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豆瓣音樂消亡史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豆瓣音樂消亡史

被埋在后院,還是開出花朵?

文|音樂先聲  朋朋

編輯|范志輝

4月14日,豆瓣官方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專項行動的處罰公告》,宣布停用7個問題小組。其中,“豆瓣鵝組”赫然在列。 在豆瓣的多事之秋,這個存活近12年、累積68萬成員的豆瓣第一大組走到了終點。

在下架處理、社區亂象之外,曾經被文藝青年奉為心頭好的豆瓣音樂也在大眾視野中消失多年。從音樂人小站、書影音板塊到豆瓣FM、阿比鹿音樂獎,豆瓣的音樂內容板塊伴隨著國內音樂市場和行業的發展和流變。 如今,驀然回首,不禁唏噓。這位曾經引領行業發展的“理想主義者”,卻在平臺調性、業務方向、人員變動等多次因素影響下,在國內在線音樂的風云變幻中漸漸被邊緣化。

產業轉型期的探路人

逐漸被人們遺忘或是鮮有關注的是,音樂是豆瓣延伸最遠的藤蔓。 2005年,在豆瓣上線僅四個月后便上線了豆瓣音樂版塊,次于豆瓣讀書、豆瓣電影,早于后來的明星版塊豆瓣同城。在豆瓣早年間的商業定位里,它更像是一個文藝信息檢索引擎,而音樂則與書籍、電影一起,構成了評分與交流社區的核心板塊。

轉眼17年過去,豆瓣音樂見證了行業與媒介載體的變革,在后起之秀們分庭抗禮的時代顯得格外寂寥。而就豆瓣最引以為傲的樂評內容而言,也遠沒有影評與書評那般一家獨大的話語權。但此刻再回首,會發現豆瓣音樂始終做著音樂行業邁向互聯網時代的“先行者”。

2008年,豆瓣上線了音樂人社區,為音樂人提供發布作品和推廣交流的渠道。在那個搖滾、民謠和說唱還在小部分受眾手中玩味的年代,獨立音樂人的宣推尚是一片荒蕪。但是豆瓣的文藝脾性,卻成了獨立音樂人完成自我成長與原始粉絲累積的沃土。

很快,音樂人平臺上聚集了眾多音樂人用戶,用當時豆瓣音樂人產品負責人馬t的話來說,“中國有比較好創作能力的音樂人都在這里了”。隨著用戶數的穩定上升,2010年豆瓣音樂人頁面改為音樂人小站,功能也日漸豐富。

2011年,《北京晚報》的報道中提到,大陸地區90%的音樂人都在豆瓣音樂上建立了自己的頁面,如宋冬野、好妹妹、陳粒、阿肆、小老虎等當下熱門的音樂人,都是通過在豆瓣音樂人小站上傳作品實現了最早的受眾累積。

依托于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音樂人規模和高審美追求的樂迷群體,豆瓣音樂于2011年推出阿比鹿音樂獎。這個獎項不提供金錢獎勵,但每年會誠意滿滿地制作一張黑膠唱片,作為“有聲獎杯”來肯定和鼓勵音樂人。

同時,豆瓣音樂還借勢豆瓣同城,嘗試為音樂人帶到更多的演出機會。

2014年起,豆瓣音樂開啟了線下演出的項目企劃“公告牌之外”,在北京舉辦過一系列的小型演出。在走上更大舞臺之前,海朋森、臥軌的火車、小老虎、法茲、高嘉豐等音樂人都曾是“公告牌之外”的座上賓。

2017年,豆瓣音樂在北京舉辦了“潮潮音樂周”。作為第一個由豆瓣音樂主辦的音樂節,十分具有豆瓣的氣質,風格包括了前衛電子、民族音樂、實驗噪音等等,60%的演出嘉賓來自國外。

音樂人小站創建的同期,互聯網領域正經歷從網頁端向移動端遷移的開端,2009年11月,豆瓣的電臺產品豆瓣FM也正式上線。其利用自身個性化的推薦技術,從數量龐大的曲庫中向用戶推薦可能喜歡的音樂,“讓你和喜歡的音樂不期而遇”。

