三個10年,藥企高管變動更加頻繁,連醫藥獵頭都感嘆,早前一家公司的員工平均工作年限3-8年,但現在至多3年。

曾表示要在恒瑞做15年的恒瑞醫藥前首席醫學官(CMO)兼副總經理鄒建軍,都履新君實——4月20日,君實生物(1877.HK,688180.SH)一則職位變更公告映入眼前,任命鄒建軍為副總經理兼全球研發總裁。

在鄒新舊職務交接的檔期,恒瑞因2021年報業績不佳跌停,而君實則因新冠口服藥大漲。

人到五十知天命,難以突破職位瓶頸的鄒建軍,在51歲這年離開了52歲的恒瑞,走向后起的Biotech。不過,即將開啟的新征程也難言坦途。君實自身正處于亟需加快開發進度,突破PD-1大適應癥,推動多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的關鍵時刻,這是一場雙方都不能輸的賭局。

01、出走恒瑞,鄒建軍選擇“對賭”

2018年,鄒建軍在加入恒瑞的第三年,立了一個flag。

當時的恒瑞,風頭正盛——吡咯替尼臨床II期取得突破性療效,獲得有條件批準上市;PD-1 卡瑞利珠單抗(淋巴瘤適應癥)獲得優先審評資格且已完成技術審評工作。由這兩款藥物帶動的業績大爆發指日可待。

這是一個團隊的成功,但是很多人會把功勞歸在CMO(首席醫學官)身上。正處于職場蜜月期的鄒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我覺得自己可以在恒瑞再待10年、15年,甚至更久”。

但沒有想到的是,2018年4月23日CDE受理卡瑞利珠單抗上市申請后,整整一年仍未批準,信達和君實的PD-1在這一環節則分別耗時10個月和8個月。

恒瑞是老牌藥企,與藥監系統溝通頗有經驗,而卡瑞利珠單抗作為同類中的后上市產品,CDE對審批流程理應更加熟悉,遲遲不批,引發了外界對于產品副作用問題的聯想。

2017年ASCO大會上,卡瑞利珠單抗58名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數據披露,79.3%的受試者出現反應性毛細血管瘤癥狀。2018年底,又有研究論文直指這一問題,提出該副作用產生的機制,與臨床前實驗室科學研究階段產生的“脫靶”有關,這一藥物早期研發產生的異常,未經及時發現或被“保留”到后續成藥。

毛細血管瘤不算嚴重的副作用,但特異性很高,在其他PD-1抗體藥物中均未發現。這一瑕疵,或多或少讓外界對恒瑞研發實力的印象分,打了折扣。

不到4年后,鄒建軍的flag沒有立住。4月12日,恒瑞公布了鄒建軍離職的消息。隨后,君實宣稱鄒建軍將擔任君實副總經理兼全球研發總裁,全面負責君實生物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從恒瑞到君實,有外界猜測,這是“鈔能力”的作用。但事實上,據業內人士透露,君實給出的薪資中,不確定的股權激勵收益占大部分比重。

換句話說,這是一場君實和鄒建軍之間的“對賭”,如果鄒建軍能夠帶領君實取得突破性進展,把公司股價推高,她手中的股票才算值錢。

滿天星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武漢公司負責人楊旭說,“一般情況下,高管不會接受這樣的現金/股票比例。以前很少,以后也很難形成一種趨勢。”

鄒建軍的決定里,帶著一股強大的信心和沖勁。

另一位資深獵頭表示,像鄒這樣的高級人才,早已實現某種意義上的財務自由了,對她來說,更重要的是一種成就感,或者成功后的“巨額回報”。

問題是,她為何要轉換戰地,又為何選中了君實?

“CMO的職業路線,無非三種:升級為CEO、換個地方做CMO/CEO、當創始人。”楊旭說。

可在恒瑞,全球研發總裁張連山的地位不可撼動,鄒建軍加入恒瑞時“出道即巔峰”,已經觸到職位天花板,很難再突破。恒瑞的上一任CMO申華瓊,也曾面臨相似處境,并在入職2年后跳槽到強生。

此前,申華瓊幫助恒瑞建立創新藥臨床團隊后,恒瑞逐漸形成了一支5400多人的規模化、專業化、能力全面的研發團隊,在多個疾病研發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執行能力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

