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網
海倫斯、Perry's、RISSE、胡桃里、COMMUNE公社、BlaBlaBar奈雪酒館、星巴克甄選咖啡酒館、老鄉雞、呷哺呷哺、奈雪、喜家德……
“微醺經濟”市場躁動,各式各樣的小酒館正在成為年輕人放松自我的新去處。
想法總是好的,現實卻很骨感,再回頭看看,首批“入局者”,真的做好了?
去年年底,老鄉雞在深圳卓越中心開出了深圳首店,開始試水小酒館,但第二家店遲遲未能現身,在大眾點評上也只有3.5的評分,“基本上到晚上9點,進去老鄉雞的酒吧基本都可以包場了。”
湊湊小酒館也是在去年年底開業的,但目前加入小酒館模式的新店還做不到復制,需要繼續觀察調整酒水菜單。
奈雪的茶在2019年的時候就在北京開出酒屋,“但現在已歇業了,評論留言也停留在6月份”,另有業內人士透露,鼎泰豐的首家“餐+酒”概念店現在已悄悄關門。
興起于成都的耍酒館、廣州的溪月酒館、天津的繁醉茶亭……“現在鮮見門店了!當年紅火的小酒館為什么都不見了?”
正如金庸武俠小說中很多很多的小酒館一樣,他們見證了各門各派的榮辱興衰,也送別無數風流俠士。當下的這些小酒館,也如各大門派一樣,有的興盛、有的破敗、有的甚至消亡。
小酒館很熱,但并不完美。
01 野蠻生長小酒館,時間換空間?
在微醺賽道蓄勢待發的海倫司,日前交出了上市以來的首份成績單。趁著上市的熱度,海倫司加緊了開店布局的步伐:公司全年新開452家直營酒館,至2021年末已增至782家,增幅達136.97%;至2022年3月25日,公司酒館網絡進一步增長至854家,覆蓋26個省級行政區及152個城市。
與此同時,海倫司在2021年的虧損達到2.3億元。
面對巨額虧損,海倫司將其歸因于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約1.98億元,因發行股份而產生的以權益結算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約0.92億元,以及上市開支0.31億元。
剔除上述因素的話,海倫司經調整后的凈利潤為1.1億元。但這一年,海倫司經調整的凈利率僅為5.4%。據往年業績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經調整后凈利率分別為9.4%、14.0%、9.3%,利潤率情況實際上是逐年下滑的。
增收不利的同時,海倫司負債情況也不容樂觀。
據此前公布的盈利預警顯示,海倫司一、二季度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6.3%、84.34%,2021年一季度賬上現金也僅剩2622萬元,租賃負債已占8.21億元。
海倫司的癥結出在哪里?經營成本過高,營收結構單一,很難找到規模和利潤的平衡點,是其正在面對的經營困境。
以時間換空間,犧牲利潤換規模,海倫司們正在舍命狂奔。
最早,海倫司的經營模式是直營+加盟,不過在上市前為了能更好地向資本和二級市場講好品牌故事、吸引投資人,海倫司改成了全直營模式。
雖然這可以更好地對產品、運營、服務、供應鏈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有效監督,但隨著店鋪數量迅速增長,直營模式帶來的成本壓力也迅速提升。一位酒吧經營者告訴云酒頭條,場地租金、人力、原料是成本支出的“三座大山”。
2021年,海倫司僅雇員福利及人力成本就同比增長225.1%至5.8億元,增速遠超營收漲幅。在疫情持續沖擊線下消費的背景下,海倫司新開了500多家小酒館,平均到每天至少都有一家新店開業,這對于企業的現金流和資產負債率都是不小的考驗。
值得注意的還有另一組數字。2021年,公司自有產品和第三方品牌酒飲的收入分別為14.32億元和3.5億元,合計占其總收入的97.1%。也就是說,海倫司幾乎所有營收都來自酒水業務,較為單一的營收結構也在程度上削弱了利潤來源。
海倫司為什么不能停止擴張,等一等利潤呢?
在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海倫司之所以快速增加酒館數量,是因為在整個中國小酒館行業還沒有形成“巨無霸”的時候,做到品牌化、規模化,能為自己搶占發展的有利時機。但將規模做大,從而增強議價能力,降低第三方品牌酒飲的成本價,現在看來意義仍比較有限。
海倫司方面表示,預計到2023年底,公司門店將增至2200家;今年以來,不到四個月時間,海倫司已經新開了72家店。
在此之前,海底撈、奈雪的茶、瑞幸咖啡、茶顏悅色都曾因為拓店迅猛而造成發展脫節的尷尬,由于部分門店虧損拖累整體業績,最終導致大舉閉店。
海倫司似乎也正經歷著這一時期,這也導致二級市場對它的發展存疑。朱丹蓬坦言,如何良性運營是每家企業在擴張后都要重點研究的課題。海倫司需要盡快在規模和利潤之間找到平衡點。
02 小酒館沒有看起來那么美
如同一杯酒的刺激,深陷虧損泥淖的海倫司讓這個千億賽道熱了起來。2021年中國小酒館門店數量達3.8萬家,較2020年增加了0.30萬家,同比增長8.57%。
開店門檻低、酒水利潤高,讓小酒館看起來成了一門好生意。
開小酒館真的很簡單嗎?為什么大多數小酒館連鎖不起來?入局小酒館要注意哪些問題?海倫司給行業帶來了哪些影響?