不同于點播類音樂產品,豆瓣FM主打陪伴背景音式的電臺應用,將豆瓣的算法推薦機制應用于音樂產品,用戶首次以“紅心”、“垃圾桶”或者“跳過”的方式,來調教算法滿足自己的聽歌喜好。有用戶曾形容,使用豆瓣FM就像是在沙灘上撿貝殼,不知道下一次彎腰時撿到的是怎樣的貝殼,有一種期待的喜悅。

同時,豆瓣FM每天會推送一批精選歌單,這也成為許多用戶心中的精神自留地,邂逅之喜讓豆瓣FM在彼時深受喜愛,贏得了市場口碑。

在解決音樂人的宣傳需求之外,豆瓣音樂也在變現層面做了探索。2014年,豆瓣推出了幫助獨立音樂人的“金羊毛計劃”,成為國內首個為獨立音樂人提供“作品在線播放即收入”的項目,也是當下“流量分成”類扶持計劃的邏輯雛形。據悉,首批邀請包括孔令奇、戴佩妮、金玟岐、腰、P.K.14、頂樓的馬戲團、痛仰等在內的100位音樂人加入計劃。

2015年開始,“金羊毛計劃”還為獨立音樂人提供了全球發行服務,并成立了以孵化獨立音樂為主的大福唱片。例如,腰樂隊最為經典的兩張專輯——《相見恨晚》和《他們說忘了搖滾有問題》就是在2015年4月經由大福唱片在全球發行,超過239個國家的聽眾可以收聽或下載。

2016年12月21日,豆瓣音樂將音樂人小站內的作品整合進豆瓣FM,并根據豆瓣FM內的播放量向獨立音樂人支付使用費。豆瓣此舉一舉兩得,一方面增加了音樂人的曝光率,另一方面也聊解了豆瓣FM版權的燃眉之急。

回首豆瓣音樂一路走來,它的諸多嘗試對于行業而言都是極為先鋒性、首創性的,深刻影響了后來者的行業打法。而不知從何時起,豆瓣音樂卻難掩蕭條的底色,與主流漸行漸遠。

理想主義者的消亡史

在諸多對豆瓣創始人阿北“著書立傳”的文章中,作者對阿北都有一個“共識性”的標簽:一個文藝的理工男,一個理想主義者。 他先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后在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后來,因為不滿在IBM一眼看到頭的職業生涯,辭職回國。他寫代碼的背景一定是星巴克咖啡館,他創建豆瓣不過是為文藝青年搭建一片精神自留地。

阿北的履歷給豆瓣定了調:它屬于文藝青年。這是豆瓣創建的初衷,也成為豆瓣的調性貫穿始終,并影響了各個產品業務的發展方向。當我們以豆瓣音樂作為一個切入點,會發現豆瓣始終在堅持初心,但是在慢節奏的摸索中,市場和時代正在轟轟烈烈地變化著。

2014年末,豆瓣音樂從總公司獨立出來,成立了偏北文化和大福唱片,時任豆瓣高級運營總監的劉瑾擔任偏北文化總經理,后于2016年離開豆瓣進入太合音樂負責音樂人相關業務。 與此同時,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臺“史上最嚴版權令”,一場由政策推動的行業洗牌到來。

數據顯示,全網16家服務商緊急下線了未經授權的220多萬首音樂作品,Songtaste、多米音樂等平臺也因為“版權戰”先后關閉。而隨著豆瓣音樂的版權陸續到期,紅心歌曲一首首變灰,沒有為版權儲備足夠資金的豆瓣音樂最終敗下陣來。

后來在2018年4月,豆瓣音樂從豆瓣分拆,與主打to B業務的音樂版權管理公司VFine合并重組成DNV音樂集團,豆瓣FM也于次年2月獲得騰訊音樂和摯信資本的戰略投資。

豆瓣音樂看似有了一點轉機,但前路依舊迷茫。2019年,豆瓣FM上線了6.0版本,界面設計中取消了檢索功能,更深化了“電臺類”音樂流媒體的特征,并新增了歌單功能。同年底,豆瓣音樂總經理也是豆瓣音樂的第一號員工許波帶領團隊出走,創建了“美麗音樂”,豆瓣FM交由VFine運營。

對于豆瓣音樂今后的規劃,VFine Music CEO唐子御對音樂先聲表示,“現在互聯網整體的大環境都不是特別好,公司內的策略還是考慮慢慢去做。”作為拿到門票的最后一個流媒體入局者,豆瓣FM如何繼續重回主流視野,還很難說。

