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業最前線 李小反 蛋總
編輯 | 蛋總
“首批00后畢業生即將踏入職場”的話題在4月12日登上了微博熱搜。
一個頗為有趣的討論點是,人們發現00后在求職時除了使用傳統書面簡歷外,還多了“視頻賬號”這種特殊簡歷,他們用視頻UP主的身份找工作并在視頻網站上“現身說法”,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求職經驗。
在這個被譽為“史上最多畢業生”的2022年畢業季,這批00后將從青蔥校園步入職場,他們是行事灑脫的一代,也是尚未經歷社會“毒打”的一代。在求職時,這些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有人向往新興的小眾職業,有人在求職時反向調研公司,有人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加班和996……在00后面前,企業間流行多年的“畫餅學”也徹底失效。
以及,他們對職場生活仍懷有一些過度樂觀的想象,有些想法也不算成熟。比如,他們反感加班,不理解為何同事們會“拼命加班”,推崇“work-life balance”等等。
隨著00后進入職場,將會產生哪些新問題及帶來什么新變化?他們最焦慮的事情又是什么?當以往管理80后、90后的方法不再適用于00后,企業又該用哪些方式來管理并吸引這些個性化極強的“后浪們”?
1、00后初入職場,比起按部就班更向往有趣
僅用3天,陳婷婷就在北京找到了實習工作,如果在實習期間表現不錯,她有很大概率能轉正成為正式員工。
陳婷婷就讀于廣西一所二本院校的廣告學專業,今年即將畢業,之所以這么迅速地搞定工作,與她同學經歷的求職困境有關。
去年下半年,陳婷婷的同學陸續開始求職,很多人找工作花費了幾個月時間,且聯系他們的崗位不少都是銷售、客服。最后,一些同學只能一再降低要求。“薪資降低了,工作內容也不要求一定對口了。”陳婷婷說。
同學的求職經歷給陳婷婷帶來一定的陰影,讓她想盡快找到一份工作。“我覺得我不應該有太多要求。”
然而,即便她從一開始就放低要求,還是感受到了求職的殘酷。
在面試一家公司時,陳婷婷覺得對方的要求既多又高。“要求會PS,會寫稿,會做圖,有的崗位還要求有工作經驗。”她表示,“我并不符合要求,感覺他們對我表示出了嫌棄,問我是什么院校畢業,甚至問到了高考成績,太難了。”
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次超過千萬,預計為1076萬人。一方面是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一些企業沒有開放甚至收縮招聘崗位,這都加劇了畢業生的求職難度。
前程無憂發布《中國重點大學畢業生2021需求和求職狀況報告》顯示,61%的畢業生認為找工作比較難。
“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是,長期以來很多畢業生喜歡扎堆去互聯網、快消等行業,從事的工作要么與專業不相關,要么沒有太大的專業壁壘,這導致了供需結構的不平衡。而像制造業、半導體、芯片等行業,依然是人才難求。”前程無憂相關負責人對「創業最前線」表示。
不過,互聯網依然是Z世代最期待從事的行業。智聯招聘《2021Z世代職場現狀與趨勢調研報告》顯示,有20.1%的00后從事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這個比例遠高于95后(14.7%)和85后(10.8%)。
成都一所985院校的應屆畢業生吳思思,實習時就去了一家互聯網大廠做運營工作,與自己本專業并不相關。
“我對運營類工作比較感興趣,感覺這份工作還挺鍛煉人的。”吳思思說道。她追求新鮮感、喜歡做有趣的工作,并不介意工作與本專業是否相關,而互聯網行業能提供的選擇空間就大很多。
除了扎堆互聯網,個性的00后還向往新興職業。智聯招聘上述報告顯示,有19%的人想做視頻博主、13.8%的人想成為電商主播、12.6%的人想當菜品體驗官。
在與多位00后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畢業后會選擇去做劇本殺主持人、整理收納師、球鞋鑒定師、游戲陪玩師等這些新興且小眾的職業。
剛從電競專業畢業的李天,因畢業后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出于個人愛好就去當了一名劇本殺主持人。
這些新興行業的薪酬待遇并不如互聯網行業那般高,甚至不太穩定,發展前景也不像別的行業那么明朗。但李天認為,按部就班上班的白領雖然工作和收入較為穩定,但是比較枯燥,他更愿意做有趣的工作。“也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太大的物質欲望,能吃飽、有地兒住、可以洗澡就行。”李天說道。
