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銳德”)受邀參加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大型融媒體直播節目《財訪·看財報》訪談,公司董事長于德翔作為首期嘉賓,與主持人、財經記者和廣大網友遠程直播連線。
訪談圍繞特銳德、特來電在碳中和等國家戰略背景下,在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創新商業模式、解決行業問題、提升產品服務、履行社會責任等投資者關心的話題。節目直播當天在線觀看12萬余人,獲得3000余次點贊和積極評論。企業家服務平臺正和島、證券時報e公司客戶端,兩家主流財經媒體平臺,也進行了同步直播。
據了解,央視選中特銳德作為《財訪·看財報》節目開篇首期,是因為財經節目中心認為特銳德符合碳中和、新能源、新基建等國家戰略,是新經濟轉型發展的代表企業,旨在解讀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破局發展的優秀上市公司,提振市場信心,穩定資本市場。
兩大核心業務持續發力,長期價值可觀

一份年報既是一個上市公司一年的成績單,同時也是對公眾和投資者的一份社會責任報告。縱觀2021年特銳德年報,特銳德的收入持續增長。在整個收入中,制造板塊實現了60多億的收支,比同期增長了17%-20%。在制造板塊中,新能源領域面向光伏和風電的新型模塊化變電站,占了20億。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板塊中,去年營收30多億,同期增長60%。
于德翔表示:“近幾年來,得益于國家雙碳戰略,特銳德集團的收入是持續增長的。不管是從制造板塊還是從運營板塊,我們都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
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正努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新型電力系統,有效支撐未來在發電側、輸電側、負荷側的發展需求,解決目前新基建及雙碳背景下的電力系統建設難題。
在充電網運營方面,旗下子公司特來電,打造了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三網融合”的新能源互聯網。與普通的物理充電樁不同,充電網是由充電設備、工業互聯網控制單元、能源調度系統、大數據云平臺融合而成的復雜系統。
特銳德、特來電在過去七、八年的時間里,累計在研發上投入了20多個億,分別打造了“面向于碳中和和新型電力系統”和“面向于大規模電動汽車的充電網”兩大面向未來的核心產品,提前布局,未來可期。
充電網是大規模電動汽車的基礎支撐

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滲透率的提高,充電樁逐漸成為車輛補能的重要工具。截至2020年底,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492萬輛,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繼續上漲,11月份市場滲透率達到了19.5%,預計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6420萬輛。
當前,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普遍擔心充電難、費時、續航短等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于德翔認為,這一痛點或將消除,隨著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國家和企業共同推動現代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充電網建設得更加便捷,大功率快充、續航里程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電動車需要充電樁,就像燃油車需要加油站。只有建設充足的充電樁,電動車主才能擺脫里程焦慮。于德翔認為,不能把“充電網”等同于“充電樁”,充電網是能源、交通深度融合的一套體系。充電網能夠支撐大規模電動汽車有序充電,實現群管群控和智慧有序充電。
新能源汽車+充電網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特銳德、特來電積極響應國家碳中和目標,努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助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于德翔表示,實現碳中和要從源頭上解決碳排放。能源消耗、工業排放、交通運輸排放等是我國主要的碳排放源頭,用風、光、水等新能源替代燃煤發電,用電動汽車替換燃油車,才 能進一步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有效促進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特來電通過多年的研發攻堅,在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汽車之間,建立了充電網、微電 網、儲能網,有效解決了新能源儲能及新能源汽車補能問題。充電網通過聚合電動汽 車電池及梯次利用電池,在云端構成了虛擬電廠,實現了超大規模、低成本的儲能。
充電網把每臺電動汽車的電池連接和聚合成了一個巨大的儲能網,和電網之間形成調度和友好的互動,利用充電網可以讓電動汽車去消納新能源。
于德翔表示:“在充電的體系里面,充電網是能源、數據疊加在新基建上,它是支撐大規模電動汽車發展的一個基本的保障。”他提到,充電網鏈接電動汽車和電池,聚合儲能、消納新能源,是實現碳中和最佳路徑。
面對“碳中和”的國家戰略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產業規劃,特銳德、特來電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和責任。在節目的最后,于德翔深情的說“我們以做政府放心、客戶滿意的中國最強最大汽車充電網生態運營商為目標,作為創業板的第一股,一定要扛好創業板的大旗。”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