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路由社 李亦萌
編輯 | 路由社
從Zip2到Paypal,從SpaceX到特斯拉,再從SolarCity、無聊公司到OpenAI、Neuralink,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因其涉足領域的廣泛性和尖端性,而被視作超級英雄“鋼鐵俠”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投影。 眼下,他的身份外延將再度被擴充。
北京時間今日(4月26日)凌晨,美國社交媒體平臺推特宣布,正式接受馬斯克的收購要約。 根據協議,后者將以每股54.2美元,總計約4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推特。
一份證券文件中表示,馬斯克已與摩根士丹利及其他貸方進行了合作。后者將向其提供130億美元的債務融資,以及另外125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貸款。
此外,他承諾將通過股權融資,自籌 210億美元的資金。 由于這是一家私人公司面向私人的出售行為,而非兩個商業巨頭之間的合并,因此,不存在監管障礙。上述交易預計于今年年內完成。
未來,推特將成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進而化身成為馬斯克個人意志的忠實體現。 “我認為,有一個言論自由的、具有包容性的舞臺,是非常重要的?!彼f。
在不久前舉辦的2022年TED大會上,當被負責主持訪談的TED主席克里斯·安德森問及收購推特的動機時,馬斯克表示,希望此舉能夠幫助推特用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由發言”。
投資者的擔心
秉承著“讓推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的愿景,馬斯克計劃通過一系列手段,加以實現。 作為算法——或者說,技術的篤信者,美國工程院院士馬斯克,打算將推特關于內容審查及推薦的算法公開。
馬斯克認為,無論推薦還是限流,推特只要對公眾發布的推文做出任何形式的變更,就應該對這一行為背后的機制廣而告之。
“我相信,推特應該做的事情之一是將算法開源?!彼f,“不管這種變更行為是基于算法進行的,還是人工執行的,都不應該存在某種幕后操作?!?這意味著,馬斯克一旦接手推特,將有一系列工作等待他去完成。
根據其25日發布的聲明,這些工作中包括通過添加新功能增強產品體驗、將算法放到開源社區Github上以增加公信力、管理垃圾郵件機器人,以及對所有用戶進行身份驗證。 馬斯克是一個極度忙碌的人。目前尚不清楚,他在處理特斯拉及SpaceX事務之余,能留多少時間給推特。
但至少在交易完成前期,新工作將不可避免地為他帶來一定程度的分心。 這也在特斯拉的投資者中間引發了擔憂。
“這對推特股東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看起來,馬斯克將解決一些該公司不會很快解決的問題。但同樣的消息會令特斯拉的股東感到不高興,因為馬斯克的注意力顯然將從對‘如何贏得電動汽車競爭’的思考中被分散?!監ANDA貨幣經紀公司分析師Edward Moya表示。 目前,特斯拉所在的電動汽車市場上,競爭正變得越來越激烈。
通常意義上,特斯拉作為一家現代化企業,無疑擁有完備的人員配置。在離開任何人的情況下,該公司都能健康運作。
但比較特殊的一點是,馬斯克在這家電動汽車制造企業中扮演著過于重要的角色。 2019年,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長期首席技術官JB·斯特勞貝爾(JB Straubel)在任職15年后宣布出走。
特斯拉早些時候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一份文件顯示,馬斯克除了在這家公司擔任首席執行官之外,還身兼一個“技術大王”(technoking)的離奇職位。
但對于特斯拉的投資者來說,他似乎承擔得太多了。
與長期由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格溫·肖特威爾 (Gwynne Shotwell )管理日常業務的SpaceX不同,特斯拉一直以來,始終缺乏一位明確的“二號人物”。
近年來,幾位高級管理人員離開了特斯拉,其中,包括去年離開的負責重卡業務的總裁杰羅姆·吉倫 (Jerome Guillen) 。
從那時開始,特斯拉成了一家沒有首席運營官、首席技術官和總裁的公司,管理層非常單薄。
該公司投資者關系網站顯示,目前僅有的另外兩名高管是,負責工程的高級副總裁安德魯·巴格利諾( Andrew Baglino)以及所謂的“貨幣大師”(master of coin,大概相當于首席財務官)扎卡里·柯克霍恩(Zachary Kirkhorn)。
