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萬名科學家,撐起了一只估值60億美元的醫療獨角獸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萬名科學家,撐起了一只估值60億美元的醫療獨角獸

一位90后小伙子正在準備走向紐交所。

圖片來源:pexels-Martin Lopez

文|動脈網

2021年11月,Benching完成了1億美元F輪融資,公司估值達61億美元。此后,Benchling計劃在2022年上市的消息便不絕于耳。

2012年,年僅22歲的Sajith Wickramasekara基于自身的研究經歷,在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中看到了商機:為科學家和藥物研發組織開發軟件工具,提高研發效率,Benchling由此誕生。10年間,Benchling瘋狂擴張,已從MIT宿舍創立的小公司發展成為覆蓋了20萬科研工作者的軟件獨角獸。

在2021年,Benchling陸續完成了累計3億美元的E、F輪融資,把投后估值干到了61億美元(約384.6億元人民幣)。要知道,在一年前(2020年),這家公司的估值僅8.5億美元。

Benchling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它能否撐得起如此高的估值?動脈網試圖通過有限的資料分析解答這些疑問。

只想讓科學家專注做科研

Benchling的故事,還得從麻省理工學院說起。彼時,Sajith Vickramasekara還只是一名本科生。他曾學習過計算機,并在生物實驗室待過一段時間。因為生命科學實驗室里面眾多過舊的技術及分析工具,使他經常無法第一次就精確地完成他想要進行的實驗和研究,導致他時常感到很沮喪也很挫折。“花了很多時間去處理丟失的數據,反復地做著以前做過的事情。”

談及創業初衷,Sajith曾說:“作為程序員時,他能夠擁有高效、快速且使用感友好的工具,與他人無縫協作。但是生物學實驗室中,我從事著更具影響力也更加復雜的工作,但能夠使用的工具非常匱乏,只有Excel 電子表格和紙質筆記本。這無疑讓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雪上加霜。在這個非常不利的場景下,我注意到了一個商機:構建軟件程序,維持并加速科研速度。”

于是,2012年,他與同為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的Ashu Singhal合作創辦了Benchling,構建了一套應用程序,以電子實驗記錄本(ELN)為中心,幫助生命科學家設計、運行、記錄和搜索實驗結果。

ELN是傳統紙質實驗室筆記本的數字替代品,由Raymond E.Dessy博士于1994年提出,2007年默沙東之類的國際主流大廠配置后得以流行,被一些中型的藥物研發機構效仿推廣。

雖然ELN能快速簡單地獲取、再利用其他分析軟件應用程序的科學結果,但很長一段時間,ELN仍無法做到與其他行業中復雜的高效軟件相媲美。由于其所在的市場規模很小(每年約5.5億美元),競爭力較弱,導致它缺乏創新,主界面、數據存儲和分析功能過時,且沒有云訪問功能,給實驗室信息化帶來極大的不便。

而在早期,Benchling的價值觀、目標等尚未成型,且產品聚焦于一個垂直領域,市場“垂直細小”,企業發展潛力并不被看好。合成生物學社區SynBioBeta創始人John Cumbers曾回憶他為什么拒絕了Benchling?“我只是認為它沒有市場,沒有人會為生物學軟件付費。”

大多數的投資機構都不太明白Benchling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他的前景有多大。除了Y Combinator 的聯合創始人Paul Graham。“我記得他說過,從事生物學工作的個人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成為他們的重要軟件程序肯定會變得有用。” Sajith 說。2014年,YC成為了Benchling的種子輪融資方。

第一輪的融資為Benchling開了一個好頭,似乎從此之后,Benchling的各輪融資推進地都非常順利,公司也沒有經歷過什么營收之苦。

在Benchling的融資歷程中,不少投資機構都持續加注。從種子輪到F輪,Y Combinator連投4次,是忠實的企業陪伴者,Thrive capital更甚,連續6次出手,一路從天使輪陪伴到E輪。Sajith透露,Thrive Capital是在科學家朋友的推薦下了解并持續看好Benchling的。”他還鼓勵我們多與科學家交流,不要沉溺在短期收入上,這種長遠的目光非常令人信服。”

