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壓力導致的職業緊張、腰背痛等疾病算不算職業病?2022年4月25日,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首席專家李濤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些情況不能算職業病,但用人單位應采取積極措施進行預防。
自2003年以來,我國將每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的一周,也就是4月25日至5月1日確定為《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4月25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職業健康工作主要成效和工作亮點。
國家衛健委職業健康司司長吳宗之介紹,目前我國已將職業病防治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將全部職業病病種納入職業病及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范圍,監測縣區覆蓋率達95%以上,基本摸清了全國工業企業職業病危害總體狀況和職業性塵肺病患者生存及保障情況。
李濤介紹,2019年以來,國家衛健委與公安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已報告的職業性塵肺病患者進行了隨訪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截至2021年底,全國累計報告職業性塵肺病患者91.5萬人,現存活的職業性塵肺病患者約有45萬人。
吳宗之表示,近年來,塵肺病等重點職業病高發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進一步得到保障。全國報告新發職業病病例數從2012年的27420例下降至2021年15407例,降幅達43.8%;其中,報告新發職業性塵肺病病例數從2012年的24206例下降至2021年的11809例,降幅達51.2%。
此前在2021年12月7日,國家衛健委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21-2025年)》,其中提出了“職業病危害狀況明顯好轉,塵肺病等重點職業病得到有效控制”等目標。
吳宗之表示,“十四五”職業病防治要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健康為中心,所以不僅要關注像塵肺病、職業中毒、噪聲聾等傳統的職業病防治,同時也要關注工作壓力、心理健康等問題,以及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等工作相關疾病的預防,不僅要關注一線的“藍領”職工,同時也要關注“白領”職工。
而針對工作壓力導致的職業緊張、腰背痛等疾病,李濤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依據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職業病。
職業病的分類目錄于1957年由衛生部首次印發,當時文件名為《關于試行職業病分類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其中明確了職業病包括職業中毒、塵肺等14種職業病,之后又進行了多次調整,病種不斷增加。現在新的目錄增加到10類132種職業病,其中有4項開放性條款一直沿用到至今。
李濤指出,職業緊張和腰背痛目前沒有列在職業病分類目錄,所以說還不能算職業病。但是職業緊張,顧名思義是由于職業活動導致的精神和心理上的緊張。現在所說的腰背痛,也不是指一般的泛泛的腰背痛,而是由于工作導致腰背部長期過度負荷或不良作業方式而引起的與工作有關的疾病,“既然是與工作相關的疾病,用人單位就應當采取積極措施來進行預防,來預防這些工作相關疾病的發生。”
職業病防治法第二章第15條第五款規定,“用人單位的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應符合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李濤表示,這實際上反映了法律對用人單位的要求,“對沒有納入目錄的工作相關疾病,我們將加大疾病預防知識普及力度,持續提升職業人群健康素養與技能,努力實現勞動者少得病、不得病的目標。”
李濤還介紹,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全面實施,勞動者對職業病防治與保障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仍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于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修訂,也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
“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調整,要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工傷保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還要制定科學嚴謹的診斷標準,能夠予以進行職業病的歸因診斷。依據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十四五’期間,國家衛健委將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密切配合,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推動職業病分類和目錄進行修訂。”李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