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8K電視拐點還遠,三星長虹創維們該怎么破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8K電視拐點還遠,三星長虹創維們該怎么破局?

8K電視是相對2K、4K,直觀的體驗就是比4K更加清晰的圖像畫面。

文|熱點微評 王新喜

8K電視的討論越來越多了。

早在2021年開始,長虹、三星、TCL等主流電視品牌就已開始發力8K電視。而今年的冬奧會首次使用8K超高清技術直播開閉幕式和轉播重要賽事,成為一大亮點,也再次引爆8K話題。

在廠商端,一場基于8K電視的暗戰早已打響。三星、LG、TCL、創維、海信、長虹、康佳、海爾等都已推出8K電視。

在今年的CES 2022上,多家企業推出8K電視新品。

海信推出了全球首個8K激光顯示解決方案,發布了全自研8K AI畫質芯片;索尼推出了8K MiniLED電視Z9K;TCL拿出8K Mini LED電視;三星推出8K Neo QLED電視。長虹今年基于其55英寸到86英寸的全尺寸8K系列電視,打出了“一步到位買8K”的口號。

盡管布局8K電視的廠商越來越多,但根據市場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三星長虹占據大頭,這兩者大約占整個市場比例的7成左右。

8K的政策環境迎來了利好。2021年3月,發改委等多部門印發《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提出了要加快發展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新型信息產品,推動 5G+4K/8K、VR/AR 技術產品融合應用。

在今年,雖然不少人認為8K電視也將迎來拐點,但從目前的消費市場來看,8K電視的銷量短時間還難以大幅提振。

根據Omdia預測,到2025年,8K電視當年全球總出貨量也只有150萬臺左右。從Gfk數據來看,2020-2021年中國8K電視市場規模分別只有5.1萬臺、7.1萬臺。

奧維云網預計,2022年在體育賽事的帶動下,中國8K電視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萬臺的規模。15萬臺的體量相對于整個電視行業大盤,還是過于微小了,不足以對整體市場造成沖擊。

8K電視難破局:價格偏貴、概念大于實質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價格。眾所周知,8K電視價格要遠超4K電視。

早在2020年,索尼發布8K新品Z8H,售價49999元起;三星當時推出的無邊框8K QLED電視,Q950TS系列,Q950TS系列有65英寸、75英寸、85英寸三個尺寸,價格分別高達49999元、69999元、99999元。

2年過去了,8K電視價格下探的趨勢非常明顯,奧維云網數據顯示,8K電視2021年均價為16479元,同比下降24.3%。

但是相比一般的4K電視,價格依偏貴。比如TCL今年發布旗艦版領曜QD-Mini LED智屏X11,75寸與85寸的售價高達17999元與27999元,同尺寸8K新品,三星比TCL更貴。

值得一提的是,創維去年發布了一款搭載OBM自制柔性屏體的8K OLED大屏影音旗艦——創維W92,尺寸高達88英寸,售價近20萬元。

8K電視是相對2K、4K,直觀的體驗就是比4K更加清晰的圖像畫面。

當然,8K的標準也不僅僅在于分辨率,根據8K協會對消費類8K電視的標準,它對性能規則也做了相對嚴格的劃定,包括對總像素、輸入幀率、顯示亮度、視頻編碼、接口標準等性能都有一定的要求。

基于各種性能與配置的提升,8K成本上去了,價格自然就下不來。當前的疫情環境,消費者對于非剛需的電子數碼、家電類產品,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變多了,8K內容的剛需性并不是很強。

其次是內容匱乏的問題。當前國內4K電視還在發展之中,從片源來看,主要是以2K與4K片源為主,8K資源內容匱乏,買來大概率就是播放2K、4K內容。

選擇2倍甚至3倍的價格買一臺8K電視,但如果沒有配套的內容,嚴格上不能算真正的8K體驗。

8K分辨率是4K的4倍,龐大的圖形運算量對于電視芯片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8K屏、8K芯片、8K傳輸接口、8K解碼能力一個都不能少。沒有這一整套8K的標配,也不能稱之為完整的8K電視。

但在當下的不少廠商的宣傳中,從三星到長虹們,更多傾向于聚焦于8K芯片的宣傳,而沒有聚焦在8K內容片源、屏幕、8K解碼能力、傳輸接口等方面。

比如說,不少廠商也表態擁有自主研發的8K顯示芯片,比如康佳聲稱擁有全球唯一的雙路HDMI2.1/DisplayPort1.4單線傳輸的8K技術,三星Neo QLED 8K電視重點強調的是三星量子點矩陣技術、量子點Mini LED背光技術以及Neo量子點處理器多項技術。