Benchling沖擊IPO的背后,還站著一眾明星、知名投資機構。資本的爭相入局,不僅是對實驗室數字化領域的看好,更是對Benchling的價值認可。據了解,Benchling將利用最新一筆融資繼續推進產品開發,并向全球市場挺進,繼在蘇黎世開設其 EMEA 總部后,將專注擴大在歐洲、中東和非洲業務。

在進入 EMEA 市場僅一年多的時間里,Benchling 在歐洲的客戶已超過 120 家,包括 Alchemab Therapeutics、AviadoBio Ltd、Cutis AG、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 的生命之樹項目、Selexis SA 和先正達,并將其歐洲團隊發展到超過90人。

為了豐富自身能力,提高技術壁壘,Benchling發起了成立以來首次收購。2022年2月,Benchling將提供臨床前生物制藥分析軟件的Ovewatch Analysis納入麾下。后續,Ovewatch產品將內置于Benchling的軟件程序中。

Overwatch Research可配置的端到端研究管理和執行系統拓寬了Benchling研發云的功能。通過此次收購,Benchling 將創建業界首個全面的云原生體內解決方案,完成其早期開發產品并幫助客戶加快將產品帶到臨床的時間,并擴大Benchling在歐洲的影響力。

生命科學領域的“Google Docs”

Benchling發布云端協作工具,致力于構建研發生命科學技術的云平臺,為科學家提供豐富資源,以提高生物技術開發效率。Benchling的云平臺專為技術開發而設計,可規范并集成相關研發數據。該平臺功能包括云筆記存儲、數據共享和工作流程管理。2016 年,Benchling被描述為生命科學領域的“Google Docs”。

完成種子輪融資后,Benchling在一年的時間里,將2000個用戶拓展到了4萬人,并與業內知名實驗室和企業合作,如MIT Labs、Editas和美國其他排名前20的制藥實驗室。

2019年,Benchling用戶人數達到17萬,開始完善生命科學技術研發云平臺,并擴大公司規模和產品市場,增加了新的數據和分析儀表板等新產品。

Benchling for Lab Automation

生命科學公司正在大力投資實驗室自動化以實現高通量工作流程,但現有的實驗室自動化軟件過于僵化,無法適應現代生命科學的高度迭代、動態需求。這會在數據聚合中造成瓶頸并阻礙樣本的可追溯性。因此,2020年1月,Benchling推出實驗室自動化軟件Benchling for Lab Automation。

該產品為研究人員提供一個集中式環境,在一次實驗中設計、記錄和運行多達 1萬個樣本,并以數字方式跟蹤每個樣本的結果。通過將液體處理器、分析儀器和其他設備連接到 Benchling 的云平臺,研究人員可以大規模分析實驗結果和過程,實現深度生物智能并解鎖新見解以加速突破。

“現在,研究人員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進行更多的實驗,每次實驗運行節省 10 個小時,并釋放實驗室自動化的全部潛力。” Saji 說,“通過結合硬件和軟件,我們正在幫助現代科學家利用生物智能的力量——每個實驗樣本、結果和過程的完全可追溯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現更深刻的見解并實現突破。”

Benchling for Lab Automation 通過為科學家提供 Benchling 平臺和實驗室機器人之間的靈活、無縫接口,提高科學家的生產力并跟上不斷發展的研發流程,解決了當前實驗室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局限性。

Benchling for Lab Automation擁有三個特點:真正實現智能研究,為每個樣品和實驗提供端到端的可追溯性,科學家可以將樣本數據、實驗結果和實驗過程聯系起來,便于比較不同實驗運行產生的數萬個樣本結果;與Benchling可實現數據互通共享,科學家們不需要手動上傳數據;配置靈活,集成了大多數液體處理機器人和現成的分析儀器,研究人員可以動態配置新流程,而無需編寫任何代碼。

人工智能藥物發現公司Recursion正在通過Benchling for Lab Automation來推動新一代以數據為中心的藥物發現,其正在通過高通量、高含量、以數據為中心的方法實現藥物發現的工業化,與Benchling的合作,將幫助其在許多規模化分析中靈活、無縫地捕獲標準化數據。”

