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聚美麗 小 絕
近日,抖音博主@蘇辣辣是成分控在抖音平臺發布短視頻,稱部分品牌推出的防曬產品為“套證套牌”產品,“你們(消費者)花了一兩百、兩三百買的防曬霜很有可能是套證的便宜工廠貨。”該視頻例舉了多個品牌的產品,盡管產品圖隱去了品牌名,但“u**y”“花X子”“搖G動物園”“完M日記”等看似打碼、實則點名的方式還是讓這幾個品牌陷入了“套證”輿論風波。
截圖自@蘇辣辣是成分控 視頻
視頻表示,這些品牌推出的防曬產品大多是從工廠手中“買”過來的,是“套證”產品。同時,博主還以1688上原先品名的產品批發價佐證,品牌“套證”后用營銷手段將“便宜工廠貨”賣出高價。除被指控“套證”外,還有的品牌被指“使用過期特證”“一證多用”。
視頻一經發布后便引起網友的廣泛討論,不少人直呼“上當受騙”了。截止4月14日,博主@蘇辣辣是成分控 發布的“防曬套證揭秘”視頻在抖音收獲25.7萬贊、3.7萬評論。并在“防曬套證”系列后,博主又發布了“美白套證”、“防脫套證”系列視頻,也獲得了不小的熱度。
而這也引起了其他博主的注意,繼@蘇辣辣是成分控 之后,不少博主發布了討論“套證”的內容。
不同于消費者一致感到“被欺騙”,行業內對于博主視頻中“套證”的觀點爭議較大。就此,我們咨詢了品牌及行業內專業人士的看法和觀點。
被妖魔化的“套證”
行業里關于這個事情的討論主要為兩個方面:一是套證是否合規;二是由套證引發的工廠代工問題,用工廠配方是否意味著品牌“謀取暴利”。
1、什么是套證,套證違規嗎?
在化妝品行業,“套證”有時也會被稱為套牌,里面的“證”和“牌”都指的是“特殊化妝品注冊證”,由國家藥監局統一審核頒發。依據2021年1月開始實施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用于染發、燙發、祛斑美白、防曬、防脫發的化妝品以及宣稱新功效的化妝品為特殊化妝品。國家對特殊化妝品都實行注冊管理,換句話說,只有具備“特殊化妝品注冊證”,這些類別的化妝品才能上市銷售。
行業內所謂的“套證”,一般含有以下兩種情況:
1)套用他人的特證編號,產品銷售包裝上的產品名稱、生產企業信息、成分信息等與在國家藥監局的注冊信息不一致;
2)品牌向工廠購買配方,或品牌和工廠共創產品,這種情況下由工廠申請特證,通過更改產品名的方式過渡給品牌。
據了解,第一種”套證“模式屬于生產經營未經注冊的特殊化妝品,是典型的違法行為。例如此前被國家藥監局通報的”伊麗莎柏早晚霜“,就是套用的“米契爾美白祛斑霜”(國妝特字20190065)、“幽爽臻白祛斑乳霜”(國妝特字20111108)兩款產品的注冊編號。
與第一種情況不同,先用工廠申請特證,再通過更改產品名的方式過渡給品牌的“套證”性質則更加模糊,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個行為是被行業默許的,也很難判定屬于違法行為。這個操作也在該博主的批評內容里,而這也是業內許多品牌認為“冤枉”的地方。
據悉,在新規實施前,在特證有效期內,特證擁有者對產品名稱進行變更,是合規的。而被博主暗示的品牌,大多在有效期內進行變更;并且新規給企業留出了兩年的緩沖期,因此無論是從生產還是銷售角度,都無法說這些品牌的操作是違規的。
數據來源于國家藥監局官網
監管部門工作人員曾向聚美麗介紹,“以前的政策下,產品名稱確實可以變更,尤其是商標。代工廠根據合作對象變更不同的商標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但每個階段內只能有一個商標,即每次只能與一個品牌合作。”
“國家對于化妝品的審批流程是很嚴格的,要去鉆審批的漏洞很困難。所以用這個邏輯倒推,國家允許產品名稱發生變更,那證明至少在手續流程上是沒問題的,是合規的。”中貿合規中心法規總監邵歡說道。
工廠配方=便宜貨、劣質產品?
