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5斗
智慧農業在2016年被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后,就標志著發展智慧農業已被納入到國家的頂層設計之中,上升至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高度,歷年涉及智慧農業的政策覆蓋也有所擴大。相信未來,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和智能裝備為特征的智慧農業將是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時至2022年年初,在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指出了要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加強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著眼解決實際問題,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加快推動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研究制定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國務院又印發了《“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這一政策規劃進一步明確發展智慧農業是要建立和推廣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建設一批數字田園、數字灌區和智慧農牧漁場。
隨后在3月9日,農業農村部還印發了《“十四五”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出發展智慧農業,提升農業生產保障能力的具體任務。單就2022年第一季度而言,在中央層面涉及智慧農業的行業政策規劃就多達五條。除了上述之外,還有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統籌做好2022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以及農業農村部印發的《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都對發展智慧農業做出過政策指引。
圖:中央層面在一季度提及智慧農業的政策規劃一覽(來源:國務院政策文件庫)
不難看出,在十四五開局的這第二個年頭,國家就政策層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展智慧農業的權重在不斷提高。基于此,35斗撰寫此文,擬嘗試對當下智慧農業政策要點進行解讀。
智慧農業方興未艾,中外政策各有側重,基礎建設仍是關鍵
智慧農業作為現代農業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自然,各國在智慧農業中的政策規劃也是當下值得我們所關注的方向。
首先,美國作為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最為領先的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過有關智慧農業的發展構想。在2020年,由美國農業部發布的《科學藍圖——2020至2025科研方向》,就明確指出要關注智慧農業領域技術方向中的可持續農業集約化、適應氣候變化、食品和營養轉換、增值創新、農業科學這5個方面,確立重點研發作物病蟲害監測、早期發現和快速反應類傳感器的發展目標。
另外,在以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為特征的農業4.0時期,美國企業在智慧農業領域的布局也是聞風而動,這其中就有世界第三大農機巨頭美國愛科所謀劃的全球精準農業戰略。
總結來看,美國就智慧農業發展,則更加側重對農業大數據、農業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關注。
其次,在歐盟,以荷蘭、法國為代表的6個國家在2014年就合作開展了智慧農業典型代表項目——Smart Agri Food,旨在通過研發規模化的智能農業應用軟件。在關聯政策方面,歐洲農機協會于2019年發布的《農業技術2030技術》著重明確要加強利用歐盟相關研究項目的資金,以推動農業數字技術的采用,推動歐洲進入數字精準農業前沿,加強自動化、機器人,數字連接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資助。
還有荷蘭在2020年發布的《2020食品和農場互聯網計劃(IOF2020)及智能農業樞紐計劃》,提出要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化、無人機和衛星等技術,為市場提供80個農業數字化解決方案(覆蓋農業耕作、牲畜、蔬菜水果和水產養殖)。就政策側重的方向來看,歐盟則更加注重智慧農業在農業農村中的可持續性發展。
然后,是日本為應對人口老齡化、農戶兼業化等問題,在涉及發展智慧農業的相關政策規劃上,通過列舉近兩年的關鍵政策時就發現日本智慧農業發展的關注重點多集中在農業機器人、農業資源環境智能監測、無人化農業等新技術、新產業。這一方面,在2019年發布的《農業技術基本準則》中,就詳細地指出了要利用機器人技術和信息與通信技術實現超級省力、高質量生產的新型農業。另外是在2020年2月,由日本農林水產省所制定的最新5年規劃,也鮮明地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擴大無人農機的應用范圍、加強農業生產自動化系統的開發及運用。
視線轉移至中國,在2021年4月由全國人大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中,就有以推進智慧農業等領域創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內容。往后是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智慧農業的提及和各部門所印發的政策規劃,到近些年則是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數字農業試點項目、“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數字鄉村試點工程等大批工程的落地。不難發現,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更傾向于通過重大工程牽引與試點示范來推動智慧農業向前發展。
圖:中外關聯智慧農業政策的側重方向一覽(來源:據公開資料整理)
但從橫向比較來看,雖然國內外在政策上支持智慧農業發展方面各有側重,但始終還是在圍繞基礎設施、資源整合等領域展開。
政策東風吹,中國實踐中的智慧農業
在相關政策帶來利好的同時,涉及智慧農業的企業也如雨后春筍一般,爭先迸出。這一方面,35斗在企查查上以“智慧農業”作關鍵詞,通過選擇檢索時就發現,全國涉及智慧農業的企業就多達九千家。
反映到資本市場,智慧農業的概念股也有21家企業,以和邦生物、云圖股份為代表智慧農業概念股在上一年的業績表現也普遍較好。另外,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已披露的409起融資事件中,2021年共有247起,其中農業科技企業融資數就占比29.25%。
不過,就基于這樣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那智慧農業在中國的具體實踐又有哪些?其實,在根據中國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慧農業發展研究報告》中就收錄了不少優秀案例。
就大量企業在智慧農業中的積極布局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政策在自上而下的推動智慧農業向前發展。從2016年“智慧農業”被列為“十三五”規劃中農業現代化重大工程的時間節點開始,智慧農業就已在國家的頂層設計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季度實現政策5連發,智慧農業迎來政策機遇期
2021年4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中,首次將智慧農業寫進法律,在第一章第十六條就明確寫道,要推進生物種業、智慧農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綠色農業投入品等領域創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推動農業農村創新驅動發展。打這時起,我國在智慧農業領域的政策開始快速推出,前文提到的發展智慧農業在2022年第一季度就有五條由中央層面所制定的政策規劃。