而市場對于改版后上線的豆瓣FM的態度,從它在應用商店中的評分可見一斑:5分和1分占據主流。老用戶紛紛遞上5分,希望這個承載了青春和情懷的應用別再倒下,而新用戶紛紛打上1分,“連搜索功能”都沒有,為其扣上了“最難用的應用”的帽子。

打開豆瓣FM,荒涼感更甚。“兆赫”板塊頻頻卡頓,而深受喜愛的精選歌單板塊一片空空如也。另外,豆瓣FM在“擺爛”的現實似乎也佐證了“小而美”的平臺無法在“大而全”的版權角逐中另辟蹊徑。 2019年后,阿比鹿音樂獎按下暫停鍵,豆瓣主辦的線下演出也全部停擺。如今,豆瓣音樂人小站已不再是獨立音樂人發行作品的首選,作品播放量也只剩下區區幾千。

數據顯示,2021年,網易云音樂上獨立音樂人已經突破40萬,騰訊音樂人入駐的音樂人數量也超過30萬;另一邊,短視頻平臺也紛紛入局獨立音樂人爭奪戰,都開始爭搶音樂人這塊蛋糕。

那么,最早基于智能算法為用戶推薦音樂的電臺式流媒體,豆瓣音樂為什么沒有長成后來的蝦米音樂、網易云音樂?

4月14日,前豆瓣FM產品經理丸子在潘亂的視頻號直播中提到,一方面,海外電臺流媒體服務Pandora成功成功上市,在商業上已經證明了一條可行的道路;另一方面,考慮到點播模式的版權費遠高于非交互的電臺式播放,作為小公司的豆瓣音樂相比其他玩家并沒有那么大的野心,于是選擇了電臺的路子,而不是流媒體的路線。

某種程度上,豆瓣音樂乃至豆瓣就像是互聯網公司中的西西弗斯。 樂觀者見它在逆境中仍然堅守,悲觀者見它在商業化迅猛發展的競爭中慢慢錯失時機。但現實很殘酷,在情懷與商業的對抗中,風流總會被雨打風吹去。

被埋在后院,還是開出花朵?

豆瓣音樂曾經有過許多構想,并在后來被其他同行驗證。

它很早便看到了獨立音樂人的價值,多年后的《中國新說唱》、《樂隊的夏天》的大熱,獨立音樂空前的商業價值佐證了豆瓣音樂的遠見;它也很早就以“豆列”的形式開始自制“歌單”,而后網易云音樂將歌單制作進一步賦權給用戶,成為自身的立身之本;它很早就主張“用興趣找到彼此”的理念,如今短視頻平臺、音樂流媒體都在深耕興趣圈層。 只可惜,這些許多偉大的構想,但是商業化的進程中卻又十分保守。

音樂交流與溝通的社區、基于播放量的收入分成模式、用戶生產內容、音樂推薦算法等均始于豆瓣,而是后來者將這些豆瓣音樂的閃光點向商業化推進了一步,甚至成功后來者居上,將豆瓣從大眾的視野中越推越遠。

豆瓣在發散各種可能的時候,始終是一種淺嘗輒止的姿態。在商業化門前臨門一腳的時候,豆瓣音樂卻選擇了止步。于是,始于文藝青年的豆瓣從未走入大眾視野,也再不會走進大眾視野。

豆瓣音樂也是如此。它似乎始終秉持著一副“不屑與人爭搶”的姿態。在對豆瓣員工的采訪中,大家常常提到阿北“不愿賺臟錢”。這種“臟”是與純粹的情懷相對的。也許就是這份對臟錢的不屑,過早葬送了豆瓣音樂的天命。

有媒體在談及蝦米音樂時,評價它是“被埋在阿里的后院兒”。豆瓣音樂與蝦米音樂一樣,有深度、有情懷,卻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從中心走到邊緣。豆瓣音樂會不會也埋到誰家的后院,我們不得而知。 但作為對豆瓣音樂有感情的用戶,我們還是希望它能開出更美的花朵。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豆瓣

4k
  • 豆瓣回應App閃退:緩存錯誤配置文件導致,卸載重裝即可解決
  • 加速郫縣豆瓣發展 成都出臺產業促進辦法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豆瓣音樂消亡史

被埋在后院,還是開出花朵?

