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財經
“實現營業收入101.48元,同比增長24.84%。”
很難想象,這是一家上市企業發布的年度財報,而這家年入“百元”的上市公司就是廚電行業的頭部品牌之一“老板電器”。
4月20日,上市企業老板電器(SZ:002508)發布了2021年年報,而這份年報中的書寫錯誤,實在是讓廣大投資人“哭笑不得”。
除了“實現營收101.48元”這類書寫錯誤,還有“家電廚衛制造費用同比增加143,843,223.06%、原材料費用同比增加1,127,733,179.40%、人工費用同比增加270,071.04%。”等數處錯誤。
4月23日,老板電器緊急發布公告對書寫錯誤更正,并表示“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對廣大投資者深表歉意。”
事實上,只要披露數據真實,財報中出現書寫錯誤并無大礙。老板電器也不是唯一一家出現財報書寫錯誤的企業,但作為行業頭部品牌,財報中出現這樣的錯誤很難不讓外界感到“敷衍”。
凈利潤同比下降19.81%,“老板”也焦慮?
增收不增利,是老板電器這份財報透露出的一個重要信息。
從財報上來看,2021年營收101.48億元,同比增長24.84%,首次破百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34億元,同比下降19.66%;基本每股收益1.41元。
根據財報信息,利潤的下降主要由非經營活動的其他利潤的減少或損失的增長和費用的增長導致。
財報顯示,因為部分精裝修業務客戶出現到期商業承兌匯票違約,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客戶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約7.1億元,其中,恒大集團及其成員企業約6.3億元。
其次,各類產品成本的上升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凈利潤。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家電廚衛產品的制造費用同步增加了62%,原材料費用同步增加了36%;吸油煙機產品制造成本增加了58%,原材料成本增加了37%;燃氣灶產品制造成本增加了63%,原材料成本增加了34%。其中,油煙機產品是老板電器營收和盈利的主要構成之一。
成本的增加反映在財報中,則是公司盈利能力的降低。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公司毛利率為52.35%,同比降低6.78%,2022年第一季度,毛利率為52.5%同比降低8.34%。對比同行來看,火星人毛利率為46.11%,廚房電器毛利率48.22%,浙江美大毛利率51.69%。
橫向對比行業中的其他玩家,老板電器的毛利率表現并不劣勢,但是,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3.68億元,同比微增2.47%,增速則大降94.68%。
盈利增速的大幅下降一方面是因為前面提到的計提壞賬,另一方面,其實這背后反映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房地產行業式微之后,“煙灶消”傳統業務結構下,公司未來增長預期可能會大打折扣。
這可能與公司業務結構“老化”有很大聯系,從業務結構上來看,煙機和灶具營收分別為48.8億元、24.4億元,占比達到72%,雖然新廚電市場在增長,洗碗機、烤箱等新品類崛起,但從營收占比上來看,蒸烤一體機、洗碗機、集成灶三類新品營收占比為14%,而煙機和灶具之外的產品營收比重最高還不到7%。
盈利能力的下滑,也可能是老板電器ROE表現不及同行的原因之一,在ROE表現上老板電器與同行也有一定差異。整體來看,對比同行老板電器的ROE似乎有些偏低,為15.97%。而同行火星人為26.62%、浙江美大為36.38%,廚房電器為18.6%。
“廚電行業B端的增長有相當部分是源于精裝房市場的進一步增長。”有業內人士表示:“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精裝市場下滑了12%,依賴于B端的廚電品牌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
根據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去年廚衛市場(煙灶消洗嵌集熱)整體規模9156萬臺、1528億元,零售量同比下滑6%,同比零售量下滑12%。
行業整體性下滑,是老板電器必須面對的局面,如今,地產增速對周邊相關行業的影響逐漸凸顯,市場增長預期受挫,這可能意味著一些過度依賴傳統業務增長的品牌需要更多調整策略。
處在戰略迷茫期的老板電器,80后“少帥”能否破局?
如果深究老板電器的這份財報,也許會透露出更多的信息。
根據財報顯示,2021年12月31日老板電器長期股權投資規模快速增長。2021年報老板電器長期股權投資收益率-1.08%,長期股權投資虧損。短期投資方面,一方面短投活動活躍,另一方面,金融性投資占比較高。
也就是說,公司資產配置可能不具備太多的戰略性,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公司可能處在一個發展的迷茫期。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戰略性資產配置較少,但行業中卻又在不斷發生新的變化。
廚電行業雖然過去一直在增長,但對于企業來說并不意味著沒有潛在的危機,從行業發展的脈絡來看,智能廚電的興起,使得垂類品牌正在丟失原本的優勢。
AI、IoT等技術賦能家電產品智能化已成為大趨勢,反映在市場競爭上,一些家電領域的生態品牌開始崛起,新家電勢力中出現了米家這樣的跨界玩家,傳統家電品牌海爾智家也推出了三翼鳥品牌。
一方面,這些頭部品牌有更強的用戶影響力,另一方面無論是在用戶生態還是產品生態上,綜合品牌的智能化水平可能更高,這就導致垂類品牌其實并沒有特別強的競爭力壁壘。
其次,用戶群體在不斷變化。年輕消費者消費習慣在變,對于廚電產品消費,更傾向于智能化的新品牌,這給了米家、三翼鳥等玩家更多的增長機會。
事實上,智能化的缺位,不僅是老板面臨的問題,也是很多傳統企業面臨的問題。
一些傳統行業,比如廚電領域,傳統品牌對市場前沿的變化雖然能夠感知到,但要想在戰略上做出有效部署、調整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內部來看,其中更多的原因可能在于企業的管理、決策跟不上時代的變化,與行業前沿脫節。
這一點,或許我們能透過老板電器的管理層構成來窺得一絲端倪。
從時間上來看,1979年成立的老板電器,至今已經過去四十多年,核心管理層平均年齡也近花甲之年。
天眼查APP公開信息顯示,老板電器董事長任建華1956年生人,副董事長為任富佳1983年出生,其余董事會成員均為“50后、60后、70后”,董事會平均年齡為57歲。
2013年,任建華就已經辭任總經理職務,該職務由其子任富佳擔任,過去了9年,任建華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持有公司37.7%的股份。
對于80后的任富佳來說,如今面前的老板電器面臨的競爭環境,也考驗著其自身的能力。
一方面,從管理層架構上來看,公司核心高管均為60后、70后,面對以年輕人為主的消費市場,“高齡”管理層能否適應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另一方面,對內而言,任富佳擔任總經理職務已有9年,也可能急需帶領老板電器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對于一家企業管理層的“新老”交接來說,9年其實并不算短,交接時間過長,也容易“夜長夢多”,無論是對企業未來發展還是對投資者,可能都是最優選擇。
況且,雖然行業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也有新的機遇。比如AI技術對產品的賦能似乎是一個新的方向,對于老板電器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新的機遇。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無論是廚電領域還是整個家電領域,智能化都是一道必選題,如何帶領“年邁”的管理層,通過智能化轉型贏得年輕人的青睞,可能才是任富佳需要認真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