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公募基金今年一季度報告已經悉數披露完畢,界面新聞記者根據季報數據,統計了主動權益類(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基金經理的在管規模。
和2021年末相比,今年一季度,知名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在管規模無一例外的出現了縮水,300億元以上的基金經理名單從46位減少到21位,500億元以上的基金經理從9位減少到7位。

具體來看,葛蘭、張坤雙雙告別千億規模,截至一季度末,葛蘭在管規模為961.49億元,張坤規模為849.17億元。而曾經距離千億僅一步之遙的劉彥春和謝治宇,已經退為760.76億元、763.37億元。
廣發基金的劉格菘,在管規模則從773.35億元下滑至616.31億元,匯添富基金的胡昕煒,規模也從693.76億元下滑至522.29億元。

從單季度的規模增減來看,周蔚文、劉彥春、謝治宇的管理規模在一季度均縮水超過200億元。
周蔚文的管理規模縮水最多,達229.07億元,劉彥春的管理規模縮水217.74億元,謝治宇的管理規模也縮水了200.08億元,胡昕煒縮水171.47億元,張坤管理規模減少了170.08億元。
從基金一季度的申購贖回份額來看,基金經理在管規模的縮水主要是由于業績下跌所致,而投資者對于單只基金則是越跌越買。以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為例,該基金一季度A/C份額合計凈申購達6.55億份;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亞洲精選,一季度凈申購份額也達到了5.64億份。
“看了眼一季報,滿本都寫著兩個詞是信心和堅持。”在經歷了一季度的難熬之后,多位頂流基金經理也在季報中給持有人加油鼓氣,號召持有人長期持有,熬過黑暗,終將迎來光明。
劉彥春表示,對于股票市場,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已經顯著回落。盡管短、中、長期的困擾因素仍然很多,但現階段的估值水平很可能較大程度反映了這些潛在風險。只要企業的能力沒有改變,外部環境變化只是階段性擾動,對公司的合理定價影響不大。比較全球優秀公司的成長性、盈利能力、估值水平,現階段國內很多優質上市公司已經極具吸引力。隨著外部環境回歸常態,股票定價也終將回升至合理水平。
劉格菘表示,從中長期的角度看,我們對未來的資本市場并不悲觀。一季度的市場下跌是多重利空因素疊加下的反應,充分反映了大部分的利空預期。從產業發展以及中長期投資的角度思考,當前A股市場具備投資價值的行業非常多,希望基金投資人能夠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