鄒建軍離職后,恒瑞火速提拔張曉靜為恒瑞醫藥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執行官(腫瘤),提拔王泉人為恒瑞醫藥副總經理。也側面說明了,在恒瑞枝繁葉茂的人才體系內,鄒建軍沒有絕對的不可替代性。

既然如此,不如換個地方開拓新天地。如今,外資藥企研發中心早就集體撤退,傳統藥企大同小異,對于研發激情不減的鄒建軍來說,創新藥企便成為不錯的選擇。

雪球私募青僑陽光的一位基金經理曾在專欄里探討過“創新藥企的大小之辯”,她認為,在中國剛開始轉向扶持創新的時候,醫藥行業存在大量空白,大藥企可以憑借雄厚的研發投入、豐富的臨床資源、順暢的銷售渠道,快速跟隨。這一階段,大的比小的有優勢,或者說舊的比新的有優勢。慢慢的到了第二階段,恒瑞、中生、石藥等傳統藥企依然是優秀標的,但相對會弱一些,因為光抄是不行的。從長尺度上來說,人們更想尋找代表未來10年趨勢的企業,更關注和期待中國創新藥新勢力的崛起。

可以說,傳統藥企與Biotech,是創新藥行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角。而君實作為“PD-1時代”與恒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并肩的“國產創新藥四小龍”之一, 當下又在新冠口服藥方面國內領先,其對鄒建軍是有吸引力的。

02、求賢背后:君實的缺口與隱憂

5400:896,這是恒瑞與君實的研發團隊員工數的對比,前者具有壓倒性優勢。正因如此,君實積極從外部引入高級人才,并期待立竿見影的效果。

“挖角”鄒建軍的同時,君實還一并聘請了原恒瑞副總經理、首席臨床運營官(COO)黃毅慧。黃毅慧將擔任君實高級副總裁及全球運營負責人,直接向鄒建軍匯報工作。

這兩劑猛藥,直指君實的痛點:抗腫瘤產品管線。

君實深耕腫瘤創新藥物研發多年,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PD-1單抗)為國內首家上市,同時位列國內PD-1出海第一梯隊,是君實抗腫瘤藥物營收的主要來源。但繼PD-1后,君實還未推出重磅抗腫瘤產品。特瑞普利單抗的表現也不如人意。

2021年,特瑞普利單抗的銷售額只有4.12億元,同比銳減58.96%。不僅被其他國產PD-1產品甩開一大截,甚至被自家的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埃特司韋單抗搶了風頭(埃特司韋單抗貢獻了至少20億元的收入)。

特瑞普利單抗的掉隊,早在2019年便初顯跡象。當年,特瑞普利單抗錯失了第一時間進入醫保的機會,讓信達的信迪利單抗注射劑捷足先登。

后來在設計適應癥時,君實選擇的戰略是:“從小適應癥切入,再轉向大適應癥”,避開主流大品種市場的正面交鋒。結果,特瑞普利單抗僅有小適應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未能實現“以價換量”,導致銷售收入出現負增長。

與此同時,信迪利單抗注射劑已經獲批非鱗非小細胞肺癌、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癌等三項一線適應癥,進入業績爆發期。

2021年,君實商業化團隊先后經歷了幾輪商業化負責人及內部營銷人員的調整,頻繁的團隊更迭導致隊伍穩定性受到很大影響,團隊執行力下降,市場活動有效性下降,讓特瑞普利單抗的情況雪上加霜。

如今,君實因口服藥成為新冠抗病毒領域的一匹黑馬,但對于一家想要長期發展的創新藥企來說,“抗腫瘤”的老本行不能丟。

君實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期,首先是特瑞普利單抗,雖然已經失去先發優勢,卻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拓展大適應癥。還有23項在研產品處于臨床試驗階段,超過25項在研產品處在臨床前開發階段,需要進一步推動研發工作,為公司后續業績增長提供動力。商業化團隊亟需完善,讓團隊成員和市場恢復信心。

這正是鄒建軍和黃毅慧需要接棒的難題。

03、一場雙方都不能輸的賭局

國內適合創新醫藥企業的頂級CMO(Chief Medical Officer/首席醫學官)大致在50-100人之間,在這個群體中,大家硬技能的水平、能力差距也許并不大,但差別在于是否做過在創新和商業上有重大成功的大品種。要打動這些頂尖的人才,比起簡單的金錢回報,更要為其建造一個能讓他們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平臺。“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新晉的C-level(首席水平)高管一定要在未來12個月至3年左右影響一家企業的戰略布局。”浩悅資本資深合伙人李逸石說。

