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路由社 艾爾登法環
編輯 | 路由社
法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
據法新社報道,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上周日(4月24日)舉行的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中,以58%對42%的優勢,擊敗極右翼國民聯盟領袖勒龐(Marine Le Pen),成為20年以來,繼希拉克之后第二位實現連任的法國總統。
這一結果受到了各界投資者的歡迎。他們此前普遍認為,如果勒龐當選,將對法國市場造成沖擊。其嚴重程度甚至可與當年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相當。
在這些投資者中,不乏汽車產業部門的從業者。
從馬克龍和勒龐此前發表的競選綱領來看,除了在提升氫能利用方面意見一致外,兩者對法國汽車行業的愿景存在較大差異。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法國總統大選所處的時間節點較為特殊。
據法國媒體報道,當地汽車市場目前正處于“市場統計機制創立以來最低迷的狀態”。
今年1-3月,法國汽車行業經歷了史上最糟糕的一個季度。
在此期間,法國新車總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約15萬輛,至365,407 輛。同比下降幅度達到17.3%,如與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一季度相比,降幅甚至達到34%。
今年3月,法國汽車銷量下滑幅度接近20%
同時,俄烏沖突的爆發,一方面致使法國汽車生產遭受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令汽車消費受到抑制。
目前,不少在俄烏地區開展業務的汽車行業從業者——如雷諾、米其林均受到了嚴重影響。當地一些重要零部件(如線束)的生產也處于停滯狀態。軍事沖突的逐步升級也令鈷、鎳、鋁等原材料供應出現問題,新車價格被一再推高。
除此之外,能源價格飆升、油價上漲以及半導體供應短缺等因素所導致的新車交付延遲,也加劇了行業參與者的擔憂。
分析人士認為,法國汽車行業的情況將繼續惡化,直至今年下半年才會有所改善。
他們預計,“雖然芯片供應緊張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中國近期所發生的疫情,正導致供應鏈出現新的中斷”。
為了降低法國汽車行業發展前景的不明朗程度,馬克龍及勒龐的參選團隊,此前均與該國汽車行業機構——如法國司機權益保護聯合會(Ligue de défense des conducteurs)、法國汽車產業聯合會(PFA),進行了溝通。
汽車電氣化或將加速
作為其“法國2030”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龍正押注汽車行業的電氣化轉型。
“到2030年,法國每年將生產近200萬輛電動汽車?!彼罱剂诵闹械哪繕?。
對馬克龍來說,一種好的跡象是,當前法國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正不斷增加。今年一季度,純電動汽車在當地的市場占有率達到12%。
截至目前,法國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303,584輛
與此同時,電動汽車的成交價格在5年內翻了8倍。在過去兩年里,電動汽車在法國新車投放中的占比,則翻了3倍。
截至目前,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在該國汽車市場中銷售占比達到40%,柴油車的占比僅為16%。而就在幾年之前,使用柴油作為能源的汽車,依然在法國新車銷量中占據了大多數。
不過,馬克龍同樣面臨質疑。
在法國,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價格依然存在顯著差距。同時,電動車對供應鏈危機的敏感度高于燃油車,這也將使其終端價格被進一步推高。 如此一來,法國消費者還會選擇電動汽車嗎?