相比起“是否違法”的討論,品牌和企業們對于博主所稱的“便宜工廠貨”“老舊配方”反應更加激烈。
“一個特證配方,在經過生產衛生條件審核、產品安全性評估、國家藥監總局審核、功效成分及適用依據等層層把關后,才能審批通過。而這一過程需要1-2年的時間、耗費10多萬。”某負責化妝品產品開發的專業人士說,“把成熟穩定、經過多年大量消費者驗證、市場檢驗的舊配方說得一無是處,這是非常外行的理念。”
事實上,在聚美麗了解、咨詢的過程中,不少行業人士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們認為品牌與工廠合作“套證”主要出于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特證申請流程難、耗時長。“申請特證手續流程就需要1-2年左右的時間,并要提供各種產品安全性和功效性的評估報告,又拉長了注冊時間。同時還要時刻注意手續資料的變動。對于有專業申報團隊、經驗豐富的工廠來說還好,但是品牌們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上手。”上海一OEM代工廠負責人說道。
正因為特證申請耗時長,品牌們選擇在與代工廠合作時,讓工廠為主體進行注冊。“一直以來,品牌與工廠共創在行業內是一件十分常見的事。尤其在特證申請流程復雜、耗時長的情況下,選擇讓更熟悉業務的代工廠去申請特證,對于品牌來說,這是一種降低前期成本的合理手段。”某國產新銳品牌負責人悠悠(化名)對聚美麗解釋道。
二是作為美妝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代工的實力和影響在逐步加強。對于化妝品企業來說,無論是開品、分銷還是回款,都要夠快,才能在瞬息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存活下去。“尤其是國貨化妝品發展的初期,利用代工優勢來打開國貨品牌的市場,這無疑符合階段性的發展規律。”
而隨著中國制造的不斷發展,化妝品代工也迎來蓬勃發展。從一開始的委托生產,代工廠的業務慢慢發展到為客戶量身定制配方、提供產品的概念、設計,營銷咨詢等更進一步的專業服務。“品牌,尤其是新的品牌,無需耗費巨資開發實驗室,輕裝上陣,充分利用產業鏈里的研發力量,幫助自己開發適合的產品。這種模塊化的開發模式,是目前最有競爭力的互聯網產業模式。”郝宇博士(@大嘴博士)在其最新發布的視頻中說道。
據了解,花西子、UNNY等品牌針對”套證“輿論都給出了官方回應,表示品牌是與工廠聯合研發、共創產品,并給到了相應的時間線證據。事實上,與代工廠合作不僅僅發生在國貨美妝產品上,科絲美詩、科瑪等代工企業也為蘭蔻、植村秀等國際大牌提供服務。
花西子在評論中回應“套證”輿論
UNNY發布短視頻回應“套證”
“(我認為)博主的視頻之所以能獲得流量、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和憤怒,是因為博主以1688上的批發產品作對比,將代工合作的產品直接打上‘劣質’的標簽。但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一位工廠負責人對聚美麗說道,“定價是基于商業邏輯的行為,不能單從價格去論斷產品的優劣。”
而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代工在美妝供應鏈中的作用,將代工廠的配方、產品、服務全部歸為“不好”的一類,并不合理。
“從行業的角度來說,不能一味地否認工廠的配方。中國的工廠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哪怕是國際大牌也是來工廠直接看配方挑選的。以及不能一味地否認,品牌方今天在產品開發上的努力。化妝品配方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哪怕配料表定下來,也需要多次的測試和調整,找到最佳的狀態。”某國產頭部品牌相關負責人表示。
“套證”終成歷史,品牌研發才是硬道理