鄒建軍和前東家們都是這樣彼此成就的。

2005年,鄒建軍走出三甲醫院腫瘤科,加入拜耳中國擔任中國腫瘤治療團隊負責人。從腫瘤醫生到腫瘤科學家,即便離“醫生之路”漸行漸遠,但做藥也沒有脫離治病、救命的軌道。

拜耳的索拉非尼(用于治療肝癌、腎癌)在FDA成功獲批后的第9個月,鄒建軍與她的團隊所負責的中國區臨床研究初見成色,肝癌適應癥獲批,當時的人將它的速度與質量稱之為“行業奇跡”。

后來,孫飄揚用一句“是時候為中國老百姓做點藥了”打動了鄒建軍,她毅然告別MNC,加入當時的本土“一哥”恒瑞。

鄒建軍在恒瑞醫藥任職的6年間,恒瑞醫藥共有7款創新藥、17個新適應癥獲批上市,包括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單抗、氟唑帕利、海曲泊帕乙醇胺、達爾西利、恒格列凈。此外,還有3個產品的NDA(PDL1、AR、DPP-4)在審評中,預計在2022年獲批上市。貢獻不可謂不高。

君實雖然在抗腫瘤賽道上略顯落后,但成敗尚未分明、危中有機。李逸石說,對君實來說,未來2年是它的分水嶺,2年之內能否做出重磅產品或開拓大適應癥,至關重要。想要解其燃眉之急,具備十余年臨床經驗和腫瘤藥物研發經驗的鄒建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選。

從鄒建軍接受帶有“對賭”性質的薪酬來看,她本人是信心滿滿的,但是結局還未可知,畢竟“前車之鑒”就在眼前。

2021年6月30日,羅氏腫瘤第一事業部總經理錢巍高調離開,隨后(7月)加入君實生物,擔任君實生物CCO(首席商務官),負責公司商業化進程及業務運營,然而這位在外企工作長達25年的”老牌CCO”僅僅4月后便高調離開君實,于次年2月22日回歸羅氏,擔任中國客戶交互業務模式——腫瘤領域總經理。

外界一度傳言,錢巍在創新藥企“水土不服”,亦與PD-1銷售業績不佳有關。對此,據行業媒體報道,錢巍并不認可這一觀點,離開的原因復雜多樣,并非單線條造成。在此之前,已有兩位CCO韓凈、段鑫先后不到一年離職君實生物。

一個木桶能夠盛多少水,要看最短的那塊板。

本土Biotech群雄逐鹿,也是同樣的道理。賭局開盤,人才是第一步,戰略、管理、資源、資金等,亦是決定人才能否成事的復雜因素,缺一環便可能滿盤皆輸,這在任何一家藥企都適用。

商業化收入的“拉跨”,讓君實隱現現金流緊張問題。

2021年,君實全年三項費用(研發費用、銷售費用、行政費用)達34.5億元,而其賬上現金到年底也僅35億元,勉強夠“燒”一年。

3月7日,君實生物披露其登陸科創板后首個定增方案,擬定增39.8億元以解燃眉之急。其中,36.82億元將用于創新藥研發,不僅僅局限于特瑞普利單抗小細胞肺癌等新適應癥的臨床試驗,還包含其他新的小分子靶向藥及早期臨床前項目的開展。

定增資金尚未落袋,4月19日,君實與旺山旺水共同開發的新冠口服藥VV116,登記一項針對輝瑞Paxlovid的“頭對頭”III期臨床試驗。這種耗時耗資的“正面剛”,顯示出非同以往的魄力。

一手募資,一手挖來研發領軍人物的君實,或許將與鄒建軍一同踏上創新藥發展的第二段征程,也是一場雙方都不能輸的賭局。

(作者系《財經》研究員)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鄒建軍出走恒瑞,牽手君實:一場雙方都不能輸的賭局

一手募資,一手挖來研發領軍人物的君實,或許將與鄒建軍一同踏上創新藥發展的第二段征程。

文|財健道  吳妮  張羽岐

編輯|尹莉娜

制圖|李紫雅

進入21世紀第三個10年,藥企高管變動更加頻繁,連醫藥獵頭都感嘆,早前一家公司的員工平均工作年限3-8年,但現在至多3年。

曾表示要在恒瑞做15年的恒瑞醫藥前首席醫學官(CMO)兼副總經理鄒建軍,都履新君實——4月20日,君實生物(1877.HK,688180.SH)一則職位變更公告映入眼前,任命鄒建軍為副總經理兼全球研發總裁。

