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PLP犀牛財經 清風
三月財報季,伴隨多家上市銀行和上市公司發布了2021年年報,其參股的消金機構的業績也浮出水面。
截至目前,已有14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交出了2021年成績單,包括頭部的招聯、中銀、中郵、興業、馬上及中原、湖北、哈銀、晉商、海爾等其他消金公司。
那么,在競爭激烈的2021年,消費金融公司過得怎么樣?
頭部機構:招聯領跑,馬上凈利排名前進兩位
總的來看,目前公布業績的消金機構均呈現業績增長態勢,尤其頭部消金公司業績表現更加突出。其中,招聯消金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仍然一枝獨秀,領跑行業其他機構。
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招聯消金實現營收159.33億元,較上年128.16億元增長24.3%;實現凈利潤30.63億元,較上年16.68億元增長83.6%。
截至2021年末,招聯消金總資產為1496.98億元,較上年末1083.11億元增長38.2%;負債合計1356.61億元,較上市末972.84億元同比增長39.4%。招聯消金的總資產在行業排名仍居首位,還是唯一一家資產規模破千億的消金公司。
如此看來,招聯消金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
2021年,興業消費金融實現營業收入83.91億元,同比增長29.78%;凈利潤22.30億元,同比增長65.14%。截至報告期末,興業消費金融資產總額617.90億元,同比增長38.67%;各項貸款余額580.56億元,同比增長41.86%。
在凈利潤方面,興業消金僅次于招聯消金位居次席。不過,在營收方面,興業消金不敵馬上消金屈居第三位。
數據顯示,2021年,馬上消金實現營收100.10億元,同比增長31.6%;實現凈利潤13.82億元,同比增長94.1%。截至2021年末,馬上消金總資產610.9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4%;總負債527.87億元,同比增長16.4%。
從營收看,招聯消金和馬上消金營收均突破百億大關,并成為業內僅有的兩家營收破百億“巨頭”。
2021年,中郵消金實現營收56.86億元,同比增長16.92%;實現凈利潤12.29億元,同比增長205.7%。截至去年末,中郵消金資產總額為444.2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0.63%。總體而言,中郵消費金融呈現出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對此,據中郵消金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郵消金之所以在2021年業績獲得突破,這是因為2021年,中郵消費金融積極踐行普惠金融理念,業務轉型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業務規模、質量、效益穩步提升。首先,積極服務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覆蓋的人群,用戶規模有效增長;其次,智慧風控體系持續優化,資產質量逐年向好;最后,科技實力持續增強,數字化經營能力取得長足進步。通過在以上幾個方面的協同發力,中郵消費金融在2021年經營質效明顯提升。
對于2022年的發展,中郵消金也同時表示,“2022年,對于我們來說,做好自己,提升核心競爭力才是關鍵,中郵消費金融將持續強化內功,多措并舉為更多金融消費者帶來更有價值的消費金融服務,助力消費升級,讓金融服務零距離。”
從具體來講,2022年,中郵消費金融將自營渠道建設和股東業務協同放在首位:
一是自營渠道加強用戶挖掘與存量運營,提升獲客活客能力;
二是與股東開展多維度聯合營銷,強化場景協同;
三是注重和優質平臺的渠道合作,挖掘新客戶。
2021年,中銀消金營業收入53.46億元,同比增長24%;凈利潤為8.44億元,同比增長85.5%。截至去年末,中銀消金資產合計543.26億元,負債合計464.65億元。
截至目前,以往的頭部企業之一捷信消金并未公布去年業績。
從總資產看,招聯、興業、馬上仍居前三,隨后是中銀、中郵。
從營收方面看,招聯位居第一,馬上、興業、中郵、中銀緊隨其后,和去年上半年的排位基本一致。雖然馬上居第二,但從整體來看,銀行系消金機構還是占據了明顯的優勢。
凈利潤方面也是如此,招聯、興業凈利排在前兩位,馬上第三,隨后是中郵、中銀。
從營收增速看,馬上以31.6%奪冠,然后是興業、招聯、中銀、中郵。
而凈利潤增速則是中郵最高,為205.7%,差不多翻了兩倍,然后是馬上、中銀、招聯和興業。
由此可見,即便是營收凈利遙遙領先,但在增速方面招聯和興業卻并不占優,反而是其他機構脫穎而出,這可能也是與招聯、興業本身基數較高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上半年,馬上消金凈利4.41億,排名第五,僅高于捷信的2.2億。然而,2021年全年,馬上以13.82億元的凈利潤排名第三,排名前進了兩位。這與其下半年凈利大增密切相關。
腰部機構:業績呈現差異化,湖北消金凈利增速最快
腰部機構方面,目前有中原、海爾、錦程、湖北、盛銀、哈銀公布了業績。不過,錦程消金未公布營收數據,而哈銀消金、中原消金未公布凈利數據。
