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萬年:“躺平”后的惡性循環是一場災難
4月22日,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梁萬年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是相輔相成的。”梁萬年表示,疫情防控的最終目的,除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以外,也是要促進經濟的發展,所以不能把它們對立起來。他還表示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巨大,目前老年人口疫苗接種率相對來說還不夠高。一旦疫情管控放松,老年人群的重癥和死亡數量是巨大的。大量重癥的出現,反過來擠兌醫療系統,而且隨著醫務人員感染勢必又會造成正常的醫療服務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將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將是一個災難。
經濟日報:“中國防疫威脅全球經濟說”荒謬至極
有外媒聲稱,中國應對疫情的“動態清零”給全球供應鏈帶來風險,導致通脹上升,威脅全球經濟。經濟日報4月21日對這一言論發表評論指出,這種言論無視基本事實,是典型的甩鍋推責。兩年多來,恰恰是中國的“動態清零”有效防控了疫情,進而有力支撐了全球供應鏈。將世界經濟面臨的難題與中國疫情防控方針強行掛鉤,既站不住腳,也極不負責任。近期通脹問題的誘因源于俄烏沖突。鑒于俄烏兩國在全球能源、糧食和金屬等大宗商品市場的重要地位,俄烏沖突引發全球能源供給受阻、價格大幅波動,加劇全球糧食危機,金屬商品供給緊張問題加劇,助推全球通脹大幅上升。
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第四階段
4月18日,國家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在學習時報頭版頭條發文,題目為《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堅決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馬曉偉在文章中稱, 要旗幟鮮明反對當前一些所謂的“病毒共存”等錯誤思想和“病毒流感化”等錯誤論調。疫情防控以來,我們經歷了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突發疫情應急圍堵階段,用3個月左右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決定性成果,成功地阻斷了疫情本土傳播。第二階段是常態化防控探索階段,以核酸檢測為中心擴大預防,用2—3個潛伏期控制住疫情。第三階段是全鏈條精準防控的“動態清零”階段,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充分利用疫情發生后黃金24小時,力爭在1個潛伏期左右控制住疫情傳播。目前,我們已經進入全方位綜合防控“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的第四階段。
易綱:中國貨幣政策首要任務是維護物價穩定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4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全球通脹、加息潮和經濟穩定”分論壇上表示,中國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是維護物價穩定。今年,糧食生產和能源供應對物價穩定非常重要。金融服務高度重視農業生產,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能源的生產和進口。只要確保糧食生產和能源供應,物價將穩定在合理區間。他表示,中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并將綜合運用多種工具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支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統計局:疫情沖擊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不變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對接觸型服務業沖擊較大,批發零售、餐飲、交通客運、文化旅游等消費有所減少。此外,疫情還造成了部分企業停產減產。但他同時表示,中國經濟持續恢復有較好條件,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例如財政方面,全年減稅降費預計將達到2.5萬億元。一系列政策將進一步紓困企業,促進經濟平穩發展。
商務部:預計后期國內消費將繼續保持恢復態勢
4月2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消費市場總體呈現恢復發展態勢。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萬億元,同比增長了3.3%;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了69.4%,仍然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總體上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消費市場潛力大、韌性強的特點沒有改變。針對近期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散發頻發的情況,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隨著疫情影響逐步得到控制,促消費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預計后期消費將繼續保持恢復態勢。
農業農村部:因層層加碼造成春耕生產等嚴重受阻要追責
4月20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由于一些地方疫情防控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對農民下田、農機上路、農資下擺和外出農民返鄉務農確實造成了不便。“我們將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領導下,會同有關部門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壓實地方屬地責任,對因層層加碼、簡單粗暴、工作不力造成春耕生產、農資農機調運和‘菜籃子’產品供應嚴重受阻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地方和人員責任。”潘文博表示。
國家發改委:疫情對國內需求的影響是階段性的
4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4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3月份以來,由于國內疫情多發,特別是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給經濟平穩運行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和挑戰,但同時要看到的是,疫情對國內需求的影響是階段性的。隨著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正常經濟秩序將快速恢復,經濟運行會回歸正常軌道。可以看到,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深圳等地,目前已陸續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消費、投資需求都在逐步回升,這說明,企業適應形勢變化的能力很強,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很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公安部:2014年以來1.3億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4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公安部副部長劉釗介紹,2014年以來,全國有1.3億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21年的46.7%,戶口遷移政策普遍放開放寬,中西部地區除省會(首府)城市外,基本實現了城鎮落戶零門檻。東部地區除少數超大、特大城市外,進一步放寬了落戶條件,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更加便捷。居住證制度實現全覆蓋,全國共發放居住證超過1.3億張,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進一步健全。