長虹宣稱形成了全鏈路真8K完整方案,從8K屏、8K芯等關鍵環節,打造出了新一代8K電視。但目前來看,其宣稱的內容層面是與騰訊、愛奇藝、優酷等合作伙伴一道努力,但這些互聯網廠商本身也缺8K內容資源。

從當前的部分廠商的產品來看,其8K電視,是否從屏幕分辨率、材料到內容資源到HDR格式等形成了完整的8K的標準,其實還是有疑問的。

真實的情況是當前8K電視整體仍處于起步階段,從內容存儲、傳輸、解碼、播放到顯示的過程還存在諸多問題,要想真正實現8K視頻輸出,需要從軟硬件到內容片源、解碼能力、HDR格式、HDCP2.2的輸入等全面的支持。當前8K概念大于實質的可能性比較大。

也是因為如此,8K的消費潮目前依然還沒有到來。

但盡管如此,對于廠商而言,在早期階段,需要思考占據技術與市場話語權,占領消費者心智。隨著未來供應鏈成熟,8K電視價格下降也是必然趨勢,8K電視也是未來高端市場的重要比拼戰場。

從市場格局來看,目前8K電視只是一個小眾市場,三星長虹的市場地位也并不穩固,海信、創維、TCL、索尼、康佳、小米等廠商的發力,有望持續獲取新增市場蛋糕。對于廠商們來說,如何破局非常關鍵。

如何破局?

對于消費者來說,高溢價入手8K電視,需要一個理由。這個理由首先是來自于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從形態到體驗,能否引發消費者的沖動購買欲。

8K電視背后是要具備全程8K能力,包括芯片、視頻解碼、畫質處理等核心技術,但當廠商們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時候,如何凸顯你在8K電視產品層面的綜合智能化、音畫體驗與設計美學,引發消費者的購買欲,就非常關鍵了。

8K電視如果在做工與設計、智能化、用戶體驗層面做出高度,在8K呈現的體驗與技術層面如何做出壁壘,依然是需要廠商去突圍的方向。

其次,如何解決8K內容豐富度問題。

目前8K片源內容和應用軟件的豐富程度不夠,影響了用戶的嘗鮮欲望。為了彌補這個短板,從產業鏈層面,眾多廠商已經在發力去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了。

比如廣東省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博華超分平臺通過Atlas 800訓練、推理云端計算平臺和博華的超分辨算法全面融合,利用AI算法的擬合能力,可以將過去的非4K/8K片源轉換為超高清4K/8K的資源。

此外,目前視頻平臺“B站”宣布向所有用戶開放上傳8K超高清視頻的功能,而B站首批上傳8K視頻的 UP主,都在B站電視客戶端云視聽小電視進行視頻同步。

對于廠商而言,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或上下游合作模式,解決8K片源問題,也是一個思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好的解法。

降低供應鏈成本,完善8K面板供應鏈

8K電視太貴,本質是硬件成本太高,硬件成本高是源于整個產業鏈還不太成熟。

這類比到智能手機市場,8K電視就點類似于早期的折疊屏手機。它是一個帶動廠商品牌溢價上行的契機,但是在早期過高的價格又阻擋了普通消費者嘗鮮的動力,推高了觀望情緒。

當前,市場上8K面板成本太高,限制了它在消費級市場的滲透率。

據中國臺灣面板業內人士早前表示,當前生產一塊8K面板的成本是4K面板的2倍以上。而只有當8K和4K型號之間的價格差距縮小到1.3倍時,8K面板的滲透率將得到提高。

而降低面板成本有賴于國內面板技術與產能的提升,供應鏈產能與技術的成熟必定伴隨價格的下降,8K電視也是如此。

因此,從廠商端來看,需要廠商持續加大面板供應量,降低成本,以及完善包括芯片在內的硬件產業鏈。

折中向非大屏市場妥協,爭奪4K增量替換用戶

如前所述,8K電視目前定價將大多數普通消費者攔之于外,如果沒有在體驗上變革,大規模普及的關鍵點還在于價格的親民,讓消費者愿意嘗鮮。

8K電視一般是標配超大尺寸的,但很多普通消費者并沒有標配大客廳。因此,目前不少廠商為了打開市場,將8K電視的屏幕尺寸下放,價格也開始下探。

長虹8K電視的屏幕尺寸已經下探到 75、65、55英寸,三星更是將8K電視尺寸下放到55英寸版本(三星8K Neo QLED QN700B)。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將8K強行下放到55英寸這樣的非大屏產品中,很難體現8K的優勢,加之4K產品在價格上的優勢過于明顯,55英寸8K產品很難有市場競爭力。