云酒頭條對話了4位小酒館賽道“局中人”,從中窺探出些許真相。
北京·Tang酒吧張老板:門檻低、利潤高,“開起”一家酒館并不難,但能“開好”并不容易
北京Morsol酒吧的啟動資金是80萬,上海BOHO酒吧主打“日咖夜酒”,其啟動資金是100萬,而且這兩家都是與好友合伙開的。
如果想開一家品質要求沒那么高的小酒館,那幾乎不存在供應鏈的問題。“你甚至可以找一塊地方,裝修出一個工業風,在網上買點酒,先開起來。然后據說半個月之內各種酒商代理的銷售就會搜到這家小酒館,主動推廣。”
但精釀的門檻較高,店內需要聘請專業的釀酒師,并配置釀造設備、灌裝設備、售酒機、冷庫等一系列設備,還涉及設備的日常維護,投入甚至高達上百萬元,較為燒錢。
哈爾濱·麥田蜂鳥精釀酒吧韓老板:個人魅力及其人脈很重要
一個小酒吧最初的運營,老板的個人魅力及其人脈很重要。小酒館需要一位靈魂人物,老板或專業侍酒師,快速建立與顧客連接的紐帶,穩定客源。情懷難復制,人才難復制,酒單難復制。這是小酒館連鎖的第一重難題。
為什么獨立小酒館不能打破連鎖的困境?第二重天然的限制原因是頻次。再愛喝酒的人,也不會帶著酒去上班、或者在路上喝——小酒館的單店模型中固定成本——租金、人力,始終難以降低。
上海·BOHO酒吧魏老板:多元化業務盈利困難。
日咖夜酒的白天的咖啡業務,最近處于虧錢狀態,接下來就要停止運營了,“要好好思考其他方面的盈利可能。”
上海·某連鎖酒吧品牌朱老板:要想抓住下沉市場,必然需要結合用戶特點做很多調整。
海倫司給了我們一個新視角——下沉市場。一線城市喝RIO的人并不多,反而是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更青睞RIO,所以RIO的廣告投放大多是在電視劇和綜藝上,因為三四線城市的人更有時間和精力去追劇。這背后的邏輯,可能就是小酒館行業需要進一步去探索和構建的。
03 千億小酒館,格局之戰剛剛打響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研數據顯示,當前小酒館行業市場規模近千億元,但其行業集中度非常低,市場格局較為分散,未來連鎖化空間較大。從收入角度看,2020年小酒館市場排名第一的公司僅占1.1%的市場份額,CR5也只占到2.2%的市場份額。
從門店分布看,更有娛樂、時尚屬性且經濟較發達的成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門店數量相對較多,這與其豐富的社交消費場景緊密相關。COMMUNE聯合創始人、首席品牌官范夏萌在2021酒業創新與投資大會期間表示,從線上回歸線下的體驗時代已經到來,每個平臺都有朋友圈化的能力和代表生活方式的權利。
小酒館數量龐大,卻也反襯出了行業較低的集中度。
如果拿咖啡市場來對比,2018年我國現磨咖啡市場業務規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場份額達到74.9%;而在奶茶行業,2020年我國高端茶飲品牌前五大市場參與者市場份額約58%,中低端前五大市場參與者市場份額約51.2%。
同樣是門檻不高、競爭激烈,但是小酒館行業的分散程度高得驚人,遠低于成熟市場TOP5企業市場份額40%的平均水平。
對比酒館文化發達的英國,中國的小酒館行業同樣相去甚遠。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英國行業規模前4名的酒館市場占有率為25.5%,市場成熟度高。
海倫司的大規模連鎖讓許多人開始意識到,連鎖小酒館這門生意或許可行。
但有頭部資本合伙人分析,目前小酒館連鎖是錯把市場當能力。國內小酒館的品牌效應尤其低價酒館并不明顯或者不存在優勢,一些低端酒館并未真正抓中目標客群的底層動因,展現的基本是無用“優勢”。“市場大,并不等于年輕人就一定會選擇門店數量多的品牌。”
另有觀點認為,目前看小酒館和新酒飲是類似的邏輯,包括消費場景、革新空間、復購率等等,目前下沉市場的潛力有待考證,短期內小酒館賽道的融資難以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盡管如此,新的入局者快速增加,不僅像青島啤酒這樣的上游生產者進場做酒館,甚至還出現了“酒+萬物”的趨勢。餐飲行業有海底撈、和府撈面、老鄉雞等,奶茶行業有奈雪酒屋,咖啡行業有星巴克、瑞幸、Mstand、seesaw,出版行業有單向空間、理想國……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業內人士都看好這樣的跨界入局。有酒吧負責人坦言,成熟品牌開酒館是否會有一個好的發展,目前還未明顯得到市場驗證。
正餐和酒的搭配融合點難找,風格和調性很難確定,定位很容易十分簡單,流于平庸。“況且或許對消費者而言,今天中午在這家吃飯,晚上再去這家喝酒,這個邏輯未必成立。”
朱丹蓬認為,餐飲+酒在歐美市場、日本市場比較流行。未來小酒館會往全方位、多層次、多維度、多消費人群的方向發展。不僅限于海倫司這種小酒館,未來還會有更高端、更專業、更細分賽道的品牌出現。如果說整個中國的小酒館目前在1.0的周期上,那么未來會出現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