盡管從行業發展歷程來說,品牌與工廠共創的“套證”模式具有階段性的合理性,但聚美麗始終主張:代加工只是美妝產業規模化的一環,品牌的構建和長期發展永遠需要品牌將研發作為自己的護城河。
一方面,“套證”終將成為歷史,法規對于“套證”的監管正在逐步收緊。
據監管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化妝品新規正式實施后,變更產品名稱這一操作變得困難。“新政策出臺后,無正當理由是不得變更產品名稱的。換句話說,一個產品只能有一個名稱,產品名稱發生變更相當于是新產品,需要重新注冊。”
“雖然理論上,有合理的理由可以變更,但現在幾乎很少存在能夠被接受、審批通過的‘合理理由’。”邵歡說道。
這意味著,新規實施后,依靠產品名稱變更過渡特證“使用權”的模式走不通了。
同時,《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要求,“普通化妝品辦理備案時、特殊化妝品上市前,注冊人、備案人或者境內責任人應當上傳產品銷售包裝的標簽圖片。”
《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進一步強調,“特殊化妝品注冊證書編號應當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注冊證書編號,在銷售包裝可視面進行標注”。此前申請注冊或者完成備案的化妝品,則需在2023年5月1日前完成產品標簽的更新,包括上傳包裝圖片。
這也表明,“一證多品牌”的模式或將面臨挑戰。
甚至連品牌為經銷商模式的“一證多商標”模式也邁向最后的狂歡時刻。邵歡對聚美麗表示,近期,監管部門給到的審核意見里提及,“產品標簽上不建議標注出品人或經銷商,易對消費者造成一定的誤導”“出品人、監制、商標授權、品牌方、聯合出品等宣稱易誤導消費者產品的主體責任方不可宣稱”。“在我看來,后續對于這一塊的監管會越來越嚴。”她說道。
審核意見顯示不建議使用“經銷商”等宣稱
另一方面,科學研發是品牌“安身立命”的根本。工廠若作為特證的擁有者,在與品牌合作中顯然占據著更強的主動權。“特證屬于工廠,意味著產品的配方被工廠掌握。哪怕事先有簽訂協議,品牌在合作中的風險依舊很大。”悠悠說道。
正如品牌與紅人的關系一樣,早期品牌或許能夠像依靠紅人流量一樣,憑借“套證”模式快速響應市場推出新品,獲得正向反饋。但隨著工廠掌握主動權,品牌很有可能在博弈中落于下風、受到鉗制。
同時,在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更加成熟的市場教育的情況下,市場及消費者對于品牌的研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次‘套證’事件之所以能引起這么大的輿論,是因為消費者在意的不是產品有沒有那張證,而是品牌有沒有在產品研發上投入心血。”
一直以來,國貨美妝始終飽受“重營銷輕研發”的詬病。而這也幾乎是每次國貨美妝出現輿論風波的落腳點:品牌產品力難以打消消費者的質疑。
但可喜的是,已經有不少品牌開始意識到研發的重要性。“研發是個體系化的搭建,核心是基礎研究、應用科學和配方開發,同時也需要法規毒理、科學傳播、功效檢測(人體、體外)和知識產權、科學傳播這些塊面的支撐。”UNNY品牌負責人表示。
例如華熙生物布局了最前端的分子和合成生物學、原料活性物研發、醫療器械、美妝及食品等40多個工作室,形成了完整的研發體系;薇諾娜母公司貝泰妮開展功效性化妝品研發項目、特色植物研發項目等研發項目,投入上億資金,依靠重研發模式沖出重圍;一向被指重營銷的完美日記和花西子,也在研發上大幅投入。財報顯示,2021年逸仙電商研發投入分別為1.42億元,同比增長113.5%;2022年,花西子表示未來5年,將投入超過10億元用于研發、打造東方美妝研發體系;UNNY也在2021年搭建了中央研究院,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科學、配方開發等形成體系化的落地。
而我們也相信,當越來越多品牌重視科學研發,國貨美妝一定會崛起。
注:按受訪者需求,文章部分受訪者采用匿名形式,其中悠悠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