但8K向中小尺寸下放的本質是爭奪4K增量市場用戶。

因為從2012年算起,4K電視發展今天,已經有10年時間,4K的保有量在近10年實現了增量替換,但數據顯示,非4K用戶還有5億多臺,這個龐大的存量替換市場就是8K電視要爭奪的用戶。

但4K的內容成熟度與價格方面的競爭力更強,8K的超高分辨率與大屏體驗是一體兩面,如果無法兼得,那么通過折中策略也是一條路。

將8K下放到中小尺寸,雖然不能很好的體現8K的優勢,而對于中小戶型家庭來說,這會影響他們的決策,更多原本選擇4K的消費者可能會倒向8K的陣營,不失為一種當前破局的市場策略。

布局B端產業鏈

由于受制于整個產業鏈條長且復雜,同時受限于終端、內容、成本等因素,8K電視的發展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但是并不代表廠商只能布局C端家庭、娛樂等消費級市場,我們知道,在戶外大屏、安防、醫療、工業控制等B端場景,依然有非常大的潛力。

積極開發在文教娛樂、安防監控、醫療健康、智能交通、工業制造等領域8K軟硬件產品與應用,對于廠商來說,也是一條可以提前布局的路線。在筆者看來,B端做出影響力,反哺C端,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結語

簡單來說,8K電視是行業線性發展的必然方向,廠商們要有長期主義思維——在8K產品的內容片源與解碼能力、芯片與屏幕層面的關鍵技術與內容環節布局,在做工、品質等綜合素質層面做到足夠精進,同時占據技術上與品牌聲量上的制高點,這并非易事。

4K向8K的進化是一個必然趨勢,如何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強化主導權,占據產業風口優勢,是當前所有廠商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四川長虹

389
  • 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合計17150億元,四川長虹成交額居首
  • 華為云概念股活躍 四川長虹5日3漲停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8K電視拐點還遠,三星長虹創維們該怎么破局?

8K電視是相對2K、4K,直觀的體驗就是比4K更加清晰的圖像畫面。

文|熱點微評 王新喜

8K電視的討論越來越多了。

早在2021年開始,長虹、三星、TCL等主流電視品牌就已開始發力8K電視。而今年的冬奧會首次使用8K超高清技術直播開閉幕式和轉播重要賽事,成為一大亮點,也再次引爆8K話題。

在廠商端,一場基于8K電視的暗戰早已打響。三星、LG、TCL、創維、海信、長虹、康佳、海爾等都已推出8K電視。

在今年的CES 2022上,多家企業推出8K電視新品。

海信推出了全球首個8K激光顯示解決方案,發布了全自研8K AI畫質芯片;索尼推出了8K MiniLED電視Z9K;TCL拿出8K Mini LED電視;三星推出8K Neo QLED電視。長虹今年基于其55英寸到86英寸的全尺寸8K系列電視,打出了“一步到位買8K”的口號。

盡管布局8K電視的廠商越來越多,但根據市場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三星長虹占據大頭,這兩者大約占整個市場比例的7成左右。

8K的政策環境迎來了利好。2021年3月,發改委等多部門印發《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提出了要加快發展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新型信息產品,推動 5G+4K/8K、VR/AR 技術產品融合應用。

在今年,雖然不少人認為8K電視也將迎來拐點,但從目前的消費市場來看,8K電視的銷量短時間還難以大幅提振。

根據Omdia預測,到2025年,8K電視當年全球總出貨量也只有150萬臺左右。從Gfk數據來看,2020-2021年中國8K電視市場規模分別只有5.1萬臺、7.1萬臺。

奧維云網預計,2022年在體育賽事的帶動下,中國8K電視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萬臺的規模。15萬臺的體量相對于整個電視行業大盤,還是過于微小了,不足以對整體市場造成沖擊。

8K電視難破局:價格偏貴、概念大于實質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價格。眾所周知,8K電視價格要遠超4K電視。

早在2020年,索尼發布8K新品Z8H,售價49999元起;三星當時推出的無邊框8K QLED電視,Q950TS系列,Q950TS系列有65英寸、75英寸、85英寸三個尺寸,價格分別高達49999元、69999元、99999元。