2020年以來,得益于生物技術行業的發展,Benchling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在過去的兩年里,Benchling客戶群每年都增加一倍以上,并在生物制藥、生物燃料和材料等領域實現了突破。在解決方案上,Benchling 也進入了新階段:推出了早期開發和 RNA解決方案。

RNA 療法支持

2021年6月,Benchling 推出支持RNA治療劑和其他寡核苷酸的設計、分析和修飾的新功能。

RNA 療法正在推動生物制藥從傳統的“單一藥物、單一目標”方法向多維和迭代靶向的巨大轉變。但是,市場上還沒有一個軟件解決方案能夠同時處理 RNA 療法的生物和化學性質,并捕獲設計、分析和測試復雜生物分子的完整工作流程。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標準化化學修飾的生物分子的建模方式,并將結構與實驗對穩定性、功效和效力的影響聯系起來。

Benchling與專注于RNA療法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RNA 治療解決方案,以滿足這種混合模式的特定需求。研究人員可以使用 Benchling 跨生物學和化學工作流程,通過將傳統上孤立的任務和階段統一到一個基于云的解決方案中,提供工作效率和實驗成功率。

使用Benchling的科學家可以實現:

輕松創建復雜的寡核苷酸并根據情境化實驗見解: Benchling 使研究人員不必從原子級別重復創建 RNA。BenchlingHELM編輯器的可視化功能專為寡核苷酸級編輯而構建,能夠放大和縮小特定區域以進行修改。實驗數據在 Benchling 的解決方案中被關聯,使高質量的數據在整個寡核苷酸設計過程中具有可操作性。

標準化數據并簡化協作以加速整個 RNA 治療生命周期: Benchling 的單體庫可幫助研究人員快速搜索和定制最常見的堿基單體。嵌入式HELM符號支持標準化復雜的生物分子表示,因此多學科團隊都可以訪問、理解并為分子的持續開發做出貢獻。強大的集成平臺可通過唯一性檢查輕松注冊或創建寡核苷酸,以節省時間并防止重復工作。

進入早期研發階段

2021年,Benchling宣布進軍早期研發市場,讓科學家首次在單一系統內無縫地從研究到開發。對此,Benchling開展了三項關鍵創新:

第一,重新構建工作流程。Benchling擴展其 Workflows 應用程序,以支持跨專業研發團隊進行的協作工作。用戶現可跨團隊協調任務請求和流程,對實驗方法、實驗樣本和庫存信息進行追溯,提高項目負責人的運營管理效率。

第二,結構化模板。借助Benchling 新的、更加結構化的模板,開發團隊可以輕松地為可重復的實驗、分析測試、QC 協議等創建共享的標準化流程,并鎖定這些程序以滿足法規和合規性要求。

第三,發布了Validated Cloud,以支持客戶可以通過統一的、經過驗證的信息學解決方案進行操作。研究團隊可以利用 Benchling 的應用程序進行分子設計、注冊和實驗。開發團隊可以在安全、合規、可信賴的環境中使用相同的解決方案推進項目,該環境可以承受嚴格的監管驗證。研發組織受益于對經過驗證的環境的更大控制和合規性、研發階段之間改進的技術轉移以及更快地為監管文件組裝數據包。

讓產品去適應科學家,而非科學家來適應產品

Benchling抓住了ELN這一小市場的機會,將ELN從一個記錄保存系統轉變為了能夠增強科學家的工作流程并提高他們生產效率的全套軟件產品,進而徹底改變了市場。

成立10年,Benchling一直向學術界完全免費提供社區版產品,已為7500 多所大學和機構的 20多萬名科學家實現了研究流程的現代化,并為全球600多家公司提供研發軟件服務。截至2021年10月的財政季度數據,客戶對 Benchling 研發云的需求激增,Benchling收入同比增長了三位數,客戶數量同比增長 70%。

