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娛樂 方正
編輯|樸芳
一場港樂颶風正席卷音綜界。
《聲生不息·港樂季》自不用說,節目打出港樂競唱、獻禮香港回歸25周年的概念,《祝福》《遙遠的她》《海闊天空》《愛與痛的邊緣》等一首首“粵語流行金曲”在一檔S級大音綜里被重新唱響,林子祥、葉蒨文兩大遠古級港樂唱將領銜,惹得被粵語歌浸染長大的60后到90后們大呼“爺青回”。
這邊廂港樂風越吹越盛,那邊廂晚風往心里吹。就在《聲生不息》日常上熱搜,直到本周還頻頻拿下各數據平臺綜藝榜日冠之時,別家音綜又造了首爆款。繼去年《天賜的聲音2》劉惜君攜王赫野唱紅了半國半粵的《大風吹》后,兩人又在《天賜的聲音3》里“二搭”,助推純粵語歌《晚風心里吹》在短視頻平臺大紅大紫。
千禧年后曾飽受“港樂已死”論調打擊的粵語歌,正在20多年后的內娛舞臺卷土重來。但很明顯,雖皆為音綜推歌的產物,發軔于短視頻的《晚風心里吹》的火,與《聲生不息》新老港樂們的火,是兩種全然不同的火法。
時至港風大回潮的當下內娛市場,誰都知港樂是個香餑餑,但這個看似只剩情懷的飯到底要怎么吃,還需要平臺方、音綜開發方們再三思忖。
《聲生不息》的紅與黑
《聲生不息》確實交上了一份爆款答卷。
你只要翻開近期主流音樂平臺的各家「新歌榜」,該音綜的多首熱曲幾造屠榜之勢。QQ音樂飆升榜的前7,咪咕音樂尖叫新歌榜的前6,網易云音樂飆升榜前7里的4首,都被《聲生不息》音源包攬,多榜登頂的《蜚蜚》表現最出圈。
在犀牛君看來,由湖南衛視、芒果TV牽手香港TVB合制的《聲生不息》,少見地獲得了跨臺網、跨年齡層、跨地域(兩岸三地)的多圈層觀眾的關注和喜愛,港樂無與倫比的“情懷殺”令它在今年冷清的綜藝市場上暫時一騎絕塵,毫無疑問成為今年扎堆播出的音綜里斷層的C位。
有幾處明顯的亮點,令人忍不住感嘆“不是每一檔音綜都叫《聲生不息》”。延續《歌手》的豪華制作班底,王炸級別的舞美視效一鳴驚人,毛不易演唱《遙遠的她》時枯樹、油燈和星光交相輝映,曾比特唱《初戀》時五彩絢爛的復古霓虹填滿熒屏,足見芒果對這檔獻禮級音綜的重視和用心。
再者,《聲生不息》處處流露出對港樂文化的尊重。節目邀林子祥、葉蒨文、李玟、李克勤等老一輩港星“原汁原味”還原港樂魅力,邀李健、毛不易、周筆暢、單依純等內地歌者別樣詮釋他們“記憶里的港樂”,邀炎明熹、曾比特等香港新世代藝人首登內娛舞臺推介新港樂,多維展示了港樂的N種打開方式。
再其次, 《聲生不息》情懷與干貨兼備。首期一曲合唱版《海闊天空》刷屏社交網絡,高潮處黃家駒“原音重現”那一刻,屏幕前無數聽者激動落淚。而每場表演前的“港樂知識科普小課堂”也干貨滿滿,如《耀出千分光組曲》表演前介紹香港武俠電影文化及音樂作品的形成脈絡,仿佛帶觀眾回到武俠港片黃金年代的刀光劍影中。
但《聲生不息》的短板也很明顯。廣東的朋友們告訴犀牛君,粵語情歌多偏小情小調,芒果臺的編曲卻愛用清一色的管弦樂做恢宏向的改編,有時候破壞了原曲的意境,有時候遮掩了歌者的人聲呈現。芒果版精修過的楊千嬅的《無條件》,明顯就不如TVB播出版突出人聲的《無條件》來得更有內味兒。
另一方面,整體而言,《聲生不息》的音樂形態還是太過保守。音樂分眾時代,吃過見過的Z世代觀眾音樂審美多元、挑剔,該音綜的港樂表演更多以“賣情懷”的審美取向討好60后到90后觀眾,音樂性上較為呆板、陳舊,難以滿足Z世代、00后群眾日益進步的音樂審美需求。
從《大風吹》到《晚風心里吹》
《晚風心里吹》或給港樂出圈帶來另一種參考。
十年前的初中生沉淪于哥哥的《風繼續吹》,十年后的小學生無人不曉《大風吹》,這種代際差異赤裸裸地提醒我們每個人的年紀,也悄然昭告了流行金曲定義的根本變遷。
