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食代 潘嫻
最近,小食代和大家盤點了500強食品公司全球CEO們的亮眼年薪。今天,我們進一步關心食品行業中人數眾多的“打工人”。
隨著在港上市的包裝食品企業年報紛紛出爐,小食代從中挑選了有單獨披露2021年員工工資及人數的公司,包括健合、澳優、蒙牛、雅士利、飛鶴、農夫山泉、中國食品、周黑鴨、達利食品、五谷磨房,并梳理了人均年薪、薪酬和員工數量變化的榜單。
從被納入本次不完全統計的10家企業整體情況來看,2021年,它們的人均年薪超過15萬。此外,榜單中絕大部分企業的人均年薪較2020年上升,甚至有4家公司漲幅達到了“五位數”。
需要指出,在此次統計中,由于不同公司的披露口徑有所差異,故榜單僅統計了“工資及薪金”相關子欄目。通常而言,這是整體雇員福利開支中占比最高的部分,也更能反映大部分人“真金白銀”拿到手的錢。而“退休金計劃供款”、“員工福利及其他開支”等欄目,本次未納入計算。
此外,部分企業也因數據口徑差異未在統計范圍內,如不單獨披露“工資及薪金”的華潤啤酒、日清食品、康師傅、統一中控、西藏水資源(5100母公司),不以自然年為財年且尚未發布全年業績的中國旺旺、維他奶。
“大贏家”
從本次榜單整體來看,涉足乳業的“選手”表現相對亮眼,在前五名中拿下了四個席位。
數據來源:公司業績材料,小食代梳理編制。注:1)按“2021年人均年薪”由高到低排序;2)健合、澳優、蒙牛、農夫山泉、中國食品、周黑鴨、達利食品的2021年“工資及薪金”包含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員薪酬,雅士利、飛鶴、五谷磨房不包含;3)澳優、農夫山泉、達利、飛鶴尚未披露2021年員工人數,故采用2021年中報數據;4)飛鶴于2020年全面收購原生態牧業,其員工數也包含后者人員
其中,擁有合生元奶粉、Swisse維生素的健合,以32.52萬的人均年薪“奪冠”,該公司去年員工數為3315人。跟在其后的,分別為澳優(19.70萬)、雅士利(18.08萬)、蒙牛(14.87萬)、飛鶴(13.06萬),其中蒙牛的員工數多達近4.5萬人,飛鶴也有近8000人(截至去年中期)。
在一眾乳企中,主打健康食品、百事為其第二大股東的五谷磨房以18.87萬的人均年薪“卡位”第三。有意思的是,在過去三年里,五谷磨房的人均年薪也位于“上游水平”,2020、2019年的數據分別為20.30萬、20.07萬。其中在2020年,五谷磨房人均年薪僅次于健合,排名第二。
同期來看,五谷磨房也是榜上員工數量最少的企業,2020、2021兩年都只有700多人,人數遠少于其他動輒幾千人、甚至幾萬人的公司。
乳企之后,再往下是兩大水飲巨頭:農夫山泉和身為中糧可口可樂大股東的中國食品,它們分別以12.01萬、11.41萬的人均年薪排名第七、第八。排在第九的是周黑鴨,其去年人均年薪為8.91萬。
最后則是擁有可比克、豆本豆、和其正涼茶、樂虎等多個品牌的達利食品,去年人均年薪為5.47萬元。這一水平或許與其深深扎根下沉市場、員工數量龐大等因素有關。
“本集團雇員的薪酬乃參照其職位、表現、經驗及現行市場上的薪金趨勢而厘定。”達利在2021年中報提到。此外,截至2021年6月30日,該集團雇有員工40607人,僅次于蒙牛2021全年員工數,也較排在其后的農夫山泉、中國食品多出一倍左右。
加薪及增員
曾經有一段時間,裁員、降薪常出現在互聯網、教培、房地產這些遭遇“寒冬”的行業中。相比起來,包裝食品飲料則是另一番景象。
數據來源:公司業績材料,小食代梳理編制。注:1)按“2021年人均年薪”由高到低排序;2)健合、澳優、蒙牛、農夫山泉、中國食品、周黑鴨、達利食品的2021年“工資及薪金”包含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員薪酬,雅士利、飛鶴、五谷磨房不包含;3)澳優、農夫山泉、達利、飛鶴尚未披露2021年員工人數,故采用2021年中報數據;4)飛鶴于2020年全面收購原生態牧業,其員工數也包含后者人員