2年過去了,8K電視價格下探的趨勢非常明顯,奧維云網數據顯示,8K電視2021年均價為16479元,同比下降24.3%。

但是相比一般的4K電視,價格依偏貴。比如TCL今年發布旗艦版領曜QD-Mini LED智屏X11,75寸與85寸的售價高達17999元與27999元,同尺寸8K新品,三星比TCL更貴。

值得一提的是,創維去年發布了一款搭載OBM自制柔性屏體的8K OLED大屏影音旗艦——創維W92,尺寸高達88英寸,售價近20萬元。

8K電視是相對2K、4K,直觀的體驗就是比4K更加清晰的圖像畫面。

當然,8K的標準也不僅僅在于分辨率,根據8K協會對消費類8K電視的標準,它對性能規則也做了相對嚴格的劃定,包括對總像素、輸入幀率、顯示亮度、視頻編碼、接口標準等性能都有一定的要求。

基于各種性能與配置的提升,8K成本上去了,價格自然就下不來。當前的疫情環境,消費者對于非剛需的電子數碼、家電類產品,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變多了,8K內容的剛需性并不是很強。

其次是內容匱乏的問題。當前國內4K電視還在發展之中,從片源來看,主要是以2K與4K片源為主,8K資源內容匱乏,買來大概率就是播放2K、4K內容。

選擇2倍甚至3倍的價格買一臺8K電視,但如果沒有配套的內容,嚴格上不能算真正的8K體驗。

8K分辨率是4K的4倍,龐大的圖形運算量對于電視芯片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8K屏、8K芯片、8K傳輸接口、8K解碼能力一個都不能少。沒有這一整套8K的標配,也不能稱之為完整的8K電視。

但在當下的不少廠商的宣傳中,從三星到長虹們,更多傾向于聚焦于8K芯片的宣傳,而沒有聚焦在8K內容片源、屏幕、8K解碼能力、傳輸接口等方面。

比如說,不少廠商也表態擁有自主研發的8K顯示芯片,比如康佳聲稱擁有全球唯一的雙路HDMI2.1/DisplayPort1.4單線傳輸的8K技術,三星Neo QLED 8K電視重點強調的是三星量子點矩陣技術、量子點Mini LED背光技術以及Neo量子點處理器多項技術。

長虹宣稱形成了全鏈路真8K完整方案,從8K屏、8K芯等關鍵環節,打造出了新一代8K電視。但目前來看,其宣稱的內容層面是與騰訊、愛奇藝、優酷等合作伙伴一道努力,但這些互聯網廠商本身也缺8K內容資源。

從當前的部分廠商的產品來看,其8K電視,是否從屏幕分辨率、材料到內容資源到HDR格式等形成了完整的8K的標準,其實還是有疑問的。

真實的情況是當前8K電視整體仍處于起步階段,從內容存儲、傳輸、解碼、播放到顯示的過程還存在諸多問題,要想真正實現8K視頻輸出,需要從軟硬件到內容片源、解碼能力、HDR格式、HDCP2.2的輸入等全面的支持。當前8K概念大于實質的可能性比較大。

也是因為如此,8K的消費潮目前依然還沒有到來。

但盡管如此,對于廠商而言,在早期階段,需要思考占據技術與市場話語權,占領消費者心智。隨著未來供應鏈成熟,8K電視價格下降也是必然趨勢,8K電視也是未來高端市場的重要比拼戰場。

從市場格局來看,目前8K電視只是一個小眾市場,三星長虹的市場地位也并不穩固,海信、創維、TCL、索尼、康佳、小米等廠商的發力,有望持續獲取新增市場蛋糕。對于廠商們來說,如何破局非常關鍵。

如何破局?

對于消費者來說,高溢價入手8K電視,需要一個理由。這個理由首先是來自于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從形態到體驗,能否引發消費者的沖動購買欲。

8K電視背后是要具備全程8K能力,包括芯片、視頻解碼、畫質處理等核心技術,但當廠商們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時候,如何凸顯你在8K電視產品層面的綜合智能化、音畫體驗與設計美學,引發消費者的購買欲,就非常關鍵了。

8K電視如果在做工與設計、智能化、用戶體驗層面做出高度,在8K呈現的體驗與技術層面如何做出壁壘,依然是需要廠商去突圍的方向。

其次,如何解決8K內容豐富度問題。

目前8K片源內容和應用軟件的豐富程度不夠,影響了用戶的嘗鮮欲望。為了彌補這個短板,從產業鏈層面,眾多廠商已經在發力去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了。

比如廣東省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博華超分平臺通過Atlas 800訓練、推理云端計算平臺和博華的超分辨算法全面融合,利用AI算法的擬合能力,可以將過去的非4K/8K片源轉換為超高清4K/8K的資源。

