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2CC新傳媒
區別于國際品牌以一款明星單品實現業績長期增長,絕大部分國貨美妝品牌仍處于通過不斷上新拉動業績的階段。但自邁入2022年以來,新品增長時代似乎正在宣告結束。
在新條例及配套新規落地的大環境下,加之疫情不斷反復造成生產、銷售等活動受阻,原材料上漲等客觀要素,C2CC傳媒&新妝記者發現,美業新品上新正迎來變革期,國內化妝品上新節奏正在明顯放緩。
新品備案數大跌、產品注銷數飆升,形勢不容樂觀
據美麗修行開放平臺數據(以下簡稱:美修大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共新增54939條化妝品新品備案信息,較去年同期數據的96787條,下滑43%。
其中,受疫情影響導致進口產品物流受阻,且海外原料商對于新規的理解和準備需要時間,一季度進口化妝品的備案數據降幅明顯。據美修大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月通過備案的進口化妝品僅有665條,去年同期數據為5078條,下滑超80%。
而總體細分到3個月來看,1月通過備案新品數16971條、2月通過備案新品數12736條、3月通過備案新品數25232條,2月受國內新年假期影響,新增備案數有一定下降,3月表現出了上漲趨勢。尤其頭部國產品牌備案回暖明顯,華熙生物新增18件新品備案,珀萊雅新備案5件護膚品,上海家化和魯商發展分別備案1件護膚類新品,但仍有部分頭部護膚品牌今年至今未有備案,對比往年這是極為反常的。
從一季度新備案產品產地對比分析,廣東以通過5489款新品穩居第一階隊,上海、浙江分別以通過2831款和2326款新品位列第二階隊,不過兩大階隊的差距也是較為明顯。值得一提的是,或受疫情影響,去年同期上海地區備案數有6217條,2022年一季度約為其三分之一。
此外,在新品備案數量大幅下降的表現下,產品注銷數也正在大幅上升。
按照此前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關于實施《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有關事項的公告(2021年第35號),在原注冊備案平臺已經取得注冊或者完成備案的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應當通過新注冊備案平臺,在2022年5月1日前提交產品執行的標準和產品標簽樣稿、填報國產普通化妝品的產品配方、上傳特殊化妝品銷售包裝的標簽圖片。
在行業人士“時間緊、人才少、資料多”的呼聲之中,部分省雖已各自延長了最后補錄期限,但信息補錄仍有諸多難題,目前已有諸多企業選擇注銷化妝品,部分企業產品注銷比例高達6成、。
護膚、彩妝趨勢良好,特殊化妝品正“難產”
那么,一季度成功備案的這些新品中,呈現何種趨勢呢?
以各大類目劃分,護膚以備案總數33261條登頂一季度新品備案占比最高類目,彩妝/香水、身體護理等品類勢頭也較為良好,分別通過9504條和6570條;其中,對比往年,彩妝/香水品類因受新規影響較小,呈現出了上升趨勢。
以具體的案例來看,在今年備案的彩妝新品中,橘朵旗下一款定妝噴霧、卡姿蘭旗下一款散粉、CODEMINT旗下一款粉底液目前已完成了功效評價報告的提交。
而以不同功效區分一季度新增的新品備案,聚焦新品備案數最高的類目護膚,“滋潤”、“提亮”、“保濕”是占據主要比例的功效宣稱,相關產品分別通過5694個、3680個、2799個。
彩妝類目的功效宣稱則主要集中于“遮瑕”、“啞光”、“裸妝”等免于公布產品功效宣稱依據的物理功能,相關產品通過數分別為768個、898個和718個。而這種有側重式的功效宣稱也是與彩妝的特性息息相關,消費者對于彩妝產品的訴求多只是色彩和遮蓋,其他護膚型功效只是一種額外輔助,而并非主要購買要素,因而更高階的功效評價對于彩妝品牌并非必需品。
此外,受到新規特別“關照”的特殊化妝品,其在一季度的注冊新增數也是較為慘淡。
據美修大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新完成注冊的特殊化妝品僅有154例,主要集中為美白祛斑、染發、防曬三大類,通過數分別為65個、43個、22個。其中,防曬類目以22條新增數位列護膚品類新品備案總數倒數第一。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這新增的154例特殊化妝品中,1月就占據152例,2-3月總共2例。針對這一現象,行業人士也直言,1月份的三位數新增是年底積壓所致,2/3月份的數據才是常態。
“特殊化妝品要通過人體功效評價方式進行功效宣稱評價,這種功效宣稱評價方式使得企業開發成本大幅上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自動剔除了諸多中小型企業,且行業目前能做特殊化妝品人體功效評價報告的機構很少,藥監部門審核時間也需要3個月,因此特殊化妝品的注冊新增少是可以預見的。”
寫在最后
新條例出臺以來,國家對化妝品注冊備案這一“源頭”環節的重視和趨嚴的監管策略,確實讓美業遭遇陣痛,這點在2022年一季度的各方數據上極為明顯。但趨嚴管理,帶來的從來都是短期的市場低潮,在陣痛背后是整個行業各個環節的規范、健康、有序發展。如今的上新放緩,正是美業告別“蠻荒”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