00后出生并成長于經濟富足的時代,對金錢和物質的追求不那么強烈,且求職時往往有家庭“兜底”,這也使得部分人在找工作時能夠尊重內心的選擇,從興趣愛好出發。
2、過于樂觀的年輕人,面試前先“背調”公司
在2021年秋招季,中國青年報面向全國各地大學生發起一項調查,結果顯示,00后對自己的薪資更為樂觀,超20%的學生認為畢業后月薪過萬,67.65%的學生認為自己畢業十年內會年入百萬。
這組數據曾上過各大平臺的熱搜榜,引發不少網友的調侃,認為“00后對職場是不是有什么誤解”、“過于樂觀的年輕人”、“90后拿著月薪8000看笑了”等等。
其實,除了對職場生活有樂觀的心態外,目前的高生活成本和壓力,也讓畢業生對薪資有著更高的期待。
北京一家新媒體公司內容部負責人鄭意表示,他在招聘時發現,很多98年、99年出生的人投簡歷,沒有工作經驗,但薪資要求卻不低。“他們一開口都要10K以上。”
目前,陳婷婷每天的實習薪資是120元,按照每月22個工作日計算,月薪是2640元。這個薪資水平讓她一度感覺“活不下去了”。
“在北京要住宿、吃飯、通勤,亂七八糟加起來,工資應該要六七千元才行吧。”陳婷婷表示。
吳思思也覺得自己實際的工作內容與拿到的報酬水平不匹配。在北上廣,她這個崗位的實習薪資是每天150元,在成都只有100元。
“如果是純運營崗位,每天150元比較合理,但我們那個崗位還要做產品、市場等工作,我覺得起碼得每天200元。”吳思思說道。
雖然00后對收入持有較高預期,但實際的薪資水平并不樂觀。上述前程無憂相關負責人透露,從調研來看,本科生平均每月的預期薪酬為稅前8000至10000元,但最終只有40%至45%的人能達到這個水平。
除了樂觀的心理,00后還表現出一個明顯的特點——個體意識崛起。
今年將從某985高校畢業的00后董晨也表示,他在去某頭部互聯網大廠面試前,就主動聯系已入職的師兄得知了公司及崗位的一些基本情況。
“我們多數同學在求職前,都會盡量聯系一些已在企業工作的師兄師姐,看能否內推或提前了解崗位信息,我師兄介紹得比較詳細,包括崗位的大致要求、成長空間、公司福利、加班頻率等等。”董晨說。
“不同于前幾代人,00后在求職時,會通過多種渠道搜集信息反向調研企業,比如師哥師姐、同學、朋友的評價,企業官網等。”脈脈招聘業務市場負責人王俠君表示。
之前脈脈上有一個熱帖,主要內容是年輕人去一家公司面試,坐電梯時會觀察員工都在討論什么話題;會看公司是否有睡眠艙,以及使用頻率是不是高,以此判斷這家公司的加班情況。
“我去面試時也會注意看一下公司環境,我個人比較喜歡開放式結構的辦公環境,辦公桌之間最好沒有擋板便于和同事交流,我很不喜歡傳統的格子間。我還面過一個互聯網大廠,里頭設有睡眠艙,師兄說每天中午都有人用,但晚上人就少了,畢竟最近互聯網大廠的趨勢是不讓996了。”董晨說。
“00后在考察一家公司時,對外界信息的獲取和判斷能力是很強的,他們也更加相信自己的主觀判斷。”王俠君表示。她補充,過去一年里,脈脈學生用戶的占比有所提升。這也說明,00后在擇業前就會選擇下載脈脈等App,提前做好信息搜集工作。
包括天眼查、企查查等平臺也都曾宣傳,年輕人在求職前要先查查公司和老板的情況,這一趨勢愈發明顯。而這也意味著,一部分00后在求職時會對相關企業做背調,這種反向調研公司的舉措也進一步體現出00后的個體意識較強。
此外,00后在求職過程中,還十分注重與公司的平等對話。
陳婷婷對現有的職場環境感到滿足。在進入職場之前,她對職場生活的想象大多來自小說,覺得大多數的職場環境充滿了勾心斗角,但等她實習后才發現并非如此。“同事們會鼓勵我,不會的東西也會手把手教我。”
她的直屬領導每次在講完工作之后,總會加一句“你有什么問題,或者有什么建議都可以提出來”。
“我覺得自己被尊重了。”陳婷婷說道。
吳思思所在的公司也采用扁平化管理的方式。“除了業務上的事情,大家都很平等地在交流。而且公司企業文化也倡導坦誠,和上級或同事之間,有啥說啥,不用顧慮其他事情。”
3、反對加班拒絕996,失效的“畫餅學”
一些流行于企業間多年的“潛規則”也被他們逐漸打破。
比如,長期以來被詬病的“996”“畫餅學”“PUA”等,面對這些職場趨勢,80后、90后或許只能忍氣吞聲地接受,但00后卻截然不同。
陳婷婷所在的公司,加班情況比較常見,有時工作日晚上、周末都需要加班。有一次她早上起床,發現凌晨1點多還有同事在群里討論PPT的事情,晚上11、12點還在開會更是司空見慣。
“為什么那么拼命呢?我不理解。”陳婷婷說道。實習期,她每天的工資是120元,薪資不高,她更傾向于“拿多少錢干多少事”。
“雖然我想學更多東西,但也不能接受凌晨還在工作。”她說道。
對于陳婷婷的加班觀點,她的同學韓黎表示無法接受。韓黎并不討厭加班,但也覺得一周加班不能太多,一兩次即可,“如果老板只給我每天120元的工資,還讓我一周7天都在加班,那我覺得有點過分了!”