為了推動汽車電氣化的進一步發展,馬克龍提議從國家層面,增強法國對能源及汽車制造業的控制。
一系列具體措施,不僅包括重新強調對半導體芯片進行本土化制造,也包括仿照特斯拉的做法,在法國境內建立超級工廠,生產自己的動力電池。
除了增加就業機會外,馬克龍更看重對于電池制造的絕對控制。目前,在一輛電動汽車上,動力電池的成本仍占總成本的近50%。
法國方面的目標是,通過克服供應難題,來降低電動汽車的普及成本。
“我們將使電動出行的成本更容易被負擔,特別是通過建立電動車租賃機制,來確保最貧困的家庭也能負擔得起?!瘪R克龍說。
“法國2030”計劃中,汽車電氣化是一項重要目標
該項具體措施是,一旦客戶在汽車經銷商處選擇了電動汽車,那么,他們的月供費用將不會超過100歐元(約合人民幣700元),差額將由國家承擔。
馬克龍的承諾令人意外——因為,這種諾言似乎超出了該國政府當前的兌現能力。
生活在法國的朋友向路由社表示,“這一激勵措施的適用范圍‘需視條件而定’,但目前官方并沒有明確具體有哪些條件”。
降低電動汽車使用門檻,也被馬克龍視作加快電氣化的重要一步。
根據馬克龍此前的表述,當選后將在法國境內加快對快速充電站的部署,目標是將面向公眾的充電站數量提升到50萬個。
為此,法國政府計劃劃撥54億歐元的公共支出,用于交通脫碳。這一數字與法國經濟部部長布魯諾·勒梅爾(Brono Le Maire)今年3月在法國汽車行業會議上提出的目標一致。
此外,馬克龍也不贊成對燃油價格的上浮進行限制。但如果油價上漲到過分夸張的地步,他承諾將采取緊急措施,加以干預。
對于燃油車的禁售問題,馬克龍表示將重新進行評估。他希望能夠將燃油車銷售延長到2035年,尤其是可充電的混合動力車型。
面對汽車電氣化的議題,勒龐似乎站在馬克龍的對立面。
她此前主張,由于現階段電動汽車續航能力低下且充電網絡遠未兌現其承諾,因此,對公眾來說,駕駛電動汽車依然是一種障礙。
“這就是為什么今天,內燃機——尤其是柴油發動機,依然是工人、農民和普通家庭的首選?!崩正嬒惹巴ㄟ^其發言人讓-菲利普·坦吉( Jean-Philippe Tanguy)表示,“生態轉型必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不是損害公民的福祉?!?/p>
對于汽車行業,她將承諾的重點放在了降低更廣義的出行成本方面。
勒龐支持廢除“低排放區”(ZFE)的設置。這種只限符合特定排放標準的車輛才可進入的區域,被她稱作“禁區”。
“環境保護應當通過激勵來完成,而不是像今天這樣通過歧視?!彼f。
同時,勒龐主張降低燃料增值稅,并對生物燃料的開發及制備提供援助。 “混合動力汽車在未來的脫碳過程中,將占有一席之地。它們有助減少排放和燃料消耗?!崩正嬚f。她表示,希望在2030年之前,通過非強制轉換的手段,減緩純電動汽車對燃油汽車的替代。
在經濟角度,勒龐反對汽車保險附加費的設置,提議將高速公路國有化,并通過此舉令民眾的通行費用降低10%-15%。她預計,這一變化將給法國國庫每年增加15億歐元的收入。
但法國運輸部部長讓-巴蒂斯特·杰巴里(Jean-Baptiste Djebbari)表示,在合同到期之前,中斷與現有高速公路運營企業的合同,將使法國政府面臨470億歐元的賠償。
不過,在推動氫能源汽車方面,馬克龍和勒龐的意見難得地保持了一致。
馬克龍希望通過在法國創建兩家電解槽超級工廠,來實現對氫能源的利用。除了在“法國2030”計劃中既定的300億歐元外,馬克龍還表示,將有額外的19億歐元被用于氫能源行業。 勒龐則想要在汽車行業內,建立一種由純電動、混合動力和氫能源整合而成的清潔能源組合。
汽車制造商們的反應
馬克龍對汽車電氣化的積極態度,無疑將對該國汽車制造商的戰略產生影響。
雷諾集團旗下一款全新氫燃料動力SUV,預計將在今年5月迎來全球首秀。這一動作無疑對該集團在新能源產品方面的規劃做出了暗示。
雷諾即將首發的氫能源概念車
據知情人士透露,新車仍將搭載內燃發動機,但特殊之處在于,它的動力由氫燃料提供,而非傳統的化石燃料。
“雷諾的發展方向,顯然很符合法國官方對汽車行業的希望,尤其是在氫能源汽車得到了參選雙方‘雙重保險’的情況下?!豹毩⑵嚪治鰩焺J表示。
此外還有消息稱,雷諾正考慮對電動汽車業務與共享出行業務進行分拆,以達到獨立于燃油車業務的目的。
分析人士稱,無論通過IPO實現電動車業務獨立上市,還是通過出售燃油車業務、僅保留電動車業務的形式,雷諾都將令其電氣化進程得到加速。
目前,雷諾旗下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上的份額超過20%。下一步,該集團將繼續擴大這一優勢。
