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魂 望博齋主
進入4月,已經是空調等家電行業傳統的旺季前夕,也是渠道商和終端商備貨的關鍵時期。就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上,家電魂觀察到行業再迎來漲價,不少廠家在3月底就開始在市場上吹風漲價,讓行業和經銷商有所準備。
往年這個時間節點上也容易出現漲價,主要原因是旺季前的一種銷售策略,逼迫代理商和終端商抓緊時間進貨,以備旺季市場爆發而無貨可進。這樣的問題在往年也是經常遇到,很多人不以為然。但家電魂認為,今年情況似乎有些不那么簡單,與往年的單純促銷市場策略不同。
源頭漲價催生
如果說往年旺季啟動之前的漲價,是一種促使商家囤貨的市場策略,那么今年的漲價則是俄烏爆發地緣沖突造成的原材料上升造成的。因此,簡單歸咎于市場策略是說不過去的,畢竟包含有很多廠家的無奈在里面。
4月初,包括格力、奧克斯、海爾、TCL、大金等空調企業傳出產品漲價的消息。某品牌的漲價函顯示,柜機價格上漲100元/套-500元/套不等,掛機價格上漲100元/套-300元/套不等。有的品牌則是漲價3%-5%之間。總之,漲價不是一家兩家,而是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
按理,進入4月是空調旺季備貨的最后階段,過了4月份就正式進入傳統旺季。因此,4月份加速備貨是正常行為。不過,往年這個時候一般不會漲價,而是鼓勵代理商或終端商加速進貨,為旺季多備一些貨。不漲價是備貨的一個噱頭,但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直接先漲價。
各廠家急匆匆地啟動漲價,不是隨便妄動之舉,而是今年成本再次上升的無奈之舉。按理,疫情以來市場需求低迷,漲價不是一件明智之舉。但是,今年俄烏沖突爆發后,原材料出現大幅漲價,像原油從去年4月初的60美元/桶,到現在的100美元/桶。如果從2020年4月初算,當時的原油價僅為20多美元/桶。
要知道,原油是家電品像外殼、塑料配件、潤滑油等必需品的原材料。此外,像銅礦石、鐵礦石等都有不小的漲幅。甚至芯片不僅價格上漲,同時還供不應求,拿著錢或許都買不到。如此,必然推動家電品的成本上升,造成巨大的成本壓力。終端品漲價實屬無奈!
廠家兩難境地
對于漲價或價格調整,廠商一般是不斷輕易去做的。畢竟,價格的變化對市場影響很大,一旦做漲價策略調整,有可能影響到收入減少,還需要考慮市場的承受和接受能力。總之,廠家是在漲與不漲之間去平衡或博弈,為自己獲取競爭優勢。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節奏被打亂。很多崗位不能正常工作,并且疫情已經2年多了,仍然是揮之不去。很多人的經濟收入受到明顯影響,并且對未來的前景也是看不清楚。因此,消費的信心不足,制約家電消費是顯而易見。
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21年,幾乎所有家電品都程度不同的出現銷售量下滑。彩電同比下降13.8%,冰箱同比下降2.1%,空調同比下降8.7%,洗衣機同比上漲0.8%,等都出現市場萎縮。在傳統的這4大電中,除了洗衣機微漲之外,其余都是呈下降態勢。
那么,廠家在此種情況下漲價顯然是不合時宜。畢竟,漲價本身就有抑制消費的作用,廠家還敢于逆勢漲價,確實是值得業界思考。況且,現在家電產業已經進入存量發展階段,傳統消費漸趨呈現遞減,而與行業產能過剩不斷過剩的矛盾愈發突出。
按理廠家是不可能輕易做出漲價決定。但在,原材料再度大幅漲價面前,維持企業經營不虧損才是當務之急。可見,當前市場的主要矛盾已經從供需轉向生死,那么肯定是要先解決生存這個主要矛盾,產能過剩導致的供需矛盾只能放在后面再行解決。
破局還需智慧
當然,單純地跟隨原材料漲價而漲價,并不是最好的辦法。畢竟,影響價格的不是原材料一個方面,供需矛盾也是重要的一環。同時,更應該看到經濟環境變化對需求端的影響,這樣才能有一個完全之策。畢竟,需求端才是廠商的命門所在。
實際上,從需求端來看,高端需求者,受疫情環境的影響最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高端用戶群體絕大多數是成功人士,他們不僅收入來源多樣化,而且還有一定的積蓄,收入的波動不會太多影響他們消費。不過,他們的需求主要是集中在更新迭代上,對高端個性化產品有普遍的需求,而傳統的大眾化產品對他們來說不屑一顧。
受影響最大的當屬中低端消費群體,他們原本都是向上的群體,原本是消費的中間力量。而疫情的不期而至,直接影響他們收入降低,有的甚至是直接斷了收入來源,這對他們來說是比較致命的打擊,會直接影響到購買力的下降。況且家電品還不是日用品快消品,花費是需要長時間穩定收入的支撐。
廠家敢于漲價還是有底氣的,主要是有一大批相對高端的用戶需求在支撐。不過廠家還是要看到,需求的主體還是龐大的以中產階級為代表的次高端產品,盡量把底層的消費需求能夠釋放出來,才能把規模化的優勢體現出來。
因此,廠商面對不同需求層級的訴求,還是要設計好價格策略,不要籠統的一律齊步走式的漲價,那樣的話會扼殺很多潛在需求,畢竟家電還是規模化制勝的產業。失去了規模,也就意味著失去了數字化、智能化的現代家電,經營還能夠做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