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買車家
每一次風口來臨,必然會引來眾多跟風者,這其中可能會出現優勝者,但更多的是這個時代的陪跑者。
在新能源浪潮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蔚小理、哪吒、零跑等大浪淘沙后的英姿,可以看到如長江、前途、拜騰、賽麟等多家造車新勢力車企走向沒落。最近又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新勢力品牌—云度汽車,也被網傳走向了“破產”邊緣。
原云度汽車股東之一的海源復材,最近在股權轉讓的公告中表示,因資金鏈斷裂,云度已于2022年2月就開始處于停產狀態,并且相關公司年度凈利潤均是負數,且虧損態勢越來越嚴重。目前海源復材已將手中11%的云度汽車股份,轉讓給了珠海宇誠,轉讓價0.22億元,和當初出資0.99億元入股相比,可謂是揮淚大“清倉”。
但云度汽車顯然不能任由事態發酵,針對這次停產傳聞,官方回應稱:“我們停產主要是因為電池問題,現在新貨源已經確定,預計兩個月后就能復產?!辈贿^對于資金鏈的現狀,卻只字不提。據悉云度汽車去年凈利潤為-2.13億元,今年1-3月份,云度汽車資產總額為16.52億元,負債總額為16.82億元;凈資產-3079.64萬元,已經資不抵債。
如今的種種落魄,不由讓人聯想起云度汽車CEO在2020年云度戰略發布會上提出過的第二個五年計劃—2025年躋身國內純電汽車品牌前三強,代表中國新能源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彼時云度汽車其實已經疲態盡顯,銷量始終處于貼地滑行的狀態,市場影響力形同虛設,只剩下通過喊口號的方式來自我鼓勵,以及麻痹其他投資者?,F在別說5年之約了,就連自己能否撐過新能源汽車的“寒冬”都得兩說。
云度新能源成立于2015年12月4日,也算是首批駛入賽道的造車新勢力,憑借著“國家隊”的身份,云度汽車還成為國內最早一批拿下“新能源汽車生產許可證”的車企。在其他新勢力還在通過“PPT造車”拉贊助時,云度汽車已經完成了“研發、交付、售后”的流程,其首款車型云度π1在2018年銷量達到7343輛。這份成績單在當時的造車新勢力領域里,絕對是佼佼者般的存在。
可惜由于后勁不足,隨著主流電動車的崛起,云度汽車旗下的產品在續航、運動以及配置等方面,都沒有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再加上產品的單一性,云度的輝煌如同曇花一現般短暫。
產品力羸弱也就算了,關鍵是自身產品的安全質量問題也頻頻爆雷。云度汽車在2018年上市的第二款產品π3,以40%偏置碰撞A柱明顯彎曲變形的成績,成為C-NCAP中汽研實施2018版碰撞規則后的第一款兩星車。2019年π3在廣西南寧發生自燃,起火位置位于車輛后方底部,疑似電池包受損。對此官方雖表示會調查聲明,但調查結果卻從未出現在公眾視線里。
而在技術和新品方面,云度汽車曾表示要推出的全新一代智能模塊化平臺,以及該平臺的首款車型,不過按照目前的進度來看,云度大概率是失約了。而將前程寄希望于π1和π3這兩款毫無亮點特色可言的“陳舊”車型上,顯然毫無勝算可言。
沒有品牌故事拿得出手,沒有產品和技術可談,就連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也讓云度汽車搞的一團糟。2018年云度汽車為了消除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后續的保值顧慮,推出了“三年回購計劃”,用戶在使用車輛滿三年后,就可以提交書面回購申請,云度將以用戶購車時成交價的50%回購車輛。
憑著這份回購計劃,云度汽車快速取得市場的初步認可。然而出來混,終歸是要還的。在去年“三年期滿”后,大批用戶開始“回購申請”,這時的云度汽車早已今非昔比,銷量慘淡,資金緊張。于是就出現了車企把車拿回來,但卻遲遲沒有打款過來,短則兩三個月,長則半年。據悉目前已有車主開始準備進行起訴維權。
商場如戰場,無論是消費者亦或是投資者,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大都會對強者拋出橄欖枝。已經資不抵債,且沒有任何造血能力的云度汽車,顯然到了被時代拋棄的臨界線。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重新得到市場的諒解和認可,成為云度汽車“生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