相比陳婷婷,韓黎的工作時間就比較正常,大部分時候都會準時上下班。
智聯招聘上述兩份報告也顯示,00后不如前輩“肯吃苦”,關注工作強度、加班時長的00后達到61.3%,占比低于95后(62.8%),高于85后(44.8%)、75后(41.5%)、65后(29.3%)。
除了態度鮮明地反對加班和拒絕996外,00后也拒絕公司“畫大餅”。
陳婷婷稱,自己一些同學出去面試時首先問的就是工資,非常直截了當。她的同學曾在面試時被公司“畫大餅”,“那個公司的HR承諾他入職工作以后,等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了,就給他升到什么職位,漲多少工資等等,但我這個同學聽完后直接就拒絕了。”
“他感覺這些都是虛的,如果公司一開始就不能給員工提供很好的待遇,怎么能相信以后就可以了呢?”陳婷婷說道,“可能我們比較務實吧,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如今,網絡上已經出現不少調侃00后職場生活的段子。另類的簡歷、“炒掉”老板、主動掌控面試現場、直懟面試官等。
“我的大學舍友,之前在成都一家公司工作,沒干多久感覺老板‘太油膩’,幾乎沒什么猶豫地就‘炒掉’了老板。”陳婷婷說。
不過,00后們也坦言,自己的這種個性也可能在進入職場兩三年后消失,或者逐漸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比如說內卷,即便我們不會主動卷,但領導布置了那么多工作,要求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做完,那我們就不得不卷。”吳思思說道。
00后對未來的職場生涯也難免會有些焦慮情緒。
“我覺得每天工作內容都一樣,似乎日子一眼就能望到頭”。陳婷婷說,出于這個顧慮,她計劃今年再次考研,在學歷上有提升,或許也能換個新環境。
吳思思雖然是重點大學畢業,專業也不錯,但她未來考慮去一線城市發展。“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如果每月賺的錢不多,應該挺難生存的。”吳思思說。如果考慮在一線城市定居,買房、落戶的問題也依然是他們逃不開的話題。
“其實很難躺平,也很難不卷。”吳思思坦言。
4、一個新課題,企業該如何吸引00后?
前程無憂上述報告提到,Z世代堪稱是“最難被吸引的一代”,但能否吸引足夠多的Z世代已經事關企業的生死存亡。
“因為對于很多企業來說,00后既是人才,也是它們未來的消費者。”前程無憂相關負責人說道。
因此,雇主們紛紛加大對員工福利的投入,最常見的舉措包括:針對畢業生的培訓計劃、加速晉升計劃、漲薪、增加住房補貼或者購房補貼、加餐或者增加餐補等。
(圖 / 《中國重點大學畢業生2021需求和求職狀況報告》)
“還有很多企業會舉辦大學生賽事、企業開放日等,還有企業將校招辦成像下午茶會一樣的形式,讓年輕求職者體驗各種有趣好玩的東西。”上述前程無憂人士透露。
董晨說他聽同學說過有類似的校招會,但他自己沒遇到過,“感覺這種校招的氛圍會比較輕松,不僅讓求職者體驗了新鮮的方式,同時也體現出企業文化比較開放寬容吧,(00后對)這樣的企業會有加分。”
“事實上,00后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因此他們對開放靈活的數字化工作模式更為熟悉和認可,也更加注重工作的靈活度和自由性。”智聯招聘相關負責人表示,“提供辦公的數字化水平,也是企業吸引00后的一種重要方式。”
此外,想要吸引00后,企業端還需要從精神層面下功夫,比如創造開放平等的職場環境、給予與工作付出相匹配的回報等。
“企業端對于人的管理需要注重兩個方面,一是求職者與公司價值觀的匹配度,也就是對他們用價值感召產生認可度和吸引力;另一個是其職業素養,00后是比較務實的一群人,如何在職場中讓他們獲得不錯的收入和價值,以及如何將工作與生活做平衡,都是值得關注的。”王俠君說道。
由于00后個性化、自主性強等特點,意味著企業不能再用管理80后、90后的方式來管理00后。“無論是之前的‘畫餅學’,還是PUA,00后對這些都是免疫的。”王俠君說,甚至00后為了“反PUA”都學到了不少“招兒”。
她認為,隨著00后進入職場,對求職者和企業來說,都是一項挑戰。
“對于求職者來講,他們要調整自己狀態進入到社會中,還要思考如何發揮自己的學習、應用能力,同時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她表示。而企業面臨的挑戰則是,如何更大發揮求職者的自身價值,培養他們與組織的關系。
“這可能是雙方需要花費幾年時間去摸索的新課題。” 王俠君說道。
*文中求職者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