文|音樂先聲  朋朋

編輯|范志輝

4月14日,豆瓣官方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專項行動的處罰公告》,宣布停用7個問題小組。其中,“豆瓣鵝組”赫然在列。 在豆瓣的多事之秋,這個存活近12年、累積68萬成員的豆瓣第一大組走到了終點。

在下架處理、社區亂象之外,曾經被文藝青年奉為心頭好的豆瓣音樂也在大眾視野中消失多年。從音樂人小站、書影音板塊到豆瓣FM、阿比鹿音樂獎,豆瓣的音樂內容板塊伴隨著國內音樂市場和行業的發展和流變。 如今,驀然回首,不禁唏噓。這位曾經引領行業發展的“理想主義者”,卻在平臺調性、業務方向、人員變動等多次因素影響下,在國內在線音樂的風云變幻中漸漸被邊緣化。

產業轉型期的探路人

逐漸被人們遺忘或是鮮有關注的是,音樂是豆瓣延伸最遠的藤蔓。 2005年,在豆瓣上線僅四個月后便上線了豆瓣音樂版塊,次于豆瓣讀書、豆瓣電影,早于后來的明星版塊豆瓣同城。在豆瓣早年間的商業定位里,它更像是一個文藝信息檢索引擎,而音樂則與書籍、電影一起,構成了評分與交流社區的核心板塊。

轉眼17年過去,豆瓣音樂見證了行業與媒介載體的變革,在后起之秀們分庭抗禮的時代顯得格外寂寥。而就豆瓣最引以為傲的樂評內容而言,也遠沒有影評與書評那般一家獨大的話語權。但此刻再回首,會發現豆瓣音樂始終做著音樂行業邁向互聯網時代的“先行者”。

2008年,豆瓣上線了音樂人社區,為音樂人提供發布作品和推廣交流的渠道。在那個搖滾、民謠和說唱還在小部分受眾手中玩味的年代,獨立音樂人的宣推尚是一片荒蕪。但是豆瓣的文藝脾性,卻成了獨立音樂人完成自我成長與原始粉絲累積的沃土。

很快,音樂人平臺上聚集了眾多音樂人用戶,用當時豆瓣音樂人產品負責人馬t的話來說,“中國有比較好創作能力的音樂人都在這里了”。隨著用戶數的穩定上升,2010年豆瓣音樂人頁面改為音樂人小站,功能也日漸豐富。

2011年,《北京晚報》的報道中提到,大陸地區90%的音樂人都在豆瓣音樂上建立了自己的頁面,如宋冬野、好妹妹、陳粒、阿肆、小老虎等當下熱門的音樂人,都是通過在豆瓣音樂人小站上傳作品實現了最早的受眾累積。

依托于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音樂人規模和高審美追求的樂迷群體,豆瓣音樂于2011年推出阿比鹿音樂獎。這個獎項不提供金錢獎勵,但每年會誠意滿滿地制作一張黑膠唱片,作為“有聲獎杯”來肯定和鼓勵音樂人。

同時,豆瓣音樂還借勢豆瓣同城,嘗試為音樂人帶到更多的演出機會。

2014年起,豆瓣音樂開啟了線下演出的項目企劃“公告牌之外”,在北京舉辦過一系列的小型演出。在走上更大舞臺之前,海朋森、臥軌的火車、小老虎、法茲、高嘉豐等音樂人都曾是“公告牌之外”的座上賓。

2017年,豆瓣音樂在北京舉辦了“潮潮音樂周”。作為第一個由豆瓣音樂主辦的音樂節,十分具有豆瓣的氣質,風格包括了前衛電子、民族音樂、實驗噪音等等,60%的演出嘉賓來自國外。

音樂人小站創建的同期,互聯網領域正經歷從網頁端向移動端遷移的開端,2009年11月,豆瓣的電臺產品豆瓣FM也正式上線。其利用自身個性化的推薦技術,從數量龐大的曲庫中向用戶推薦可能喜歡的音樂,“讓你和喜歡的音樂不期而遇”。

不同于點播類音樂產品,豆瓣FM主打陪伴背景音式的電臺應用,將豆瓣的算法推薦機制應用于音樂產品,用戶首次以“紅心”、“垃圾桶”或者“跳過”的方式,來調教算法滿足自己的聽歌喜好。有用戶曾形容,使用豆瓣FM就像是在沙灘上撿貝殼,不知道下一次彎腰時撿到的是怎樣的貝殼,有一種期待的喜悅。