就目前腰部平臺公布的情況看,腰部平臺的業績差異化明顯,中原消金營收最高,凈利則是錦程消金奪魁。
2021年,中原消金實現營業收入35.95億元,同比增長70%。
對于其業績的出色表現,據悉,這與中原消金不斷創新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中原消費金融作為持牌機構,其不僅具備金融科技優勢,而且在風險控制和授信決策方面具有高效、精準的特點,是服務“新市民”的主力軍。
除此之外,中原消費金融還創新性地研發了視覺風控、知識圖譜技術,建起了10億量級節點的知識圖譜,具有毫秒級的響應能力,不僅可以讓資金、技術、客戶、數據、場景有效協同,而且還能降低信用識別風險,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與此同時,在不斷科技創新的同時,中原消金還積極拓寬業務、優化服務,不僅積極拓展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比如同業拆借、發行ABS、金融債、銀團貸款、財產權信托在內的多元化融資渠道,而且通過自身努力持續推動消費者樹立合理、正確的消費觀念,堅守金融為民的初心,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不忘社會效益的實現。
2021年,錦程消金實現凈利潤2.51億元,同比增長107%。截至2021年末,錦程消金未經審計資產總額為112.82億元,負債總額為99.38億元。
營收排第二位的是海爾消金。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海爾消金實現營業收入20.64億元,相較于2020年11.75億元同比上升75.66%;實現凈利潤1.91億元,相較于2020年1.23億元同比上升55.28%;總資產155.52億。
營收第三位則是哈銀消金,截至2021年12月31日,哈銀消金資產總額136.58億元,同比增長19.88%;營業收入為9.60億元。
凈利潤方面,除了錦程消金最高之外,海爾消金以1.91億元位居第二位。第三位則是盛銀消金,2021年,盛銀消金實現營業收入7.10億元,撥備前利潤1.50億元。隨后便是湖北消金和晉商消金,這兩家機構凈利均未超過億元。
2021年,湖北消金營業收入7.298億元,同比增長58.5%;凈利潤9319.94萬元,同比大增470%。
晉商消金去年營業收入5.5億元,同比增0.7%;凈利潤6093.77萬元,同比增長12.5%。另外,前身為包銀消金的蒙商消金在更名之后也公布了業績,2021年凈利潤0.7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目前公布業績的消金機構來看,營收增速和凈利增速居首位的都是腰部平臺,前者為海爾消金75.66%,后者為湖北消金470%。兩者的增速最高,或是因為與頭部平臺比較,其基數較低有關。尤其是湖北消金,由于湖北是疫情重災區,導致其2020年凈利大幅下滑超過八成,因此2020年凈利基數頗低。在2021年疫情有所消退的情況下,其凈利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所以出現凈利增速較大的情況也在情理之中。
尾部平臺方面,雖然只有小米消金和陽光消金兩家公司公布業績,但其表現也不錯。
尤其是陽光消金更為突出,實現扭虧為盈。數據顯示,2021年,陽光消金實現凈利潤1.08億元,和2020年虧損0.96億相比已經扭虧為盈,可喜可賀。截至2021年末,其總資產為118.73億元。
成立近兩年的小米消金也披露了業績。2021年,小米消金實現凈利潤368萬元,同比增長236%;截至2021年末,小米消金總資產為63.16億元。雖然凈利不算高,但小米消金凈利增速還是不錯,翻了兩倍多,這也表明其發展潛力還是比較大的。
總的來看,腰部平臺業績雖然差異化明顯,但也呈現分化,實力強的平臺業績相對好一些,實力弱的平臺稍差。不過,對一般的平臺來說,即便業績不能排在前列但也有突出的地方,比如湖北消金的凈利增速全行業居首。
應該說,在疫情逐漸好轉的2021年,多家消金機構也抓住時機,大力發展業務以收獲更好的業績。
整體來看,頭部機構中銀行系業績占優,這和去年上半年情況類似。究其原因,與參股銀行資金、客戶資源方面的優勢密切相關。不過,馬上消金的業績在頭部機構中位居前列,也說明了老牌機構競爭力并不弱,捷信由于并未公布業績,后續有待觀察。可以預計的是,未來頭部企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腰部平臺方面,盡管業績普遍增長,但仍呈現差異化。未來在螞蟻、唯品富邦消金等新平臺入場之下,行業競爭將更加白熱化。對腰部平臺來說,在整體實力落后頭部的情況下,還是應該在產品、風控、獲客方面不斷創新尋求突破,才能占據主動。
此外,消費金融產品利率壓降已是大勢所趨。2021年,多地監管部門向轄內消費金融公司等在內的金融機構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將產品貸款利率降至24%以內。
利率的下行將進一步擠壓消費金融公司的利潤空間。,加上競爭激烈的大背景,2022年,消費金融公司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設計開發優質產品、吸引新客戶并留存老客戶、拓寬消費場景、提高風控水平將是各消費金融公司亟待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