在接受福布斯的訪談中,Benchling創始人Sajith分享了該公司成功的兩個原因。

聚焦。Benchling專注于生物技術研發。實驗室場景下的紙質記錄數據驚人,實驗室設備也在大量產生信息,因此實驗室行業需要高質量的軟件程序,來適應科學家的工作流程。Benchling的很多員工都有科研背景,因此能夠準確地感知科學家們的痛苦,挖掘出后者的需求。“在生物技術研發領域深入一英里,而非一英里寬。”

實用性。科學家們有繁重的研發任務,不能讓科學家來適應產品,只有產品去適應科學家,才能真正發揮價值。Benchling的目標是成為科學家進入實驗室后打開的第一個軟件,也是工作結束后最后一個關閉的軟件。“合理協作、使用友好的軟件程序是Benchling得到重大突破的原因之一。

在ELN領域,除了Benchling、LabWare等專門開發和實施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和電子實驗室記錄本的公司等外,賽默飛、安捷倫、雅培、西門子等藥械巨頭也在通過收購或自研的方式裝備ELN或其他數字化工具。

相比國外的ELN,國產企業也毫不遜色。創騰科技、鷹谷信息、斑馬魚、釋普科技等眾多創新企業都在打磨底層技術,挖掘客戶需求,為科學家助力。但國內實驗室數字化尚處早期,市場仍然存在很大空白。

得益于充足的經濟、科研環境,海外市場擁有足夠的資本去探索“無人區”,實驗室數字化發展速度也比較快。對此,國內創新者可以追隨探索,借鑒國外產品的技術和產品設計,結合本土化需求做相應的優化升級,避免走冤枉路。

實驗室是生物行業的基礎。近兩年,隨著藥企數字化轉型、新冠疫情的催化和數字化技術的飛躍發展,實驗室場景正在被市場各方更多地看見,風口將至。然而,沒有人能永遠立于風口,只有那些真正擁有技術優勢,貼近客戶的創新者才能在風口之后依舊笑春風。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萬名科學家,撐起了一只估值60億美元的醫療獨角獸

一位90后小伙子正在準備走向紐交所。

圖片來源:pexels-Martin Lopez

文|動脈網

2021年11月,Benching完成了1億美元F輪融資,公司估值達61億美元。此后,Benchling計劃在2022年上市的消息便不絕于耳。

2012年,年僅22歲的Sajith Wickramasekara基于自身的研究經歷,在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中看到了商機:為科學家和藥物研發組織開發軟件工具,提高研發效率,Benchling由此誕生。10年間,Benchling瘋狂擴張,已從MIT宿舍創立的小公司發展成為覆蓋了20萬科研工作者的軟件獨角獸。

在2021年,Benchling陸續完成了累計3億美元的E、F輪融資,把投后估值干到了61億美元(約384.6億元人民幣)。要知道,在一年前(2020年),這家公司的估值僅8.5億美元。

Benchling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它能否撐得起如此高的估值?動脈網試圖通過有限的資料分析解答這些疑問。

只想讓科學家專注做科研

Benchling的故事,還得從麻省理工學院說起。彼時,Sajith Vickramasekara還只是一名本科生。他曾學習過計算機,并在生物實驗室待過一段時間。因為生命科學實驗室里面眾多過舊的技術及分析工具,使他經常無法第一次就精確地完成他想要進行的實驗和研究,導致他時常感到很沮喪也很挫折。“花了很多時間去處理丟失的數據,反復地做著以前做過的事情。”

談及創業初衷,Sajith曾說:“作為程序員時,他能夠擁有高效、快速且使用感友好的工具,與他人無縫協作。但是生物學實驗室中,我從事著更具影響力也更加復雜的工作,但能夠使用的工具非常匱乏,只有Excel 電子表格和紙質筆記本。這無疑讓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雪上加霜。在這個非常不利的場景下,我注意到了一個商機:構建軟件程序,維持并加速科研速度。”

于是,2012年,他與同為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的Ashu Singhal合作創辦了Benchling,構建了一套應用程序,以電子實驗記錄本(ELN)為中心,幫助生命科學家設計、運行、記錄和搜索實驗結果。

ELN是傳統紙質實驗室筆記本的數字替代品,由Raymond E.Dessy博士于1994年提出,2007年默沙東之類的國際主流大廠配置后得以流行,被一些中型的藥物研發機構效仿推廣。

