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周三公布,本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為3.7%,5年期以上為4.6%,連續三個月不變。
對此,多數分析師表示符合預期。一方面,LPR定價之錨——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維持不變,另一方面,央行上周五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幅度小于預期,對緩解銀行負債端成本作用有限。
“降準帶來的銀行成本下降(每年)就65億元,最多能帶動0.3個百分點的LPR下調,但這個下調步長是不夠的。”信達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一爽對界面新聞說。
他表示,后續MLF利率下調的可能性較小,但若存款利率上限調整帶來的負債成本下降能夠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那么二季度LPR還是有下調的可能。
據財聯社4月15日報道,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鼓勵部分中小銀行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下調10個基點左右。這一要求并非強制,但作出調整的銀行或將對其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有利。目前已有多家中小銀行收到通知,且各家銀行應對方案不一。
上海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鄭嘉偉也表示,短期內MLF等政策利率調整可能性不大。“當前美聯儲加息縮表預期強烈,人民幣匯率承壓,監管部門進一步下調基準利率的動力不足。”他說。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太平洋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尤春野,他表示,美聯儲正在加速轉向鷹派立場,此時中國央行對于降息會比較謹慎。而且,海外通脹居高不下,出于防通脹的考慮,貨幣政策寬松力度會受到掣肘。
“基于以上幾點和央行降準的態度,我們不宜對未來貨幣政策寬松有過高期待,雖然對實體經濟來說‘降息總比不降好’,降息可能性并未完全消除,但是貨幣政策并不是當前主要工具,宏觀審慎政策和財政政策更有效。”他說。
盡管如此,多數分析師表示,從穩增長角度來看,貨幣政策有進一步寬松的必要,呼吁央行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從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的近期表現看,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甚至可能低于第一季度的4.8%。如果這樣,那么2022年GDP增速達到5.5%的難度非常大。因此,建議盡快放松宏觀政策。
貨幣政策方面,他表示,盡管近期央行已經降準25個基點,但近期仍然應該繼續降準,尤其應該大幅降息。考慮到目前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倒掛,央行應該容忍人民幣對美元適當貶值,例如貶值至6.6-6.7左右),以打開降息空間。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根據當前疫情波動下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樓市運行狀況,二季度央行有可能再實施一次全面降準,同時不排除小幅下調MLF利率的可能。
“加之銀行存款利率存在下行趨勢,貨幣市場利率也將保持低位運行狀態,我們判斷,在接下來的5月和6月,LPR報價下調10至15個基點的概率較大。”他說。
東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沈新鳳表示,人民幣匯率尚未出現大幅貶值壓力,資本流出壓力也不大,在這個條件發生反轉前,利率依然有下降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