從開年至今這四個月不到的時間里,關聯政策已經5連發,僅三月由農業農村部印發的政策規劃就多達3條,可見,國家層面對智慧農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
那在“十四五”開局的這二個年頭,事關智慧農業的政策頻出又是基于什么樣的背景?或許,我們可以在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就《“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答記者問上,窺探一二。除了上述的法律背景加持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早有對加快智慧農業、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所提出的要求部署。
總結來看,一是在“十三五”時期,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智慧農業建設取得初步成效,農產品電商快速發展,農業農村大數據逐步應用,數字鄉村建設起步良好,創新能力持續提升,農業農村信息化已經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手段、新動能。
二是“十四五”是農業農村信息化從“盆景”走向“風景”的關鍵時期。就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機遇上看,提及智慧農業發展自然是成為政策頻發的高地。
此前3月,由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十四五”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發展智慧農業從頂層規劃設計上就部署了具體任務,重點是聚焦行業發展需求,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從智慧種業、智慧農田、智慧種植、智慧畜牧、智慧漁業、智能農機和智慧農墾七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突破。具體任務內容詳見下圖:
規劃中除了對發展智慧農業在“十四五”時期所做的具體任務規劃外,還在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建設數字鄉村、農業科技創新等方面明確了任務要求。在規劃中部署的重大工程來看,就有創建智慧農業技術創新工程,依托農業農村信息化應用創新的重大需求,來建設一批國家數字農業農村創新中心和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開展基礎共性、戰略性、前沿性智慧農業技術研究,重點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慧農業創新技術產品。
該項規劃中的具體任務部署無疑是對發展智慧農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置身其中的從業人員指明了實踐路徑。 雖然提及智慧農業的政策頻出,但落實到具體見成效還有一段路要走。在政策帶來紅利的今天,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就看來,依托數字化的鄉村網絡基礎設施、鄉村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和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將為智慧農業在生產、農村電商、數字化生活等數字鄉村關鍵應用場景提供基礎,這樣才更有利于實現智慧農業,提升農村公共服務和治理水平。
但是,智慧農業要發展離不開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應該找到政策規劃和農業技術創新相契合的點,始終以智慧農業發展來帶動提升百姓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部門聯合印發,聚焦2022年智慧農業主要任務
目前,關聯智慧農業的政策規劃也已接續落地。但在現行已落地的政策規劃下,智慧農業的頂層規劃設計存在很多交叉,相關配套制度的細則也仍需完善。
就在近日,由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的《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又進一步細化了智慧農業在2022年的重點任務。
該項政策涵蓋了智慧農業從基礎建設到供給等多個層面的任務要求,提出要大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一是夯實智慧農業發展基礎。持續推進高分衛星數據在農業遙感中的應用。積極推進農村地區移動物聯網覆蓋,加大農業生產場景窄帶物聯網(NB-IoT)部署。加快推動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應用,重點建設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立健全農業農村數據資源體系,構建全國農業農村大數據“一張圖”。依托國家種業大數據平臺,構建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庫。深入推進重要農產品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
二是加快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大力推進數字育種技術應用,建設數字育種服務平臺,加快“經驗育種”向“精準育種”轉變,逐步發展設計育種。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加強糧食全產業鏈數字化協同,推動糧食產購儲加銷全鏈條“上云用數賦智”。健全國家糧食交易平臺功能,發展移動端交易。加快供銷經營服務網點的數字化改造,打造“數字供銷”為農服務綜合平臺。繼續做好數字農業農村項目的推進實施與監督管理,進一步發揮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
三是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供給。加強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廠化農業關鍵技術與智能農機裝備”“鄉村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重點專項。利用專項支持適應于南方丘陵山區水稻種植機械等一批農機裝備。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推進北斗智能終端在農業生產領域應用。加快國家農機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籌建工作。搭建科技特派員信息管理服務系統,提升科技特派員服務效能。
四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數字化水平。完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持續完善有機產品認證追溯信息系統,進一步優化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的公眾查詢服務。引導糧食加工龍頭企業、“中國好糧油”示范企業開展質量追溯。加快推進中國農資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應用,建設完善全國棉花產業信息平臺。
至此,一季度接連落地的政策規劃為投身其中的企業指明了方向。隨著政策、資本、市場需求等要素不斷聚集,智慧農業將發展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為深耕其中的企業帶來豐厚回報。
參考資料:
1.馮獻,李瑾,崔凱.中外智慧農業的歷史演進與政策動向比較分析
2.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智慧農業發展研究報告》
3.36氪 智慧農業 誰是風口的領跑者
4.證券時報 智慧農業獲政策支持,概念股一覽,7股發布業績預告
5.發展智慧農業、建設數字鄉村,以信息化引領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就《“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答記者問
6.李珮 中國金融新聞網 《政策引導 數字鄉村發展正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