在鄒新舊職務交接的檔期,恒瑞因2021年報業績不佳跌停,而君實則因新冠口服藥大漲。

人到五十知天命,難以突破職位瓶頸的鄒建軍,在51歲這年離開了52歲的恒瑞,走向后起的Biotech。不過,即將開啟的新征程也難言坦途。君實自身正處于亟需加快開發進度,突破PD-1大適應癥,推動多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的關鍵時刻,這是一場雙方都不能輸的賭局。

01、出走恒瑞,鄒建軍選擇“對賭”

2018年,鄒建軍在加入恒瑞的第三年,立了一個flag。

當時的恒瑞,風頭正盛——吡咯替尼臨床II期取得突破性療效,獲得有條件批準上市;PD-1 卡瑞利珠單抗(淋巴瘤適應癥)獲得優先審評資格且已完成技術審評工作。由這兩款藥物帶動的業績大爆發指日可待。

這是一個團隊的成功,但是很多人會把功勞歸在CMO(首席醫學官)身上。正處于職場蜜月期的鄒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我覺得自己可以在恒瑞再待10年、15年,甚至更久”。

但沒有想到的是,2018年4月23日CDE受理卡瑞利珠單抗上市申請后,整整一年仍未批準,信達和君實的PD-1在這一環節則分別耗時10個月和8個月。

恒瑞是老牌藥企,與藥監系統溝通頗有經驗,而卡瑞利珠單抗作為同類中的后上市產品,CDE對審批流程理應更加熟悉,遲遲不批,引發了外界對于產品副作用問題的聯想。

2017年ASCO大會上,卡瑞利珠單抗58名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數據披露,79.3%的受試者出現反應性毛細血管瘤癥狀。2018年底,又有研究論文直指這一問題,提出該副作用產生的機制,與臨床前實驗室科學研究階段產生的“脫靶”有關,這一藥物早期研發產生的異常,未經及時發現或被“保留”到后續成藥。

毛細血管瘤不算嚴重的副作用,但特異性很高,在其他PD-1抗體藥物中均未發現。這一瑕疵,或多或少讓外界對恒瑞研發實力的印象分,打了折扣。

不到4年后,鄒建軍的flag沒有立住。4月12日,恒瑞公布了鄒建軍離職的消息。隨后,君實宣稱鄒建軍將擔任君實副總經理兼全球研發總裁,全面負責君實生物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從恒瑞到君實,有外界猜測,這是“鈔能力”的作用。但事實上,據業內人士透露,君實給出的薪資中,不確定的股權激勵收益占大部分比重。

換句話說,這是一場君實和鄒建軍之間的“對賭”,如果鄒建軍能夠帶領君實取得突破性進展,把公司股價推高,她手中的股票才算值錢。

滿天星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武漢公司負責人楊旭說,“一般情況下,高管不會接受這樣的現金/股票比例。以前很少,以后也很難形成一種趨勢。”

鄒建軍的決定里,帶著一股強大的信心和沖勁。

另一位資深獵頭表示,像鄒這樣的高級人才,早已實現某種意義上的財務自由了,對她來說,更重要的是一種成就感,或者成功后的“巨額回報”。

問題是,她為何要轉換戰地,又為何選中了君實?

“CMO的職業路線,無非三種:升級為CEO、換個地方做CMO/CEO、當創始人。”楊旭說。

可在恒瑞,全球研發總裁張連山的地位不可撼動,鄒建軍加入恒瑞時“出道即巔峰”,已經觸到職位天花板,很難再突破。恒瑞的上一任CMO申華瓊,也曾面臨相似處境,并在入職2年后跳槽到強生。

此前,申華瓊幫助恒瑞建立創新藥臨床團隊后,恒瑞逐漸形成了一支5400多人的規模化、專業化、能力全面的研發團隊,在多個疾病研發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執行能力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

鄒建軍離職后,恒瑞火速提拔張曉靜為恒瑞醫藥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執行官(腫瘤),提拔王泉人為恒瑞醫藥副總經理。也側面說明了,在恒瑞枝繁葉茂的人才體系內,鄒建軍沒有絕對的不可替代性。