雖然ELN能快速簡單地獲取、再利用其他分析軟件應用程序的科學結果,但很長一段時間,ELN仍無法做到與其他行業中復雜的高效軟件相媲美。由于其所在的市場規模很小(每年約5.5億美元),競爭力較弱,導致它缺乏創新,主界面、數據存儲和分析功能過時,且沒有云訪問功能,給實驗室信息化帶來極大的不便。

而在早期,Benchling的價值觀、目標等尚未成型,且產品聚焦于一個垂直領域,市場“垂直細小”,企業發展潛力并不被看好。合成生物學社區SynBioBeta創始人John Cumbers曾回憶他為什么拒絕了Benchling?“我只是認為它沒有市場,沒有人會為生物學軟件付費。”

大多數的投資機構都不太明白Benchling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他的前景有多大。除了Y Combinator 的聯合創始人Paul Graham。“我記得他說過,從事生物學工作的個人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成為他們的重要軟件程序肯定會變得有用。” Sajith 說。2014年,YC成為了Benchling的種子輪融資方。

第一輪的融資為Benchling開了一個好頭,似乎從此之后,Benchling的各輪融資推進地都非常順利,公司也沒有經歷過什么營收之苦。

在Benchling的融資歷程中,不少投資機構都持續加注。從種子輪到F輪,Y Combinator連投4次,是忠實的企業陪伴者,Thrive capital更甚,連續6次出手,一路從天使輪陪伴到E輪。Sajith透露,Thrive Capital是在科學家朋友的推薦下了解并持續看好Benchling的。”他還鼓勵我們多與科學家交流,不要沉溺在短期收入上,這種長遠的目光非常令人信服。”

Benchling沖擊IPO的背后,還站著一眾明星、知名投資機構。資本的爭相入局,不僅是對實驗室數字化領域的看好,更是對Benchling的價值認可。據了解,Benchling將利用最新一筆融資繼續推進產品開發,并向全球市場挺進,繼在蘇黎世開設其 EMEA 總部后,將專注擴大在歐洲、中東和非洲業務。

在進入 EMEA 市場僅一年多的時間里,Benchling 在歐洲的客戶已超過 120 家,包括 Alchemab Therapeutics、AviadoBio Ltd、Cutis AG、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 的生命之樹項目、Selexis SA 和先正達,并將其歐洲團隊發展到超過90人。

為了豐富自身能力,提高技術壁壘,Benchling發起了成立以來首次收購。2022年2月,Benchling將提供臨床前生物制藥分析軟件的Ovewatch Analysis納入麾下。后續,Ovewatch產品將內置于Benchling的軟件程序中。

Overwatch Research可配置的端到端研究管理和執行系統拓寬了Benchling研發云的功能。通過此次收購,Benchling 將創建業界首個全面的云原生體內解決方案,完成其早期開發產品并幫助客戶加快將產品帶到臨床的時間,并擴大Benchling在歐洲的影響力。

生命科學領域的“Google Docs”

Benchling發布云端協作工具,致力于構建研發生命科學技術的云平臺,為科學家提供豐富資源,以提高生物技術開發效率。Benchling的云平臺專為技術開發而設計,可規范并集成相關研發數據。該平臺功能包括云筆記存儲、數據共享和工作流程管理。2016 年,Benchling被描述為生命科學領域的“Google Docs”。

完成種子輪融資后,Benchling在一年的時間里,將2000個用戶拓展到了4萬人,并與業內知名實驗室和企業合作,如MIT Labs、Editas和美國其他排名前20的制藥實驗室。

2019年,Benchling用戶人數達到17萬,開始完善生命科學技術研發云平臺,并擴大公司規模和產品市場,增加了新的數據和分析儀表板等新產品。

Benchling for Lab Automation

生命科學公司正在大力投資實驗室自動化以實現高通量工作流程,但現有的實驗室自動化軟件過于僵化,無法適應現代生命科學的高度迭代、動態需求。這會在數據聚合中造成瓶頸并阻礙樣本的可追溯性。因此,2020年1月,Benchling推出實驗室自動化軟件Benchling for Lab Automation。