同時,豆瓣FM每天會推送一批精選歌單,這也成為許多用戶心中的精神自留地,邂逅之喜讓豆瓣FM在彼時深受喜愛,贏得了市場口碑。

在解決音樂人的宣傳需求之外,豆瓣音樂也在變現層面做了探索。2014年,豆瓣推出了幫助獨立音樂人的“金羊毛計劃”,成為國內首個為獨立音樂人提供“作品在線播放即收入”的項目,也是當下“流量分成”類扶持計劃的邏輯雛形。據悉,首批邀請包括孔令奇、戴佩妮、金玟岐、腰、P.K.14、頂樓的馬戲團、痛仰等在內的100位音樂人加入計劃。

2015年開始,“金羊毛計劃”還為獨立音樂人提供了全球發行服務,并成立了以孵化獨立音樂為主的大福唱片。例如,腰樂隊最為經典的兩張專輯——《相見恨晚》和《他們說忘了搖滾有問題》就是在2015年4月經由大福唱片在全球發行,超過239個國家的聽眾可以收聽或下載。

2016年12月21日,豆瓣音樂將音樂人小站內的作品整合進豆瓣FM,并根據豆瓣FM內的播放量向獨立音樂人支付使用費。豆瓣此舉一舉兩得,一方面增加了音樂人的曝光率,另一方面也聊解了豆瓣FM版權的燃眉之急。

回首豆瓣音樂一路走來,它的諸多嘗試對于行業而言都是極為先鋒性、首創性的,深刻影響了后來者的行業打法。而不知從何時起,豆瓣音樂卻難掩蕭條的底色,與主流漸行漸遠。

理想主義者的消亡史

在諸多對豆瓣創始人阿北“著書立傳”的文章中,作者對阿北都有一個“共識性”的標簽:一個文藝的理工男,一個理想主義者。 他先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后在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后來,因為不滿在IBM一眼看到頭的職業生涯,辭職回國。他寫代碼的背景一定是星巴克咖啡館,他創建豆瓣不過是為文藝青年搭建一片精神自留地。

阿北的履歷給豆瓣定了調:它屬于文藝青年。這是豆瓣創建的初衷,也成為豆瓣的調性貫穿始終,并影響了各個產品業務的發展方向。當我們以豆瓣音樂作為一個切入點,會發現豆瓣始終在堅持初心,但是在慢節奏的摸索中,市場和時代正在轟轟烈烈地變化著。

2014年末,豆瓣音樂從總公司獨立出來,成立了偏北文化和大福唱片,時任豆瓣高級運營總監的劉瑾擔任偏北文化總經理,后于2016年離開豆瓣進入太合音樂負責音樂人相關業務。 與此同時,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臺“史上最嚴版權令”,一場由政策推動的行業洗牌到來。

數據顯示,全網16家服務商緊急下線了未經授權的220多萬首音樂作品,Songtaste、多米音樂等平臺也因為“版權戰”先后關閉。而隨著豆瓣音樂的版權陸續到期,紅心歌曲一首首變灰,沒有為版權儲備足夠資金的豆瓣音樂最終敗下陣來。

后來在2018年4月,豆瓣音樂從豆瓣分拆,與主打to B業務的音樂版權管理公司VFine合并重組成DNV音樂集團,豆瓣FM也于次年2月獲得騰訊音樂和摯信資本的戰略投資。

豆瓣音樂看似有了一點轉機,但前路依舊迷茫。2019年,豆瓣FM上線了6.0版本,界面設計中取消了檢索功能,更深化了“電臺類”音樂流媒體的特征,并新增了歌單功能。同年底,豆瓣音樂總經理也是豆瓣音樂的第一號員工許波帶領團隊出走,創建了“美麗音樂”,豆瓣FM交由VFine運營。

對于豆瓣音樂今后的規劃,VFine Music CEO唐子御對音樂先聲表示,“現在互聯網整體的大環境都不是特別好,公司內的策略還是考慮慢慢去做。”作為拿到門票的最后一個流媒體入局者,豆瓣FM如何繼續重回主流視野,還很難說。

而市場對于改版后上線的豆瓣FM的態度,從它在應用商店中的評分可見一斑:5分和1分占據主流。老用戶紛紛遞上5分,希望這個承載了青春和情懷的應用別再倒下,而新用戶紛紛打上1分,“連搜索功能”都沒有,為其扣上了“最難用的應用”的帽子。