既然如此,不如換個地方開拓新天地。如今,外資藥企研發中心早就集體撤退,傳統藥企大同小異,對于研發激情不減的鄒建軍來說,創新藥企便成為不錯的選擇。

雪球私募青僑陽光的一位基金經理曾在專欄里探討過“創新藥企的大小之辯”,她認為,在中國剛開始轉向扶持創新的時候,醫藥行業存在大量空白,大藥企可以憑借雄厚的研發投入、豐富的臨床資源、順暢的銷售渠道,快速跟隨。這一階段,大的比小的有優勢,或者說舊的比新的有優勢。慢慢的到了第二階段,恒瑞、中生、石藥等傳統藥企依然是優秀標的,但相對會弱一些,因為光抄是不行的。從長尺度上來說,人們更想尋找代表未來10年趨勢的企業,更關注和期待中國創新藥新勢力的崛起。

可以說,傳統藥企與Biotech,是創新藥行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角。而君實作為“PD-1時代”與恒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并肩的“國產創新藥四小龍”之一, 當下又在新冠口服藥方面國內領先,其對鄒建軍是有吸引力的。

02、求賢背后:君實的缺口與隱憂

5400:896,這是恒瑞與君實的研發團隊員工數的對比,前者具有壓倒性優勢。正因如此,君實積極從外部引入高級人才,并期待立竿見影的效果。

“挖角”鄒建軍的同時,君實還一并聘請了原恒瑞副總經理、首席臨床運營官(COO)黃毅慧。黃毅慧將擔任君實高級副總裁及全球運營負責人,直接向鄒建軍匯報工作。

這兩劑猛藥,直指君實的痛點:抗腫瘤產品管線。

君實深耕腫瘤創新藥物研發多年,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PD-1單抗)為國內首家上市,同時位列國內PD-1出海第一梯隊,是君實抗腫瘤藥物營收的主要來源。但繼PD-1后,君實還未推出重磅抗腫瘤產品。特瑞普利單抗的表現也不如人意。

2021年,特瑞普利單抗的銷售額只有4.12億元,同比銳減58.96%。不僅被其他國產PD-1產品甩開一大截,甚至被自家的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埃特司韋單抗搶了風頭(埃特司韋單抗貢獻了至少20億元的收入)。

特瑞普利單抗的掉隊,早在2019年便初顯跡象。當年,特瑞普利單抗錯失了第一時間進入醫保的機會,讓信達的信迪利單抗注射劑捷足先登。

后來在設計適應癥時,君實選擇的戰略是:“從小適應癥切入,再轉向大適應癥”,避開主流大品種市場的正面交鋒。結果,特瑞普利單抗僅有小適應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未能實現“以價換量”,導致銷售收入出現負增長。

與此同時,信迪利單抗注射劑已經獲批非鱗非小細胞肺癌、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癌等三項一線適應癥,進入業績爆發期。

2021年,君實商業化團隊先后經歷了幾輪商業化負責人及內部營銷人員的調整,頻繁的團隊更迭導致隊伍穩定性受到很大影響,團隊執行力下降,市場活動有效性下降,讓特瑞普利單抗的情況雪上加霜。

如今,君實因口服藥成為新冠抗病毒領域的一匹黑馬,但對于一家想要長期發展的創新藥企來說,“抗腫瘤”的老本行不能丟。

君實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期,首先是特瑞普利單抗,雖然已經失去先發優勢,卻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拓展大適應癥。還有23項在研產品處于臨床試驗階段,超過25項在研產品處在臨床前開發階段,需要進一步推動研發工作,為公司后續業績增長提供動力。商業化團隊亟需完善,讓團隊成員和市場恢復信心。

這正是鄒建軍和黃毅慧需要接棒的難題。

03、一場雙方都不能輸的賭局

國內適合創新醫藥企業的頂級CMO(Chief Medical Officer/首席醫學官)大致在50-100人之間,在這個群體中,大家硬技能的水平、能力差距也許并不大,但差別在于是否做過在創新和商業上有重大成功的大品種。要打動這些頂尖的人才,比起簡單的金錢回報,更要為其建造一個能讓他們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平臺。“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新晉的C-level(首席水平)高管一定要在未來12個月至3年左右影響一家企業的戰略布局。”浩悅資本資深合伙人李逸石說。