該產品為研究人員提供一個集中式環境,在一次實驗中設計、記錄和運行多達 1萬個樣本,并以數字方式跟蹤每個樣本的結果。通過將液體處理器、分析儀器和其他設備連接到 Benchling 的云平臺,研究人員可以大規模分析實驗結果和過程,實現深度生物智能并解鎖新見解以加速突破。

“現在,研究人員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進行更多的實驗,每次實驗運行節省 10 個小時,并釋放實驗室自動化的全部潛力。” Saji 說,“通過結合硬件和軟件,我們正在幫助現代科學家利用生物智能的力量——每個實驗樣本、結果和過程的完全可追溯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現更深刻的見解并實現突破。”

Benchling for Lab Automation 通過為科學家提供 Benchling 平臺和實驗室機器人之間的靈活、無縫接口,提高科學家的生產力并跟上不斷發展的研發流程,解決了當前實驗室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局限性。

Benchling for Lab Automation擁有三個特點:真正實現智能研究,為每個樣品和實驗提供端到端的可追溯性,科學家可以將樣本數據、實驗結果和實驗過程聯系起來,便于比較不同實驗運行產生的數萬個樣本結果;與Benchling可實現數據互通共享,科學家們不需要手動上傳數據;配置靈活,集成了大多數液體處理機器人和現成的分析儀器,研究人員可以動態配置新流程,而無需編寫任何代碼。

人工智能藥物發現公司Recursion正在通過Benchling for Lab Automation來推動新一代以數據為中心的藥物發現,其正在通過高通量、高含量、以數據為中心的方法實現藥物發現的工業化,與Benchling的合作,將幫助其在許多規模化分析中靈活、無縫地捕獲標準化數據。”

2020年以來,得益于生物技術行業的發展,Benchling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在過去的兩年里,Benchling客戶群每年都增加一倍以上,并在生物制藥、生物燃料和材料等領域實現了突破。在解決方案上,Benchling 也進入了新階段:推出了早期開發和 RNA解決方案。

RNA 療法支持

2021年6月,Benchling 推出支持RNA治療劑和其他寡核苷酸的設計、分析和修飾的新功能。

RNA 療法正在推動生物制藥從傳統的“單一藥物、單一目標”方法向多維和迭代靶向的巨大轉變。但是,市場上還沒有一個軟件解決方案能夠同時處理 RNA 療法的生物和化學性質,并捕獲設計、分析和測試復雜生物分子的完整工作流程。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標準化化學修飾的生物分子的建模方式,并將結構與實驗對穩定性、功效和效力的影響聯系起來。

Benchling與專注于RNA療法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RNA 治療解決方案,以滿足這種混合模式的特定需求。研究人員可以使用 Benchling 跨生物學和化學工作流程,通過將傳統上孤立的任務和階段統一到一個基于云的解決方案中,提供工作效率和實驗成功率。

使用Benchling的科學家可以實現:

輕松創建復雜的寡核苷酸并根據情境化實驗見解: Benchling 使研究人員不必從原子級別重復創建 RNA。BenchlingHELM編輯器的可視化功能專為寡核苷酸級編輯而構建,能夠放大和縮小特定區域以進行修改。實驗數據在 Benchling 的解決方案中被關聯,使高質量的數據在整個寡核苷酸設計過程中具有可操作性。

標準化數據并簡化協作以加速整個 RNA 治療生命周期: Benchling 的單體庫可幫助研究人員快速搜索和定制最常見的堿基單體。嵌入式HELM符號支持標準化復雜的生物分子表示,因此多學科團隊都可以訪問、理解并為分子的持續開發做出貢獻。強大的集成平臺可通過唯一性檢查輕松注冊或創建寡核苷酸,以節省時間并防止重復工作。

進入早期研發階段

2021年,Benchling宣布進軍早期研發市場,讓科學家首次在單一系統內無縫地從研究到開發。對此,Benchling開展了三項關鍵創新:

