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馬財經 蘇影
編輯|盧泳志
彭永東接班不到一年,貝殼(BEKE.N)又遇上了新麻煩。
4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下簡稱“美國證監會”)對外披露了新一批基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的認定名單,中概股公司貝殼位列其中。
實際上,自今年3月以來,已經有五批共40家中國企業被列入“預摘牌名單”,而其中前三批企業均已被轉入“確定名單”,其中包括再鼎醫藥、微博、愛奇藝和富途控股等11家企業。
美國證監會認為,一些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未按規定提供審計底稿,未能通過PACOB的審計審查,因此在HFCAA下采取行政性措施。
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分析,此類事件不完全是房地產的概念,更多是中概股層面內容。企業要積極做好保險工作,類似在港股等市場尋求新平臺上市,以防范美國市場管制帶來的沖擊。
上市616天被納入“預摘牌名單”
2020年8月13日,貝殼在紐交所成功掛牌上市,發行價20美元/股(約130.03元/股)。上市首日,貝殼股價漲幅87.2%,收盤市值為422億美元(約2743.72億元)。
此后的幾個月時間,貝殼股價一路上漲,最高值一度達到79.4美元/股(約516.23元/股),一時風光無限。
2021年5月20日,年僅50歲的貝殼創始人左暉因疾病意外惡化離世。此后貝殼股價開始明顯波動,甚至在同年6月后開始斷崖式下跌。
來源:Wind數據
截至2022年4月22日,貝殼的收盤股價為12.12美元/股,總市值144.4億美元(約938.85億元)。與2021年5月20日593.71億美元(約3856.61億元)的收盤市值相比降幅近76%。
股價下跌的同時,貝殼的營收也不樂觀。4月19日,貝殼發布2021年年報。
財報顯示,2021年貝殼全年成交總額(GTV)為3.85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營業收入807.52億元,同比上漲14.57%;凈虧損-5.24億元,同比下降172.75%;經調整后凈利潤為22.94億元,同比下降60%。
去年第四季度,受到房地產行業政策調控和疫情等影響,貝殼旗下二手房、新房和其他服務業務等業績波動明顯,成交額均在下滑。
在今年3月召開的電話會上,貝殼董事長彭永東表示,2021年是“充滿挑戰、史無艱難”的一年。面對2021年重大變化,貝殼努力從內部尋找答案,轉變組織,以應對消費者需求變化對貝殼提出的更高要求。
而業務困境還未解決,貝殼此次又被美國證監會列入了“預摘牌名單”。
對此,貝殼表示,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 以最大程度地保護股東的利益。公司將繼續確保遵守中美相關法律法規,并在條件允許情況下,保持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地位。
嚴躍進表示,從企業應對來說,在當前房地產市場降溫的大環境下,貝殼應首先做好企業的經營工作,并關注研究美國資本市場規則和中國對中概股的相關政策,做好各類應對措施的儲備。
兩個月內40家企業進入“預摘牌名單”
除了貝殼之外,此次被納入“預摘牌名單”的還有知乎、諾華家具、LOVARRA、萬春醫藥、瑞幸咖啡等16家中國企業。實際上,這已經是自3月以來,第五批被美國證監會納入該名單的中概股公司。
3月8日-4月12日,美國證監會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已經將百勝中國、再鼎醫藥、微博、富途控股、搜狐、愛奇藝等23家公司列入有摘牌風險的發行人臨時名單。加上此次17家公司,中概股累計有40家企業被列入“預摘牌名單”。
從具體行業來看,五批40家企業的覆蓋范圍包括生物醫藥、金融、娛樂、餐飲等多個領域。
其中,生物醫藥領域的公司最多,有9家,占比22.5%;互聯網公司有7家,占比17.5%;新能源公司有4家,占比10%。此外,還有軟件、金融、娛樂、物流等其他行業公司共20家。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表示,從行業來看,生物醫藥、新能源領域未來或將是中美競爭的關鍵賽道,不排除有競爭因素影響。但《外國公司問責法》并非是僅針對中國企業,而是面向所有核心控制人不在美國境內的上市公司。
那么,為什么這些公司會被“選中”呢?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龐溟曾向“經濟觀察網”介紹,被美國證監會列入名單的公司順序其實就是按照提交年報公司的先后順序進行公示的,這些公司首先提交了年報就自然進入走程序的流程中,因未滿足美國證監會要求就會被識別出從而進入初始退市風險名單。
面臨被列入“預摘牌名單”,各家企業卻做出了不同的回應。
其中,盛美半導體表示,控股股東ACMR現正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法,進行溝通,致力于在2024年截止日期前滿足美國證監會要求。
而剛剛于4月22日在港交所上市的知乎表示,公司已完成在香港的雙重主要上市,后續會密切關注進展,該事件對知乎影響有限。
理想汽車也提出,公司已經在去年完成香港主要上市,兩地股票可以互換,美股投資人可隨時轉換為在香港持有,香港主要上市的上市地位不會受美股相關監管影響。
11家企業被“轉正”,企業如何申辯?
按照慣例,在被列入“預摘牌名單”之后,美國證監會為企業預留了20-40天不等的申辯時間。
截至2022年4月22日,由于申辯截止日期已過,前三批企業均從被“預摘牌名單”被轉入“確定名單”,具體包括再鼎醫藥、微博、凱信遠達醫藥、愛奇藝、Nocera和富途控股等11家公司。
胡景暉分析,從申訴期時間來看,中概股公司預計很難在規定時間內準備好所有申訴材料,因此以上公司或許并未提出申辯。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分析,關于主要營業地在中國而上市地在美國的中概股財務審計工作底稿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開的問題,是中美經貿沖突中的一個焦點問題。而企業必須同時遵守兩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這不是一家單獨的企業可以決定的事情。
不過,對于企業來說,列入“確定摘牌名單”,也并不意味著會被立即被摘牌。
根據美國證監會公布的《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被列入確定摘牌名單的公司需要在連續三年內提交美國證監會需要的文件。
如果“確定摘牌名單”中的公司沒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美國證監會要求,在2023年年報披露之后將面臨正式退市。
對此,已經被轉入“確定名單”的再鼎醫藥曾回應表示,公司認為能夠聘請一家滿足PCAOB審查要求的獨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以審計合并財務報表,并在符合美國證監會及其他要求的情況下在HFCAA法案要求的三年(或者加速HFCAA法案所要求的兩年)期限屆滿之前完成這一合規要求。
與此同時,中、美國證監會在此期間持續開展溝通對話。
2022年3月31日,中國證監會國際部負責人介紹,自去年8月以來,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和美國證監會主席根斯勒已三次召開視頻會議,商討解決中美審計監管合作中的遺留問題。中方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更是進行了多輪坦誠、專業和高效的會談,總體進展順利,雙方溝通還將繼續。
4月21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也公開表示,中美談判進展非常順利,基本隔一周視頻一次,將細節落地,有信心在不久的將來達成合作協議,使PCAOB合情合理合法在中國開展對中國會計事務所進行的檢查。
胡景暉表示,雖然當前中美雙方正在進行積極溝通,但從美國證監會當前舉措來看,緩和尚不明顯。而除了國家層面會談外,對于企業來說也應做好應對預案,包括在兩年之內達到美國證監會要求,或者選擇退市回來重新在A股、港股尋求上市,當然這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