“馬斯克應該專注于特斯拉,而不是浪費時間試圖收購和管理推特?!蓖顿Y研究公司New Constructs首席執行官戴維·特納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主流汽車制造商正在迎頭趕上,并制造各種具有創新性的新產品?!?特納的這番言論代表了華爾街不少人的觀點。
他們認為,馬斯克對推特的收購,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特斯拉對自己所面臨的諸多外部挑戰的關注——無論這種注意力的分散是刻意為之,還是客觀結果。
在美國,特斯拉正面臨來自Rivian和Lucid等新興汽車制造商的挑戰。在大洋彼岸的中國,蔚來、理想、小鵬等競爭對手也正逐漸崛起。
隨著全球競爭的加劇,投資者希望馬斯克優先考慮特斯拉,而不是將注意力傾注到類似推特這樣的社交媒體上。 “一天只有那么幾個小時,如果馬斯克覺得有必要更多地關注修復‘小藍鳥’(推特的logo)的工作,那么他就沒有時間考慮如何制造酷炫的新車了?!彼麄冋f。
或許是件好事
據福布斯統計,雖然,馬斯克涉足的業務眾多,但在他近2,190億美元的個人凈資產中,來自特斯拉的股票收益仍占了大頭。
自2022年以來,特斯拉股價盡管下跌了近6%。但與通用汽車、福特和Stellantis集團等傳統競爭對手相比,特斯拉的股價下跌程度依然較輕——今年,底特律三巨頭的股價均下跌了20%以上。
特斯拉在近期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財報中預計,其每股收益將比一年前增長近145%。 股票收益的提升,來自投資者的支持,而投資者的信心則來自特斯拉主營業務的增長。
2021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共實現純電動汽車銷售93.57萬輛,排名居世界之首。相較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其銷量是后者的1.6倍,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14.4%,在純電動市場的占比則高達20.3%。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再破紀錄,超過了31萬輛。
對于一家不設首席市場官、不怎么打廣告的公司來說,這顯然是一個不俗的成績。 美國最大廣告商AD AGE去年發布的一份數據報告顯示,特斯拉的單車廣告預算僅為0.11美元(約合人民幣0.72元),趨近于零。
2020年,特斯拉廣告投入為0 這一點,也被特斯拉官方用于自我營銷。 “不在廣告牌上留下身影,以產品、口碑等事實說話,堅持顛覆性創新,廣告費用幾乎為 0,這就是特斯拉?!痹谝环涑庵鴶帱c描邊插畫元素的宣傳資料中,特斯拉這樣寫道。
特斯拉堅持不做廣告,要用產品和口碑說話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活躍的表現,則被認為是對特斯拉新車銷量起到推動作用的重要“廣告”之一。
自2009年6月注冊推特賬戶以來,他從不吝惜時間與網友談論特斯拉。 甚至,就連他對比爾·蓋茨做空特斯拉的“指控”,也是通過其推特賬戶得到最終確認。
然而,在推特上大肆談論特斯拉的做法,也多次為馬斯克招致麻煩。
2018年,他發布推文,透露了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特斯拉私有化的計劃,并稱“資金已到位”,隨后又宣布放棄該計劃。 消息對股價造成的巨大波動,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馬斯克和特斯拉提出了民事指控及2000萬美元的罰款。
兩年后,他在推特上發布的一句“在我看來,特斯拉的股價太高了”,令該公司的股價暴跌10%,市值蒸發140億美元。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再度出面,禁止馬斯克發布任何有關特斯拉事務的推文。此類不快經歷,被認為和其他因素一起,構成了馬斯克決定收購推特的動機。
但在更大程度上,人們普遍相信,馬斯克的舉動只是延續了美國億萬富翁收購擁有影響力的媒體平臺,并反哺其主營業務的傳統。
在歷史上,不乏默多克(Rupert Murdoch)分別于1976年和2007年收購《紐約郵報》及《華爾街日報》,以及貝索斯(Jeff Bezos)于2013年收購《華盛頓郵報》這樣的案例。
在推特上,擁有8,463.1萬關注者的馬斯克不止一次地證明了,其個人言論在促進特斯拉新車銷量、品牌聲量方面的能力。
未來,推特或將被特斯拉視作重要且免費的營銷及公關工具。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先當網紅后賣貨是一條可行道路。對于超級網紅來說,他們可以直接販賣未來和夢想,那么怎么能不買一家媒體呢?畢竟,他們需要和自己未來的潛在信眾直接對話?!本W絡作家和菜頭在對于“馬斯克收購推特”一事的評論中寫道。