不可否認地,能否為短視頻BGM所“用”和“傳播”,是當下衡量一首“爆曲”幾乎唯一的標準。從這個層面來說,最近這首《晚風心里吹》在流行度上是“一首吊打《聲生不息》12首”的存在。
“愿晚風將我吹,吹進你心內,晚燈映花正開~”當劉惜君再度用熟悉的粵語韻腔唱出這句副歌,很多觀眾已默默按下了神曲的預定鍵。一年前,她的那段“就讓這大風吹、大風吹、一直吹,吹走我心里那段痛、那段悲~”刷爆短視頻平臺,終于助這位昔日也沒紅過的快女嘗了一把大火的滋味。
從《大風吹》到《晚風心里吹》接連出圈,似乎證明了,當下港風神曲的“爆款路”是可以被復刻的。
不得不說,音綜對短視頻神曲的“二度加工”,正在成為拯救其收視的“救命良藥”。細究來看,劉惜君秒殺網紅的精彩演繹、令人聽到DNA就會動的港樂情懷、洗腦入耳的副歌旋律,是這兩首“吹系列”得以火爆的幾點原因,排序分先后。
正如當年《處處吻》在短視頻翻紅一樣,《大風吹》《晚風心里吹》的“做歌套路”之所以屢試不爽,因為他們不斷滿足了短視頻港風內容創作者做視頻的“剛性需求”。換言之,當下短視頻爆曲制作者都深諳產品經理思維,為了給短視頻博主“量身定做”而寫歌,多少有些本末倒置。
但有質疑聲又如何,群眾愛聽就是王道。
新港樂與Z世代
憑著兩首“吹系列”大火的劉惜君,其實早趕在《聲生不息》之前,拿捏住了港樂音綜的流量密碼。想必《聲生不息》節目組也這么認為,不然他們咋也找來了劉惜君。
《聲生不息》里,劉惜君透露了她小時候生活在深圳中英街的往事,難怪她唱起港樂味兒那么正,敢情是出身地域buff加成。《聲生不息》的首期舞臺,她挑戰了天后王菲的《執迷不悔》,舞臺質感提升了不少,可討論度反而無法與“吹系列”相提并論。
兩相比照,這帶來了一個很寶貴的港樂選曲啟示。對于劉惜君這樣唱功扎實、但個人特色稍欠的歌手而言,與其向上挑戰天后自成一派的代表作(《執迷不悔》調高難唱),不如向下兼容翻唱短視頻歌曲,后者明顯更容易制造出“爆款”的版本。
犀牛君并不是在此鼓吹“神曲為王”,但群眾們的選擇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這個時代他們想要的港風歌曲長什么樣。如今的Z世代們可能已識不得林子祥、葉蒨文是何方神圣,但有誰不知道《大風吹》呢?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聲生不息》試圖“復興”高質感經典港樂的初心和價值,如若能借由節目令Z世代們體悟到黃金時代港樂的魅力,被“爸媽的愛豆們”圈粉,這份傳承亦有無窮力量。但,這極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平臺做港樂內容,老愛用情懷牌惹下熟齡觀眾們的眼淚,但往往忽視了對Z世代觀賞口味的關照。所以對犀牛君而言,《聲生不息》最令人驚喜的一個亮點,是相當超前地找來了炎明熹、曾比特兩位Z世代的新港樂勢力。
曾幾何時,“陳奕迅是最后一個香港歌王”的論調甚囂塵上,但顛覆很多人認知的是,中國香港近兩年其實出現了一波罕見的藝人井噴現象,僅2020年-2021年,在香港出道的潛力新人就有Mike曾比特、MC張天賦、Gigi炎明熹、張蔓姿、李妍等,由這些新人坐鎮,再造一個新的“港樂盛世”也不是全無可能。
此番炎明熹唱火《蜚蜚》,在一眾“情懷老歌”的包圍下異軍突起,令到歌曲被各大音樂平臺推薦,令到炎明熹被更多內地觀眾熟知,這是值得行業重視的一個信號。以懷念之姿追憶港樂輝煌固然重要,而如若能以此為契機,讓內娛接納更多港圈年輕藝人到內地發展,實現兩地音樂產業更多的交流與融合,那遠比“賣老歌情懷”來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