根據Renaulution戰略,該集團今后將通過其核心品牌——雷諾、高端品牌Alpine以及經濟型品牌達西亞,建立覆蓋A級至C級車細分市場的電氣化產品陣容。
至2025年,雷諾希望把電動汽車銷量在新車總銷量中的占比提升至65%。至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90%。
法國另一重要汽車制造商——現隸屬Stellantis集團的PSA集團,也將借馬克龍連任,堅定其電氣化轉型的信心。
根據規劃,Stellantis集團將于2028年前后,率先在歐洲市場上實現全面電氣化。這意味著,標致、雪鐵龍及DS等法國汽車品牌,將作為這一戰略的主要執行方。
此外,于2017年被PSA集團收購的德國汽車品牌歐寶,也將深度參與Stellantis集團的電氣化轉型進程,并據此實現自身的品牌復興。
在Stellantis集團內部,原PSA集團旗下的法國汽車品牌標致、雪鐵龍,與美國合作伙伴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聯合開發了4個電氣化平臺,以生產不同尺寸的電動汽車。 這些被統稱為“STLA”的汽車制造平臺,將用于開發和制造車身長度為4.57-5.18米、車身寬度為1.83-2.29米的車輛。
STLA平臺將支持Stellantis集團旗下品牌電動車開發
標致品牌首席執行官林捷聲(Linda Jackson)表示,未來標致將依托上述平臺打造全新車型。截至去年年底,該品牌產品線的電氣化率已達到70%。
標致計劃為其每款車型推出至少一個純電動或插電混合動力版本。其目標是,到2023年,幫助85%的產品實現電氣化。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00%。
DS和歐寶品牌則分別計劃在2026年和2028年全面實現電氣化。
法國汽車制造商正在經歷的這一歷史時刻,多少讓人產生“似曾相識”(déjà vu)的感覺。
在德國,國家領導人選舉,同樣在對汽車行業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唯一不同的是,法國總統成功連任,而默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則于去年10月,正式結束了其長達16年的德國總理任期。
德國汽車工業的部分既定發展策略,因此也在執行層面出現了些許猶豫。
盡管,幾乎所有政黨都支持面向汽車電氣化的過渡,但在路線選擇上卻存在分歧。
此前,默克爾所在黨派基民盟,對于實現排放目標的技術持開放態度,同時,該黨派還希望通過設定燃油車退出日期的方式,加速這一進程。
在這一觀點的指導和推動下,包括大眾汽車、奧迪、梅賽德斯-奔馳在內的德國汽車制造商們,均為內燃機的淘汰,制定了2033年-2039年的明確時間表。
然而,在社民黨成員朔爾茨(Olaf Scholz)于2021年12月出任德國總理后,德國對燃油車退出的態度卻變得含混起來。
社民黨認為,國家應支持汽車行業的此類轉型,但不應過度干預,以防止損害德國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地位。
他們更希望依賴市場調節機制,自然達成轉型的目標。
“一旦電動汽車的價格和質量達到與燃油車相同或更低的水平,消費者就會自然而然地選擇電動汽車?!彼窢柎恼f。
他表示,在此過程中,政府該做的只是對電動汽車給予政府補貼,以激勵相關消費行為。
事實上,除綠黨外,基社盟、自由民主黨等德國政黨均對政府設定內燃機淘汰時間表示反對。
他們認為,加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公共交通網絡和公路通行能力來減少擁堵,以及使用氫燃料和合成燃料,才是正確的策略。
寫在最后:
從法、德兩國近期的政壇起伏,以及汽車行業策略選擇的相應波動來看,推動產業電氣化轉型,既是未來數年內,兩國汽車行業最重要的議題,也大概率會在局部政策和路徑選擇上產生爭議和博弈。
不過,溫斯頓·丘吉爾就曾說過,“爭吵不休總好過爭戰不休”。
在經歷必要的爭吵之后,面對節能減排的環保訴求這一相同的目標,幫助汽車行業把握電氣化轉型的時機,助力本國汽車企業繼續屹立于世界之巔,仍是兩國政府最強烈的共識和希冀。
至于后續成效與影響幾何,仍有待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