鄒建軍和前東家們都是這樣彼此成就的。

2005年,鄒建軍走出三甲醫院腫瘤科,加入拜耳中國擔任中國腫瘤治療團隊負責人。從腫瘤醫生到腫瘤科學家,即便離“醫生之路”漸行漸遠,但做藥也沒有脫離治病、救命的軌道。

拜耳的索拉非尼(用于治療肝癌、腎癌)在FDA成功獲批后的第9個月,鄒建軍與她的團隊所負責的中國區臨床研究初見成色,肝癌適應癥獲批,當時的人將它的速度與質量稱之為“行業奇跡”。

后來,孫飄揚用一句“是時候為中國老百姓做點藥了”打動了鄒建軍,她毅然告別MNC,加入當時的本土“一哥”恒瑞。

鄒建軍在恒瑞醫藥任職的6年間,恒瑞醫藥共有7款創新藥、17個新適應癥獲批上市,包括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單抗、氟唑帕利、海曲泊帕乙醇胺、達爾西利、恒格列凈。此外,還有3個產品的NDA(PDL1、AR、DPP-4)在審評中,預計在2022年獲批上市。貢獻不可謂不高。

君實雖然在抗腫瘤賽道上略顯落后,但成敗尚未分明、危中有機。李逸石說,對君實來說,未來2年是它的分水嶺,2年之內能否做出重磅產品或開拓大適應癥,至關重要。想要解其燃眉之急,具備十余年臨床經驗和腫瘤藥物研發經驗的鄒建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選。

從鄒建軍接受帶有“對賭”性質的薪酬來看,她本人是信心滿滿的,但是結局還未可知,畢竟“前車之鑒”就在眼前。

2021年6月30日,羅氏腫瘤第一事業部總經理錢巍高調離開,隨后(7月)加入君實生物,擔任君實生物CCO(首席商務官),負責公司商業化進程及業務運營,然而這位在外企工作長達25年的”老牌CCO”僅僅4月后便高調離開君實,于次年2月22日回歸羅氏,擔任中國客戶交互業務模式——腫瘤領域總經理。

外界一度傳言,錢巍在創新藥企“水土不服”,亦與PD-1銷售業績不佳有關。對此,據行業媒體報道,錢巍并不認可這一觀點,離開的原因復雜多樣,并非單線條造成。在此之前,已有兩位CCO韓凈、段鑫先后不到一年離職君實生物。

一個木桶能夠盛多少水,要看最短的那塊板。

本土Biotech群雄逐鹿,也是同樣的道理。賭局開盤,人才是第一步,戰略、管理、資源、資金等,亦是決定人才能否成事的復雜因素,缺一環便可能滿盤皆輸,這在任何一家藥企都適用。

商業化收入的“拉跨”,讓君實隱現現金流緊張問題。

2021年,君實全年三項費用(研發費用、銷售費用、行政費用)達34.5億元,而其賬上現金到年底也僅35億元,勉強夠“燒”一年。

3月7日,君實生物披露其登陸科創板后首個定增方案,擬定增39.8億元以解燃眉之急。其中,36.82億元將用于創新藥研發,不僅僅局限于特瑞普利單抗小細胞肺癌等新適應癥的臨床試驗,還包含其他新的小分子靶向藥及早期臨床前項目的開展。

定增資金尚未落袋,4月19日,君實與旺山旺水共同開發的新冠口服藥VV116,登記一項針對輝瑞Paxlovid的“頭對頭”III期臨床試驗。這種耗時耗資的“正面剛”,顯示出非同以往的魄力。

一手募資,一手挖來研發領軍人物的君實,或許將與鄒建軍一同踏上創新藥發展的第二段征程,也是一場雙方都不能輸的賭局。

(作者系《財經》研究員)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高唐县| 禄丰县| 青龙| 修文县| 兰西县| 治多县| 旅游| 珲春市| 江都市| 西平县| 甘德县| 治多县| 兴山县| 安阳市| 盐山县| 大名县| 澎湖县| 喀喇| 德阳市| 徐州市| 绥化市| 岢岚县| 满城县| 临夏县| 兴安盟| 辛集市| 庄浪县| 资中县| 贵溪市| 如东县| 历史| 湄潭县| 济源市| 神木县| 阳西县| 清流县| 湘西| 宜州市| 甘南县|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