此外,目前視頻平臺“B站”宣布向所有用戶開放上傳8K超高清視頻的功能,而B站首批上傳8K視頻的 UP主,都在B站電視客戶端云視聽小電視進行視頻同步。

對于廠商而言,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或上下游合作模式,解決8K片源問題,也是一個思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好的解法。

降低供應鏈成本,完善8K面板供應鏈

8K電視太貴,本質是硬件成本太高,硬件成本高是源于整個產業鏈還不太成熟。

這類比到智能手機市場,8K電視就點類似于早期的折疊屏手機。它是一個帶動廠商品牌溢價上行的契機,但是在早期過高的價格又阻擋了普通消費者嘗鮮的動力,推高了觀望情緒。

當前,市場上8K面板成本太高,限制了它在消費級市場的滲透率。

據中國臺灣面板業內人士早前表示,當前生產一塊8K面板的成本是4K面板的2倍以上。而只有當8K和4K型號之間的價格差距縮小到1.3倍時,8K面板的滲透率將得到提高。

而降低面板成本有賴于國內面板技術與產能的提升,供應鏈產能與技術的成熟必定伴隨價格的下降,8K電視也是如此。

因此,從廠商端來看,需要廠商持續加大面板供應量,降低成本,以及完善包括芯片在內的硬件產業鏈。

折中向非大屏市場妥協,爭奪4K增量替換用戶

如前所述,8K電視目前定價將大多數普通消費者攔之于外,如果沒有在體驗上變革,大規模普及的關鍵點還在于價格的親民,讓消費者愿意嘗鮮。

8K電視一般是標配超大尺寸的,但很多普通消費者并沒有標配大客廳。因此,目前不少廠商為了打開市場,將8K電視的屏幕尺寸下放,價格也開始下探。

長虹8K電視的屏幕尺寸已經下探到 75、65、55英寸,三星更是將8K電視尺寸下放到55英寸版本(三星8K Neo QLED QN700B)。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將8K強行下放到55英寸這樣的非大屏產品中,很難體現8K的優勢,加之4K產品在價格上的優勢過于明顯,55英寸8K產品很難有市場競爭力。

但8K向中小尺寸下放的本質是爭奪4K增量市場用戶。

因為從2012年算起,4K電視發展今天,已經有10年時間,4K的保有量在近10年實現了增量替換,但數據顯示,非4K用戶還有5億多臺,這個龐大的存量替換市場就是8K電視要爭奪的用戶。

但4K的內容成熟度與價格方面的競爭力更強,8K的超高分辨率與大屏體驗是一體兩面,如果無法兼得,那么通過折中策略也是一條路。

將8K下放到中小尺寸,雖然不能很好的體現8K的優勢,而對于中小戶型家庭來說,這會影響他們的決策,更多原本選擇4K的消費者可能會倒向8K的陣營,不失為一種當前破局的市場策略。

布局B端產業鏈

由于受制于整個產業鏈條長且復雜,同時受限于終端、內容、成本等因素,8K電視的發展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但是并不代表廠商只能布局C端家庭、娛樂等消費級市場,我們知道,在戶外大屏、安防、醫療、工業控制等B端場景,依然有非常大的潛力。

積極開發在文教娛樂、安防監控、醫療健康、智能交通、工業制造等領域8K軟硬件產品與應用,對于廠商來說,也是一條可以提前布局的路線。在筆者看來,B端做出影響力,反哺C端,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結語

簡單來說,8K電視是行業線性發展的必然方向,廠商們要有長期主義思維——在8K產品的內容片源與解碼能力、芯片與屏幕層面的關鍵技術與內容環節布局,在做工、品質等綜合素質層面做到足夠精進,同時占據技術上與品牌聲量上的制高點,這并非易事。

4K向8K的進化是一個必然趨勢,如何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強化主導權,占據產業風口優勢,是當前所有廠商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江县| 高密市| 宁波市| 邳州市| 临潭县| 永新县| 威信县| 南平市| 长泰县| 林口县| 如东县| 宜兴市| 博野县| 介休市| 沽源县| 彭州市| 临夏县| 社旗县| 宁津县| 建瓯市| 景宁| 拜城县| 日喀则市| 隆子县| 乐昌市| 兰溪市| 平顺县| 洛隆县| 信阳市| 榆中县| 长垣县| 抚宁县| 越西县| 钦州市| 葫芦岛市| 田阳县| 克什克腾旗| 蓝田县| 滁州市| 桐梓县|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