小食代梳理的10家企業薪酬數據顯示,2021年,除五谷磨房外,其余9間公司人均年薪都有增長。其中,雅士利以3.53萬的漲幅領跑。與此同時在榜單中,雅士利也是去年員工數下降最多的企業,較2020年減少了157人。
雅士利執行總裁閆志遠曾在2020年3月舉行的業績會上表示,雅士利將從過去的8個事業部精簡為3個事業部,增強內部各事業部的協同。小食代翻查該公司歷年年報發現,在上述變革前,雅士利過去幾年的員工人數都保持穩定,2018~2020年數量都是2900多。
除了雅士利,去年人均年薪增長過萬的企業還有農夫山泉、飛鶴、澳優,增幅分別為2.54萬、2.39萬、1.04萬。
2021年,這三家企業各自都交出了亮麗財報。小食代介紹過,農夫山泉去年總收入同比增長29.8%至296.96億元,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同比增加35.7%至71.62億元。飛鶴2021年營收達227.76億元,同比增長22.5%,年內溢利69.15億元,同比下降7.0%。剔除2020年原生態牧業的溢價購買收益,飛鶴年內溢利同比增長21.2%。
澳優去年收入為88.73億元,同比增長11.1%;歸屬于母公司擁有人純利為10.40億元,同比增長3.6%。在市場整體疲軟下,澳優三大嬰幼兒配方奶粉核心自有品牌增速仍達到雙位數。
從最新員工數量來看,去年大部分企業都有增員。在榜單上的10家公司中,6家的員工數均有上漲,漲幅最猛的蒙牛去年多了4000多位員工,幾乎多了10%的“蒙牛人”。
小食代介紹過,蒙牛去年創下了近五年最快增速,2021全年收入達881.415億元,同比增長15.9%。其總裁盧敏放表示,去年收入增長得益于強勁的自然增長,也有結構性的一些增長,此外,還離不開收并購上的進展,包括此前收購的澳洲乳企Burra Foods和東南亞冰淇淋品牌艾雪等。
就業新趨勢
展望2022年,面對各種新機會涌現、疫情不確定性的復雜局面,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如何才能“雙向奔赴”也更值得思考。
對消費品及零售行業而言,新消費模式和業態的蓬勃發展,也帶來了更多就業可能性。例如,全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任仕達在《2022年中國市場展望與薪酬報告》中指出,隨著一二線城市發展的日趨飽和與線上流量紅利的逐漸消減,下沉市場成為了商業戰場上的必爭之地。借助電商的快速發展,企業加快下沉市場拓展。
在該趨勢下,下沉市場的人才需求結構也將發生變化和升級,隨著供應鏈的集成化、數字化和現代化迅速輻射二三線城市,對市場產品以及數字化營銷具有獨特見解和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將成為諸多企業角逐的目標。
上述報告還預判,在消費品和零售中,就業者開始考慮換工作的可能性也加大,原因在于“薪資、升職、獎金、跳槽等多個方面遭遇疫情的負面沖擊,過去一年薪資提升幅度減小,升職機會減少”。
任仕達提出,對這一行業的求職者而言,彎道超車的中小型企業受到青睞。求職者除了關注薪酬福利之外,更關注企業的發展平臺與職業發展機會。
最后還有一個好消息是,根據任仕達大中華區調查,消費品及零售2022年薪酬漲幅將會進一步提升。其中,消費品行業預期平均薪酬上漲幅度為9.5%,預期平均年終獎為1.9個月的月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