打開豆瓣FM,荒涼感更甚。“兆赫”板塊頻頻卡頓,而深受喜愛的精選歌單板塊一片空空如也。另外,豆瓣FM在“擺爛”的現實似乎也佐證了“小而美”的平臺無法在“大而全”的版權角逐中另辟蹊徑。 2019年后,阿比鹿音樂獎按下暫停鍵,豆瓣主辦的線下演出也全部停擺。如今,豆瓣音樂人小站已不再是獨立音樂人發行作品的首選,作品播放量也只剩下區區幾千。

數據顯示,2021年,網易云音樂上獨立音樂人已經突破40萬,騰訊音樂人入駐的音樂人數量也超過30萬;另一邊,短視頻平臺也紛紛入局獨立音樂人爭奪戰,都開始爭搶音樂人這塊蛋糕。

那么,最早基于智能算法為用戶推薦音樂的電臺式流媒體,豆瓣音樂為什么沒有長成后來的蝦米音樂、網易云音樂?

4月14日,前豆瓣FM產品經理丸子在潘亂的視頻號直播中提到,一方面,海外電臺流媒體服務Pandora成功成功上市,在商業上已經證明了一條可行的道路;另一方面,考慮到點播模式的版權費遠高于非交互的電臺式播放,作為小公司的豆瓣音樂相比其他玩家并沒有那么大的野心,于是選擇了電臺的路子,而不是流媒體的路線。

某種程度上,豆瓣音樂乃至豆瓣就像是互聯網公司中的西西弗斯。 樂觀者見它在逆境中仍然堅守,悲觀者見它在商業化迅猛發展的競爭中慢慢錯失時機。但現實很殘酷,在情懷與商業的對抗中,風流總會被雨打風吹去。

被埋在后院,還是開出花朵?

豆瓣音樂曾經有過許多構想,并在后來被其他同行驗證。

它很早便看到了獨立音樂人的價值,多年后的《中國新說唱》、《樂隊的夏天》的大熱,獨立音樂空前的商業價值佐證了豆瓣音樂的遠見;它也很早就以“豆列”的形式開始自制“歌單”,而后網易云音樂將歌單制作進一步賦權給用戶,成為自身的立身之本;它很早就主張“用興趣找到彼此”的理念,如今短視頻平臺、音樂流媒體都在深耕興趣圈層。 只可惜,這些許多偉大的構想,但是商業化的進程中卻又十分保守。

音樂交流與溝通的社區、基于播放量的收入分成模式、用戶生產內容、音樂推薦算法等均始于豆瓣,而是后來者將這些豆瓣音樂的閃光點向商業化推進了一步,甚至成功后來者居上,將豆瓣從大眾的視野中越推越遠。

豆瓣在發散各種可能的時候,始終是一種淺嘗輒止的姿態。在商業化門前臨門一腳的時候,豆瓣音樂卻選擇了止步。于是,始于文藝青年的豆瓣從未走入大眾視野,也再不會走進大眾視野。

豆瓣音樂也是如此。它似乎始終秉持著一副“不屑與人爭搶”的姿態。在對豆瓣員工的采訪中,大家常常提到阿北“不愿賺臟錢”。這種“臟”是與純粹的情懷相對的。也許就是這份對臟錢的不屑,過早葬送了豆瓣音樂的天命。

有媒體在談及蝦米音樂時,評價它是“被埋在阿里的后院兒”。豆瓣音樂與蝦米音樂一樣,有深度、有情懷,卻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從中心走到邊緣。豆瓣音樂會不會也埋到誰家的后院,我們不得而知。 但作為對豆瓣音樂有感情的用戶,我們還是希望它能開出更美的花朵。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前旗| 筠连县| 铁岭县| 斗六市| 会宁县| 郴州市| 诸暨市| 县级市| 崇信县| 当阳市| 涪陵区| 广东省| 广平县| 龙门县| 大理市| 从化市| 随州市| 栖霞市| 静宁县| 濮阳县| 蓝田县| 民乐县| 潼南县| 恩平市| 额尔古纳市| 正定县| 云霄县| 富蕴县| 天等县| 肇东市| 滕州市| 大连市| 闻喜县| 深水埗区| 商洛市| 青冈县| 阿拉善右旗| 靖边县| 长武县| 和顺县| 孝感市|