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侯瑞寧
中國海上大規模特超稠油熱采邁出關鍵一步。
4月23日,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600938.SH)發布消息稱,位于渤海的旅大5-2北油田一期項目正式投產。
中國海油表示,旅大5-2北油田是全球首個海上大規模超稠油熱采開發油田。該模式的成功應用,將撬動渤海灣盆地上億噸特超稠油資源的開發。
旅大5-2北油田位于渤海遼東灣海域,平均水深約32米,預計2024年實現一期項目高峰年產原油達40萬噸,油田完全投產后可累產原油超650萬噸。
中國海油稱,該油田所產原油全部煉化成瀝青,可鋪設5000余公里的四車道高速公路,相當于北京到三亞的直線往返距離,是渤海油田上產4000萬噸的重要開發項目之一。
稠油是指相對黏稠、流動性差的原油,產量低、效益差。
西南石油大學教授李傳亮曾表示, 按照地面黏度的大小,可以把原油劃分為五類:當粘度小于10毫帕·秒,為低黏原油;10-100毫帕·秒 ,為中黏原油;粘度在100-1000毫帕·秒 ,為高黏原油,即稠油;粘度在1000-10000毫帕·秒,為特稠油;當粘度大于10000毫帕·秒時,為超稠油。
中國海油稱,旅大5-2北油田屬于非常規稠油,地層原油黏度超過50000毫帕秒,是渤海已開發最稠原油的20倍以上,常溫下接近固體瀝青,無法流動。
渤海油田非常規稠油的探明儲量超過6億噸,占渤海總探明地質儲量的14.5%。但熱采稠油年產量占比不足渤海油田總產量的1%。
2021年,渤海油田原油產量達到3013.2萬噸,成為中國最大原油生產基地。同期,渤海油田熱采稠油的產量為30萬噸。
高效開發稠油資源,變規模儲量為產量,對渤海油田實現上產4000萬噸是重要支撐。
經濟性是稠油開發的關鍵。超稠油黏度高、產能低、采收率低并且回報率低。海上平臺空間小、成本高,稠油熱采卻占地大、投入多。
近年來,中國海油相繼攻克了高溫注采一體化、井下高溫安全控制等世界級難題,形成了井口抬升控制、井下耐高溫工具、一體化管柱、注汽工藝等海上稠油熱采技術體系,實現了特超稠油規模化、經濟開發的突破。
中國海油稱,旅大5-2北油田一期項目的蒸汽鍋爐、中控系統等關鍵設備均國產化,并引入了技術成熟的海上最大體量國產化蒸汽鍋爐。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春生表示,隨著該項目建成投產,渤海油田形成了特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的熱采技術體系,部分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未來,中國海油計劃加大開發開采海上稠油資源,有效提高石油戰略儲備。
4月23日,中海油還宣布,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的墾利6-1油田4-1區塊開發項目也已投產。
6-1油田4-1區塊平均水深約17米,主要依托渤中34-9油田現有設施進行開發,生產設施為一座井口平臺,計劃投產開發井12口,預計2022年實現日產原油4000桶(約合571噸)的高峰產量。
中國海油擁有旅大5-2北油田和墾利6-1油田4-1區塊100%的權益,并擔任作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