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席菁華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遠景科技集團(下稱遠景)發布了2022年碳中和行動報告(下稱《報告》)。
去年,遠景發布其首份碳中和報告,并宣布2022年底實現運營碳中和,2028年底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
此次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遠景運營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7.9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比下降4.4%。
其中,外購電力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占總排放的64%,外購的蒸汽與熱力所產生的碳排放約占30%。
2021年,通過節能和可再生電力開發等方式,遠景避免約5萬噸溫室氣體排放,占全年總碳排放量的39%。
遠景零碳產品首席科學家邱林在接受界面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2021年遠景業務有機增長迅速,若不采取任何減排措施,當年運營碳排放將達12.9萬噸左右。
遠景預測,其今年運營碳排放將比2020年高出兩倍以上。
為達成年底實現運營碳中和的承諾,遠景智能副總裁孫捷稱,遠景將采用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綠電交易和綠證采購、碳抵消和碳消除四個舉措。
《報告》預計,遠景自建綠電減排量占全年碳排放基準的比例,將由2021年的2.4%提升至今年的13%;今年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達到約5.9萬兆瓦時。
對于外購電力的排放,遠景計劃在中國、日本、美國等地探索綠電(含綠證)采購途徑,與當地電網、電力公司合作,將綠電交易和綠證采購減排量占全年碳排放基準的比例,由去年的26%提升到62%。
針對無法通過短期行動減排的剩余排放部分,遠景將購買高質量的碳補償額度進行抵消。
《報告》稱,2028年底,遠景將抵消全部剩余碳排,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在此基礎上,遠景將依據《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企業凈零標準》,成為中國首個制定長期凈零減排目標的企業,進一步明確了凈零排放的行動路徑。
遠景正在力推其零碳產業園建設,計劃未來十年將同全球伙伴建設100個零碳產業園。
4月8日,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產。
《報告》稱,零碳產業園能夠給予園區內產品可追蹤溯源、符合各類國際標準、經過權威機構認證的“零碳綠碼”。
中國已有的工業體系建立在高強度碳排放之上。若不進行轉型,中國工廠生產的高碳排產品將面臨嚴苛的碳管控,繳納高額碳關稅。
孫捷提出,為產品打上綠色標簽已不僅是成本問題,更重要的是獲取國際新業務機會的問題。
據邱林介紹,零碳產業園實現了零碳閉環,全產業園全部使用綠電,這減少了生產制造環節產生的碳排放,實現零排放。
礦料開采等原材料源頭的碳排放,遠景將通過平臺和方舟能碳管理系統,以及購買綠電、綠證和碳權益抵銷,實現閉環管理。之后便可形成產品的零碳綠碼,其承載著產品能耗和碳信息,以及技術指標、循環利用次數等。
遠景科技集團戰略高級總監張元表示,在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80%的能源直接來自本地風電和光伏,20%彈性處理,富余時通過電力市場賣出,緊缺時再從電力市場購入,最終實現100%的零碳能源供給,且可以用富余時段的綠電制造綠氫。
目前,國內電池企業出口歐盟面臨嚴苛的碳足跡要求。
今年3月,歐盟新電池法規修訂文案獲得通過,計劃年內正式實施。新法規明確提出,從2024年7月1日開始,只有已建立碳足跡聲明的電池才能投放歐盟市場。
上述《報告》顯示,相比2020年,遠景2021年交付的每GWh電池的碳排強度下降了16%;交付的每兆瓦風機的碳排強度下降了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