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振芳
知網再遭高校停用。
4月18日,界面教育從中國科學院(下稱中科院)多位內部人士確認,其停用知網消息屬實,該校碩士、博士當日下午三點半均已收到學校郵件通知。

郵件稱,中文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將于4月20日停止使用全文下載功能,但其題錄信息依舊可以繼續使用。
中科院解釋,停止采購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采購以來CNKI數據庫漲幅過高,目前費用已達千萬級別。并且存在平臺不穩定的情況,“尤其是這兩年,平臺出現不穩定的問題時有發生。”
中科院給出的解決方案為,以維普數據庫(重慶維普公司)以及萬方數據庫兩個中文數據庫來替代CNKI數據庫。
“萬方與維普兩個數據庫對CNKI期刊品種的覆蓋率可達到93.7%,同時中文期刊的主頁很多都提供免費下載服務。”中科院認為,萬方數據庫中的學位論文來源學校與CNKI各有優勢,其數量和質量不相上下。
郵件還顯示,萬方可提供中文會議全文總量267萬余篇,相較于CNKI可提供的360萬篇,“雖然在數量上有一定差距,但其國際、國家級、一級學會的會議論文量超出CNKI約60%,在質量上有明顯優勢。”
中科院將于4月19日開展萬方平臺使用技巧相關培訓。
4月18日,界面教育就相關問題詢問知網,對方稱,“稍后會有媒體部統一聯系”。截至發稿,暫未回復。
與此同時,界面教育多次撥打中科院校方及文獻情報中心官方電話,顯示為空號。至于該校何時恢復對知網的訪問,據《紅星新聞》援引中科院圖書館處老師稱,“目前并不確定,至少今年應該沒有這個計劃了”。
中科院并非首家宣布停用知網的高校。
近年來,知網的價格不斷飆升,多所高校曾宣布停用,包括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集美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金陵科技學院等,停用原因均為價格/漲價過高。
2016年1月7日,武漢理工大學曾在官方微博發布相關聲明稱,2015年中國知網數據庫合同到期,由于續訂價格離譜,其與中國知網(CNKI)公司的談判不成功。
“2000年以來,CNKI公司對我校的報價,每年價格漲幅都超過10%。從2010年到2016年(報價)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武漢理工在聲明中稱。但在不到一個月后,該校又恢復了對知網的訂購。
同年3月,北京大學發布“‘中國知網’可能中斷服務通知”,北大解釋原因為“2015年合同到期,2016年漲價過高。”
針對不同學校,知網的價格也所不同。中國政府采購網顯示,中南大學采購價為150萬元,上海師范大學的定購價為79.8萬元,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采購價為46萬元。而此次風波中的中科院表示訂購價格已超千萬。
中國知網是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始建于1999年6月,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
天眼查APP顯示,中國知網的關聯公司為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同方知網),成立于2004年11月。法定代表人為王明亮,該公司由知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控股。
去年,知網被大學教授起訴一事成為公眾熱議焦點。因百余篇論文被擅自收錄,89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起訴知網,最終勝訴并獲賠70余萬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蘇少之、作家陳應松陸續起訴知網。目前,知網已經下架了趙德馨、蘇少之相關的論文。
天眼查風險信息顯示,知網涉及上千條法律訴訟,其中,該公司作為被告的近800條信息中,案由為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和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超過7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