按照MCN機構Webfluential基于關注者數量、日均訪問量、互動參與率等指標的測算,馬斯克每條個人推文的商業價值介于57,460美元-70,230美元之間。
馬斯克發一條推文夠普通人體面地吃一年 據統計,馬斯克在今年3月,通過其推特賬戶共發布了7條關于特斯拉的推文。
如果說,未來特斯拉“零費用聘請”馬斯克在推特上為品牌打廣告,那么,在一個月發送7條的頻率下,該公司每月可節省的支出至少可以達到54.2萬美元。全年這一數字可達到650.4萬美元。
當然,掌控一個具有媒體屬性的社交平臺,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來說,或許還有著附帶的其他好處。 近年來,該公司在公眾視線中的一些表現——例如,面對自動駕駛事故和消費者維權時的處理方式,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不少爭議。
盡管,馬斯克本人希望通過公布推特限流機制的方式,來鼓勵人們在社交媒體上自由表達觀點,但他并沒有承諾,不會對在這種機制中加入符合其意志的其他標準。
為了彰顯對公眾自由發聲權的維護,馬斯克在收購推特的聲明中不忘強調,“即使是我最嚴厲的批評者也能留在推特上”。
但注意,馬斯克所用的措辭是“我最嚴厲的批評者”(my worst critics)。 也就是說,未來推特在最大限度上所能容忍的,是對于馬斯克個人的批評,但或許并不包括他所任職的特斯拉。 或許,在未來的推特限流標準中,對于“特斯拉”的批評會變得更加敏感。
寫在最后:
“擴大個人影響,傳播信念……最終完成當初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神話,我認為馬斯克可能喜歡走這種路子。” 正如和菜頭的這番推斷,通過社交媒體所公布的狂野夢想,現實版“鋼鐵俠”馬斯克的確在一些領域,起到了“啟蒙公眾”的作用。
“傳統汽車廠商不是造不出來,而是根本不信。人們現在買電動車也不是買車,買的是他們內心相信的未來。相信的人越多,電動車也就普及越快?!痹诤筒祟^看來,電動汽車便是這些領域中極為顯眼的一個。
從這個角度看,汽車制造企業高管通過在社交媒體上建立個人影響力,進而對所在企業的產銷業務和品牌形象加以推動,不啻為一條在當前市場競爭環境和社交媒介環境之下,可供探索的“蹊徑”。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似乎已經涌現出這樣幾個亮眼的名字。 譬如,豐田章男。
首席試車手豐田章男戴上了頭盔,但沒開通微博會員 這位擁有21.4萬微博粉絲的日本車企高管,在個人認證中,除標注出“豐田汽車社長”外,還添加了“雷克薩斯Master Driver首席試車手”的信息。此外,他也沒有忘記給自己的頭像戴上賽車頭盔。
這一標簽,無疑為豐田章男在中國受眾中的形象,渲染出更多專業、鉆研、熱愛汽車的色彩。也足以令中國汽車愛好者對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平添幾分好感。
再譬如,赫伯特·迪斯。 作為大眾汽車集團管理委員會主席,他近年來在微博、領英等中文互聯網社區,與網友的頻頻互動,拉近了這家跨國企業與中國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從大眾汽車ID.系列上市之初的銷量飽受質疑,到如今躋身中國暢銷電動汽車行列,迪斯與中國用戶之間的直接溝通功不可沒。
迪斯不光買了微博會員,還經常推銷ID.家族 在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管理者中,俞經民應該算一個出眾的案例。
在過去幾年中,以“胖頭俞”的身份出入抖音、視頻號等社交平臺,俞經民在“直播帶貨”方面的嘗試,為汽車制造商針對互聯網一代所發起的商業模式變革,起到了有效的探索和測試作用。
胖頭俞和迪斯不知是否交流過帶貨經驗 如今,當老牌網紅馬斯克在自家推特上開辟出更多的表達空間和話語權,當更多中外車企高管從幕后走到臺前,紛紛為自己的企業和品牌帶貨,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車企高管加入他們的行列。
兩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面向媒介生態的主動開放,對于互聯網紅利的充分挖掘,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在生于互聯網一代的年輕人中擴大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有望令這個顯得傳統和老邁的行業變得更加活潑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