最高法:95.7%案件能當場立案,“立案難”成歷史
4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沈亮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部署下,人民法院積極推進司法改革,在訴訟制度、工作機制和改革措施方面,不斷健全和完善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司法制度。 針對“立案難”問題, 2015年5月,人民法院改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大大降低了立案門檻。據初步統計,全國法院目前能夠做到超過95.7%的案件當場立案,長期困擾群眾的“立案難”問題已經成為歷史。
生態環境部: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要達到40%
4月22日,生態環境部召開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表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礎薄弱,截至2021年,治理率僅為28%左右。生態環境部將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通過發揮地方主導作用,以縣為單元統籌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分區分類施策,推動地方落實財政事權,強化建管并重;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讓主體、項目、資金等要素活起來,推進市場化、可持續運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發揮村民參與作用,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主人翁意識。到2025年,推動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
最高檢:從嚴懲治行業內鬼和職業團伙以打擊電詐
最高人民檢察院4月21日發布10件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檢第四檢察廳負責人介紹,從檢察辦案情況看,被泄露的公民個人信息種類多,其中不乏個人敏感信息,特別是一些行業“內鬼”泄露信息問題相對突出。對此,檢察機關將把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作為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重點工作,將行業“內鬼”和職業團伙作為重點從嚴懲治。在查辦電信網絡詐騙的同時,溯源上游個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和人員,圍繞信息獲取、流通、使用等各環節,同步加強全鏈條打擊;聚焦侵害個人敏感信息、特殊群體個人信息以及大規模個人信息案件,聚焦重點行業部門和平臺企業,強化刑事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部門辦案聯動,推動源頭治理。
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倡導“五一”就地過節
4月18日,北京市舉行第307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龐星火介紹,“五一”假期將至,很多市民朋友已在規劃假期生活,但“五一”假期人員流動大、聚集多,增加了傳染病傳播及感染風險。“在此提醒廣大市民,非必要不出京,不去中高風險地區旅行,倡導就地過節,不參加大規模聚集活動,盡量選擇到空曠的室外活動,在人員密集的露天廣場、健身場地、公園等室外場所一定要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龐星火表示。
“動態清零”等于全城封控?吳尊友回應四大誤解
4月18日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社交媒體發文,詳解“動態清零”的主要內涵和實施措施,并澄清了外界的種種誤解。吳尊友表示,“動態清零”,不等于零感染,與零感染有著本質的區別。“動態清零”是指對于發生的新冠疫情,發現一起、消滅一起,既不讓新冠病毒在疫情所在地流行,也防止病毒從疫區傳播擴散其他區域。“動態清零”雖然不追求零感染,但要實現消滅一起疫情,又要求在疫情所在地及時阻斷傳播,沒有新的感染發生。他還表示,如果疫情形勢發展的比較嚴峻,需要采取較大范圍的全員核酸篩查、封控措施等,“動態清零”策略對經濟發展確實有一定的影響。根據數學模型專家初步分析,“動態清零”策略對當地GDP的影響,僅相當于非“動態清零”策略對經濟影響的一半
綏化學生因家長返鄉未報備被開除,官方:撤銷通報
高中生因家長成為密接人員未報備而被學校開除,2022年4月19日,一份黑龍江省綏化市教育局發出的紅頭文件在網絡上引發熱議。4月19日下午,綏化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報稱,針對綏化市第二中學學生因違反疫情防控相關規定被學校開除學籍一事,綏化市教育局和綏化市第二中學對疫情防控政策理解有偏差,做出的決定不當,責令學校整改、學生正常上課、撤銷綏化市教育局通報,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
央廣網評家長未報備學生險遭開除:防疫要嚴不要粗暴
綏化市一學生家長從外地返綏未按要求報備,學校對該生做出開除學籍的處理決定。央廣網4月19日對此發表評論指出,家長返鄉,學生未報備而正常上學,違反了學校防疫要求,確實應該批評教育。學校及時做出反應也是正常,但因此開除學生,實屬矯枉過正,是對權力的濫用。確實,在防疫方面,出于對師生生命健康的考慮,學校要嚴格把關,但也要講究方法手段,不能簡單粗暴搞“一刀切”。“一刀切”看似雷厲風行、法不容情,實則頭腦發熱、過猶不及。此種過度防控只會制造亂象、擾亂視聽,最終結果也將適得其反。
女子發朋友圈被公司辭退?官方:賠償金支付到位
因在朋友圈發言,羨慕人家工資按時發放,河南省商丘市睢縣的張女士被公司辭退。4月23日晚,睢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報稱,經查,當事人自2022年2月19日到睢縣康夢園醫養保健服務有限公司入職,該公司未依法與當事人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該公司于2022年4月21日開除兩人時已將工資進行結算。調查取證后,4月22日13時,睢縣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對涉事公司下達了《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整改指令書》,責令其依法限期支付當事人自入職起的經濟賠償金。該公司已于22日15時將經濟賠償金支付到位
人民日報:香港疫情防控態勢向好,珍惜成果不可大意
4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香港疫情防控態勢向好,珍惜成果不可大意。評論認為,香港穩控疫情,絕非“自然而然”發生,更不是所謂“與病毒共存”的“躺平”帶來的,而是中央政府全力支援、香港特區政府負起主體責任、香港社會各界團結一心,共同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結果。香港抗疫現實再次證明,只有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才能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張文宏:上海重癥病例幾乎都沒有打過疫苗
據新京報報道,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科學為盾,戰勝疫情 ”分論壇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以線上視頻的方式分享了對疫情的最新看法。據其介紹,在這一波上海疫情中,25個病死的病人當中,75歲以上的占了接近9成,幾乎每一個病例都有基礎疾病,同時重癥的新冠肺炎的發生病人,幾乎都沒有打過疫苗。“加強對脆弱人群疫苗接種是未來走出疫情非常重要的、關鍵的科學手段。有基礎疾病或者是年老的人,應該去接種疫苗。”張文宏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