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Wind統計表明,今年一季度基金市場規模較去年四季度末小幅縮減,總規模近25.08萬億元,環比減少1.48%。一季度貨幣市場型基金市場規模增速明顯,環比增加6.84%,QDII基金與債券型基金緊隨其后,環比增長分別為2.69%和2.52%。混合型基金及普通股票型基金環比減少14.20%、12.57%。
新經濟e線注意到,今年來市場持續震蕩,權益類基金指數均遭遇大幅回撤。以股票指數型基金指數為例,截至4月22日收盤,該指數今年來跌幅已超過兩成,達20.47%。但資金借道ETF抄底的勢頭卻絲毫不減,甚至可以說是越跌越買。
另據基金今年一季報數據顯示,包括貨幣型ETF在內,全市場份額增加至11883.60億份,較去年四季度末的10275.41億份,新增份額1608.20億份,增幅達15.65%。值得一提的是,貨幣ETF份額在今年一季度末也錄得正增長至3169.65億份,較去年四季度末的2913.71億份,凈增份額255.94億份,環比增長8.78%。
若剔除貨幣型ETF的話,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非貨幣ETF份額從去年四季度末的7361.7億份增長至8713.95億份,環比增加1352.25億份,增速大幅超過貨幣ETF,增幅接近兩成,達18.39%。
跨境ETF份額增速居首
新經濟e線統計發現,按全部非貨幣ETF細分類別統計的話,在股票型ETF、規模指數ETF、行業指數ETF、策略指數ETF、風格指數ETF、主題指數ETF、債券型ETF、商品型ETF、跨境ETF中,跨境ETF份額增速位居各類ETF榜首。
ETF市場分布
來源:Wind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跨境ETF份額增加至1813.79億份,較去年四季度末的1167.62億份,凈增646.18億份,增幅高達55.34%。其市場占比也從去年四季度末的11.36%增加至15.26%,增加了3.9%。
與此同時,在同期基金指數收益率為負值的情況下,跨境ETF資產規模仍保持了正增長,其資產凈值從去年四季度末的1108.69億元增長至1363.72億元,增加了255.03億元,增幅超過兩成,達23%。
這一增速僅次于策略指數ETF的規模增速。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后者份額也從去年四季度末的94.79億份增長至139.59億份,新增份額44.80億份,環比增速達47.26%。相應的,策略指數ETF資產規模也從去年四季度末的133.61億元上升至166.84億元,提升了33.23億元,升幅為24.87%。
新經濟e線注意到,在以上細分ETF中,今年一季度份額環比增幅超過一成的還有主題指數ETF、行業指數ETF、股票型ETF,期末份額為2709.42億份、1792.18億份、6819.35億份,較去年四季度末的2372.78億份、1586.21億份、6101.14億份,各增加了336.64億份、205.97億份、718.21億份,環比分別增長了14.19%、12.98%、11.77%。
不過,上述三類細分ETF資產規模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其中,股票型ETF資產凈值縮水近一成,從去年四季度末的9628.67億元下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8665.87億元,縮減了962.79億元;主題指數ETF和行業指數ETF資產凈值也縮水至今年一季度末的2733.39億元和1780.76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的2926.88億元和1845.50億元,分別下降了193.49億元和64.75億元,降幅分別為6.61%和3.51%。
相比之下,商品型ETF卻因為賺錢效應而遭遇資金凈贖回,基金份額和規模均雙雙出現下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19只商品型ETF合計份額和規模分別減少至72.09億份和263.61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分別減少11.81億份和24.65億元,份額變動率和規模變動率分別為-14.08%和-8.55%。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包括天弘上海金ETF、建信上海金ETF、前海開源黃金ETF、中銀上海金ETF在內的9只黃金ETF資產凈值均不足2億元,最低的天弘上海金ETF已跌破5000萬元的清盤紅線,僅錄得4419萬元。較2021年7月6日成立時的2.33億元相比,不到一年的時間,基金規模驟降超過八成。
前十強市占率持續提升
此外,新經濟e線調查還發現,在今年一季度非貨幣ETF份額強勢增長背后,頭部管理人的市占率同步持續提升,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ETF規模變化
來源:Wind
Wind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場51家管理人共計管理非貨幣ETF規模達10528.91億元。2021年四季度末,這一數字為11269.28億元。可見,全部管理人非貨幣ETF管理規模環比縮水740.37億元,縮水率為6.57%。
同樣,前十大管理人在今年一季度末合計管理非貨幣ETF規模環比也有所減少至8483.27億元,但市場占比份額環比仍略有增加至80.57%。而2021年四季度末,前十大管理人管理非貨幣ETF規模共計為9029.23億元,市場占比為80.12%。經過一個季度之后,前十大管理人市占率環比進一步提升了0.45%。
從前十大非貨幣ETF管理人規模變動情況來看,千億巨頭陣營已減少至兩家,分別是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期末管理規模分別為2251.52億元和1403.01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分別減少208.82億元和增加54.63億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華夏基金旗下百億非貨幣ETF共計有6只,分別為華夏上證50ETF、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華夏滬深300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華夏恒生ETF,合計規模達1528.3億元,占比近七成,高達67.88%。
同期,在易方達基金非貨幣ETF中,百億規模ETF也有4只,分別包括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易方達創業板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易方達恒生H股ETF,合計規模為727.36億元,占比51.84%。
而排名第三的華泰柏瑞基金已跌下非貨幣ETF千億軍團榜。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規模已縮水至942.43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的1044.56億元,環比縮水102.13億元,下降近一成。
新經濟e線獲悉,就前十強具體名單變化而言,嘉實基金唯一一家在今年一季度被剔除去非貨幣ETF管理人前十強名單,博時基金成功取代上位,位列第十強,合計規模為336.53億元。其中,嘉實基金非貨幣ETF管理規模已下降至324.83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的382.25億元,減少了57.42億元,降幅為15.02%。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博時基金旗下博時恒生醫療保健ETF和博時標普500ETF份額分別增加至48.13億份和52.98億份,環比激增32.5億份和28.91億份,增幅分別高達207.95%和120.11%。
余下前十強非貨幣ETF管理人分別為國泰基金、南方基金、華寶基金、華安基金、廣發基金、天弘基金,對應今年一季度末管理規模分別為897.58億元、787.60億元、555.94億元、481.68億元、446.65億元、380.33億元。
與此同時,仍有多達14家管理人今年一季度末合計管理非貨幣ETF規模不足2億元,分別包括興業基金、萬家基金、山西證券、南華基金、浙商資管、融通基金、前海開源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