第一,重新構建工作流程。Benchling擴展其 Workflows 應用程序,以支持跨專業研發團隊進行的協作工作。用戶現可跨團隊協調任務請求和流程,對實驗方法、實驗樣本和庫存信息進行追溯,提高項目負責人的運營管理效率。

第二,結構化模板。借助Benchling 新的、更加結構化的模板,開發團隊可以輕松地為可重復的實驗、分析測試、QC 協議等創建共享的標準化流程,并鎖定這些程序以滿足法規和合規性要求。

第三,發布了Validated Cloud,以支持客戶可以通過統一的、經過驗證的信息學解決方案進行操作。研究團隊可以利用 Benchling 的應用程序進行分子設計、注冊和實驗。開發團隊可以在安全、合規、可信賴的環境中使用相同的解決方案推進項目,該環境可以承受嚴格的監管驗證。研發組織受益于對經過驗證的環境的更大控制和合規性、研發階段之間改進的技術轉移以及更快地為監管文件組裝數據包。

讓產品去適應科學家,而非科學家來適應產品

Benchling抓住了ELN這一小市場的機會,將ELN從一個記錄保存系統轉變為了能夠增強科學家的工作流程并提高他們生產效率的全套軟件產品,進而徹底改變了市場。

成立10年,Benchling一直向學術界完全免費提供社區版產品,已為7500 多所大學和機構的 20多萬名科學家實現了研究流程的現代化,并為全球600多家公司提供研發軟件服務。截至2021年10月的財政季度數據,客戶對 Benchling 研發云的需求激增,Benchling收入同比增長了三位數,客戶數量同比增長 70%。

在接受福布斯的訪談中,Benchling創始人Sajith分享了該公司成功的兩個原因。

聚焦。Benchling專注于生物技術研發。實驗室場景下的紙質記錄數據驚人,實驗室設備也在大量產生信息,因此實驗室行業需要高質量的軟件程序,來適應科學家的工作流程。Benchling的很多員工都有科研背景,因此能夠準確地感知科學家們的痛苦,挖掘出后者的需求。“在生物技術研發領域深入一英里,而非一英里寬。”

實用性。科學家們有繁重的研發任務,不能讓科學家來適應產品,只有產品去適應科學家,才能真正發揮價值。Benchling的目標是成為科學家進入實驗室后打開的第一個軟件,也是工作結束后最后一個關閉的軟件。“合理協作、使用友好的軟件程序是Benchling得到重大突破的原因之一。

在ELN領域,除了Benchling、LabWare等專門開發和實施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和電子實驗室記錄本的公司等外,賽默飛、安捷倫、雅培、西門子等藥械巨頭也在通過收購或自研的方式裝備ELN或其他數字化工具。

相比國外的ELN,國產企業也毫不遜色。創騰科技、鷹谷信息、斑馬魚、釋普科技等眾多創新企業都在打磨底層技術,挖掘客戶需求,為科學家助力。但國內實驗室數字化尚處早期,市場仍然存在很大空白。

得益于充足的經濟、科研環境,海外市場擁有足夠的資本去探索“無人區”,實驗室數字化發展速度也比較快。對此,國內創新者可以追隨探索,借鑒國外產品的技術和產品設計,結合本土化需求做相應的優化升級,避免走冤枉路。

實驗室是生物行業的基礎。近兩年,隨著藥企數字化轉型、新冠疫情的催化和數字化技術的飛躍發展,實驗室場景正在被市場各方更多地看見,風口將至。然而,沒有人能永遠立于風口,只有那些真正擁有技術優勢,貼近客戶的創新者才能在風口之后依舊笑春風。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霞浦县| 平原县| 通海县| 大田县| 百色市| 琼海市| 富阳市| 无棣县| 碌曲县| 林甸县| 启东市| 瓦房店市| 衡阳市| 栾川县| 松溪县| 阿城市| 永城市| 黄山市| 武邑县| 陇南市| 宣武区| 房产| 株洲市| 祁门县| 平塘县| 吉林市| 从江县| 亳州市| 上思县| 陵水| 麟游县| 闵行区| 扬中市| 兴山县| 清新县| 丘北县| 霸州市| 古丈县| 龙陵县| 东兰县|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